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利国有资产是水利改革与发展的物质基础。完善水利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发挥其最大效能,促使水利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形成水利国有资产良性补偿机制,是建立水利资产经营管理体系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陕西在加强水利国有资产监管和运营体系建设中进行了积极有益的实践和探索,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效。 陕西水利国有资产监管 工作迈出了坚实步伐 1.全面完成清产核资,为国有资产监管奠定了基础。从1992年起,水利行业全面开展了清产核资,通过三年多的努力,完成了资产清查、产权界定、固定资产价值重估、土地估价和资金核实等项工作,核定了水利资产总量,建立了水利资产档案。并顺利通过了省清  相似文献   

3.
张永耀 《江苏水利》2005,(10):38-39,42
水利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绝大部分国有水利资产都属于非经营性资产.但在水利事业发展的过程中,许多水管单位和水利事业单位发展了综合经营,作为水利事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形成了一定数量的水利经营性国有资产.水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是必然的.怎么改?水利经营性资产不同于一般国有企业资产,不同于其它垄断行业的国有资产体制改革,水利经营性国有资产要不要剥离,能不能剥离,怎样剥离,改革的目标是什么,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是目前水利国有资产体制改革中需要重点解决的.  相似文献   

4.
¥吉林省水利厅计划财务处全省水利价格收费体系和资产经营管理体系建设总体情况汇报吉林省水利厅计划财务处水利部于1993年做出建立完整的、合理的水利价格收费体系和资产经营管理体系的重大决策,奏响了深化水利价格和资产经营管理体系改革的主旋律。我省各级水行政...  相似文献   

5.
建国以来,国家采取多种形式、多渠道、投巨资兴建了一大批水利工程设施、企业.形成了万亿元计的水利国有资产。这些资产多年来为城乡人民的生活、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较大贡献.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然而,由于受计划经济模式的影响,水利国有资产经营管理粗放、混乱.没有形成科学的经营管理体系.部分水利工程设备、设施老化,年久失修,带病运转,严重影响了水利事业良性循环。本人现就完善水利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体系,谈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根据国家《水利产业政策》和水利部关于建设水利“五大体系”的构想 ,水利工程资产经营管理必须深化改革 ,转换经营机制 ,盘活国有资产 ,增强自我发展活力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为掌握我区小型水利工程资产经营管理现状 ,总结典型经验 ,为进一步深化我区水利工程资产经营管理改革提供依据 ,1998年我们选择西部的伊克昭盟、东部的哲里木盟 ,对小型水利工程经营管理方式进行了抽样调查和统计 ,基本摸清了伊盟、哲盟现有小型水利工程的数量、投资、使用管理方式等 ,并提出了全区小型水利工程管理方式的改革建议。1 工程投资建设…  相似文献   

7.
刘海波  李忠波 《吉林水利》2006,(1):50-51,54
水利国有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利国有资产效益的发挥直接影响着水利事业的发展。本文通过侧重研究水利国有资产的特殊性,以及现代水利国有资产管理与传统水利国有资产管理的区别,来探讨目前水利国有资产的管理改革。  相似文献   

8.
浅谈泉州市水利国有资产监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建东 《中国水利》2005,(22):53-54
根据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和原则,水利国有资产改革必须分类定性改革水管体制,以实现水资源统一管理为目标,配套建立有效的政策支持体系、评价考核体系和监督激励机制,规范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保障水利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或发挥最大社会公共效益.  相似文献   

9.
水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于琪洋 《中国水利》2003,(19):52-54
水利国有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应该也必须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框架下,充分考虑水利资产的性质、作用和特点,使水利国有资产能够发挥最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为解决我国的水资源问题,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通过分析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实践和水利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水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改革目标和方向,初步提出我国四种不同类型水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设想.  相似文献   

10.
于琪洋 《中国水利》2003,(10):52-54,37
水利国有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应该也必须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框架下,充分考虑水利资产的性质、作用和特点,使水利国有资产能够发挥最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为解决我国的水资源问题,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通过分析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实践和水利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水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改革目标和方向,初步提出我国四种不同类型水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设想。  相似文献   

