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天然气中氮的地球化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综合分析了国内外大量文献,指出了天然气中氮的地球化学研究进展。天然气中氮的主要来源有地球深部氮的运移和沉积物中有机与无机成因氮的释放。不同热解实验结果研究表明,氮气的生成既可以在低温也可在高温,但形成机理各不相同:低温主要是以大量蛋白质发生水解作用而产生氨基酸,氨基酸很不稳定,在粘土矿物的作用下生成NH3,而NH3被进一步氧化生成氮;而高温阶段主要以煤岩芳构化重新组合形成吡咯与吡啶释放出氮。不同环境下形成的氮,其1δ5N值是不同的,陆相N2的1δ5N低于+3‰,海相N2的1δ5N则高于+4‰。不同成因形成的氮,其同位素组份也各不一样,一般有机质经微生物作用生成N2的1δ5N通常小于-10‰,有机质热解形成N2的1δ5N>-10‰,N2/A r值远大于84;沉积岩中含氮矿物高温变质作用生成N2的1δ5N为+1.0‰~+3.5‰,N2/A r>84;地壳深部或上地幔来源N2的1δ5N值主要集中在-20‰~+1‰之间,40A r/36A r>2000,3H e/4H e为>1.39×1-0 6。  相似文献   

2.
鄂尔多斯盆地长7湖相泥页岩孔隙演化特征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以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7段低熟泥页岩为研究对象,基于温压模拟与纳米CT三维表征技术,研究泥页岩孔隙随温度变化的演化特征,并探讨其主控因素。结果表明:随成熟度增高,长7段富有机质泥页岩中纳米孔隙不断增加,基于纳米CT三维模型计算的孔隙度由0.56%增大至2.06%,增大比例超过250%;孔隙演化整体呈现3段式特征:从未熟到低成熟阶段,有机质生烃作用弱,压实作用为主,孔隙度快速降低;从低成熟到成熟再到高过成熟阶段,有机质大量裂解生烃,黏土矿物转化作用强烈,孔隙度快速增长;进入高过成熟阶段,有机质生烃能力与黏土矿物转化减弱,孔隙系统基本保持稳定。明确了不同成分对泥页岩孔隙演化贡献的差异性,有机质热演化贡献最大,黏土矿物转化贡献次之,脆性矿物转化贡献最小,三者比例大致为6∶3∶1,推测泥页岩镜质体反射率大于1.2%时有机质孔隙开始大量发育。  相似文献   

3.
塔里木盆地煤岩显微组分热模拟实验中液态烃特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3  
对塔里木盆地满加尔凹陷侏罗系演化程度较低(Ro=0.40%)的煤岩显微组分进行了从250℃到550℃(50℃为一温阶,恒温72h)的热模拟实验。用氯仿抽提获得了赋存在固体残余物中的可溶液态有机物,即饱和烃、芳烃和非烃。实验结果表明:1组成煤岩的显微组分产液态物时具有镜质组较早(主要发生在350℃时)、壳质组略晚(发生在400℃)且显微组分产率大小顺序为壳质组(1)>壳质组(2)>镜质组的特征;2各显微组分的液态烃产率均表现为壳质组>镜质组的特征,镜质组和壳质组均存在一个明显的产液态烃高峰,壳质组是煤岩中液态物质的主力贡献者,其产液态物率是镜质组的5~15倍;3在显微组分中,低演化阶段具低总烃、高非烃+沥青质的特征,随着煤化作用的加强,总烃有大于非烃+沥青质趋势。同时,在液态物产率高峰,饱和烃一般都占优势,不同显微组分液态物质的产程有所不同,因此,尽管在煤岩中壳质组是液态烃的主要来源,但由于其在煤岩中所占比较较小,难以肯定其为主力源,而尽管镜质组产液态物率低于壳质组,但因其是煤岩的主体部分,且具有广泛的分布,因此,应该是重视的对象;4不同显微组分的烷/芳值大于1,且壳质组的烷/芳值具有两阶段性。  相似文献   

4.
