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四川北碚地区上二叠统长兴组生物礁成油条件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北碚上二叠统长兴组生物礁成油条件的分析,认为川东西部地区长兴组生物礁的储集层段主要是晶间孔、溶蚀孔较发育的结晶白云岩和白云化礁灰岩,其发育程度与礁的成岩环境有关。油气主要来源于上二叠统龙潭组,其次是长兴组。台地内的点礁面积虽小,但以群礁复合体形式展布,成油条件配置良好,含油有利。礁分布可能受隐伏基底断裂活动所形成的古构造控制。  相似文献   

2.
本文着重探讨天府地区上二叠统生物礁群的成岩作用特征,本区主要有:泥晶化作用、填积作用、胶结作用、白云石化作用、去白云石化作用、硅化作用、溶解作用、新生变形作用、压实作用和压溶作用。 根据生物礁群成岩历史过程中的成岩作用特征,可以识别出四种主要成岩环境,海底成岩环境:大气渗流和潜流成岩环境,浅埋藏和深埋藏成岩环境,表生成岩环境。 结合四川盆地的地质发展史与碳酸盐岩的成岩特征讨论了孔隙的演化。  相似文献   

3.
基于对焦作地区下二叠统太原组9层灰岩中的显微观察和描述以及化石组分和岩性特征的分析,将太原组碳酸盐岩划分为15种微相类型进行系统分析,之后总结出焦作太原组碳酸盐岩微相演化特征.从太原组灰岩段中碳酸盐岩微相类型的变化规律可以看出:该组灰岩段经历了从正常天气浪基面之上的近岸浅海相带(局限台地相)变为正常天气浪基面之下的远岸浅海相带(开阔台地相),再变到近岸浅海相带,最后变为海湾-潟湖相带的发展过程;显示太原组形成时期最大海侵的层位在L4上部和L8中部,沉积底层处于还原或弱还原环境.  相似文献   

4.
本文描述了涧水沟生物礁复合体中水成岩墙的特征,探讨了它的成因及其在成岩作用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特别是与埋藏白云石化的关系。水成岩墙的存在对油气和其它成矿溶液的运移和储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6.
重庆北碚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沉积相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了北碚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的沉积特征。以碳酸盐沉积为主体的堡岛系统,既类似于、又有别于陆源碎屑的堡岛系统。文中以较充足的资料论述碳酸盐堡岛的地貌单元、沉积组合、水动力条件等,为识别和划分古代碳酸盐堡岛的相带提供一个实例。  相似文献   

7.
重庆北碚地区上二迭—下三迭统牙形刺及其油气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讨论了重庆北碚地区上二迭——下三迭统牙形刺的组合,牙形动物的古生态分析,及其牙形刺颜色的变化,从而阐述了生油指标及对油气生成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用碳酸盐岩石学新观点及单因素定量的新方法研究安徽宁国地区下三叠统碳酸盐岩岩石学特征及沉积环境。宁国山门洞下三叠统总厚536.87米,可划分三组七段。通过岩石薄片的镜下研究,主要有八种岩石类型,分别分布在殷坑组(T_1y),和龙山组(T_1h)和扁担山组(T_1b)各段中;即泥晶灰岩、含泥纹层泥晶灰岩、含生物屑泥晶灰岩、含藻屑泥晶灰岩、含砂屑泥晶灰岩、砾屑泥晶灰晶、亮晶(?)粒灰岩及含藻团云质灰岩。依该八种岩类反映的能量环境,该区下三叠统自下而上可划分四个相带,即深浅海盆地边缘相、较深浅海盆地边缘相、浅海台地相及滩相。整个相序反映出一明显海退序列。文中最后对该区生油、储油地质条件进行了概略分析。  相似文献   

9.
本文叙述了桂林附近上泥盆统榴江组岩石学特征,对沉积环境作了初步分析和探讨,并对扁豆状灰岩的成因提出了与前人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四川广元地区朝天剖面上二叠统吴家坪组凝灰岩位于茅口组顶部王坡层黏土岩之上,其成因可能对认识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火山活动时限具有重要意义。对朝天剖面吴家坪组2个凝灰岩样品进行全岩矿物含量、地球化学特征、锆石U-Pb定年、锆石微量元素和Hf同位素分析,探讨凝灰岩的成因,进而讨论其对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火山活动时限的启示。结果表明:广元地区朝天剖面上二叠统吴家坪组凝灰岩主要由黏土矿物组成,锆石U-Pb年龄为(260.1±2.8)Ma,并具有较高的Al2O3/TiO2值(分别为37.90和31.49)、明显的Eu负异常(Eu/Eu*值分别为0.13和0.06)及缺失Nb、Ta负异常; 凝灰岩样品中,锆石具有较高的εHf(t)值(7.8~11.4)和较低的Th/Nb值(5.4~14.9),与宾川剖面峨眉山火山序列酸性熔结凝灰岩及上寺剖面上二叠统下部凝灰岩基本一致,而明显不同于清音阁王坡层黏土岩锆石εHf(t)值和Th/Nb值。综上所述,四川广元地区朝天剖面上二叠统吴家坪组凝灰岩的形成与峨眉山大火成岩省酸性火山活动有关,且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的火山活动时限可能一直持续到晚二叠世早期。  相似文献   

11.
采用碎屑沉积物通量法将西泉地区上二叠统梧桐沟组自上而下划分为三个成因单元,每个成因单元都是由下部的基准面下降半旋回和上部的基准面上升半旋回两部分构成。西泉地区上二叠统梧桐沟组主要发育湖泊相和河流相的沉积,湖岸线控的滨岸滩坝砂是该区主要的砂体成因类型。  相似文献   

