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奥氏体强化对马氏体和贝氏体相变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祖耀  陈卫中 《金属学报》1988,24(3):155-160
研究了三个Fe-Ni-C合金及三个工业用钢的奥氏作强化对M_s及B_s温度的影响.M_s温度随着奥氏体屈服强度的增加而线性下降,而B_s温度和奥氏体强度之间无任何直接的关系,发现三个Fe-Ni-C合金的B_s温度与D_C~γ和D_(Fe)~γ成正比线性关系,求出这三个合金TTT图上鼻部温度的△G_V及D_(Fe)~γ,则它们的孕育期正比于Feder等的扩散型相变孕育期公式计算值,说明在鼻部温度时,贝氏体孕育期受化学自由能差及Fe原子扩散的控制.  相似文献   

2.
Fe—Mn—C合金奥氏体强化对马氏体相变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定了5种Fe-Mn-C合金的M_s温度及奥氏体在M_s温度时的屈服强度,结果表明两者成线性关系。还研究了奥氏体固溶强化对马氏体形态的影响,提出存在一个奥氏体强化特征温度T_c,当M_s>T_c时,马氏体形态主要为位错型条状马氏体,当M_s相似文献   

3.
何涛 《轧钢》2022,39(5):27-33
为明确超级贝氏体组织失稳机制以及探索提高超级贝氏体钢中残余奥氏体热稳定性的方法,通过预相变马氏体工艺,即在等温贝氏体相变前引入预相变马氏体,制备了中碳超级贝氏体钢。对比分析了回火前后中碳超级贝氏体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变化,研究了预相变马氏体对中碳超级贝氏体钢中贝氏体组织及残余奥氏体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预相变马氏体的存在能够细化贝氏体铁素体板条,提高残余奥氏体含量和热稳定性。预相变马氏体的引入及其对超级贝氏体组织的细化作用使得试验钢的屈服强度超过1 000 MPa,伸长率大于20%;300~600℃回火1 h后,高碳薄膜状残余奥氏体首先发生分解,形成细小的碳化物,然后贝氏体铁素体板条发生回复和再结晶,形成沿原板条方向的铁素体晶粒;600℃回火后试验钢的屈服强度仍与回火前相当,主要是预相变马氏体周围的薄膜状残余奥氏体未发生明显分解,能够抑制相邻贝氏体铁素体板条的回复。  相似文献   

4.
设计及冶炼了一种Fe-Mn-Si系超级贝氏体钢,在Gleebe-1500热模拟试验机上研究了奥氏体变形对该低温贝氏体相变和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奥氏体变形对超级贝氏体组织形貌有很大的影响;奥氏体高温变形缩短贝氏体相变孕育期,但阻滞贝氏体相变体积分数;奥氏体低温变形大大缩短了贝氏体相变孕育期,明显促进贝氏体相变过程,转变后贝氏体组织呈明显的纤维状变形组织。  相似文献   

5.
贝氏体与马氏体相变及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系统总结了清华大学相变及复相新材料研究组近年来在贝氏体相变领域关键性的最新研究成果,包括三维巨型及纳米台阶存在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台阶阶面的可动性,贝氏体条的内部超精细结构,贝氏体浮突的特征及本质,贝氏体碳化物的来源及形成模型,马氏体浮突的扫描隧道显镜及原子力显微镜研究。  相似文献   

6.
对35CrMo钢等多种材料奥氏体化后进行贝氏体等温淬火,得到少量贝氏体+马氏体+残留奥氏体的整合组织。应用JEM-2100透射电镜和QUANTA-400环扫电镜等设备观察了贝氏体组织的形貌和亚结构。综合分析了贝氏体相变的特征。研究表明,过冷奥氏体随着温度的降低具有转变贯序,贝氏体相变在组织形貌、亚结构方面具有过渡性。贝氏体相变动力学具有交叉性、重叠性、变温性和等温性的过渡性特征。贝氏体相变中铁原子和置换原子以非协同热激活跃迁方式位移,表明贝氏体形核长大具有过渡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多方面研究观察再次证实贝氏体铁素体相变基元的存在,相变基元为切变相变基元,并提出其形态示意图。在Fe-C合金中,本文观察到正三角型、交叉型、“N”型和蝴蝶型类马氏体形貌贝氏体。在交叉型贝氏体中,发现基元相对滑移的、相互脱节的、形成“束腰”的和互换生长取向的交叉型贝氏体,交叉效应直接体现于相变基元的活动行为,相应提出其活动行为示意图。导致交叉的应力场是切变相变剪切应力集中应力场,贝氏体交叉的形成是切变应力-应变诱发贝氏体转变的结果。在应变诱发贝氏体转变时,相变驱动力的补偿与奥氏体所发生的真实应变的平方成正比,两贝氏体铁素体碰撞非常猛烈,承认其形成方式为切变型可得到说明。  相似文献   

8.
锰硅系贝氏体/马氏体复相钢中贝氏体精细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扫描隧道显微镜(ST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光学显微镜(OM)等分析手段对锰硅系贝氏体/马氏体复相钢中贝氏体的结构进行了研究。观察到氏碳锰硅钢中的贝氏体组织由亚片条、亚单元组成,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及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在贝氏体单元中发现有以残余奥氏体膜为分界面的精细结构的存在。观测结果可用贝氏体相变的激发形核-台阶长大机制做合理解释,为锰硅系贝氏体/马氏体复相钢的合金组织设计、组织结构和性能关系的研究提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武小雷  张喜燕 《金属学报》1995,31(3):A115-A119
  相似文献   

