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根据黄河上、中游干流及重点支流水文泥沙定位观测资料统计,对1997—2006年水沙变化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1970—1996年相比,黄河流域上、中游各区间降水量普遍减少,减幅在3%-11%;上游降水径流关系没有明显变化,而中游地区降水径流关系变化明显;干支流实测水沙量减少,减幅由上游至下游逐渐增大,径流量减少幅度从上游的20%至下游达到40%左右;对于输沙量,除河源区变化不明显外,干流各站沙量减幅在27%以上,头道拐至潼关各站减幅为57%-87%;干支流洪水发生场次普遍减少,且洪量减幅小于同期沙量减幅,前者为8%-46%,后者则为57%-64%;随输沙量减少,泥沙组成也发生变化,不同区域存在着泥沙中值粒径增大、变细和变化不大3种类型. 相似文献
2.
根据近年黄河下游水沙现状,结合参与调水调沙实践,探讨了当前黄河下游水测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低水、水流量测验的对策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黄河泥沙主要来源于中游,而水沙灾害在下游最为严重,导致黄河下游河道治理与滩区发展矛盾十分突出。为此,构建了黄河下游水沙演进与洪水风险评估的耦合模型,包括长河段水沙演进的一维模型与局部河段二维水沙演进及洪水风险评估模型。对一维模型,嵌入改进后的动床阻力与水流挟沙力计算公式;对二维模型,采用无结构三角网格,能精确反映主槽及滩区的不规则边界,同时采用有限体积法求解水沙耦合控制方程,并嵌入滩区洪水风险评估模块。采用2017年低含沙洪水过程与2004年高含沙洪水过程分别对不同模块进行了验证。最后采用该耦合模型计算了1958型极端洪水过程中长河段及重点河段的水沙输移过程,并开展了不同治理模式下的滩区洪水风险评估。计算结果表明:1)在当前黄河下游河床边界条件下,洪峰沿程衰减较快。其中夹河滩至高村河段几乎全部漫滩,漫滩历时较长,平均为140 h,漫溢系数平均为1.5,是下游漫滩最严重的河段;2)在现状边界条件下,群众及农作物等受淹对象处于高风险区(风险等级大于0.85)的面积均最大。在防护堤模式下,群众处于高风险区的面积很小,占比仅为23%,但农作物处于高风险的面积较大。在三滩分治模式下,房屋及农作物... 相似文献
4.
基于鸭绿江荒沟站1958~2008年的实测径流量和输沙量数据,采用Mann-Kendall法对水沙变化的趋势进行检验,利用双累积曲线法对水沙变化进行阶段性划分,在此基础上研究人类活动对水沙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鸭绿江下游荒沟站的实测年径流量和输沙量变化均呈显著的下降趋势,且年径流量下降的趋势强于年输沙量下降的趋势;以1963年和1994年为转折点,将径流-输沙曲线分为3个时段:1958~1963年、1964~1994年、1995~2008年;自然因素是影响径流量减少的主因,人类活动影响较弱,平均为10%左右,但各时段影响不同;人类活动对年输沙量的阶段性影响增减不一,但总体是减沙为主,平均年减沙量约为0.81×106t。 相似文献
5.
径流分配特征是水资源评价的基础,常被作为水利规划、水文区划、农业区划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划分河流类型的重要指标之一。研究径流分配的变化特征及其演变规律,对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及综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选取1985—2012年贵州省6个典型水文站的径流统计资料,应用年内分配比、年内分配不均匀系数、集中度、集中期、变化幅度、年际距平与模比系数、变差系数与年极值比来衡量贵州省径流的年内和年际变化特征及其演变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贵州省6个典型水文站的径流年内和年际变化具有明显的同步性,各典型径流量年内分配不均匀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由不均匀向相对均匀转变;径流量年内集中程度总体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各站径流量年内集中期主要在7月,从时间分配来看径流量年际变化不大,总体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从空间分配来看南部地区年际变化大,而北部地区则相对稳定。通过对贵州省径流变化特征的分析,可为合理开发、综合利用和优化配置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根据实测的水文资料,分析了三门峡水库建库前后对黄河潼关断面的影响。并根据1986~2002年实测资料,对影响潼关高程的4个因素的影响量进行了计算,结合影响潼关高程的诸多因素,提出了控制潼关高程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由于目前尚未构建完善的黄河水沙调控体系,已建工程在调控黄河水沙关系方面存在较大的局限性.针对黄河水沙关系变化及带来的突出问题,尤其是人类活动对黄河水沙关系的影响,分析论证了古贤、大柳树水利枢纽在黄河水沙调控体系中的战略作用,提出建设古贤、大柳树水利枢纽,对进一步完善黄河水沙调控体系,对洪水管理、协调水沙关系、合理配置水资源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9.
