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验研究了用重水反应堆 n γ混合束(中子有效能量为1.91兆电子伏;总剂量中,中子成分占40%左右)照射离体人血诱发的染色体畸变的剂量-效应关系。实验剂量范围:中子约6—170拉德,γ约8—300拉德。对混合照射,双 环和无着丝点畸变分别满足以下二次多项式和直线模式:y_(双 环)=(11.76±3.46)×10~(-4)D_(n y)(3.69±0.91)×10~(-6)D~2_(n y)y_无=(22.64±1.55)×10~(-4)D_(n y)对混合照射中中子成分诱发的双 环满足以下直线模式:Y_(双 环)=(-0.05 0.04) (54.4±5.6)×10~(-4)D_n对双 环,n γ混合照射相对于180kV X 射线照射的 RBE 值,随剂量增加而降低,在实验剂量范围内,大约从2.11降到1.16。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三种比例的中子(~90%、~50%和~15%)和γ射线混合照射及单纯~(60)Coγ射线照射诱发离体人血淋巴细胞的染色体畸变。在这四种照射条件下,双着丝粒体和环、无着丝粒体、总畸变和畸变细胞都随剂量增加而增多,而且中子比例愈高,诱发染色体畸变的效应愈强。中子和γ射线混合照射诱发双着丝粒体和环的 RBE 值不是恒定的,它随剂量减小而增加。高比例中子-γ射线混合照射后,双着丝粒体和环与剂量的关系为 T=5.33×10~(-3)D~(1.08);中比例中子-γ射线混合照射时为 Y=9.03×10~(-4)D~(1.29);低比例中子-γ射线混合照射时为 Y=1.52×10~(-4)D~(1.55);~(60)Coγ射线照射时为 Y=0.38×10~(-4)D~(1.72)。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用180kV X射线离体照射人体淋巴细胞诱发染色体畸变的剂量-效应关系的实验结果。实验设9个剂量点(0.1—5.0Gy)和1个对照点(0Gy)。分析结果表明,在(?)剂量范围内。双着丝点体加三着丝点体的畸变率 Y_1(%)、无着丝点断片畸变率 Y_2(%)和总畸变率 Y_3(%)与剂量 D(Gy)的关系宜分别拟合为下列方程:Y_1=-0.336+3.89D+4.49D~2(适用于0.1~5.0Gy);Y_2=0.811+2.15D+2.77D~2;Y_3=0.6(?)5.7D+7.66D~2。在低剂量(0—0.5Gy)范围内,双着丝点体的畸变率Y_(dic)(%)和无着丝点断片畸变率 Y_(Ac)·(%)与剂量 D(Gy)的关系,可分别拟合为 Y_(dic)=-0.0013+4.02D(适用于0.1—0.5Gy),(?)=0.218+4.74D。 相似文献
4.
5.
局部照射和全身照射诱发小鼠精原细胞染色体畸变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X线照射小鼠睾丸组织和全身均匀照射诱发精原细胞染色体易位率进行了比较。两种不同照射方式所诱发的易位率都随剂量增加而增高,其剂量效应关系均符合y=a+bD关系式。全身照射明显高于局部受照,从而提示用全身均匀照射的遗传风险来估价睾丸组织受照的遗传效应是不适宜的,它过高的估价了遗传危险度。因此对常见的生殖器官局部受照的遗传危害,应该用局部照射的资料来评估,更接近实际。 相似文献
6.
报道γ射线辐射和苯复合诱发离体人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的研究。结果表明:苯能诱发染色型体畸变和单型体畸变,没有观察到双着丝粒等互换畸变。苯能提高辐射诱发的染色体畸变率。在一定的剂量范围内,对于一给定γ剂量,随苯浓度的增加,苯复合辐射诱发的染色体畸变相应增高。总畸变细胞随苯浓度变化的关系可拟合成直线回归方程。双+环、无着丝粒、总畸变、畸变细胞、总畸变细胞随γ剂量变化的关系均可拟合成幂函数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7.
多数电离辐射事故均为局部照射。对于局部照射剂量估算,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推荐采用Dolphin's 模型,该模型需推算出照射部位染色体畸变率,再代入离体均匀照射情况下建立的剂量效应曲线来估算局部照射剂量。准确推算照射部位染色体畸变率对于估算剂量十分重要,选用合适的剂量效应曲线对估算剂量也同样重要,而对于局部照射,关于不同剂量率剂量效应曲线对估算结果影响的报道还十分有限。基于此本研究利用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估算离体模拟局部照射剂量,分析不同剂量率剂量效应曲线对估算结果的影响。利用60Co γ射线离体照射人外周血样品(样本A和样本B),剂量分别为1 Gy和5 Gy。将照射血与未照射血按25%和75%比例混合以模拟局部照射,分析混合血样中淋巴细胞的双着丝粒染色体(dicentric chromosome,dic)加着丝粒环(r),利用Dolphin's模型估算局部照射dic+r率,并用剂量率不同的两种剂量效应曲线估算局部照射剂量。结果显示,大部分混合血样dic+r分布不符合泊松分布,为过离散分布。利用与实际照射剂量率一致的剂量效应曲线估算的样品受照剂量大多与实际照射剂量比较接近,相对偏差在10%以内,但两样本的1 Gy 25%组的估算受照剂量与实际照射剂量偏差较大。利用与实际照射剂量率不一致的剂量效应曲线估算的样品受照剂量与实际照射剂量相对偏差均超过10%。结果表明dic+r分析用于估算离体模拟局部照射的剂量有可行性,采用剂量率和照射剂量率一致的剂量效应曲线估算的结果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8.
