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人们都知道信阳毛尖是河南特产,而第一次喝毛尖茶是我15岁那年。那时,我在离家六七十里外的县城上高中,秋冬之交我患上了重感冒,吃药也不见效,几天没有上课。班主任老师知道后,给了我一个小纸包,里面是二两信阳毛尖和二两冰糖,嘱咐我晚上睡觉前用沸水冲一大碗喝,这个偏方冶重感冒特见效。我晚上照做,第二天我的感冒症状果然减轻了很多,又过了几天,感冒慢慢就好了。而从那时起,信阳毛尖茶特有的清香便永远地留在了我的记忆之中。 相似文献
2.
喜欢茶,没有来由的喜欢。就像一片雪遇见了一朵梅,自然而然地跟着染上了梅的清香。看茶叶人杯遇水后重生的姿势,释放出如初的鲜香,仿佛沉睡多时的女子被初春的鸟鸣唤醒,轻启双眸,忆起那夜的月光。 相似文献
3.
母亲是大清早上山去采摘茶叶的。我回到家里时,母亲已将满满一大篮子茶叶背回院子里,太阳光把院子照得亮晃晃的碧绿鲜亮的茶叶躺在圆匾上,我禁不住抓一把青叶到面前,一股温暖的清香沁鼻而来,哇,好香!母亲见我那样子.笑了,她说,你小时候喜欢吃这茶叶青呢。我少年时,随母亲上山坡地采茶叶,我会捏几颗嫩叶到嘴里咀嚼,虽味道涩苦,我却吃得津津有味 相似文献
4.
家是一壶茶,丈夫是茶妻是水。
女人是水,不同的水质能泡出不同口感的茶:男人是茶叶,不同的品质都让水拥有不同的味道。 相似文献
5.
齐鲁之乡向来重礼仪,我的家乡便有一种礼节:那就是来了客人一定要泡茶,不管来的是亲戚、朋友,还是左邻右舍、乡里乡亲,不管是上午、下午、晚上,只要客人坐下,主人一定要泡上一壶茶.即使茶叶只有几元钱一斤,即使主人不喜欢喝茶,也要殷勤地给客人一次坎的添茶.否则,就是很大的失礼。而父亲在这种情况下会格外热情,因为他喜欢喝茶,喜欢喝着茶闲聊,客人的来访于他是一次“偷得浮生半日闲”的享受,特别是他的好朋友来的时候。冒着热气的茶水倒在杯子里,父亲总忘不了问问那时还只有桌子高的我:“你喝不喝?”而我也总是毫不客气地端一杯,一来二去,竟喜欢上了茶苦冽的味道。一直到现在,茶已经成了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内容。惦记着父亲烟酒不沾,只嗜好茶.逢年过节回家.总要给父亲带上一包茶叶.比父亲自己买的要好一些.劝他换换口味.父亲却不认账,一直坚持说我买的还不如他自己喝惯的好。于是.我便会想起父亲多年淡泊如茶的生活。 相似文献
6.
喝茶总是一件雅事,亦是一种文化。小时候,我家里也喝茶,那时条件有限.喝的是路边摊上买来的廉价茉莉花茶。只要有茶叶,家里那把藤编壶套里的细瓷提梁壶便会摆在了桌上。父亲抓一把茶叶入壶,把水烧得滚开,滴到地上先听“噗”一声响,再高高沏下。有了茶,父亲便晃着腿坐在家里那个老式摇椅上,优哉悠哉,品着他的茶,似乎就忘记了一切。那时,我沾光,尝过父亲的茶,清香可口。 相似文献
7.
春茶,春茶是四季之中最好的茶,它的口感与香气,甘甜而芬芳;别说它那入口后的余韵无穷,就连冲泡时那浓郁的香味,对爱茶者而言都是无穷的魁力。 相似文献
8.
吃茶自然是为了解渴,一杯下肚,自然不会细品,所以18块的茶也倒算奢侈了。有些精神了看着自己买的东西,相互欣赏一番,吃点小点,为下一步积蓄些力量.好坏似乎不在意。二杯自然是慢慢地啜,两腿酥软,心肺清凉,看看来来往往的人流.似乎远隔起来了,真累了,似有打盹的嫌疑,但仍然会不自觉地拿起大茶杯放到嘴边。渐有清香扑鼻,原来是门口小二在炒新茶.捻出的茶香由鼻入脑。忽小二大声喊叫,顿时乏全无,精神爽,行,该走了。 相似文献
9.
