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等离子体引发接枝聚合改善聚丙烯表面的亲水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将等离子体引发接枝技术用于聚丙烯(PP)膜表面接枝丙烯酸。FT—IR证明处理后的膜表面存在有羧基,染色法定量测定了羧基的含量。另外,对修饰后的聚丙烯膜表面进行接触角的测定。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引发接枝聚合可明显改善聚丙烯膜表面亲水性,能控制PP膜表面的接枝率大小,可得到不同水接触角的PP膜,进而能人为调节PP膜的表面亲水性。  相似文献   

2.
紫外光接枝改性聚丙烯薄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翱  魏俊富  赵孔银  李绍宁  王晓磊  王磊 《功能材料》2012,43(20):2851-2854
以二苯甲酮为光敏剂,通过紫外光辐照引发,将亲水性单体丙烯酸(AA)和甲基丙烯酸(MAA)接枝在聚丙烯薄膜表面。考察了光敏剂浓度、辐照时间以及溶剂类型对接枝率的影响。利用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接枝薄膜的表面化学组成和形貌结构进行表征,通过水接触角和吸水率研究了接枝后薄膜的亲水性。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AA的接枝率高于MAA;相比于有机溶剂,在水溶剂中AA的接枝率明显提高;当接枝率达到11.8%时,薄膜表面水接触角由原膜的95°降低到35°,亲水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3.
聚羟基烷酸酯表面接枝聚乙烯基吡咯烷酮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紫外光接枝改性的方法将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单体接枝到聚β-羟基丁酸酯和聚β-羟基戊酸酯的共聚物(PHBV)膜表面上,形成PHBV-g-PVP共聚物,从而提高其亲水性.并用接触角测定仪、傅立叶红外光谱仪和扫描电镜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表明,经过改性后的PHBV膜表面的亲水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4.
以聚丙烯接枝聚乙二醇(PP-g-PEG)对聚丙烯共混改性,通过单向拉伸工艺制备亲水性聚丙烯微孔膜。使用压汞仪、扫描电镜、Gurley值和水蒸气透过率表征微孔膜的孔结构和透过性能,研究PP-g-PEG含量、PEG接枝率及链长对微孔膜孔结构、水蒸汽透过率及锂电池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接枝率为0.78%的PP-g-PEG,随着添加剂PP-g-PEG含量增加,微孔膜孔隙率和微孔尺寸下降,反映孔道结构的曲挠度及喉孔比上升;微孔膜孔结构与亲水性的综合作用导致水蒸气透过率在PP-g-PEG含量为2.5%时达到最大值。PP-g-PEG含量为2.5%和5.0%的微孔膜组装的锂电池具有较低的电荷转移电阻和较高的充放电比容量,电池性能优于未改性微孔膜组装的电池。提高PEG接枝率使得改性微孔膜孔结构有所变差,但是水蒸气透过率提高,组装电池的性能也更好。长PEG侧链PP-g-PEG对微孔膜孔结构的破坏程度大于短PEG侧链PP-g-PEG,导致组装电池的性能变差。  相似文献   

5.
聚丙烯接枝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7,他引:1  
刘婧  许文才  曾国荣  李东立 《包装工程》2007,28(9):33-35,54
在系统介绍聚丙烯接枝改性方法基础上,从多种接枝单体的比较、选择,共单体的作用机理,以及接枝单体、共单体、引发剂用量和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聚丙烯接枝率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和分析,为接枝反应提供最佳反应条件,加速接枝反应效率。  相似文献   