11.
经过几年的努力探索与实践,水利资产经营管理体系建设有了重大进展,并取得了显著成果。到1995年底,全国水利行业资产清查和价值重估核实资金工作已基本结束。摸清了家底,为建立资产经营管理体系奠定了基础;资产监管机构陆续建立,监管的组织体系正逐步形成;加强了制度建设,使水利资产监管有法可依;制定颁发  相似文献   

12.
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尽快建立起水利良性循环机制,完善水利资产经营管理体系,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根据财政部、水利部的要求,5月5,全省水利行业清产核资工作会议  相似文献   

13.
水利行业的国有资产是一笔巨大的物质财富,它包括经营性资产、非经营性资产和资源性资产。随着水利作为国民经济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地位的确立,如何推进水利产业化进程,建立水利滚动发展机制,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以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如何使所管理的资产在产业发展过程中不断增值,从而实现良性发展,这是行业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仅对资源性资产的产权管理谈谈个人的浅见。  相似文献   

14.
从防汛抗旱减灾工程体系、安全供水能力、节水型社会建设、水资源管理水平等方面介绍了山东省德州市水利改革与发展现状;从防汛抗旱减灾工程体系、水利工程建设监督管理、水资源供需矛盾、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水利管理体制机制等方面分析了德州市水利改革与发展存在的问题;从完善防汛抗旱减灾体系建设、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部门联动工作机制、建立水利发展长效管理的体制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德州市水利改革与发展的对策,为同类地区水利工作提供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全国水利工作会议提出了发展水利,深化改革,在当前着重抓好建立水利固定资产经营管理体系等五个体系的要求。长期以来,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水利管理主要是对工程设施的养护、维修与运行,即是对水利工程固定资产形体的管理,而忽视对其资产价值的管理。因此,现在提出的建立水利固定资产经营管理体系是一个新课题。 水利固定资产经营管理体系的含意是什么?从固定资产具有资产形体与资产价值两种  相似文献   

16.
三、水利系统水电改革与发展思路 5、改革体制,创新机制,实行农村水电资产战略性重组 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和《水利系统水电改革与发展思路》,针对农村水电企业规模小、经营分散、集约化程度低,融资能力、投资能力、竞争能力不强,国有资产出资人长期缺化等问题,全国水利系统改革体制,创新机制,实行农村水电资产战略性重组。  相似文献   

17.
随着“建立水利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体系”重大举措的推出,1994年和1995年,水利系统进行了全行业的清产核资,经过两年多的共同努力,初步摸清了“家底”,明了了“本钱”。总的印象是水利国有资产存量大、增量猛。 截止到1994年底,全国水利系统国有资产总量2983.76亿元(不含资源性资产、水利系统资源性资产价值评估工作尚未开展),从总量结构看,固定资产总量2592.78亿元,流动资产总量390.98亿元,分别占  相似文献   

18.
程晓陶 《中国水利》2011,(6):125-127,131
基于实地调研了解的情况,以及对经济社会发展、气候变化与水利工程体系建设等影响因素的综合判断,分析了水利发展体制机制改革面临的困境与难题,探讨了民生水利与水安全保障的时代特征,强调指出水利改革成败的关键在于能否建立起良性互动、把握适度的运作机制,进而对为保障水利改革健康发展建立长远良性互动机制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9.
改革中央水利经营性国有资产治理体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峰 《中国水利》2009,(20):57-59
改革水利经营性国有资产治理体制,逐步建立和健全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中央水利经营性国有资产治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是实现党中央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的重要保证。总结分析了目前中央水利经营性国有资产治理体制存在的弊端,提出“建立三层次治理体制模式、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引入战略投资者、构造运营主体产权多元化.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强化约束激励机制”的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20.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快福建省水利水电事业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深化改革,努力建立与市场经济及运行机制接轨的水利水电发展体系。 产权制度改革的关键是盘活现有水利国有资产存量,千方百计提高经营性资产的效益,增强水利自我发展的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