每每茶叶飘香时,便勾起我无限的乡思。喝茶.那是小时候的事了。那时候我不懂什么叫品茶.只觉得喝茶跟喝水一样,都是解渴的。不同的是,茶里多了其他一些味道。这些味道,因茶的品种不同而各异.有的甘甜.有的则味苦,但不论哪种茶.都有一种植物特有的芳香。而水,则是淡淡的甘甜.因为那是天然的山泉.是几个村的村民一起从附近的深山里引下来的。 相似文献
10.
用料:云南春尖茶5g 枸杞3颗 桂圆1颗 冰糖3g 杏脯1枚 红枣2颗 特色:三炮台是兰州最具特色的茶饮,饮用时必用盖碗,手托碗托,用碗盖轻轻拨开茶碗中飘浮的茶叶,细呷一口,清澈的茶香和微甜的果香满口游走,因而得名三炮台。 相似文献
11.
在一个朋友家做客,我的朋友给我端上了一杯绿茶,一种让人一见就明了的绿,让我想起了我在很小的时候喜欢喝的竹叶茶。那是用竹叶放在水中煮后再饮用的一种很特别的“饮料”。尤其,是在夏天,在它冷却了以后再喝,那种淡淡的清香混合在那凉凉的带着一种透明的绿色的水里,让人见了就有一种很特别的感觉,不是因为它的稀罕,而是它的独特,它小像茶叶茶那样的涩,也不像咖啡那样的苦,更不像那些饮料那样的富有内涵,它就是那样的平凡,平凡的让很多人都不知道它的存在。 相似文献
12.
现在,我已经爱上了茶。什么时候喜欢上喝茶的呢?自己也说不清。小时候我生活在农村,没有条件喝茶;长大了上大学,没有时间喝茶;仔细想来,喝茶大概还是进机关以后吧。我每天上班,开门第一件事,就是先沏杯茶.一面工作一面喝茶。时间久了,喝茶也就形成习惯.我也就渐渐喜欢上了喝茶.甚至若没了茶叶.就觉得白开水没有了味道,难以下咽。 相似文献
13.
母亲喜欢喝茶也就是近几年的事。在我记忆中.家里很少喝茶,除非有客人来.我们才会洗净茶壶,捏一撮茶叶进去.然后倒进开水。稍等片刻倒出一碗,马上再倒回壶里.俗称“咂”一下.这样再倒出来的茶颜色便浓了许多,味道自然也更加酽厚.可以省却前几泡的清淡。在老家.虽然对茶不太讲究.但待茶的礼节却极被看重。 相似文献
14.
我的上海外公非常喜欢喝茶,上海人把喝茶说成“吃茶”,也许很多地方的方言都把喝茶叫作“吃茶”,听起来一方面感到亲切,另外有一层市井中的朴素之感。外公吃茶一天早中晚总要泡上三遍,茶泡得多而且浓。小时候的大热天,我从外面玩了一身汗地跑回家,嚷着要喝水。外公认真地端来他的茶杯给我喝,我喝了几口后,苦得差点想把自己的舌头吐掉。我从小就 相似文献
15.
中华民族热情好客。款待亲朋时总离不开酒宴。其实并非佳肴美酒才能显示主人待客的热忱。淡雅脱俗的茶宴,更能表达亲友间的纯情。 相似文献
16.
随着台湾茶饮料在市场上大为流行,台湾一些创意者将茶叶也融入菜馔。由于茶菜清香爽口,又能去暑消痰,明目清火,很快便得到了人们的喜爱,在众多的家庭中流行起来,并称为“文化茶菜”。 相似文献
17.
茶叶的清香、独特的保健功能以及丰厚的文化内涵也吸引着现代大厨们更多的关注。寻找新原料,新调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相似文献
18.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可见茶是日常美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现代科学证明,茶叶中300多种成分具有保健作用。除了泡饮之外,茶叶还可以做成各式菜肴,清香可口,除腻祛病。 相似文献
19.
本文提出了茉莉花茶酸奶的生产方法.包括茉莉花茶叶的最佳加量和生产工艺配方.实验结果表明:牛奶中茶叶添加量为0.5%、糖7%、茵种接种量4%、发酵时间4h.茶叶先用水煮1min。再用牛奶浸煮10min,获得的茉莉花茶酸奶味浓且不涩.与牛奶有较好的相溶性.与普通酸奶相比.有一种愉快的味道。 相似文献
20.
喝茶,在我们家是祖祖辈辈的传统。爷爷奶奶在世的时候,喜欢喝茶;父母和我们这三个孩子,也都是喝茶的好手。有一阵因为茶垢熏黄了牙齿.我勉强克制了一段时间的茶瘾,后来实在坚持不住.又操起了茶杯。 相似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