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铁液化学成分对铸铁熔炼增碳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铁液中C、Si、Mn、S和P等成分对铸铁熔炼增碳效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化学成分C、Si、Mn、S、P对增碳效果有不同的影响,Si影响最大,C、Mn、S次之,P影响较小;铁液中的初始碳量过高不利于碳的吸收和增碳,Si、S、P也阻碍碳的吸收和增碳,而Mn有助于碳的吸收和增碳。在实际铸铁熔炼增碳过程中,应先增锰,再增碳,最后增硅,而且要严格控制铁液中的S、P含量。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熔炼合成铸铁的增碳工艺原理,阐述了增碳剂加入方式、铁液化学成分及增碳剂品质对增碳剂吸收率的影响。在分析实际增碳案例基础上,指出选用合适的增碳剂,并大量使用废钢生产的合成铸铁,与传统熔炼工艺相比在成本和质量上都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4.
用工频电炉熔炼铸铁轧辊时,采用新型增碳剂可以有效地解决铁液的增碳问题。新型增碳剂含碳量高,密度大,它和钢铁料同时装入或者加在铁液表面上,平均增碳效率分别为92%和88%,增碳效果稳定。 相似文献
5.
6.
中频感应电炉熔炼铸铁的过程与冲天炉熔炼的区别在于增碳工艺和合金加入方式的不同.分析了增碳剂化学成分和粒度、金属炉料物理状态和化学成分对增碳剂吸收率的影响.通过合理控制中频感应电炉熔炼铸铁过程中的增碳剂加入方式、熔化过程时长、铁水过热温度、合金化元素及增碳剂加入量,使增碳剂被充分吸收,并减少其烧损,在保证铁水质量的同时,提高设备的熔化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砂型铸造和金属型铸造磨球在固特性的定量分析研究表明:砂型铸造磨球是典型的体积凝固,组织中存在着裂纹源-缩孔、缩松、缩气孔是磨球破碎率偏高、易于磨损的重要原因之一。而金属型铸适磨球接近逐层凝固,组织致密、磨耗低、不易破碎。 相似文献
8.
9.
10.
11.
12.
13.
对不同钢铁材料进行浸镀铝试验,采用金相分析研究了不同钢铁材料在高温铝液下的腐蚀特点,提出了钢铁材料中高碳相的形态与数量对其抗高温铝液腐蚀能力有着重要影响的观点。并对几种钢铁材料的抗铝液腐蚀能力进行了排序,为生产厂家选择铁埚材质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灰铸铁性能预测的自适应模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自适应神经元对受多因素控制的灰铸铁生产过程作了模式识别与分类,确立了划分两类模式的判决函数;籍此判决函数可较准确地预测灰铸铁性能的牌号。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