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纺织导报》2000,(5):139-139
本文就编织输入张力对编织区内最大编织张力(回退初始时)的位置的影响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采用的测量方法能够对单个动态编织张力按照已知的编织参数加以评定。 一种新的仪器化沉降片方法被用来对相应的新工艺中动态编织张力作出分析。采用了两种不同的纱线。分析对象是在不同输入张力和不同线圈长度情况下最大编织张力出现的时间和数值。已经证明,纱线输入张力是影响最大编织张力的位置、进而影响回退现象的重要参数。在成因过程中,随着输入张力的减小,最大编织点的位置从喂纱端移向编织点,这与早期理论上的编织假设一致。 实验工作…  相似文献   

2.
李华  陶新双 《江苏纺织》2010,(1):51-52,60
本文在定义同一横列一次与多次移圈概念的基本上,对应地给出了凤尾花的两种编织方法与具体编织步骤,同时还比较了这两种编织方法。  相似文献   

3.
Stoll成立于1873年7月27日,位于德国Reutlingen市,是世界上历史定悠久的针织横机和花型准备系统制造商。在过去的135年,Stoll一直以专业知识和市场知识,精湛的针织技术,先进的软件解决方案和遍布全球70多个国家的全套服务保障用户的成功。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集圈组织的结构特征、分类方法、性能特点和主要用途等,以单面集圈组织为研究对象,重点根据集圈组织花色外观效应的形成规律进行产品设计与制作,设计原理有2点:一是利用多针多列集圈单元在针织物基础组织中的规律排列以形成各种花纹结构的外观效应;二是根据多种色纱的排列和结构意匠图的设计获得花色集圈组织。并通过针织横机设备编织出相应的花色集圈针织物。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波纹组织的编织原理.分别在手摇横机和电脑横机上开发了两款颇具个性的羊毛衫面料,即立体型波纹组织面料和移圈组织面料。详细介绍了两种面料的设计思路、编织工艺以及编织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6.
钱程 《国际纺织导报》2007,35(4):40-40,42
过去嵌花针织每隔4~5年才能流行一次,然而随着人们审美观念的不断变化,现在的嵌花针织物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几乎可以在任何一种流行产品中发现嵌花织物的踪迹.  相似文献   

7.
叙述了手动同针床横机挑孔组织的主要特点,即存在着与花型密切相关的不同的工艺因素,主要包括:线圈转移的方向、次数、个数、针距数,线圈重叠的方式与放孔眼的针数等,同时对应地给出了其主要编织操作方法,并以此为基础,总结了手动横机同针床挑孔组织的基本结构单元,以及各个基本结构单元在同一编织横列上的组合方式,尤其强调了线圈的重叠方式及与之对应的具体操作方法,最后说明了不同横列之间的组合方式,以及整个衣片的编织。  相似文献   

8.
利用添纱效应设计不同风格的针织服装.以及利用添纱效应制成的技术用纺织品等的研究越来越多.特别是加有氨纶的添纱织物应用广泛.但是良好的添纱效果却较难达到。本文以龙星电脑横机上用两把纱嘴进行添纱组织的编织为例.通过改变纱线张力、垫纱角度、纱线粗细和纱线性能等因素分析对添纱织物覆盖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4种采用双针床电脑横编机编织绞花组织的方法,包括直接绞花、拆分绞花、过渡绞花和摇床绞花方法。通过分析电脑横编机的成圈结构与编织形式,分别绘制4种绞花方法的线圈结构、编织工艺和编织意匠图,论述绞花组织的编织方法,并采用100%羊绒纱线在岛精SES122-S型双针床电脑横编机上实现不同针数绞花组织的编织。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这4种绞花组织编织方法,可实现毛衫产品中不同针数绞花的编织设计。  相似文献   

10.
周罗庆 《针织工业》1991,(6):3-3,21
纬编脱散法不均匀组织是在双针床机器上编织的。第一针床进行构成织物基本组织的编织,与第一针床成罗纹对针的第二针床的某些或全部织针按花纹需要成圈,以线圈方式储存纱线,如此编织一个横列或连续  相似文献   

