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3.
一、工件结构情况及材质特点这种铝模外直径1300mm,厚170mm,壁厚最薄处为25mm。内壁及底面由三种不同半径(最大R=650mm)的内球面及一段斜面、一段平面组成。工件形状复杂,车削时易弹振且内球面弧度无法达到要求。铝模材料系铸造铝合金,性软、硬度低、塑性小、熔点低、粘性大。车削时切屑易粘附 相似文献
4.
5.
6.
削片机垫刀块一般为整体结构,其结构复杂,加工困难,造价昂贵,通常情况下垫刀块局部磨损即行报废造成很大浪费。近年来都在研究采用组合结构,使易磨损部件与主体分离,从而既保证了削片质量,又可降低垫刀块的消耗。下面是我们在垫刀块改进中的经验和体会。1.可控制木片夹 相似文献
7.
8.
《农村实用工程技术(绿色食品)》2004,(5):52-53
“八五”、“九五”期间。我国设施园艺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是世界上设施栽培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先后从荷兰,美国.日本等国家引进了一大批现代化大型连栋温室.设施农业作为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我国温室产业出现了向大型化连栋化的发展趋势。总体上讲.目前我国自行设计的连标温室工艺水平,还不能很好的适应我国各地的不同气候条件,同国外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因此,现代化温室光、温环境调控技术和建筑结构参数优化等研究将是设施园艺科技人员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从近几年我国连栋温室的运行状况看.普遍存在遮阳率高,透光率低.温室内光分布不均匀、降温效果不理想等缺陷。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对试验温室的建筑结构进行了改进。 相似文献
9.
10.
针对传统平面设计模式下提花织物表面织纹和色彩效果的表现效果受限的问题,借鉴数据分层、组合显色的数码图像设计原理,提出一种创新的提花织物分层组合设计模式,将提花织物理解成由若干个织物结构层组成,同时,通过织物结构层的独立设计和组合应用来实现提花织物复杂组合结构的设计。通过对数码提花织物分层组合设计模式的设计原理、设计方法和关键技术问题进行分析,构建起数码提花织物分层组合设计模式研究和技术应用的基本框架,以及基于分层组合设计模式的数码提花织物创新产品体系,并利用设计实践来论证其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12.
13.
针对传统提花织物纹样设计在图案和色彩表现能力上的不足,采用数码提花织物分层组合设计模式来创新提花织物纹样设计的方法,达到提花织物创新的目的。文章分析了传统平面设计模式下提花织物的手绘纹样设计和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基本特点,探讨基于分层组合设计模式的纹样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出可行的纹样创新设计的研究方法论和框架图,为提花织物纹样的数码化设计创新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可行的方法,并通过设计实践验证了理论与方法的可行性,为信息化时代提花织物产品的数码化设计创新提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4.
棒刀与多把吊装造应用于大提花织物制织中,是我国劳动人民的卓越发明与创造。在当今的大提花织物生产中,仍发挥着其他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棒刀与多把吊组合所产生的有效功能,多体现在单层大提花织物生产中,那 相似文献
15.
DXCJ-I 型多刀旋转采血机是生猪屠宰加工车间采集食用血液的设备。一九八四年十二月十三、十四日在山东省济南肉联厂通过了样机鉴定会。采血机由自动退刀装置、刀具旋转系统,负压系统和血液采存系统等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16.
卷筒纸胶印机刀式折页机构设计中,工作段的轨迹偏差与切入角都是影响性能的重要指标。为了提高刀式折页机构的综合运动性能,在分析性能指标对设计变量响应的基础上,通过引入性能指标的评价值,建立刀式折页机构多目标优化设计模型。对多目标优化设计实例所得结果与普通优化设计模型结果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多目标优化设计的刀式折页机构综合运动性能更佳。 相似文献
17.
18.
我厂使用上海棉纺织科研所与沪东纺机厂研制的SGA1401-180型七烘筒烘燥的浆纱机。一年多来,对多烘筒预烘装置作了改进和试验,取得了一定经验。目前,经改进后的多烘筒分层预烘装置已投入正常运转,浆纱效率高,质量稳定可靠,基本上能满足涤/棉品种的上浆工艺要求。 一、烘筒烘燥技术中的问题 浆纱烘燥方式一般有热风式、烘筒式以及热风一烘筒并用式三种。图1是这三种烘燥方式烘燥效率的比较曲线。其中,A点表示浆纱在上浆后经过压浆辊挤出多余水分后 相似文献
19.
首先,基于随机生产模拟算法(probabilistic production simulation algorithm,PPSA),建立了包含风电、火电、水电、气电和抽水蓄能等类型的机组组合优化模型,其特点是可通过PPSA提供的可靠性指标和灵活性指标形成约束,从而保证机组组合方案的优化必然满足可靠性和灵活性的要求;然后,以PSO、PL和动态规划三种算法构成分时段与分层的优化策略,对机组组合方案的经济性进行优化;最后,利用所提出的模型及策略对10机和32机系统的机组组合问题进行求解,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