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锦/氨纶包覆纱拉伸力学性能与包覆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定规格的锦纶丝、莱卡丝在空心锭子纺纱机上纺制了一系列不同包覆度的锦纶 /氨纶包覆纱 ,并对成纱性能进行了拉伸实验分析 ,得到了包覆纱断裂强力、断裂伸长率与包覆度间的相应规律。  相似文献   

2.
一定规格的锦纶丝、莱卡丝在空心锭子纺纱机上纺制了一系列不同包覆度的锦纶/氨纶包覆纱,并对成纱性能进行了拉伸实验分析,得到了包覆纱断裂强力、断裂伸长率与包覆度间的相应规律。  相似文献   

3.
选取一定规格的锦纶丝、氨纶丝在包覆丝机上纺制一系列不同包覆度的锦纶/氨纶包覆纱,并对成纱性能进行了拉伸实验分析,得到了包覆纱断裂强力、断裂伸长率与包覆度之间的相应规律。  相似文献   

4.
用一定规格的锦纶丝、莱卡长丝在空心锭纺纱机上纺制了一系列不同包覆度的锦纶莱卡包覆纱,并对其成纱性能进行了拉伸试验分析,得到了包覆纱断裂强力、断裂伸长率与包覆度之间的相应规律.  相似文献   

5.
涤纶氨纶包覆纱性能测试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究涤纶氨纶包覆纱的性能.介绍了包覆纺纱机构并对外包涤纶长丝细度不同的7种涤纶氨纶包覆纱进行了拉伸和沸水收缩试验.结果表明:随外包涤纶长丝细度的增加,涤纶氨纶包覆纱的断裂强力逐渐增大,但是增大幅度却逐渐下降;断裂伸长率基本稳定;沸水收缩率先稳定而后出现减小趋势.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锦纶粘胶粗纱包覆纱的纺制工艺和包覆纱性能特点,主要对锦纶粘胶粗纱包覆纱纺制方法进行了探讨,并对成纱性能进行了测试和分析.包覆纱的断裂强力在一定范围内是随包覆度增加而增加的,但当包覆度达到一定程度时成纱强力就明显开始下降.  相似文献   

7.
为改善塑料光纤易从织物中滑脱的问题,以27.8 tex塑料光纤作为芯丝、不同线密度的锦纶丝作为外包丝,制备4种锦纶/塑料光纤包覆纱,分析锦纶/塑料光纤包覆纱的拉伸性能、耐磨性能及透光性能。结果表明:包覆工艺未对塑料光纤表面造成影响;随着外包锦纶丝线密度的增加,锦纶/塑料光纤包覆纱的断裂强力逐渐增大,断裂伸长率基本稳定在26.26%~31.72%。锦纶(15.6 tex)/塑料光纤包覆纱的拉伸性能和耐磨性能最好。锦纶/塑料光纤包覆纱的透明度随外包锦纶丝线密度的增加而增加,锦纶(4.4 tex)/塑料光纤包覆纱的透光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锦纶氨纶拉伸假捻包覆一步法中锦纶6变形丝和氨纶拉伸丝同时输入包覆喷嘴涡流腔内、在超高速涡流空气下形成锦纶氨纶包覆丝的试验方法,探讨了不同包覆工艺条件对锦纶氨纶包覆丝性能的影响。试验表明:在不同包覆喷嘴孔径、喷射空气压力、加工速度工艺条件时,其锦纶氨纶包覆丝的沸水热收缩率及断裂强伸度也随之产生不同的变化。试验认为:包覆工艺参数选择在包覆喷嘴孔径为0.9mm、空气压力为0.45MPa及加工速度为750m/min较为合理,从而使制成的锦纶氨纶包覆丝具有较好的热收缩性能和强伸度特性。  相似文献   

