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兵 《城乡建设》2008,(6):54-54
<条例>强调了整体保护理念,重视了保护规划的作用,这对当今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一般都具有比较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复杂的背景环境,在遗产保护上讲求"整体保护".而中国人口众多,土地资源紧张,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在这种严峻的状态下开展的.解决文化遗产保护和社会发展的和谐关系是今后历史名城、名镇、名村在整体保护中面临的最大挑战,因此,<条例>的制定和公布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条例>将于7月1日正式实施,这是自<文物保护法>后又一部重要的文化法规.充分体现了国家高度重视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标志着文物保护的理念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即由以往重视保护文物保护单位点到立体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改变了过去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无法可依的局面.<条例>的颁布实施,对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维护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条例>的亮点:规范申报与批准程序,强化职能部门推荐权限;明确了地方政府保护责任;将保护规划编制工作列入重要内容;强调整体性保护和原真性保护的重要作用;明确了法律责任,突出名城优先保护地位等.  相似文献   

3.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有关要求及两部门制定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评选办法》和《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评价指标体系》,经专家评审,决定公布河北省涉县固新镇等38个镇,  相似文献   

4.
即将于7月1日起实行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下简称<条例>)是我们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工作者盼望已久的重要法规.这个法规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申报与批准、保护规划的编制,以及保护措施和法律责任等,都作了详尽的阐述和规定.<条例>的颁布实施,必将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工作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华中建筑》2008,26(5):F0002-F0002
4月29日,国务院公布了《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自2008年7月1日起施行。 条例共6章48条。其制定旨在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与管理,继承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6.
一、<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出台的背景 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各地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建设与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工作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由于一些地方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许多重要历史文化遗产正在消失,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遭到严重破坏. 2.保护规划的编制、修改工作滞后,忽视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整体保护,保护规划的科学性和严肃性需要提高. 3.保护措施不力,管理不到位.一些地方重开发、轻保护,不注重保护真实的历史遗存,新建"假古董",造成许多历史建筑被损毁.  相似文献   

7.
为认真贯彻落实《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促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工作,日前,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决定开展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以下分别简称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工作检查。此次检查将对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  相似文献   

8.
《条例》强调了整体保护理念,重视了保护规划的作用,这对当今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一般都具有比较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复杂的背景环境,在遗产保护上讲求整体保护。而中国人口众多,土地资源紧张,  相似文献   

9.
<正>为进一步做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以下简称名城)和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以下简称名镇名村)保护工作,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决定开展名城和名镇名村保护工作评估检查,并于日前下发了《关于开展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工作评估检查》的通知。本次评估检查范围涵盖132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52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和276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按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和《历史文化街区  相似文献   

10.
编者絮语     
遗产 1982年,国家公布了第一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标志着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从个体文物拓展到了城市整体的层面.目前,我国共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19座,中国历史文化名镇181座,中国历史文化名村169座.此外,还有157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725座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等一批国家法律法规相继颁布实施,有关技术标准也陆续问世.可以说,无论是从立法、行政还是技术的层面,遗产保护都进入了一个历史上最好的时期.  相似文献   

11.
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内涵不断丰富、外延不断拓展,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的保护也日益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和公众的关注.从1982年首批24个城市获得"历史文化名城"称号至今,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共公布了三批109个"名城";2003年,两部委又联合设立了"历史文化名镇"和"历史文化名村"制度,至2007年5月已有三批87个镇、72个村获得"历史文化名镇"、 "历史文化名村"的称号,与此同时,各级地方政府也陆续将一大批具有重要历史、文化、科学价值的古村镇公布为相应级别的历史文化名村名镇.  相似文献   

12.
<条例>的公布确实是我国文化遗产保护法制建设的大事,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结果,更是守护我们精神家园的又一重要法律保障,对今后有非常重要的规范意义.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是不同的历史动因形成的一些不同形态的文化遗产,对它们的保护既有共性又有差异.<条例>强调共性却没有涉及差异性,第一,建议有关部门能够尽快制定一些具体的可操作的标准规范、甚至导则,对保护的方式、措施的差异性加以规定,作为<条例>的工作层面的执行标准--比如条件规范,价值判断的标准,申报标准的要求,规划编制的标准、导则和要求,保护效果的具体要求,更重要的是重大事项的审批程序系统.尤其是很多审批权是在省或省以下的,牵扯到地方利益时,对文化遗产可能会造成威胁.  相似文献   

13.
<正>本文主要是回顾国务院《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以下简称《保护条例》)颁布实施一年多来,各地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工作取得的经验,并针对地  相似文献   

14.
2008年7月1日,《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颁布实施,从此,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工作将有法可依,历史文化保护工作纳入了法制化轨道。正如国家文物局专家组组长、教授罗哲文所说,“这个《条例》的出台很重要,是众望所归,规范了比如申报、监督检查、以至于奖惩制度。这些方面都有法可依了。”  相似文献   

15.
高层声音     
<正>《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正式颁布温家宝总理日前签署国务院令公布《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该条例7月1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16.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颁布,从此,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工作将有法可依,使之纳入法制化轨道。对于《条例》的本身,我有一些体会,应《中国建设信息》杂志编辑的邀约,在此谈谈。  相似文献   

17.
从上个世纪80年代设立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到现在,已经过了30年。2011年,为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精神,落实《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在国家开展  相似文献   

18.
我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风貌完整、民居建筑特征连续性强,与历史文化名城及历史文化街区有一定区别。本文回顾了我国聚落遗产保护中建筑分类保护方法的沿革,指出应该加强对传统村镇中单体价值一般、但对整体风貌价值具有重要意义的"一般传统风貌建筑"的保护,并以三亚崖城历史文化名镇与山东朱家峪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实践为例,提出具体的保护策略,以实现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整体风貌的传承及乡土建筑的延续。  相似文献   

19.
为更好地保护、继承和发展我国优秀历史文化遗产.进一步推动历史文化村镇保护工作,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共同制定了<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评选办法>,并据此评选公布了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这为进一步推动历史文化村镇保护工作产生重大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遗产     
<正>1982年,国家公布了第一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标志着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从个体文物拓展到了城市整体的层面。目前,我国共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19座,中国历史文化名镇181座,中国历史文化名村169座。此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