9.
在离体标准条件下,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受~(60)Coγ射线照射,细胞培养51~53小时,显微镜下检查记录照射后第一次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畸变。实验表明,在24.4~292.8拉德范围内,剂量率为48.8拉德/分的~(60)COγ射线诱发双着丝点体和着丝点环的剂量-效应关系,可拟以二次多项式:Y=(1.28±0.22)×10~(-4)D+(4.08±0.60)×10~(-6)D~2;而在0-24.2拉德范围内,剂量率为17.5拉德/小时,双着丝点体的剂量-效应是直线关系,Y=(1.36±0.29)×10~(-4)D。 相似文献
10.
染色体畸变分析用于离体模拟与活体局部照射剂量估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不纯泊松分布方法,分析新西兰兔离体模拟与活体局部照射后的染色体畸变数据,以检验该法用于局部照射事故生物剂量估计的可能性。为此,首先建立了畸变率与剂量的关系曲线,研究了照射对 于受照淋巴细胞进入中其分裂的几率的影响。兔血经^6^0Coγ射线离体照射1-9Gy后进行两类增养:(a)培养纯受照血(b)将70%的受照血与30%的正常血混合,培养混合血。实验结果表明:(1)兔血照射后的双着粒畸变率与剂量成 相似文献
11.
12.
13.
本文介绍了用氚照射处于不同细胞周期的离体淋巴细胞所诱发的染色体畸变的剂量-效应关系。实验表明:~3H-TdR 或 HTO 照射 S 期,G_2期淋巴细胞诱发染色体单体型畸变;染色单体断裂与剂量呈线性关系,但~3H-TdR 每拉德诱发的每个细胞中的染色单体断裂产额约是 HTO 的10倍。HTO 照射 Go 期淋巴细胞诱发染色体型畸变。HTO 诱发双着丝点体加着丝点环与剂量的关系,适宜以 Y=αD βD_2表示。以~(60)Co-γ射线为参考辐射,HTO 诱发人淋巴细胞双着丝点体加着丝点环的 RBE 值,在本实验用的剂量率和剂量范围内不是恒定的,而是随β射线剂量的增加而降低,其波动范围在2.6—1.4之间。 相似文献
14.
15.
16.
辐射诱发哺乳类损伤中染色体畸变是最主要的指标之一,氚有较强的致染色体畸变作用。本文介绍了氚的毒理学特性,以及氚水对哺乳动物、细胞系及人离体细胞的辐射损伤导致的微核和染色体畸变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γ射线整体和局部照射家兔诱发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60COγ射线照射家兔不同部位诱发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及其消长规律的研究。实验分五个组:全身,腹部及盆腔受照射组,离体血照射组和对照组。剂量率为0.5Gy/min,照射剂量为3.0Gy。结果表明,γ射线整体照射家兔以及离体照射外周血诱发的染色体畸变率均高于局部照射组;腹部照射组与盆腔组相比较,其所衣发的染色体畸变率前者高于后者;γ射线本身和局部照射家兔后,诱发染色体畸变随照射后时间延长而逐渐 相似文献
18.
19.
慢性累积γ照射诱发小鼠体细胞和生殖细胞染色体畸变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累积γ照射0~2.1Gy,生殖细胞染色体畸变率随照射剂量增大而增加,拟合成直线回归方程y=-0.1133+1.162D(r=0.9962,P<0.05)。体细胞与照射剂量之间无相关性。各剂量点畸变率,体细胞大于生殖细胞畸变值。照后40d检查两类细胞染色体易位率,则生殖细胞又大于体细胞2.6倍,与急性照射规律相似。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采用的银参饮,是由具有抗辐射作用的银耳粗提物复合刺五加等药物配制而成。狗受γ线照射前预防性服用银参饮,以单纯银耳粗提物和胱胺作对比试验。结果提示,银参饮、单纯银耳粗提物和胱胺对染色体均无明显的损伤效应,但对γ线辐射损伤外周血染色体却有良好的防护作用,其中以高剂量银参饮的防护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