煤层气含量是煤层气资源评价、开发部署和经济评价的重要指标,通过大量实验分析,对卡拉哈里盆地XX区块煤层气含量主控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煤岩有机质显微组成中镜质组经历凝胶化作用、惰质组经历丝煤化作用,富含镜质组的煤岩具有较高生气量及较强吸附能力,富含惰质组煤岩的生气能力和吸附能力较差。煤阶控制煤层气生成、煤岩储层孔隙及割理发育,当镜质组反射率小于0.5%时,为生物气形成阶段,生气量小,煤岩原生孔隙发育,吸附能力差,煤层气含量低。当镜质组反射率为0.5%~4.0%时,煤岩有机质经历热降解和热裂解作用,生气量大;随着镜质组反射率的增大,煤岩微孔隙和割理增多、比表面积显著增加,含气量逐渐增大。当镜质组反射率大于4.0%时,煤岩微孔隙和割理减少、比表面积显著减小,煤层含气量减少。煤岩灰分含量与吸附能力呈负相关,煤岩灰分含量越少,吸附能力越强,煤层气含量越高。另外,煤层顶板岩性致密、渗透性差,煤层气含量相对较高;远离断层的煤层气保存条件相对较好,煤层气含量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5.
海相与陆相页岩储层孔隙结构差异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宋岩  高凤琳  唐相路  陈磊  王幸蒙 《石油学报》2020,41(12):1501-1512
海相页岩和陆相页岩的孔隙结构差异明显。基于海相和陆相页岩在岩石组分、成熟度以及有机显微组分的差异开展的成因机理分析表明,页岩中不同岩石组分孔隙的孔径分布差异大,有机质孔隙在小孔径范围内占比多,黏土矿物孔隙与有机质孔隙的孔径分布特征相似,但亦发育中孔和宏孔。海相页岩的小孔径孔隙多由有机质提供,而陆相页岩的小孔径孔隙多来自黏土矿物。无论是海相页岩还是陆相页岩,其孔隙均以无机矿物孔隙为主,其次为有机质孔隙,所不同的是海相页岩中有机质孔隙的贡献率高于陆相页岩,而陆相页岩中黏土矿物孔隙的贡献率高于海相页岩。有机质孔隙在不同演化阶段的孔隙构成不同,未成熟阶段以发育镜质体和惰质体的原始胞腔孔隙为主,成熟阶段有机质孔隙的发育程度最差,高成熟—过成熟阶段以发育次生固体沥青孔隙为主。高成熟—过成熟海相页岩的有机质以腐泥组和固体沥青为主,其有机质孔隙发育程度高。在以松辽盆地沙河子组为代表的高成熟陆相页岩中,其有机质以镜质体和惰质体为主,原始胞腔孔隙损失大,含有少量固体沥青孔隙;在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为代表的低成熟陆相页岩中,由于腐泥组和固体沥青充填孔隙,使得页岩整体的孔隙发育程度变差。  相似文献   

6.
依据热模拟实验动态建立煤成烃模式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依据构成煤岩端元组分(壳质组、镜质组和惰质组)热模拟实验的生烃潜力和甲烷同位素组成数据,结合已建立的煤成油有效排出门限(30 mg/gTOC),建立了煤成烃模式,该模式表明:只有富氢的显微组分才有利于煤岩生油,且壳质组含量最低为5.0%,而镜质组最高含量为95.0%;当壳质组含量高于22.9%时,煤成油不受镜质组和惰质组二端元组成的影响。同时,按照煤成烃模式计算了不同端元组分在不同热演化阶段甲烷碳同位素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构成煤岩的显微组分含量能够引起烷烃气碳同位素组成的变化;在同一热演化阶段,甲烷碳同位素组成最大差异可达2.3‰。认为煤成气甲烷碳同位素组成不仅受热成熟度控制,而且也受煤岩显微组分相对含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对东营组烃源岩特征及其生烃机理认识不清,制约了渤海湾盆地渤中凹陷油气成藏认识与资源评价。利用有机岩石学、显微组分、孢粉鉴定及原油地球化学参数等资料,系统评价了东营组烃源岩及其生成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探究了有机质生烃的影响因素及生烃模式。结果表明:东营组烃源岩主要为含黏土长英质泥岩和混合型泥岩,矿物组成以石英和黏土矿物为主,长石和碳酸盐矿物次之;东营组三段与东营组二段下亚段总有机碳(TOC)含量平均值分别为1.94%、0.87%,整体为好—优质烃源岩,显微组分以壳质组为主,有机质类型为Ⅱ1、Ⅱ2型,处于低成熟—成熟热演化阶段。