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检测金伯利岩中矿物的颗粒形态、形成世代和环带结构,认为岩石中橄榄石、金云母、铬铁矿的浑圆形颗粒形态、多世代性和蚀变环边结构是金伯利岩矿物的一个重要特征,可以作为金伯利岩型金刚石矿床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2.
一百年以前,有关金刚石成因的假说纯粹是靠推测而来。直到十九世纪下半叶,人们才比较清楚地了解到在这以前发现的所有金刚石矿床都是冲积型矿床(即砂矿床)。1870年在南非,十分偶然地发现金刚石既赋存于砂粒中又赋存于一种罕见的、前所未知的建造中。这些建造位于松土之中,其上充满了巨大的、相当深的管状岩峒。在多数情况下,这些岩峒含有大量的金刚石。南非最  相似文献   

3.
矿物学对钾镁煌斑岩和金伯利岩及其作为金刚石含矿岩的认识,需要认真而细致的矿物学研究工作。虽然这两种岩石中出现的有效矿物的种类并不多,但是由于这些矿物粒度细小,加上普遍的蚀变而不便鉴定,Jacqucs等人(1986)对金伯利地区各种侵入岩中的每种矿物作了含化学分析的岩相描述。本文作者仅简要描述一下手标本上可见的主要矿物。  相似文献   

4.
本文提出了金伯利岩岩浆作用的一种深成阶段底辟-裂隙模式.在地幔中由于化学对流形成了垂向延伸的热底辟上涌.这种底辟提供了在高压条件下裂隙形成和扩展的必要条件,即产生高的差异张应力和足够量的熔体.裂隙扩展是从200-300公里深处底辟顶部的岩浆房开始的.但只有在软流圈底辟体上部没有高程度部分熔融的地区,即只有在地盾区,裂隙才能到达地表.裂隙宽度大约是1-5米,裂隙中岩浆粘度η~10-10~3泊时,岩浆流动速度约为10-30米/秒,这样的速度足以使金伯利岩中的金刚石保持准稳态.岩浆的多次爆发特别是金伯利岩岩浆多次爆发可以由岩浆房围岩应力衰减过程来解释.本文也讨论了金伯利岩的侵入机理中挥发份的作用及受剪切的捕虏体的形成问题.  相似文献   

5.
6.
鲍雪  张健 《中国宝石》2010,(1):149-151
山东蒙阴地区自1965年发现了具有经济价值的金伯利岩型金刚石原生矿以后,便成为我国第一个重要的金刚石原生矿开发基地.素有“钻石之乡”的美誉。该矿于1970年12月建成并投产.是我国第一座金刚石矿山,也是现在我国惟一的仍在开采中的原生矿山。  相似文献   

7.
当人们把煌斑岩与金伯利岩对比时,常常将其划归一类或者无法分开.图1可以帮助我们弄清楚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这里重新把金伯利岩作为煌斑岩类中的一个种属,金伯利岩之所以是煌斑岩的变种,而不是相反的情况,是因为(1)云母金伯利常常被作为"煌斑岩的"来描述,而煌斑岩作为"金伯利岩的"描述则相对少些;(2)煌斑岩很少有特定的含义,纯碎是一个描述性的术语,而不是一种以产地命名的岩石类型;(3)煌斑岩在历史上早已被应用.  相似文献   

8.
采用离子探针、阴极发光和拉曼光谱等方法, 对采自山东蒙阴金伯利岩中的锆石进行了年龄测定及成因研究.结果显示, 多数锆石的207Pb/206Pb的年龄变化于2 567±13 ~ 2 636±42 Ma, 该年龄值与研究区太古宙花岗岩质岩石的年龄(2 457.3±47 Ma)相近.锆石的微量元素w(ZrO2)/w(HfO2)显示花岗岩型锆石的变化特征.锆石的环带发育, 矿物包裹体为长石、石英和磷灰石.上述结果表明, 锆石为地壳来源, 暗示金伯利岩岩浆上升受到一定程度的地壳混染.  相似文献   

9.
序言指湖(Finger Lakes)地区的金伯利岩是Vanuxem(1842)首次在文献中报道的.从那时起,在一个约25公里宽、45公里长的地区内巳鉴定了82个岩墙和一个小火山通道。很多工作者已对这些岩墙在野外的产状作过描述,Foster(1970)列出了已知产地的完整目录。纽约伊萨卡附近的金伯利岩产地见图1。在这次研究中鉴定的标样大部分取自Cascadilla Gorge岩墙,Taughannock Creek岩墙以及Poyer Orchard火山通道。Glenwood Creek岩墙位于Poyer Orchard火山通道正北的小湾处。Zartman等(1967)测定的标样取自Portland Point露天岩墙。  相似文献   

10.
第三届国际金伯利岩会议于一九八二年九月在法国的C1ermont-Ferrand召开.本届会议共收集了七十五篇有关论文,分成三卷组成了本届会议的会议录.第一卷主要介绍的是金伯利岩及与其相关的岩石,以便更好地了解地幔的演化过程和知识.第二卷着重谈了地幔以及地壳与地幔的相互关系.第三卷的主要内容是有关金伯利岩文件的说明.该会议文集的编辑  相似文献   

11.
二、金伯利岩火山作用区的特征根据我们的观点,岩浆源附近的热能对含金刚石省内金伯利岩的分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金刚石及其伴生矿物比搬运它们的碱性-超基性岩浆和碱性玄武岩浆古老  相似文献   

12.
讨论了含金刚石大地构造圈及金伯利岩火山作用区的各种特征;制定了西伯利亚地台和东欧地台金伯利岩田的预测准则和预测标志。这些准则和标志也适用于其它地区。  相似文献   