6.
采用远程氩气等离子体对聚丙烯(PP)微孔膜进行表面亲水处理,并引发接枝丙烯酸单体实现永久亲水改性.研究了放电参数及样品位置对于亲水性及接枝率的影响,并运用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FTIR)和光电子能谱(XPS)对等离子体处理后的微孔膜进行了表面分析.实验结果显示等离子体功率对处理后的微孔膜的表面亲水性和接枝率有较大影响:在低功率时,放电中心位置的微孔膜经等离子体处理后亲水性最好,同时该位置的接枝率也相应最大;而在高功率时,则是距放电中心20cm位置的微孔膜的亲水性和接枝率优于其他位置.#红外光谱显示在低功率时膜表面有羧基生成,而在高功率时则仅生成醛基酮基羰基.对于高功率等离子体处理后的PP微孔膜,SEM结果显示在放电中心位置的膜表面有丝状胶合现象发生,XPS结果显示在距放电中心20cm位置处的膜表面含氧量增加最多.  相似文献   

7.
采用熔融接枝法制备两亲性改性剂聚丙烯接枝聚乙烯吡咯烷酮(PP-g-PVP),热致相分离法制备聚丙烯亲水微孔膜。利用元素分析仪测定了PP-g-PVP的接枝率,采用接触角测定仪、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旋转流变仪对聚丙烯亲水微孔膜进行了测试和研究。结果显示,两亲性改性剂PP-g-PVP的接枝率和接枝效率分别是16.44%和56.78%;制成的聚丙烯亲水微孔膜亲水性有明显提高,由不润湿状态转为润湿状态,且在短时间内水滴可以较快地铺平;在降温过程中,液-液相分离到结晶的时间缩短,导致亲水膜的孔径减小,可以有效地阻隔污染物的通过。  相似文献   

8.
熔融接枝聚丙烯亲水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共聚单体苯乙烯(St)与聚丙烯(PP)在1,1-二(叔丁基过氧基)-3,3,5-三甲基环己烷(CH335)引发剂引发下反应挤出熔融接枝,探讨了PP接枝物动态后退接触角(θr)与接枝单体GMA、St和引发剂CH335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GMA、St和CH335用量分别为1.5%、1.0%、0.3%时,PP接枝物的θr由纯PP的77.3°降至42.0°,亲水性能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
低温等离子体接枝改性聚丙烯中空纤维膜及其动电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丙烯酸和丙烯酰胺为单体,对聚丙烯中空纤维膜表面进行低温等离子体表面处理并引发接枝反应。红外拉曼光谱(FT-IR)分析结果表明,丙烯酸(AA)和丙烯酰胺(AM)分别接枝到膜表面。设计了中空纤维膜流动电位测定装置,测定膜表面的流动电位,根据Hel mholtz-Smoluehowski方程式计算了不同单体接枝情况下聚丙烯膜表面ζ电位以及电荷密度,以表征膜表面改性的程度。结果表明,接枝了丙烯酸和丙烯酰胺的膜表面ζ电位以及电荷密度分别为-16.39mV、11.8×10-6C/m2和-20.44 mV、14.7×10-6C/m2,膜表面的荷电性能改变能够改善膜的表面性能,尤其是对分离带负电的胶体溶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水热法利用两亲性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对CNTs进行了表面修饰,通过TGA、FT-IR、SEM、接触角分析研究了改性CNTs的表面性质和分散特性.实验结果表明:水热法较常用的常压法相比,可以提高CNTs的PVP包覆率,且使PVP同CNTs之间具有更强的作用力,同时使处理效率有较大提高;PVP用量、保温时间和PV...  相似文献   

11.
以熔喷聚丙烯非织造布为基材,甲基丙烯酸丁酯为单体,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甲苯、吐温-80为表面活性剂,制备了甲基丙烯酸丁酯接枝改性熔喷聚丙烯非织造布(BMA-g-MBPP)。利用扫描电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接枝改性非织造布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反应温度、接枝反应时间、单体浓度、引发剂用量等参数对接枝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反应条件适当时,最佳接枝率为15.8%,(BMA-g-MBPP)对甲苯的饱和吸附率为14.5g/g。  相似文献   

