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取向硅钢二次再结晶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中断法"研究了取向硅钢二次再结晶过程中的异常长大行为,确定了二次再结晶发生的温度范围。通过对各温度下样品的EBSD微观取向分析,确定了缓慢升温时不同阶段晶粒尺寸及取向分布的变化;分析了二次再结晶过程中高斯取向晶粒与晶粒尺寸的关系及取向差分布;讨论了高能晶界理论、高迁移率晶界理论、表面气氛等对高斯晶粒长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采用准原位退火电子背散射衍射( EBSD)技术,对冷轧Ag带材在再结晶退火转变过程中的显微组织及织构演变过程进行了研究。冷轧Ag带材中存在较强的黄铜取向B{110}〈211〉;在退火过程中,B取向晶粒优先长大,最终在组织中形成很强的{110}〈211〉织构。  相似文献   

3.
采用扫描电镜结合EBSD技术分析了取向硅钢初次再结晶晶粒的取向和晶界结构。初次再结晶晶粒中以30°~55°的大角晶界为主,Goss取向晶粒含量小于5%,且经常生长在(111)〈112〉取向的晶粒周围。同时测定了二次再结晶晶粒的实际取向,并计算出与Goss取向的取向差关系。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鞍钢生产的50AW 600牌号的无取向硅钢为研究对象,进行常规热处理和气氛热处理试验。根据冷轧无取向硅钢退火工艺的特点,研究了退火温度和保温时间对冷轧无取向硅钢晶粒组织和织构演变的影响;同时,也研究了不同的热处理气氛对无取向硅钢织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气氛热处理条件下的无取向硅钢的晶粒要比常态下及常规热处理条件下的晶粒粗大,且比较均匀;气氛热处理形成了有利织构,提高了其磁性能;同全氢气氛相比较,氨分解气氛更有利于50AW 600无取向硅钢有利织构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采用EBSD技术测晶粒取向,结合晶粒形貌观察,研究了普通取向硅钢高温退火样品晶粒尺寸、取向分布和电磁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异常长大的晶粒主要为Goss取向,小晶粒取向较杂乱,晶粒尺寸与晶粒取向有一定的相关性;晶粒尺寸和晶粒取向分别对铁损和磁感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对大形变冷轧工业纯镍经过低温退火后部分再结晶的显微组织与显微织构进行了定量表征,利用取向成像技术(OIM)对再结晶晶粒与基体之间的位向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低温退火条件下,再结晶晶粒在具有较高储存能的LGBs和LBs结构中出现,再结晶晶粒形核取向呈随机分布,并不具有所谓“取向形核”;利用EBSD方法对形变金属再结晶形核取向关系的研究具有较好的统计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EBSD技术研究了铁素体-贝氏体双相钢、SWRH82B线材、F460船板钢的取向差/旋转轴分布情况,并对结果加以分析。结果表明:样品制备的优劣对小角度取向差影响明显;EBSD数据采集不当可能引入30°〈111〉伪对称性;材料的组织与织构对相关联取向差分布产生影响;织构的种类及强弱将使得非相关联取向差分布偏离Mackenzie分布并使得旋转轴在样品坐标系中有序分布。  相似文献   

8.
锆合金具有密排六方结构,晶体对称性低,优先滑移系数目较少,变形机制较为复杂.本文利用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研究了变形锆合金晶粒内部取向差轴(in-grain misorientation axes,简称IGMA)的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c轴平行于TD或向TD倾斜的晶粒,IGMA集中分布在〈0001〉轴附近,其...  相似文献   

9.
用EBSD技术对超高纯(99.9995%以上)Al-0.5%Cu合金靶材冷轧及退火过程中的微观组织、织构及取向差进行了表征,分析了合金靶材多向冷轧、退火过程中微观组织、织构及取向差等的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10.
轧制变形铝合金微观组织与织构的EBSD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通过EBSD技术对两种典型铝合金冷轧过程中组织与织构的演变进行了表征,分析概括了合金在不同加工过程中微现组织、织构及取向差等的演变规律.简要介绍了该技术在形变铝合金研究中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1.
12.
本文利用EBSD和EDS对不锈钢部件的点腐蚀进行了失效分析。通过EBSD对样品弯曲部位沿横断面的应变及织构的分析发现,部件在加工过程中造成了局部的织构变化,弯曲部位内表面主要是铜织构。由于铜织构致使部件表面由非密排面组成,因此导致AISI304L不锈钢部件在弯曲内表面出现点腐蚀。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及电子背散射衍射( EBSD)技术对经30%压下量冷轧的双相不锈钢UNS S32304在1050℃下退火的显微组织转变进行了原位追踪。结果表明,轧制变形后,两相的变形抗力具有明显差异,奥氏体塑性变形量较比铁素体大;经1050℃真空退火2 min后,两相晶内取向差的变化表明铁素体较比奥氏体发生了更大程度的回复;再经1050℃真空退火5 min后,样品中两相晶粒取向与其初始取向具有较大差异,表明发生了以再结晶为主并伴有少量相变反应的组织变化。  相似文献   

14.
锆合金具有密排六方结构,晶体对称性低,优先滑移系数目较少,变形机制较为复杂。本文利用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研究了变形锆合金晶粒内部取向差轴(in-grain misorientation axes,简称IGMA)的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c轴平行于TD或向TD倾斜的晶粒,IGMA集中分布在〈0001〉轴附近,其变形机制以柱面滑移为主;c轴平行于ND的晶粒,〈0001〉轴附近的IGMA密度较低,变形过程中锥面滑移起重要作用。除了晶体取向影响,变形机制还可能受到晶粒约束条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低碳钢退火板中粗大晶粒成因的EBSD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SPCD低碳钢罩式炉退火板为例,利用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针对晶粒尺寸不均匀样品中粗大晶粒的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测量结果表明,大部分粗大晶粒为(111)//ND即{111}取向的晶粒;少数为<112>//ND即{112}取向的晶粒.其成因可能有两点:(1)热轧薄板表层中形成的粗大铁素体组织将会遗传到随后经冷轧-退火的钢板中,引起个别晶粒异常粗大;(2)AIN粒子钉扎作用的不均匀使具有生长优势的{111}和{112}晶粒长大,最终形成粗大的晶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