东营组烃源岩具两期生烃特征,早期生烃高峰对应镜质体反射率(Ro)为0.6%,生成低成熟度烃类,晚期生烃高峰对应Ro为1.0%,生成成熟烃类。原油物性及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显示东营组以生成成熟油为主,含少量低熟油,原油整体具有低密度、低黏度、低含硫量、高含蜡量、高饱芳比、高Pr/Ph、高C19/C23三环萜烷值、低伽马蜡烷指数和低4-甲基甾烷指数等特征,属于混源有机质生源、弱氧化—弱还原沉积条件和淡水贫硫湖泊环境综合成因的轻质—中质原油。壳质组中的底栖藻无定形体及松科属孢粉等组分对低成熟—成熟阶段的烃源岩生烃具有重要贡献,黏土矿物和碳酸盐矿物及地层超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烃源岩生烃演化过程。东营组烃源岩发育受淡水湖泊、特殊生物、无机矿物和超压等要素共同控制的双峰生烃模式。研究认识对于开展以渤中凹陷东营组为主力烃源灶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以镜质体反射率和今地温梯度为依据,通过计算机模拟技术分析了岩心实测镜质体反射率与古埋深关系,建立了江陵凹陷不同地史时期镜质体反射率分布模型,探讨了该凹陷烃源岩热演化史。研究表明:新沟咀组下段烃源岩在荆沙组沉积未期进入成熟阶段,潜江组沉积未期进入生油高峰期,荆河镇组沉积未期局部进入过成熟阶段,现今处于高成熟-过成熟阶段,这为江陵凹陷成藏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宋岩  高凤琳  唐相路  陈磊  王幸蒙 《石油学报》2021,41(12):1501-1512
海相页岩和陆相页岩的孔隙结构差异明显。基于海相和陆相页岩在岩石组分、成熟度以及有机显微组分的差异开展的成因机理分析表明,页岩中不同岩石组分孔隙的孔径分布差异大,有机质孔隙在小孔径范围内占比多,黏土矿物孔隙与有机质孔隙的孔径分布特征相似,但亦发育中孔和宏孔。海相页岩的小孔径孔隙多由有机质提供,而陆相页岩的小孔径孔隙多来自黏土矿物。无论是海相页岩还是陆相页岩,其孔隙均以无机矿物孔隙为主,其次为有机质孔隙,所不同的是海相页岩中有机质孔隙的贡献率高于陆相页岩,而陆相页岩中黏土矿物孔隙的贡献率高于海相页岩。有机质孔隙在不同演化阶段的孔隙构成不同,未成熟阶段以发育镜质体和惰质体的原始胞腔孔隙为主,成熟阶段有机质孔隙的发育程度最差,高成熟—过成熟阶段以发育次生固体沥青孔隙为主。高成熟—过成熟海相页岩的有机质以腐泥组和固体沥青为主,其有机质孔隙发育程度高。在以松辽盆地沙河子组为代表的高成熟陆相页岩中,其有机质以镜质体和惰质体为主,原始胞腔孔隙损失大,含有少量固体沥青孔隙;在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为代表的低成熟陆相页岩中,由于腐泥组和固体沥青充填孔隙,使得页岩整体的孔隙发育程度变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煤及其显微组分进行以1 K/min升温速率的开放体系热模拟实验(最高实验温度为1 200℃),获得了煤岩与各显微组分气态产物产率与累计产量变化。对比分析了煤及其显微组分生成气态产物CH4、N2和CO变化特征,其中 N2生成温度高于CH4和CO; H2生成时间与CH4相一致(说明了氢为烃类气体形成的关键因素)。煤及其显微组分生烃潜力具有壳质组>镜质组>煤>半丝质组≥ 丝质组的特征,说明煤岩生烃潜力主要由其显微组分控制;虽然壳质组在煤岩中含量很低,但生烃潜力高于其他显微组分。煤岩生成的N2具有双峰型特征,说明了前后峰N2具有不同来源,前者来源于无机矿物(如含铵粘土)的分解,后者来源于有机质热降解;显微组分生成N2主要为高温阶段,说明了显微组分在分离过程中可能造成部分无机矿物的损失。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川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储层的孔隙结构特征及主控因素,对9口取心井的页岩样品开展了有机地球化学、X射线衍射全岩矿物含量及黏土矿物相对含量分析、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观察、高压压汞测试和气体(CO2和N2)等温吸附实验等研究。