10.
马氏体的回火程度和残余奥氏体对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相似文献   

11.
对中锰钢中原奥氏体晶粒尺寸对马氏体相变动力学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利用SEM、XRD、热膨胀相变仪和EBSD等检测手段,研究了不同原奥氏体晶粒尺寸下马氏体相变速率和马氏体板条组织的变化.通过不同温度的奥氏体化处理,分别得到了尺寸为(190±15)、(36±2)、(11±2)和(4.8±2)μm的原奥氏体晶粒.结果表明:随着...  相似文献   

12.
13.
研究了Ni、Mo微合金化灰铸铁在快速冷却条件下凝固获得片状石墨细小、组织细密的珠光体基体,分别经860℃、880℃、900℃、920℃奥氏体化后油淬,获得一定比例的马氏体/贝氏体(M/B)复相基体以及部分残留奥氏体.经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分析贝氏体、马氏体针状组织间和共晶团边界处存在两种不同成分的残留奥氏体(后者称之为白亮区).在860 ℃进行5~6 s短时淬冷后,能够观察到在Ni-Mo灰铸铁金相组织中有贝氏体存在,且形核位置最先在片状石墨与奥氏体界面处.在150℃和250℃回火后,部分白亮区转变为马氏体并且体积缩小,但很难完全消除.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V以及BAT工艺、BQ&P工艺、DBAT工艺对中高碳(~0.6wt% C)纳米贝氏体钢等温转变过程中奥氏体碳富集的影响。为了分析不同热处理工艺时的组织转变,采用DIL805L型膨胀仪、X射线衍射仪(XRD)测量并计算残留奥氏体含量及其中碳含量,利用扫描电镜(SEM)分析了等温转变过程中试验钢显微组织形貌,并统计M/A岛含量及尺寸。结果表明:V对贝氏体转变有抑制作用,使残留奥氏体中碳富集速率变慢;3种热处理工艺下碳富集速率不同,BQ&P工艺和DBAT工艺的碳富集速率均大于BAT工艺,可利用BQ&P、DBAT工艺弥补合金元素V推迟相变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奥氏体变形条件下低碳微合金钢中的贝氏体相变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采用Gleeble-1500热模拟机对低碳Mn-Nh-Ti钢进行了奥氏体区变形和变形后的冷却试验,借助于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分析了变形和冷却速度对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奥氏体形变量的增大,奥氏体向铁素体的相变增加,向贝氏体的相变减少,贝氏体中的铁素体和小岛由细长条状逐渐向近等轴状变化,铁素体板条间的小岛逐渐变化为存在于某些铁素体的晶界上。随着变形后的奥氏体冷却速度增大,铁素体量减少,贝氏体量增加,粒状贝氏体也逐渐由板条贝氏体所取代。  相似文献   

16.
把握贝氏体相变的过渡性极为重要。研究表明贝氏体相变具有从扩散型相变到无扩散型相变的过渡性特征,它具有共析分解的某些特征,又跟马氏体相变有联系,同时与二者具有本质上的区别。依据实验事实,科学地修正了贝氏体的概念,给出了贝氏体相变的定义。  相似文献   

17.
贝氏体相变的过渡性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应用系统科学理论分析讨论了贝氏体相变的过渡性。认为,中温区的贝氏体相变带有珠光体分解和马氏体相变的双重特征,具有过渡性。上贝氏体转变与珠光体分解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但又有密切的联系;而下贝氏体转变与马氏体相变有密切的联系。从整体上看,上贝氏体具有某些珠光体分解的特征;而下贝氏体则具有马氏体相变的特征。贝氏体在转变机理上、动力学上、组织形貌上都存在明显的过渡性。  相似文献   

18.
首次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对Cu-Zn-Al合金中的马氏体浮突和贝氏体浮突进行了定量观测。在此基础上,将AFM的测量结果与马氏体相变表象理论(PTMC)进行发对比,发现马氏体浮突角与PTMC理论相符合,而贝氏体浮突角与PTMC理论不符合,说明贝氏体相变机制与马氏体不同,不可能是切变机制;同时发现贝氏体浮突是一组贝氏体亚单元所造成的浮突组成的浮突群。  相似文献   

19.
奥氏体贫碳区性质与贝氏体相变热力学SCIEI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奥氏体内贫碳区可分为三类,即平衡贫碳区、非平衡贫碳区及随机贫碳区,分析计算了各类贫碳区内奥氏体转变为同成分铁素体的相变化学驱动力,根据奥氏体贫碳区内贝氏体切变转变机制计算了贝氏体相变开始温度B_s,3%Cr钢和CrMo钢在其B_S温度可获得的最大相变驱动力。在整个贝氏体相变温区,贝氏体铁素体以部分过饱和碳量切变形成的构想在热力学上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20.
对AISI 4340钢在950-1150℃进行奥氏体化,以获得不同奥氏体晶粒度(AGS),研究了连续冷却时贝氏体转变动力学特征.AGS对贝氏体相变动力学有很大的影响,AGS越大,贝氏体相变起始温度Bs越高.对试样进行了透射电镜(TEM)分析,结果表明AlN、TiC等粒子在晶界的析出对贝氏体起始反应起到促进作用.而AGS对贝氏体反应结束温度Bf的影响就很小.转变速率随AGS变化的规律是,AGS越大,转变速率反而减小.所有试样的转变速率随贝氏体体积分数ξ变化明显,大致可分成快速增加、缓慢减小和快速减小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