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能源与环境问题已成为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太阳能和风能作为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且利用其发电不会产生有害气体,清洁干净。本文介绍了一种独立风光互补照明装置,它由太阳能和风能互补供电。装备由H型垂直轴风力发电机,太阳能电池板,铅酸蓄电池、风光互补控制器和照明设备构成。该装置运行平稳、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在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当今社会,具有清洁无污染、安全可靠、可循环利用等特点的风能和太阳能己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大力开发风能和太阳能,对于解决无电地区的用电问题,改善我国的能源结构,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综述了国内外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论述了小型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其次,详细介绍了风能和太阳能的各自原理,并对风光互补发电系统控制技术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3.
指出了在济南地区发展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依据济南地区标准年气象资料,进行了太阳总辐射强度和风速频率分析,探讨了济南地区太阳能和风能资源的潜力,通过风光互补发电实验系统的应用研究,分析了系统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为济南地区太阳能发电和风力发电的推广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庄雅妮  杨秀媛  金鑫城 《发电技术》2018,39(4):296-3357
随着能源需求的日益增长和新能源的快速发展,利用风能、太阳能的发电技术已经逐步成熟,且在电网中的渗透率也在不断提高。为弥补风能、太阳能发电所带来的功率不稳定、电能质量低等问题,有必要对风能、太阳能、储能联合发电进行深入研究。文中依据简单平抑方法、考虑一定约束的平抑方法、考虑功率预测与人工智能的平抑方法对储能的平抑控制策略进行了归纳总结。在储能平抑风光波动的研究中滤波算法是最为常见的方法,加入一定的约束会使平抑效果更佳,储能平抑配合精准的预测使整个系统更加平滑。多储能技术混合可以发挥各储能技术优越性。加入储能装置的风光储互补系统可以有效降低原风光互补系统对电网的不利影响。可以在更高程度上平滑风光发电系统的输出特性,增加电网对可再生能源的吸收接纳程度,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风光柴储互补发电系统是一种清洁、高效的供电系统,是一种独立的电力系统,在工业化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主要介绍了风光柴储互补发电系统的基本构成,分析了风光柴储互补发电系统配置和资源利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正>由于化石能源的不断枯竭和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发展可替代能源和节能减排已是大势所趋。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以及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掀起高潮。锂离子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的核心电源和太阳能、风能的储能电  相似文献   

7.
风光水火储多能互补示范项目侧重从电源侧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水能、煤炭等多能源品种发电形成互补运行模式,可以有效解决弃风、弃光、弃水、限电等问题,促进可再生能源就近消纳,实现电力稳定送出,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效率。总结了多能互补的内涵及构建原则,梳理了首批多能互补示范项目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对多能互补项目不同模式的发展路径进行了详细分析。重点从风光资源的评估、新能源场址规划、总装机容量及最优电源配比、储能的优化配置、保障安全稳定的协调控制技术及项目的经济性评价指标等方面提炼出适合多能互补项目建设推广的一般流程及开发模式,最后从顶层设计、市场机制、运营管理等方面提出总结建议。  相似文献   

8.
吴明 《认证技术》2010,(6):68-68
太阳能是各种可再生能源中最重要的基本能源,生物质能、风能、海洋能、水能等都来自太阳能,广义地说,太阳能包含以上各种可再生能源。对太阳能的转换和利用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  相似文献   

9.
《安装》2009,(7):47-47
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承担研制建造的世界首座综合利用太阳能、风能、波浪能的海岛可再生独立能源电站,日前在广东珠江口的珠海担杆岛初步建成投产,岛上300常住居民由此实现了电力和淡水的24小时自行供应。据介绍,目前小型波浪发电技术已经实用化,单独的风能、太阳能开发利用也比较成熟,但三者综合利用,在世界上还是首创。这一新能源示范电站采用多项自主研发的专利技术,在系统优化集成、抗台风、能量利用率等方面具有先进性和独创性,利用发电、蓄电、逆变、控制等方法实现供电,并利用多余能量制造淡水。  相似文献   

10.
分布式供能系统临近用户,具有灵活消纳可再生能源的优势。集成太阳能与清洁燃料互补的分布式供能系统,旨在实现太阳能与燃料的高效互补利用。提出了基于太阳能热化学的分布式供能系统,该系统集成了太阳能热化学转化与分布式冷热电联供系统,将太阳能与甲醇以热化学的形式进行源头互补,把太阳能转化为合成气燃料化学能,进而通过内燃机发电机组和余热回收单元输出冷、热、电产品,以满足用户的负荷需求。通过数值计算的方法,对所集成的系统开展了热力学性能及CO2排放性能分析,研究了设计工况及变工况下运行性能,结果表明所集成的太阳能与燃料热化学互补供能系统具有显著的节能减排优势。  相似文献   