结果表明:①页岩总有机碳(TOC)质量分数平均为2.42%,等效镜质体反射率(Ro)平均为2.83%,有机质处于过成熟阶段;黏土矿物以伊/蒙混层-伊利石-绿泥石组合为主,处于晚成岩阶段。②页岩的平均孔隙度为2.49%,孔径主要为2.6~39.8 nm,以细颈墨水瓶状和狭缝孔为主;饱和吸附气质量体积为0.014 7~0.032 2 cm3/g,总孔隙比表面积为19.49~40.68 m2/g,介孔和宏孔为页岩气的储集提供了主要储集空间,微孔对孔隙的比表面积贡献较大。③TOC,Ro和黏土矿物相对含量等均对微孔和介孔的比表面积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黏土矿物层间孔的发育程度对介孔和宏孔的孔隙体积具有一定的影响,脆性矿物含量与微孔、介孔、宏孔的孔隙体积均呈负相关关系。该研究成果对川南地区寻找优质储层和页岩气富集区均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东海西湖凹陷平湖组Ⅲ型干酪根暗色泥岩生排烃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更真实地刻画烃源岩生排烃过程及为油气资源定量评价提供合理的关键参数,对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始新统平湖组Ⅲ型干酪根暗色泥岩开展了半开放体系下热压生排烃模拟实验研究。模拟结果显示,该暗色泥岩的生排烃过程主要包括初期缓慢生油阶段(Ro=0.5%~0.7%)、早期快速生排油阶段(Ro=0.7%~1.0%)、中期油裂解气阶段(Ro=1.0%~1.5%)、后期主生气阶段(Ro=1.5%~2.3%)及晚期生干气阶段(Ro>2.3%)。该烃源岩的排油门限(Ro)约为0.7%,其生气范围较宽(Ro=1.0%~3.0%),且在高—过热演化阶段仍具备较强的生气能力,是以生气为主的气源岩。通过对实验结果和样品生排烃特征的研究,建立了一套西湖凹陷平湖组Ⅲ型暗色泥岩生气与生排油过程及潜力评价的数学模型,可用于该区资源量计算。与封闭体系的高温高压黄金管热模拟实验相比,半开放体系下烃源岩热压生排烃模拟实验的累计产油率更高,也更接近实际地质情况,据此评价可使西湖凹陷具有更大的油气资源量。  相似文献   

13.
彭平安  贾承造 《石油学报》2021,42(12):1543-1555
烃源岩油气演化阶段的细分与资源潜力评价对深层常规和非常规油气勘探、深层基础石油地质学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深层烃源岩的油气演化可划分为4个阶段,即轻质油(挥发性油)、凝析油气、湿气和干气,也对应着深层的4种油气类型。烃源岩和储层中的原油体系均可形成这些油气。通过模拟实验评价深层烃源岩的生烃潜力,提出了4个油气演化阶段的划分指标。鉴于深层烃源岩的油气资源潜力评价需要考虑正常原油是否排出和排出量多少等问题,采用先进行生烃高峰排烃、再进行限定体系加热的实验方案,建立了基于排烃作用的深层油气演化模式。该模式可粗略用于深层烃源岩油气资源潜力评价。借鉴基于开采气油比(GORr)划分油气藏类型的经验,利用烃源岩裂解模拟产物的气油比(GORs)和甲烷含量作为实验室热模拟油气演化阶段的划分指标。将GORs快速上升时的值142 m3/m3(800标准立方英尺/桶)、890 m3/m3(5 000标准立方英尺/桶)、3 562 m3/m3(20 000标准立方英尺/桶)以及甲烷含量95%分别作为轻质油、凝析油气、湿气、干气的上部界限值。考虑到无法通过岩心样品直接获取GORs,因此,这些界限值还不能用于实际剖面的油气演化阶段的划分。鉴于勘探家常用镜质体反射率(Ro)或等效镜质体反射率(RoE)划分烃源岩的生烃阶段,因此,采用抑制的Ro模型将实验室的温度标尺转化为Ro,求出上述界限值的Ro范围。值得注意的是,通过限定体系热模拟实验求出的Ro值比实际地层测定的RoE值要高。轻质油和凝析油气按成因可分为4类,其中,A类由Ⅰ—Ⅱ型有机质经排烃后形成,B类由未经排烃的Ⅱ—Ⅲ型有机质形成,C类由原油裂解形成,D类由次生改造形成。目前对原生轻质油、凝析油气(A类、B类和C类油气)的研究还很不够,需要加强。深层轻质油、凝析油气资源除受烃源岩的有机质含量、类型和成熟度影响外,还与下列深层地质因素有关:①正常油(黑油)的排烃效率;②是否存在大规模的油藏裂解;③是否有来自不同烃源层的油气混合。中国发育有多种成因类型的轻质油和凝析油气,具有广阔的轻质油、凝析油气资源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4.