13.
上地幔岩石是基性、超基性和某些其它成分岩浆的来源。岩浆熔体熔出并从上地幔区迁移到地壳,这是地球演化的相当长时期内才得以实现的过程。无疑,熔体从上地幔岩石中熔出和分离出来,不可能不影响到剩余残体的成分:地幔物质被熔出、分离出去愈多,则在岩浆熔体形成带进行的演变愈深刻。因此,研究上地幔岩随时间演化的情况,对于解决许多岩理学问题是特别重要的。用地球物理方法研究地球的深层,能确定地幔区的现时状态,但不能推测它过去的演化  相似文献   

14.
根据大量的原始文献资料,已经完成了对比分析,对深部岩石捕虏体中的尖晶石、呈斑晶的尖晶石、以及金伯利岩和钾镁煌斑岩基质中徽晶尖晶石的演变趋势,也已经确立。充分利用专用电子计算机和特制的程序,才能使分析资料的过程变得十分有益和有效。深部捕虏体中尖晶石的演变趋势,是与Cr~(3+)=Al~(3+)等价类质同象代替有关。当金刚石→含金刚石纯橄榄岩→方辉橄揽岩→等粒二辉橄榄岩→铝硅镁岩中一系列包裹体发生转变  相似文献   

15.
2005年5月在沂蒙山腹地金刚石原生矿区胜利1号金伯利岩小岩管中发现了一粒42·78 ct浅棕色的巨大钻石。矿石采自岩管中地面以下约120 m的部位,此钻石是人工从破碎的原岩中幸运挑选得到的,而非选矿所得。胜利1号岩管在山东金刚石原生矿体的金刚石品位最高(最高可达6.35 ct/m3),开采年限已近30 a,共选得金刚石约150万ct,是我国开采时间最长的岩管。1983年得到的呈微黄色、质量达119.01 ct的“蒙山一号”钻石,也是工人在该破碎岩管的矿石中手工挑出的。该粒棕色钻石晶形完整无损,近于八面体,透明,表面具蚀线和三角凹坑,内部有微小的黑色包裹体,…  相似文献   

16.
碳酸岩和金伯利岩是认识最深部地球化学作用的信息源之一.这两类岩石的研究关系着上地幔的结构、成分以及地幔岩浆的形成条件这样的基础问题研究的进展.在这些问题的研究中,碳酸岩和金伯利岩的比较研究法是最有前途的.人们将这种方法运用于这两个生成于最深部的岩浆建造发育的一般规律的研究,也运用于表现形式极不相同的地幔岩浆作用的每一种特征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18.
煌斑岩、钾镁煌斑岩、金伯利岩及钾霞石质岩、黄长石质岩和白榴石质岩的命名原则与分类尚未完全确定。国际地科联下属火成岩体系分委会为解决上述问题而建立的3个工作组所提出的建议,在此列出来以供讨论。上述岩类新的定义也各以矿物学和地球化学术语给出,并提供了一个其系统分类的改进程序,它可与 IUGS 已建立的分类体系相结合。  相似文献   

19.
徐春川  周翔  沈加加 《印染》2014,40(11):5-10
将James S.Bonham提出的含荧光染料织物反射率计算公式与双常数配色模型结合,计算得出荧光纤维的荧光量子效率,并进行色纺纱样品的反射率预测。结果显示,对发射区波长反射率中荧光部分的预测相对误差大部分在10%以内;当荧光纤维比例较小时,预测误差较大,表明该方法基本适用于含荧光染料色纺纱的配色。  相似文献   

20.
宾夕法尼亚州西南费耶特县浅成相金伯利岩中有两种化学特征明显不同的巨晶和包体:富铬类型的和贫铬类型的。富铬类型由橄榄石(Fo=90-93)、石榴子石(1.64—6.14%的Cr_2O_3)、透辉石(1.89—2.34%的Cr_2O_3)、铬尖晶石和不混溶的硫化物熔体组成。它们的mg变化范围小,其主要元素的组成与受过剪切的石榴子石二辉橄榄岩的相似。次要元素的变化与48—39千巴压力范围内、温度区1310°—1055℃的晶体分离作用一致。贫铬类型演化程度更高。它们由橄榄石(Fo=81-85)、石榴子石(<0.1%Cr_2O_3)、镁钛铁矿(16—37mol%。MgTiO_3;0.05—2.05%Cr_2O_3)和透辉石(<0.1%Cr_2O_3)组成,代表了低速带内贫铬熔浆分离程度较高的阶段。这两种类型的巨晶和包体与它们的寄主熔浆混合,使两种橄榄石表现出了Fo=88-89的反应边和钛铁矿巨晶中的反环带(34—51mol%的MgTiO_3;1.4—3.6%Cr_2O_3)。贫铬类型者是从岩浆房里的熔体中结晶出来的。这些熔体是在低速带从上升的底辟体内分疑的。这些熔体内的结晶分异作用导致了矿物成分的演化和钛铁矿的晶出。而富铬类型代表在上升的底辟体中的熔体内,晶体和不混溶硫化物熔体的分离产物;在这种熔体中,熔体/晶体的比值是低的,熔体中主要元素的成分被周围的地幔成分(未亏损的石榴子石二辉橄榄岩)所缓冲。含有熔体的底辟体上升,破坏了演化程度较高的、贫铬的、包含巨晶的晶体糊状物,导致寄主熔体混合。逆反应和同源捕虏晶在混染岩浆内的结晶,形成了所观察到的环带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