12.
MAH等离子体改性PVDF薄膜表面的亲水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马来酸酐(MAH)低温等离子体接枝聚合的方法对聚偏氟乙烯(PVDF)薄膜表面进行亲水改性.分析了袁面的MAH化学结构;考察了等离子体功率与表面聚合量和表面水接触角的关系;讨论了改性薄膜在热浓硫酸中长期作用的结果.结果表明:等离子体使MAH在表面双键打开并接枝聚合;聚合量随处理功率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30W时最大;经过等离子体处理后,水接触角由97°下降至45°~70°,水解后降低至40°~55°,30W的改性膜表面水接触角最小;改性薄膜在热浓硫酸中作用1000h后,MAH聚合物没有被腐蚀掉,与未浸泡硫酸试样相比,水接触角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3.
14.
15.
极性单体熔融接枝改性聚丙烯的表面亲水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在双螺杆挤出机中熔融接枝改性PP,研究了以1,1-二叔丁基过氧化3,3,5-三甲基环己烷(LQ-CH335)为引发剂,MAH、AA、MAA、AM和GMA为接枝单体,St为接枝共单体的多单体熔融接枝体系对PP制品表面可涂敷性能的影响,并利用静态水接触角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添加极性单体可以有效降低水接触角,例如:当GMA、St和LQ-CH335含量分别为1.0%(质量分数,下同)、1.0%和0.3%时,PP水接触角从108.6°降低到71.2°;同时在市场上的PP保险杠料中添加10%接枝PP,可以降低水接触角大约20°,同时力学性能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6.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nano-ZnO/聚丙烯(PP)复合材料,研究了相容剂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PP-gMAH)的加入对nano-ZnO/PP复合材料的成核结晶行为、晶体结构、结晶形态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添加量(质量分数小于5%)的nano-ZnO对PP有较好的β晶成核效应,而当其质量分数大于5%时,nano-ZnO对PP结晶有明显的异相成核作用,使PP结晶温度大幅度提高,PP结晶在(040)晶面呈现生长择优性;PP-gMAH的加入增强了nano-ZnO粒子与PP基体之间的界面相互作用,改善了纳米粒子的分散性,促进了PP基体的异相成核,提高了nano-ZnO/PP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但却抑制了nano-ZnO诱导PP生成β晶。nano-ZnO/PP复合材料体系中因界面相互作用改善所致的韧性提高明显强于nano-ZnO诱导PP形成β晶的增韧效应。  相似文献   

17.
This study concerns the surface and adhesive properties of isotactic polypropylene (iPP) modified by an electric discharge plasma and affected by long-term hydrophobic recovery of the polymer surface after modification. The investigations were focused on the change in polarity of the modified polymer expressed by the polar fraction as well as on the decrease in the surface free energy, its polar component and mechanical work of adhesion (A m) to polyvinyl acetate. A m of modified iPP to polyvinyl acetate as a function of polar fraction can be described by a mathematical formula. It has been confirmed that the most intensive decrease in the surface and adhesive properties investigated is produced by the long-term hydrophobic recovery of the polymer appears in the course of the first 30 days after its modification. During subsequent aging the process of polymer hydrophobic recovery proceeds more slowly. It has been found that the value of surface and adhesive properties of iPP as well as the dynamics of the decrease in these properties during hydrophobic recovery of the surface after modification is, in the main, dependent on the iPP crystallinity.  相似文献   

18.
改性聚丙烯纤维对发泡水泥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丙烯酸化学接枝法对聚丙烯纤维进行表面改性,研究了改性聚丙烯纤维对发泡水泥塑性收缩开裂、力学性能及泡孔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聚丙烯纤维可改善发泡水泥的泡孔结构,并降低其塑性收缩开裂、细化其塑性收缩裂缝,同时可提高其抗折、抗压强度及弯曲韧性.纤维与水泥的质量比为0.7%时,试样的泡孔结构明显改善,塑性收缩开裂值下降了85.4%,且缝宽小于1 mm的塑性收缩裂缝比例高达73.1%,同时试样抗折及抗压强度分别增加48.8%和30.3%,弯曲韧性显著增加.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SEM、光学显微镜对改性前后聚丙烯纤维表面基团及发泡水泥试样的断面微观形貌、泡孔结构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改性聚丙烯纤维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