������������������Ȼ������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宋岩 《天然气工业》1991,11(1):17-21
松辽盆地万金塔气藏以产二氧化碳气为主,次为甲烷。其δ~(13)C_((CO)_2)为-4.04‰~-8.83‰,δ~(13)C_1为-42.07‰~-45.70‰,~3He/~4He为6.8×10~(-6)。以此地化特征与松辽盆地其它地区的煤成气、油型气及国内外典型的无机成因气进行对比,并结合地质资料,确认万金塔气藏中的二氧化碳气主要是通过大断裂来自于地幔岩浆,属无机成因;甲烷及其同系物是有机成因的。  相似文献   

15.
应用X射线衍射分析技术对潜江组潜二-四段的页岩岩心样品进行了矿物组成与脆性特征研究,以及有机地球化学实验,结果表明,各样品具有差异的矿物组成和地球化学特征。潜二段页岩有机质以腐泥型为主,TOC平均值为1.38%,总体处于未熟-低熟阶段(Ro为0.26%~0.5%),矿物中蒸发岩类矿物含量高;潜三段页岩有机质以腐泥型和腐殖腐泥型为主,TOC平均值为2.53%,总体处于低熟-中等成熟阶段(Ro为0.5%~0.88%),矿物中石英和黏土含量较高;潜四段页岩有机质以腐泥型和腐殖腐泥型为主,TOC平均值为0.69%,总体处于中等成熟-成熟范围(Ro为0.55%~1.3%),碳酸盐矿物含量较高。与北美及中国其他地区的页岩相比,潜江组盐间页岩具有"低黏土矿物、低石英、高碳酸盐、低脆性矿物"的特征,但其中潜三段的脆性矿物含量较高(平均56%),脆性指数较大(平均75.3%),具有较好的脆性,是潜江组盐间页岩最有利的勘探层段。   相似文献   

16.
Middle Jurassic high volatile bituminous A coals from the Danish North Sea may yield vitrinite reflectance values retarded by 0.10–0.14 %Rr The coals are low in liptinite content, and the reflectance retardation is related to the vitrinite composition. Vitrain (assumed to be pure vitrinite) was hand-picked from eight samples and characterised by means of element analysis,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and Rock-Eval pyrolysis. In contrast to the vitrinite from samples yielding "true" reflectance values, the vitrinite from three of the samples yielding retarded reflectances is perhydrous in nature (5.57–5.79 wt-% (d.a.f.) H) and has H/C atomic ratios of 0.80–0.83. Vitrinite from another reflectance-retarded sample is enriched in sulphur. The hydrogen enrichment is inherited from oxygen-deficient, waterlogged and marine-influenced conditions in the precursor mires. FTIR spectra demonstrate that the perhydrous vitrinites have a lower aromaticity as measured by aromatic hydrogen vibrations in the region 900–700 cm-1 compared to the "normal" vitrinites. This suggests a reduced maturation rate of the hydrogen-enriched vitrinite. S1(Vitr), S2(vitr) and HIvitr values from the vitrinite concentrates indicate that the vitrinite is a significant contributor to the overall generative potential; this is particularly the case for the perhydrous vitrinite. Activation energies for the vitrinites are centred at 260 and 268 kJ/mole. It is not possible to detect a measurable difference in Ea between the perhydrous and "normal" vitrinites. This may suggest more-or-less similar generation characteristics, or it may indicate that Rock-Eval kinetics do not replicate Nature in this regard.  相似文献   

17.