为了揭示黄河泥沙对水中细菌吸附作用的规律,取黄河花园口段的浑水,以细菌总数为水污染指标,通过等温吸附的方法,初步探讨了泥砂粒径、泥沙浓度、细菌浓度、水的pH值、水的钙硬度对泥沙吸附细菌的影响.结果表明:上述因素均影响黄河泥沙对细菌吸附力,泥沙的理化性质对吸附影响较大;pH值和钙硬度是影响吸附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郭自超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0,12(2):14-15
本分析了黄河青庄险工自1956年修建以来的险情资料、河势变化和维修情况,从中找出该段河势变化的原因,提出了较完善的改建、稳定河势措施。 相似文献
11.
黄河下游河段渗漏耗水量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黄河下游"地上悬河"的特殊地貌状况,采用试验观测与数学建模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黄河下游河道渗漏耗水量的变化.利用竖管法现场测定河床沉积物的渗透系数,根据黄河下游各水文站1991—2005年的月、年水位资料及相应年份两岸距离黄河最近的地下水长观孔的月、年资料,以达西定律为基本数学模型,通过物理试验确定参数,分析计算了各子河段的等效渗透系数和各子河段的其他信息,计算了黄河下游河道1991—2005年的渗漏耗水量,并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为黄河下游水量统一调度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小浪底水库投入运行后对黄河下游来水、来沙产生了巨大影响.调水调沙则使下游主河槽全线下切、相同流量条件水位降低,改变了引黄闸的引水条件.通过相关数据分析了黄河调水调沙对下游引黄供水的影响.结果表明,黄河在年平均流量下的水位仍能够满足水闸的设计引水要求;辅以工程措施可以解决河道下切对引水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3.
黄河下游不同来源区的洪水有着不同的特点;洪水在运行过程中与河床交互作用,水流与河床、滩地与主槽俱发生泥沙交换;生产堤的存在改变了洪水正常的演进规律;洪水的传播时间和水位表现受多种因素的制约;高含沙洪水有其突出的特点。洪水预测是一项深入、细致、复杂的工作。 相似文献
14.
黄河小浪底调水调沙是治黄管理的重要措施。通过对实测流量和排沙量变化过程的分析,依据插值和拟合数学理论,结合matlab得到排沙量与时间、流量的函数关系式,并进行数值分析验证,对调水调沙试验的效果进行了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15.
王卫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999,(2)
黄河下游断流逐年加重,对国民经济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本文阐述了黄河发生断流的原因,并从节约用水、实施南水北调工程、利用现有水库调蓄水资源、制定切实可行的流域分水方案几个方面来探讨解决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黄河泥沙科学的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泥沙问题是黄河难治的症结,本文系统回顾了黄河泥沙科学的新进展,其中包括水流泥沙运动、黄河水流挟沙力、高含沙水流运动、河床演变规律和减淤措施研究、泥沙数学模型、河工动庆模型试验研究等方面,并提出了有待于今后深入研究的主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针对目前引沙比概念存在的问题 ,规范了引沙比的定义 ,界定了其延伸定义的内涵。根据黄河大量实测资料 ,分析得出引沙比的主要影响因素 ,构建出黄河涵闸引沙比统一公式框架 ,为统一引沙比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