9.
制备出苎麻/pp包覆纱,研究中空捻度对包覆纱外观、麻含量、力学性能及包覆纱线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的苎麻/PP包覆纱预制件,随着中空捻度的增大,包覆纱中苎麻含量呈下降趋势。高档位参数下输出的包覆纱拉伸过程中表现出多层断裂行为,芯纱的断裂与包覆紧度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包覆紧度的增加,苎麻纱线的断裂强力随之上升,并出现多层断裂现象。  相似文献   

10.
文章采用正交设计,选择不同包覆度、包覆方式和导丝钩距离,使用特细锦纶弹力丝对亚麻纱进行包覆,以解决亚麻纤维纱线表面毛羽多、耐磨差的问题,并探讨包覆工艺参数对亚麻/锦纶包覆纱针织物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锦纶包覆亚麻纱提升了产品的耐磨性,单包反包、双包方式比较合理,值得在实际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纺制缆型纺包芯纱的重要部件之一分割辊的结构参数设计,包括材质、棱厚、槽宽、槽深和直径等。通过纺纱性能比较,选择聚甲醛为分割辊材料;正交试验优化后的分割辊结构尺寸为:棱厚0.2mm,槽径13mm,浅槽为0.3mm,深槽位0.4mm,槽宽0.5mm。在相同的纺纱工艺条件下,纺制相同细度和捻系数的涤/棉缆型包芯纱及普通包芯纱。成纱性能测试表明:缆型包芯纱的毛羽与普通包芯纱相比,减少44%,断裂强度与条干均匀度差异不大;由纱线切片说明,缆型包芯纱包芯效果更好,芯纱位置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2.
通过将转杯轴中心开孔,借助转杯负压的作用引入长丝的方法纺制了转杯纺氨纶丝/短纤包芯纱;通过在传统环锭细纱机上加装一个长丝喂入装置的方法纺制Sirofil包芯纱.测试了这两种包芯纱在相同规格和纺纱条件下纱线的纵向形态、毛羽、强力和条干等相关性能.分析得出结论为转杯纺包芯纱表面光洁,毛羽少,不易起毛起球,强力稍低,条干稍差于Sirofil纱,并分析解释了原因.  相似文献   

13.
党敏  张志龙  王善元 《国际纺织导报》2006,34(9):34-34,36,38,39
氨纶已经成功应用于改装过的精纺系统用来纺制弹性包芯纱,但由于精纺系统同粗纺系统在牵伸装置上存在较大差异,所以无法在毛粗纺系统上应用相同的改装设备来纺制毛粗纺氨纶包芯纱.介绍了一种在毛粗纺系统中引入氨纶的方法,以此方法纺制出的包芯纱具有良好的外观和品质.进行了一系列试验来研究氨纶的牵伸倍数和纱线捻系数对包芯纱拉伸性能和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当氨纶牵伸倍数为2.5,捻系数为13.63时,包芯纱的强度和断裂伸长值最大.  相似文献   

14.
为获得更高强力的喷气涡流纺纱线,通过引入涤纶长丝制备喷气涡流纺粘胶/涤纶包芯纱。采用统计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芯丝线密度、纺纱速度对喷气涡流纺粘胶/涤纶包芯纱强伸性、条干不匀和毛羽的影响规律,同时对比分析了不同纺纱条件下包芯纱的结构外观。研究结果表明:芯丝线密度、纺纱速度对喷气涡流纺粘胶/涤纶包芯纱各性能响应值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纺纱速度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包芯纱成纱的强伸性提高和条干均匀性改善,纺纱速度的增加会使毛羽H值增大;在一定范围内,增加芯丝线密度有利于包芯纱强伸性的提高,随芯丝线密度的增加,包芯纱毛羽H值减小;此外,选用较大的芯丝线密度和较高的纺纱速度时,纺制的包芯纱芯丝外露现象越明显。  相似文献   