中国南方古生界烃源岩的原始干酪根类型以腐泥型-偏腐泥型(Ⅰ-Ⅱ型)为主,目前主体处于过成熟阶段(镜质体反射率Ro>2.0%),准确评价Ⅰ-Ⅱ型干酪根在生-排油之后的生气潜力(或晚期生气)及生气特征对中国南方古生界深层-超深层天然气勘探至关重要。鉴于此,以川西北地区中泥盆统观雾山组样品(Ro≈1.1%)为例,通过黄金管生烃模拟实验,结合已有文献资料,探讨了Ⅰ-Ⅱ型干酪根在高-过成熟阶段的生气潜力及气体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研究样品残留油含量(按单位有机碳质量计算,以下同)为140 mg/g,现今生气潜力为220 mL/g,显示仍具有较好的生气潜力。其中,干酪根裂解气的贡献至少为140 mL/g,残留油裂解气最多为80 mL/g,表明腐泥型烃源岩在排油效率较高时,其晚期生气以干酪根裂解气为主。同时,排油之后的腐泥型烃源岩晚期生成的天然气干燥系数较高,随着甲烷产率的增加甲烷碳同位素快速变重,在成熟度达到Ro≈3.5%时,其甲烷碳同位素值与母质干酪根碳同位素值接近(碳同位素分馏程度约为0.5‰)。上述结果可为中国南方古生...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高过成熟阶段页岩中小分子烃类的降解对页岩气组成的影响,选取了丙烷和页岩(取自四川盆地龙马溪组同一钻井、不同深度)开展不同系列的模拟实验。对C_3H_8、C_3H_8+页岩、C_3H_8+页岩+水在360℃、50 MPa条件下进行黄金管限定体系恒温热模拟实验,恒温时间包括72,216,360,720 h;同时为探讨更高演化程度条件下页岩中小分子烃类的降解特征,对C_3H_8、C_3H_8+页岩分别在400,450,500,550℃和50 MPa条件下恒温热模拟72 h。结果显示,360℃恒温实验条件下,C_3H_8+页岩体系中CH_4、C_2H_6生成量及CH_4/C_2H_6值比相应的C_3H_8对照实验高,且黏土矿物含量高的S1系列实验生成的CH_4、C_2H_6及CH_4/C_2H_6值基本较S2系列高。提高模拟实验温度后,丙烷的转化率显著提高,C_3H_8+页岩实验中的CH_4、C_2H_6产率均高于对照实验,且CH_4的产率高于C_2H_6。2个系列的模拟实验结果均说明黏土矿物能催化C_3H_8的裂解,且有利于CH_4的产生。含水体系中CH_4、C_2H_6生成量及CH_4/C_2H_6值比无水体系高,说明水能促进页岩中C_3H_8的裂解,且有利于CH_4的富集。页岩中黏土矿物和水对C_3H_8裂解的促进作用导致页岩气向干燥系数高的方向演化,页岩中小分子烃类的降解对高过成熟阶段页岩气的组成具有重要影响,在此过程中水分子起到重要作用,其对高过成熟页岩气资源的评价值得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19.
银额盆地哈日凹陷巴音戈壁组精细油源对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银额盆地哈日凹陷的油气勘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该凹陷地质条件复杂、勘探难度极大,且随着勘探的深入,前期的油气来源研究成果已不能满足精细勘探研究的需求。基于原油/油砂和烃源岩样品的测试分析资料,将巴音戈壁组细分为3个层段(自下而上分别为巴一段、巴二段和巴三段)后开展精细油源分析,并对主力供烃源岩进行分布预测和生烃特征评价,以期明确油气来源和主力供烃源岩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碳同位素对研究区油源有很好的指示作用,哈日凹陷主力产油层段巴一段和巴二段的原油分别主要来自于巴一段和巴二段烃源岩,无环链烷烃、甾烷、萜烷、芳烃等生物标志化合物也指示出同样的油源结论,特别是芳烃化合物在本次研究中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巴一段有效烃源岩最大厚度为151 m,巴二段有效烃源岩最大厚度为222 m,2套主力供烃源岩在研究区均有较大厚度的有效烃源岩分布。巴一段烃源岩TOC平均为0.89%,干酪根δ13C为-29.1‰~-24.5‰,Ro为0.60%~2.01%,烃源岩为有机质丰度中等-好、Ⅱ1型-Ⅱ2型、成熟-高成熟的烃源岩。巴二段烃源岩TOC平均为1.18%,干酪根δ13C为-30.3‰~-23.8‰,Ro为0.60%~2.17%,烃源岩为有机质丰度好-极好、Ⅱ1型-Ⅱ2型、成熟-高成熟的烃源岩,2套主力供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较高,且基本处于生油气高峰期热演化阶段,有很好的生烃潜力,能为油气成藏提供良好的烃类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