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刘全 《中外建筑》2007,(6):8-41
文章首先介绍了建筑现象学的研究分类;然后分析了美国当代建筑师斯蒂文·霍尔的建筑理论,从建筑现象学的研究入手解读其实践作品与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2.
《工业建筑》2012,42(9)
中国古典园林与斯蒂文·霍尔的现象学建筑在创作理念、质料经营和空间表达上,呈现出跨越时代与文化、园林与建筑的联系。创作中对于人的存在、感知和行为的回应,体现了二者在对待人与园林、建筑关系上相契合的内在意识和营造方式。此相关性的揭示旨在重新审视中国传统营造观与当代建造文化之间的关联,对建造本质进行反思,为当代建筑及园林创作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3.
梁雪  王莹 《世界建筑》2012,(4):114-117
本文结合斯蒂文·霍尔新近出版和完成的书籍与作品,分析近年来他在现象学研究中新的进展,其中重点探讨了多孔性、浓缩和锚固概念,并探讨建筑现象学对当代建筑设计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扎哈·哈迪德是20世纪后期国际上最有争议的建筑师之一。从表面上看,一位现代建筑领域著名建筑师与中国古典园林是不同风格也毫无关系的,建筑师本身成长的经历也没有多少中国文化背景,但这两者之间在表意性、构成手法和空间处理上却存在有很多话题。把中国古典园林同哈迪德一起解读,可为建筑设计及理论研究提供一些新的参考。[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本文试图从中国古典园林要素中的建筑要素入手,研究中国园林中的建筑布局结构,以期为我们所从事的城市建筑群体的空间设计以启示。  相似文献   

6.
本文试图从中国古典园林要素中的建筑要素入手,研究中国园林中的建筑布局结构,以期为我们所从事的城市建筑群体的空间设计以启示。  相似文献   

7.
江南古典园林厅堂建筑的空间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凡  沙左帼 《华中建筑》2003,21(3):84-85,91
中国古典园林“咫尺山林”的特点,不仅体现在园林掇山理水的山林形象设计,更体现在建筑的巧妙构思和流变空间的创造。厅堂建筑是园林中的主要景观和游憩,观景的重要空间环境,厅堂建筑在园林总体布局中的选址,以及其本身设计中室内外空间的往复交融,都反映出中国人特有的时空观念和对于创造无限自然山水意境的追求。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典园林的“廊空间”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珂 《室内设计》2001,(2):38-42
廊是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应用中十分广泛的一种建筑空间形式。本文论述廊的概念、构成、分类特征及功能,归纳了廊空间运用的多种手法,并结合实例分析了曲廊、复廊、水廊、爬山廊等园林建筑中出现独特建筑的空间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通过古希腊、中世纪、文艺复兴近现代和我国历史各时期不同特征与风格的比较,说明了建筑是历史艺术的精华象征艺术的代表。“中国古典园林建筑是世界建筑中一颗光辉灿烂的明珠,它是建筑、山池、园艺、绘画、雕刻以至诗等多种艺术的综合体,充满诗情画意,是经长期实践形成中国独特风格的山水画式的园林,它的艺术手法是:一、摹仿自然,用人工力量来建造自然的景色运用起伏明暗、节奏、对比等艺术方法来表现。二、突破空间局限,以有限的空间表现出无限丰富的园景。这种表现最重要的手法是采取曲折而自由的布局用划分景区和空间以及“借景”的办法,强调幽深曲折、布局紧凑、变化多端、移步换景,而窗子在建筑艺术中起特别重要的作用。三、善于利用具有浓厚民族风格的各种建筑物,如亭、台、楼、阁、廊、榭、轩、舫、馆、桥等组成体现各种情趣的园景。  相似文献   

11.
日本与西方现代建筑发展的相似性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可尧  张宇 《世界建筑》2006,(2):134-136
本文从梅棹忠夫提出的“文明的生态史观”出发,通过对日本和西方相应建筑师的思想和作品进行比较,剖析了日本与西方现代建筑发展的相似性,回顾了日本建筑从“追随西方”到“与西方同步”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中国建筑实现了重大的有历史意义的转轨与转型,中国的建筑历史进入新的阶段,已经并正在形成与老的建筑传统有显著区别的建筑新法。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部分实例分析了在城市中心区,历史文化地区、自然景区的博物馆以及遗址博物馆建筑,并探索博物馆利用地下空间达到与周边环境协调的不同表现手法,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不断深化,基于现代空间手法的灵活运用以及科学技术的有力支持,博物馆建筑利用地下空间创造良好的外部和内部空间环境,并完善与拓展自身功能成为其发展的一种趋势,文章是对博物馆建筑设计的这种新思路的初探。  相似文献   

14.
邓夏 《城市规划》2011,35(1):68-71
以中国传统审美文化为出发点,将视角兼及具体致用与抽象运用两大方面,以上、下两篇的格局梳理出相反相成这一文化特质,对于中国传统建筑意匠试加探讨。上篇偏于审美意趣,分别选取了院落与园林两个具有典型意义的侧面来论述,指出二者自身皆包含着儒道互补的因子,自然与社会并不是对立的两极,而是曰正曰反而终能和合,其各自内在同样是一个诸性俱足的体系。下篇侧重思维方式,论述了相反相成在抽象领域的体现,即我国独特的方位文化。从方、位、向的不同表述所承载的不同内涵入手,通过与西方建筑中方位观的对比,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以人为观照对象的空间意识。  相似文献   

15.
《威尼斯宪章》是国际历史建筑维护和保护的纲领性文件,其后的一些文件不断完善和丰富着这一国际原则;然而,其关于中国传统建筑乃至东亚木构古建筑的维护和保护的建议却是一个空白。因此在中国,对《威尼斯宪章》予以中国特色的修正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社会经济观的演变及其建筑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献明 《世界建筑》2006,(1):114-117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在不断突破经济“瓶颈”中得到发展,在这一过程中,人们对于建筑经济性的理解也在发生着悄然的转变,现代主义建筑反映的是工业化、精确化和标准化的要求,而在1980年代以后兴起的消费主义思潮影响下,建筑的符号功能在许多情况下取代了它的实用价值, 成为刺激人们消费的一种工具。历史发展表明,社会经济观是影响建筑外在形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马星  董军 《工业建筑》1998,28(12):36-39
通过比较中美两国规范在风荷载、轴心受力的强度、稳定设计中的有关规定,阐述了两国规范在钢塔设计中的差异和近似之处。  相似文献   

18.
曾焱  陈力 《工业建筑》2014,(11):78-80,118
自然通风既有利于健康,又节能环保。在设计时体型和朝向也会对通风产生很大影响。以某大酒店为例,利用PHOENICS软件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翼楼张开角度的变化和朝向的变化对自然通风产生的影响,给最终的体型和朝向设计提供一些的建议,并在一定程度上对室内布局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剖析了常规变电站总平面布置方案存在的问题,对220 kV变电站总平面布置进行了优化,对220 kV配电楼建筑结构形式进行了研究。提出的220 kV配电楼建筑结构形式可满足220 kV GIS设备对楼面不均匀变形的要求,减少了变电站占地,避免了站内建筑物采用国家规范限制使用的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