15.
赛络纺棉/氨纶包芯纱工艺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赛络纺棉/氨纶包芯纱既具有赛络纱条干好、毛羽少的优点,又能发挥氨纶高弹性的特点,是生产各类弹性织物的理想原料。对赛络纺棉/氨纶包芯纱的主要工艺参数(捻系数、须条间距、氨纶丝预牵伸倍数)与纱线质量(毛羽、强度、断裂伸长、条干均匀度)的关系进行了试验和优化分析,为纺制赛络纺棉/氨纶包芯纱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开发弹性回复性更强的防辐射针织物,在全聚纺细纱机上采用嵌入式纺纱方法纺制3 种不同线密度的棉/ 不锈钢/ 氨纶双芯纱和3 种对应线密度的棉/ 不锈钢包芯纱,设计织制成1+ 1罗纹组织织物,测试分析纱线的包覆效果和主要性能及织物的弹性回复性、电磁屏蔽等性能。结果表明:6 种纱线包覆效果及成纱性能均良好;相比不锈钢包芯纱线织物,双芯纱织物在弹性回复和屏蔽电磁波方面有很大的优势,达到一般性民用电磁屏蔽织物的要求且能保证人体舒适性,这种新结构纱线在全聚纺设备上生产是可行的;开发弹性电磁屏蔽织物时,不仅要合理选择长丝预牵伸倍数等工艺参数,还要考虑到织物的服用性、耐久性及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7.
肖丰  李营建 《纺织学报》2007,28(6):48-51
对大豆蛋白复合纤维、棉和涤纶纤维纺制的氨纶包芯纱的蠕变性能进行测试,基于纺织材料的黏弹性理论,使用四元素力学模型分析氨纶包芯纱的拉伸变形规律,并利用DPS数据处理系统,建立了氨纶包芯纱蠕变伸长的拟合方程,从本质上研究大豆蛋白/氨、棉/氨、涤/氨包芯纱的蠕变性能特征。结果表明:氨纶包芯纱外包纤维种类不同,其蠕变性能亦不同;四元素模型的理论分析结果比较接近实际测试值,即应用四元素模型可以较好地描述各种氨纶包芯纱的蠕变规律。  相似文献   

18.
张岩  裴泽光  陈革 《纺织学报》2018,39(5):25-31
为改善基于金属丝的织物导电线路的特性,采用了一种改进的喷气涡流纺纱方法,制备出面向织物导电线路的,以超细金属丝(直径50 μm)为芯丝的包芯纱,并对其结构与电学、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所设计的喷气涡流纺纱装置可以250 m/min的纺纱速度实现对芯丝为超细金属丝的包芯纱的连续制备;制备的喷气涡流纺金属丝包芯纱结构从内到外依次为金属丝、平行无捻的芯纤维及包缠纤维;金属丝在包芯纱横截面中的位置分布以位于中心至距三分之一位置区间和距中心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位置区间类型为主;喷气涡流纺金属丝包芯纱的断裂强力比金属丝提高100%~200%,纤维的包缠形式与包缠量对包芯纱内部金属芯丝的电阻值变化率随伸长率的变化没有显著影响,表明喷气涡流纺金属丝包芯纱具有与原金属丝相接近的电学性能。  相似文献   

19.
针对赛络纺包芯纱纺制过程中,长丝不同喂入位置对纱线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分别纺制了涤纶长丝在左侧粗纱须条中心、两粗纱须条中间、右侧粗纱须条中心3种结构的短纤/长丝赛络纺包芯纱。对比分析了纱线截面、成纱质量、耐磨性能、拉伸断裂过程和纱线退捻特征。结果表明:3种包芯纱中涤纶长丝均在纱线中心附近,无明显漏丝,条干均匀,毛羽较少;左侧粗纱须条中心喂入纱线拉伸断裂曲线有多峰特征,两粗纱中间喂入纱线拉伸断裂曲线有密集波动特征;右侧粗纱须条中心喂入纱线初始弹性模量最高,拉伸断裂特征为阶梯性断裂,退捻最困难,且在退捻过程中部分纱段被反向加捻,纱线结构最稳定,耐磨性好,纱线强力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