11.
《金属制品》2016,(3):20-23
为解决300~570 mm钢缆插编吊索插编时绳体绳芯、钢缆股绳绳芯被扭出,重量及尺寸大,插编作业时索体移动和翻转困难,插针连接油缸径向受力大易漏油等问题,研制一种钢索插编机,既适合100~200 mm钢丝绳索扣的插编,又适应300~570 mm钢缆插编吊索的插编。介绍多用途钢索插编机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给出钢索插编机原理及机构示意图。利用钢索插编机可生产出最大直径570 mm的高质量钢缆插编吊索,产品质量安全可靠,生产效率高,成本低。  相似文献   

12.
德国Stoll公司首次携其运动服系列及横机参加了2005 FAST展会,这归功于变机号技术与无缝技术的日益集成.……  相似文献   

13.
将有机硅溶胶应用到毛针织物上,经焙烘后在织物表面形成凝胶薄膜,包裹了羊毛的鳞片结构,降低定向摩擦效应,能够提高织物的抗起毛起球性.文章研究了影响抗起毛起球效果的因素,同时还对降低凝胶焙烘温度的方法进行了筛选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经过溶胶一凝胶处理后,羊毛纤维的直径增加、摩擦因数降低,羊毛针织物抗起毛起球性有所提高;pH滑动剂和二乙烯三胺可以降低凝胶过程的焙烘温度.  相似文献   

14.
近代民间荷包中的苏绣针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頔  张竞琼 《纺织学报》2012,33(6):81-87
以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上海“凤歌堂”博物馆及南通仿真绣研究所珍藏的苏绣风格的荷包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分析得到齐针、钉线绣、滚针等十种针法为荷包刺绣中的常用针法。再按照构成方式与表现效果相结合的方法,将荷包中的苏绣针法分为平绣、条纹绣与特色针法三大类进行研究。在对这些针法、步骤以及在荷包中具体应用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荷包中苏绣针法的特色及内涵:荷包刺绣虽小,却能以小见大,展示“苏意”风韵;运用针法虽少,却是次序与变化的完美统一,显示出制作者的独到技艺;虽有一定的“程式”,却能托物言情,成为显现个性的重要载体;材料虽普通,却能因地制宜,将其特色发挥到极致。  相似文献   

15.
旋转编织是对100多年的传统针织针的第一次改进,旋转编织元件由特殊的三角机械装置驱动,使得纱线可以在旋转器的两侧穿过,从而完成编织。  相似文献   

16.
织可穿技术     
从花型准备系统和织可穿电脑横机两方面介绍德国Stoll公司的织可穿技术。以平针组织和1 1罗纹组织为例详细阐述织可穿编织原理与过程,并总结设计织可穿服装时应注意的问题。应用该织可穿技术编织的服装不需要进行任何的衣片缝合,减少了服装的加工工序,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7.
熊秋元 《毛纺科技》2020,48(1):38-42
借鉴传统木雕的雕刻手法以及棒针编织手法,结合绞花、阿兰花、提花、浮线、正反线圈的肌理效果,分析电脑横机绞花编织原理,采用国产电脑横机,结合毛衫工艺设计软件及横编组织设计原则,对绞花组织制版方法进行创意设计及工艺研究,开发出门窗木雕装饰纹样、十字交错纹样、蜂巢装饰纹样、蕾丝纹样等多种肌理风格绞花复合织物;阐述了绞花蜂巢组...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现有手摇式横机密度调整装置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的不足.针对缺陷,设计了一种用一套螺杆螺母装置来取代现有压板推移限位器的新型密度三角调整装置--螺旋推移限位器.阐述了其结构组成、微调密度显示、螺旋推移方式和安装方式,其中重点说明了螺旋推移方式:螺杆直接推移密度三角调整块(指针)和螺母直接推移密度三角调整块.总结了新型手摇式横机密度调整装置的优点.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在摆片式双面提花大圆机上编织绞花面料的生产工艺,包括设备参数、原料、针盘三角排列方式、上机意匠图、进纱张力调试说明、编织技术要点、面料参数以及后整理技术要点等.此产品适应市场的流行趋势,为大圆机新产品开发拓宽了思路.  相似文献   

20.
新型电脑横机的开发研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NS-001型新型电脑横机开发研制的总体设计,采用PC机控制双编织系统电脑横机,PCI母子数字卡和PIC电机控制卡控制整个工作系统.对数字选针、三角变换装置、给纱机构、密度调节装置、针床横移装置以及检测自停装置等机构的设计作了详细的阐述,目前该机已经完成了样机的开发,正处于试制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