12.
13.
通过对吉林市上二叠统杨家沟组烃源岩野外露头的系统采样,剖析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探讨烃源岩有机质的母质来源、沉积环境和热演化程度。研究表明,有机质母质来源既有高等植物的来源,还有细菌和藻类等低等水生生物的混入;具有典型湖相烃源岩的分布特征;烃源岩形成于半咸水还原的沉积环境,热演化程度为成熟-高成熟阶段。  相似文献   

14.
湖北利川见天坝上二叠统海绵礁成岩历史及孔隙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见天坝海绵礁成岩作用,成岩作用发生的环境以及它们对油气聚集空间的控制作用的探讨,建立了成岩历史及孔隙演变的模式,试图为评价以见天坝海绵礁为代表的川东鄂西地区二叠系生物礁的储集性能,提供一点岩石学方面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四川及邻区上二叠纯吴家坪组石灰岩属于碳酸盐缓坡沉积,与北、东及东北方向的同期盆地相沉积渐变过渡;在西南近滨地区发育浅水高能带,与同期龙潭组陆源沉积过渡,形成特殊的陆源碎屑——碳酸盐混合沉积。由于持续的海侵及碳酸盐的快速沉积作用,碳酸盐缓坡逐渐向台地转化。最终形成该区晚二叠晚期的碳酸盐台地。吴家坪碳酸盐缓坡的古地理控制着该区上二叠统不同类型生物礁油气藏的分布。  相似文献   

16.
基于多井岩心、薄片、铸体薄片、孔渗及压汞分析资料,结合成像测井资料,对建南地区长兴组生屑滩相储层的主要储集岩类型、储集空间类型及孔隙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台地边缘滩相白云岩及白云质灰岩,以及台内滩相的生屑灰岩为长兴组的主要储集岩类型.二者均归属为特低孔特低渗储层类型.台地边缘滩白云岩及白云质灰岩中可见白云石原生...  相似文献   

17.
豫西地区上三叠统生油岩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豫西地区上三叠统生油岩特征进行了综合评价,认为豫西地区上三叠统最有利的生油岩干酪根类型以 2和 型为主,大多数已进入主要成油期,测算资源总量为0.373×108t,最有利的勘探区块为伊川盆地、洛阳盆地的洛阳市周围及宜阳北部地区。  相似文献   

18.
运用岩石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阴极发光和物性测试等手段,详细研究了羌塘盆地角木日地区羌资5井中二叠统龙格组、下二叠统展金组碳酸盐岩的岩石学特征及储层物性。岩石类型主要为泥晶灰岩、砂屑灰岩、细晶白云岩及粉晶白云岩,储集空间主要包括晶间孔、次生溶孔、构造缝和溶蚀缝。灰岩孔隙度平均值为0.40%,渗透率平均值为0.016×10-3μm2;白云岩孔隙度平均值为2.73%,渗透率平均值为0.012×10-3μm2,基本上属于低孔低渗致密储集层。综合评价了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的影响,通过对比分析区内龙格组灰岩与展金组白云岩的成岩作用及孔渗参数,认为白云石化作用能够保持甚至提高原有岩石的孔隙度,而去白云石化作用会导致孔隙堵塞,对储层的形成起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19.
通过岩芯观察以及对普通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等资料的鉴定和分析,探讨了安岳地区须二段致密砂岩储层岩石学和物性特征、成岩作用、成岩阶段和成岩演化序列;基于不同成岩相的测井响应特征,利用自然伽马、声波时差、电阻率、密度和补偿中子孔隙度等常规测井参数建立了不同成岩相的测井识别标准,进而划分安岳地区各单井成岩相?结果表明:安岳地区须二段致密砂岩储层经历了压实、胶结等破坏性成岩作用和溶蚀、破裂等建设性成岩作用;根据成岩作用类型、成岩矿物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将储层划分为压实致密相、伊蒙混层充填相、碳酸盐胶结相、不稳定组分溶蚀相和成岩微裂缝相5种成岩相类型;结合试气资料,成岩微裂缝相常伴随构造裂缝的发育,含气性最好,而当没有裂缝的叠加作用时,不稳定组分溶蚀相含气性较好;成岩相特征、展布及其测井识别方法能有效评价致密砂岩储层并预测优质储集体发育带,为油气勘探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20.
钙质结核作为沉积地层中重要记录之一,蕴含着丰富的古气候信息。本文选取豫西宜阳地区上二叠统孙家沟组上段的钙质结核为研究对象,运用岩石学与地球化学等方法对钙质结核的特征及成因进行研究并恢复该时期的古气候。结果表明:(1)孙家沟组上段的钙质结核根据不同的岩石学特征可分为Ⅰ类和Ⅱ类。Ⅰ类为分布在该段底部和顶部紫红色、灰黄色团块状和姜结状结核,其成因主要是成岩作用过程中CaCO_3饱和沉淀、溶蚀交代形成;Ⅱ类以位于该段中上部土黄色椭球状结核为主,与围岩层有明显的界线,具有同心纹理,为碳酸盐在饱和后不断析出受胶结作用影响凝结成核,并使结核由内向外不断生长。(2)Ⅱ类结核的碳、氧同位素、古盐度"Z值""S值"的变化特征表明上段地层为封闭型的半咸水-咸水湖泊沉积,其古气候特征主要以炎热干旱-半干旱为主。(3)宜阳地区孙家沟组上段钙质结核的大量出现,预示着晚二叠世的古气候由温湿型向干热型转变。本次研究结果对揭示二叠纪末期陆相古气候的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