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多分散性乙丙嵌段共聚物增韧聚丙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研究了多分散性乙丙嵌段共聚物(EP)对PP的增韧作用,发现有非常好的增韧效果。添加15%的EP,PP的冲击强度即可达到298J/m。用光学显微镜、SEM、DSC和IR对IPP/PEP共混体系进行了表征和研究,结果发现,由于EP本身特殊的组成及链结构,使其与PP基体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分散相在基体中的粒径约为0.2pm~0.4pm之间;同时还发现EP对PP球晶有插入、分割和细化作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测试一系列不同与配比的CPE/红泥填充体系的流变性能,探讨了级分比、温度等对体系流动性的影响,表明该填充体系具有剪切变稀的非牛顿性质;体系的表现切粘度随填充红泥量的增加有不同程度的增大;温度升高,体系的表观切粘度下降,温度对体系流动性的影响随填充红泥量的增加而减少,随切变速率的增大而减少;在低切变速率条件下,红泥粒度对体系的流动性有影响。  相似文献   

3.
4.
用金属钠-硫磺法合成了苯硫醚-乙撑硫醚共聚物。用红外光谱、裂解气相色谱、差热分析和电镜等手段对共聚物进行了表征,并对共聚物的结晶性和热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与聚笨硫醚相比,苯硫醚-乙撑硫醚共聚物的结晶度和耐热性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5.
纳米ZnO填充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的动态流变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晶如  李涛  王克  俞强 《复合材料学报》2015,32(4):1025-1031
为提供纳米ZnO/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复合材料加工及性能优化的理论依据,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纳米ZnO/EVA复合材料,采用DSC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熔融结晶行为,采用旋转流变仪分析了纳米ZnO质量分数以及偶联剂表面处理对复合材料体系动态流变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纳米ZnO质量分数的提高,纳米ZnO/EVA复合材料的结晶温度和熔融温度均先上升后下降;但改性纳米ZnO质量分数对改性纳米ZnO/EVA复合材料的熔融温度和结晶温度影响不大。当纳米ZnO的质量分数大于20%时,纳米ZnO/EVA体系的复数黏度发生突变,储存模量-角频率曲线在低频区出现第二平台,对应于应变扫描曲线上出现的两段线性黏弹区域,表明因纳米ZnO粒子间相互关联、团聚及粒子与基体间的相互作用形成了局部有序的逾渗网络结构;而纳米ZnO经偶联剂表面处理后,体系的复数黏度下降,储存模量-角频率曲线没有出现平台,说明改性纳米ZnO在复合材料体系中分散得更加均匀。研究表明偶联剂对纳米ZnO的表面处理改善了纳米ZnO在EVA中的分散性。  相似文献   

6.
磺化乙丙三元胶(EPDM)离聚物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用浓硫酸和醋酐使EPDM生胶磺化,然后通过与各种醋酸盐或碱的中和反应,得到一系列不同金属反离子的磺酸型EPDM离聚物。通过应力-应变和动态力学谱测试,探讨了金属反离子对离聚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金属反离子价数增加,离聚物的力学强度和高弹特性增强;而对于同一族金属反离子,随离子半径增加,离聚物强度和高弹特性下降。  相似文献   

7.
高固含量共聚物乳液聚合过程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合成固含量65.4%的高固含量BA/MMA/MAA共聚物乳液。研究了共聚合过程中乳液胶粒粒径、粒子数、粒子形态、电导、流变性及聚合速率等。结果表明,随着聚合的进行,乳胶粒粒径变大,粒子数减少,粒度分布变宽;体系的粘度呈增大的趋势,固含量在60%左右时,体系的粘度忽然变大,在单体刚加完时达最大值,保温反应过程中粘度变小;单体与引发剂同步滴加,聚合反应较平稳;此聚合属于无规共聚。  相似文献   

8.
聚丙烯/丙烯-辛烯共聚物共混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扫描电镜、差热扫描量热计和动态粘弹谱仪等手段研究了聚丙烯/丙烯-辛烯共聚物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及结晶和转变性能等。研究结果表明,该共混体系是完全相容的体系,该共混物的低温韧性优于聚丙烯。  相似文献   

9.
采用Rosand Presicion Rheometer研究了nano-TiO2/HIPS填充体系流变性能.结果表明,刚性聚合物HIPS内的纳米分散相具有增大体系的自由体积效应,nano-TiO2对HIPS的表观粘度影响较小.EVA的加入有助于流动中nano-TiO2团聚结构的破坏分散,流动曲线所显示的屈服现象和非牛顿指数的变化规律都表明了熔体流动中存在nano-TiO2团聚结构的演化.  相似文献   

10.
聚碳酸亚丙酯与丙烯酸甲酯-丙烯酸共聚物复合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聚碳酸亚丙酯与丙烯酸甲酯-丙烯酸共聚物的混合稀溶液性质,发现在一定条件下两种高分子可以生成氢键复合物。其氢键强度,复合物的稳定性受溶剂类型和分子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研究以壳聚糖作为高分子金属催化剂载体,制得负载稀土金属化合物的分高子金属催化剂,应用于环氧乙烷和环氧丙烷的共聚合反应。  相似文献   

