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在明确五轴数控后景加工处理重要性的基础上,首先剖析了五轴数控零件加工的具体步骤,其次针对钛合金制造的零件,给出了后置处理刀具的材料选择和具体的参数确定,接着研究了五轴数控后置加工处理工艺的设计,并归纳了五轴加工中心的后置处理技术的要点。 相似文献
2.
首先对五轴数控机床的构造以及特点进行剖析,在对五轴数控机床进行充分了解的情况下,从五轴数控机床特点、加工后处理等多个方面分析五轴数控机床在生产中的应用,通过分析应用现状探讨五轴数控机床今后在现代化生产中应用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4.
5.
6.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24)
传统的手工作业生产效率低下,容易产生误差,不能满足新世纪的生产需要。数控技术是现在工厂生产中采用的关键技术,熟练掌握数控机床的操作能大幅度提高生产速度,而且解放了人力。五轴数控加工是同时控制五个方向的刀具进行作业,不仅减少了生产工序,而且比多次加工产生的误差要小的多。本文将讨论五轴数控加工模式,并探讨其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7.
张鹏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9,(8)
涡轮增压叶轮的加工一直是机加工中的难题。为了加工出合格的叶轮,人们想出了很多的办法,由最初的铸造成形后再修光,后来采用石蜡法精密铸造,还有电火花特种加工等方法,但这些方法不是加工效率低下,就是精度或产品力学性能不佳,直到五轴数控加工技术发展成熟,开始应用到叶轮加工中,上述问题才得到了根本的解决。该文对涡轮增压叶轮的加工工艺流程进行了简单分析,并对使用PowerMILL软件进行涡轮增压叶轮的五轴铣削加工基本设置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8.
针对复杂曲面环形刀五轴数控加工中的局部干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曲率匹配及网格点的干涉处理技术。首先,利用曲率匹配原则选出合理的刀具半径,以保证在切触点处沿任何方向上刀具与被加工曲面之间不会发生干涉,然后在各个切触点处通过比较刀具曲面最小主曲率与加工曲面最大主曲率确定出刀具的初始倾角。为了判断切触点邻近区域是否存在干涉问题,采用了网格点来快速自动生成检测区域及初始检测点。文中对有效检测点的筛选以及干涉的判断和处理技术分别进行了详细论述。最后,以非均匀有理B样条曲面为加工实例,对上述算法进行了测试和验证。 相似文献
9.
基于VERICUT的五轴数控加工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VERICUT的软件仿真平台,应用UG构建DMU50五轴数控加工机床的仿真模型,并输出驱动数控机床所需要的数控加工代码.针对五轴数控机床加工复杂零件容易发生的碰撞和干涉问题,在VERICUT软件中构建五轴机床,建立刀具库并设置各种关键参数,完成了五轴数控机床的仿真.利用VERICUT的自动比较功能来分析仿真结果,修改数控加工代码并进行机床加工.通过实际加工验证,加工出来的工件全部合格.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一种适用于五轴数控加工刀具干涉处理的特征投影法。该方法以刀具系为检测基准,以曲面特征点为检测对象,判断特征点是否落入刀具系表面内部来进行干涉检查;以干涉量最大的方向确定干涉消除平面,以此来计算旋转刀轴所需的消除角度。并将刀具系和曲面特征点投影到一个特定平面上,只对可能发生干涉的曲面特征点进行干涉检测,从而大大提高干涉处理效率。 相似文献
11.
12.
根据感应电动机的定子电压方程和相量图,对大功率电机变频转工频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进而指出大功率电机变频转工频能否成功,关键在于变频转工频的瞬时工频电源与变频输出电源是否相位一致。并刹用筇口坐标变换,将三相坐标系下的电压幅值及相位转换成两相坐标下的矢量的幅值和夹角,结合空间矢量调制,使变频器能跟踪工频侧的相位、幅值并调整输出,实现变频器输出和工频输出同步,从而实现交流异步电动机在工频和变频两端的自由软切换。 相似文献
13.
14.
15.
陈德存 《成组技术与生产现代化》2010,27(2):56-59
针对瑞士MIKRON UCP800工作台双摆动式五轴联动加工中心机床的运动原理,以及Heidenhain i T-NC530控制系统的特点,运用UG软件中后处理工具——UG POSTBUID,定制适合UCP800五轴专用后处理,设定了机床参数、程序和刀轨参数,在程序的相应位置添加了M126/M127/M128/M129等指令,并且通过软件进行模拟验证成功.对其他数控机床开发专用后置处理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数控技术不断发展,数控设备也随之发展。数控设备由过去的简单数控铣床,发展到现在的五轴加工中心。五轴加工中心的诞生,大大降低了加工难度、加工成本,缩短了加工周期。 相似文献
18.
陈刚 《理化检验(物理分册)》2012,(5):334-336,341
采用化学成分分析、断口分析、金相检验和力学性能测试,对某齿轮箱轴发生断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其断裂模式为疲劳断裂,起源于退刀槽尖角位置,直角退刀槽造成应力集中产生疲劳裂纹;而原材料的锻造和热处理工艺不合理,加速了轴的疲劳断裂。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一种用基于坐标变换原理的最小区域法评定空间直线度误差的算法,并且给出了数学模型和计算实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