11.
张腾  王健  王春峰  仲学军  史博文 《硅谷》2014,(10):29+16-29,16
介绍一种车载风力供电系统,利用汽车行驶时产生的风能发电,由风力发电机将风能转化为电能,经交直流转换并稳压后将电能储存在蓄电池中,可为直流负载供电,亦可经逆变器转换后为交流负载供电。本系统开发利用了汽车产生的风能,将对节能环保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孙权  李军祥 《工业工程》2020,23(3):84-90
为了稳定电网系统,消纳清洁能源并提高电力生产商利润,提出将现有的化石能源、风能和太阳能发电资源通过合作博弈的方式建立多能互补发电策略模型来满足用户的全部电力需求,通过Shapley值法对电力生产商利益进行合理地分配。为了验证策略可行性,设置3类电力生产商在5种不同合作策略下运作。仿真结果表明,多能互补最优策略下电力生产商单日供电量极差减少了32%,化石燃料、风力和光伏发电电力生产商单日利润分别提高了15.9%、45.5%和65.0%。结果表明,所提策略是正确且行之有效的,具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3.
结合辅助热源应用的空气源热泵多能互补系统是解决我国北方地区冬季供暖的有效途径,可以显著改善热泵系统的综合能效。本文编制专门的软件对太阳能-空气源热泵多能互补系统进行分析,根据内置室外逐时干球温度、室外逐时水平地面太阳辐射量、建筑物逐时热负荷、热泵性能、出水温度和水箱、水泵等相关参数计算太阳能集热器表面最佳倾角、太阳能-空气源热泵多能互补系统的供暖季节逐时能耗、经济性及节能减排效益等,并对北京某居民建筑采用的太阳能-空气源热泵多能互补系统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当谈起新能源产业时人们马上想到的是太阳能、风能、核能,这些确实是非常重要的新能源,有很多优势,但也存在着投入大、见效慢的缺点。风能和太阳能需要具备风电场和太阳辐射量等条件才能产出能源产品,而且存在产品储能性很差,发电时很不稳定等问题。生物质能——这种低成本可再生能源作为新能源常被人们忽略,甚至误解。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类认识到石油、煤和天然气等能源资源的匮乏,对再生可持续能源的关注日益增长。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生物能、风能和波浪发电。本文讨论了阻碍太阳能向电能转换的材料和成本问题。  相似文献   

16.
正美国研究人员在新一期《先进能源材料》上报告说,他们研发出一种新型低成本电解水催化剂,有助于高效生产氢能源。能源转换是发展清洁能源的关键。风能和太阳能发电都是间歇性的,而电网需要持续稳定的输入,因此风能和太阳能发电不能直接接入电网,而需要介质存储起来或转换成其他形式的能源。眼下最有前景的途径之一就是用这些电能来  相似文献   

17.
《新材料产业》2013,(3):83-83
在2012年海南省太阳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完成68MW后,今年还将新增多个光伏发电项目,建设总装机容量超过80MW的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和风光互补示范项目。2013年,海南天能电力有限公司将在海口、临高、澄迈、洋浦、屯昌、三沙等地新增建设装机容量超过80MW的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和风光互补示范项目。  相似文献   

18.
陈宜  徐英新  徐东杰  高翔 《发电技术》2022,43(6):823-833
为建立典型终端型多能互补系统模型,了解不同优化目标下系统最优配置的特点和性能影响因素,提出一种集成太阳能、风能、天然气的终端型多能互补系统,并基于母线式结构对系统能流特性进行分析,建立系统设计运行一体化优化模型。研究了优化目标和能源价格对系统最优配置和性能的影响,阐明了微燃机、内燃机、吸收式制冷机等典型设备的适用场景,以及灵活性电源、储能装置对风光消纳的促进作用,验证了系统环保与化石燃料节约水平的一致性,以及当前考虑的技术经济水平下经济性与环保水平的反向关系。结果发现,存在最适宜的天然气价格确保下调压力适当,并明确了电价峰谷差大小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系统集成优化设计和能源价格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针对当前室内环境所面临的问题,开展了太阳能新风系统的设计。系统包括太阳能供电系统、新排风换热系统、空气过滤系统三个部分。运用Fluent软件对系统中气流的速度场和温度场进行了模拟分析。  相似文献   

20.
<正>据媒体报道,国家能源局发展规划司司长江冰日前称,先进核能、风能、太阳能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