12.
研究以壳聚糖(Cs)作为高分子金属催化剂载体,制得负载稀土金属化合物的高分子金属催化剂,应用于环氧乙烷(BO)和环氧丙烷(PO)的共聚合反应.研究发现以三异丁基铝(Al(i-Bu)3)为助催化剂,乙酰丙酮(Acac)为第三组分时,该体系的催化活性高达192 kg*copolymer/mol*Y,比非负载型稀土催化体系活性提高1个数量级以上.环氧乙烷和环氧丙烷的竞聚率r 1(EO)、r 2(PO)分别为2.75±0.02和0.55±0.01;并用13C-NMR谱和DSC谱对共聚物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3.
过氧化苯甲酰引发乙丙橡胶膜接枝乙酸乙烯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改性乙丙橡胶 ( EPR)膜 ,利用过氧化苯甲酰 ( BPO)引发 EPR膜接枝乙酸乙烯酯 ( VAc) ,得到接枝共聚物 ( EPR- g- VAc)膜。将 EPR膜和 VAc、BPO、Cu( NO3) 2 、甲醇和少量水溶液加入玻璃反应瓶中 ,溶液用氮气 ( 99.95% )脱氧 10 min后 ,密封。在电磁搅拌和加热条件下进行接枝反应。接枝膜用甲醇萃取除去均聚物 ,然后在真空烘箱中 60℃干燥至恒量 ,得到 EPR- g- VAc膜。文中研究了单体浓度、阻聚剂浓度、接枝温度对接枝率的影响 ,确定了最佳接枝条件为 :[VAc]=5.4 mol/ L,[Cu( NO3) 2 ]=1.33× 10 -4 mol/ L,反应温度为 60℃。用 IR光谱仪测定了 EPR- g- VAc和 EPR膜的结构 ,通过比较EPR- g- VAc和 EPR膜红外谱图 ,表明了接枝膜约在 172 0 cm-1处出现了羰基吸收峰 ,证明 VAc已接枝到 EPR膜上。接枝率为 16%的 EPR- g- VAc膜与未接枝的 EPR膜相比较 ,接枝膜的拉伸强度提高 5倍以上 ,断裂伸长率降低 1倍  相似文献   

14.
共聚改性聚合物电解质非等温结晶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DSC方法对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共聚物及其LiClO4体系的非等温结晶进行了测试,用Mandlkern,Ziabicki-Jeziorny,Ozawa和一种修正方法对该体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同一冷却速率下,试样开始结晶温度顺充为90:10:∞〉70:30:∞〉70:30:20,PO和盐含量的增加都能使结晶温度降低。  相似文献   

15.
以理论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证明了高分子熔体的粘弹性是由高分子的起始分子量与其分布、高分子链间缠结链组数和其两种缠结链组(末端和环绕缠结链组)在高分子链空间的序列分布三重效应所决定。其三者的统一物理量即是两种链组在高分子远近缠结限制空间中的平均维数υ,又称之为标度指数。根据多重缠结模型和多重蠕动耗能机理,我们推导出了标度指数υ与起始分子量及其分布和测试试样个数间的定量关系式,并建议了一种相应测试标度指数的新方法。又以统计法计算出了高分子熔体的线性粘弹性参数(η0、ψ10、η0ext和J0e),与起始分子量(Mw)和其分布宽度指数(Mw/Mn)间的定量关系式,并对它们以大量实验数据加以证实。结果表明,它们能很好地预测高聚物熔体的线性粘弹性行为。并首次证实了标度指数υ=3.33~3.77和其会因高聚物品种、分子量范围和被测试样个数而稍有改变的事实。  相似文献   

16.
聚乳酸及其共聚物、共混物的流变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聚乳酸及其共聚物、共混物的流变特性。结果表明,随着分子量的增加,聚乳酸及其共聚物熔体的弹性模量G′、损耗模量G″及动态黏度η^*大幅度地提高。出现假固态行为;分子链柔性较好的共聚组分PEG的引入降低了共聚物熔体的G′、G″及η^*;聚合物分子量的多分散性导致聚合物熔体的流动出现了非终端效应;聚乳酸的引入使聚丙烯熔体的G′、G″及η^*都有所下降,马来酸酐接枝改性的聚丙烯的引入增大了共混物的G′、G″及矿。  相似文献   

17.
水泥砂浆流变学性能的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U型流动法评价水泥砂浆塑性粘度,运用流变学对U型流动法作了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当浆体的剪应力屈服值较小时,该方法的测量参数与浆体的塑性粘度之间有线性关系。该方法可用来评价预填骨料混凝土用砂浆及其它剪应力屈服值较小的Bingham体的塑性粘度。  相似文献   

18.
尼龙短纤维填充PVC体系流变性能研究EI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毛细管流变仪测定了尼龙-6短纤维掺入PVC后的流变曲线、熔融粘度及粘流活化能;考察了加入不同长径比及不同质量分数的尼龙-6短纤维/PVC熔体的熔融流变性能;与熔融粘度有关的结果显示出在高剪切速率时。  相似文献   

19.
用短切甲壳素纤维增强聚(ε-己内酯)(PCL)制备出新型生物可吸收复合材料,通过高级流变扩展系统(ARES)对不同纤维含量(Cf)的复合材料熔体进行了动态流变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纤维含量的增加可以明显提高复合材料熔体的复数模量(G*)和复数粘度(η*)。当Cf从45%增加到55%时,复合材料熔体在低频区出现了明显的类似于力学性能的"屈服行为",即G*不再随频率的改变而变化,同时材料的弹性(G')要明显高于粘性(G″)。这种行为可能与纤维在熔体内形成刚性的粒子网络有关,对材料的加工成型不利。从双对数坐标下的G'~G″曲线和η″~η'来看,纤维的加入明显提高了熔体的弹性,延长了熔体的主松弛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