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 毫秒
1.
徐菊芬  杨俊杰  徐良德 《工业建筑》2012,42(5):90-93,97
通过6个1∶2比例的Z形截面混凝土柱框架中间层中节点的低周往复试验,得到Z形柱框架节点的破坏形态,测得框架节点核心区极限抗剪承载力试验值,并利用现行相关规范给出的公式计算节点核心区受剪承载力的验算值,把试验值与规范验算值进行比较分析,得出采用现行规范计算Z形框架柱节点核心区抗剪承载力的偏差,所得结论可为实际工程Z形截面混凝土柱设计计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对Z形截面柱进行抗剪承载力试验,通过分析试验过程中构件裂缝的开展、破坏的形态等试验现象,探索了Z形截面柱受剪破坏机理及受剪破坏规律,得到了轴压比、剪跨比、配箍率以及肢高厚比等因子对试件延性性能和抗剪承载力影响规律,并在试验结果的基础上,给出Z形截面柱抗剪承载力回归公式和可用于工程设计使用的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并给出若干工程设计建议,供设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3.
基于钢筋混凝土Z形截面柱梁柱节点的试验结果,运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Z形截面柱梁柱节点进行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同时,通过ANSYS对低周反复水平荷载作用下Z形截面柱梁柱节点的受力性能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研究其在不同肢高厚比下的抗剪承载力和延性等受力性能,并验证了不同肢高厚比条件下模拟的抗剪承载力按规范提供的异形柱节点抗剪承载力设计计算建议公式设计是偏于安全的,剪压比最小限制可由0.19适当放宽到0.2。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高强箍筋约束高强混凝土Z形截面柱框架节点在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对缩尺比为1∶2的5榀配置高强箍筋和1榀配置普通强度箍筋的高强混凝土Z形截面柱框架节点试件进行拟静力试验。研究了高强箍筋约束高强混凝土节点的破坏形态、滞回性能、骨架曲线、延性、耗能能力、刚度退化、受剪承载力以及高强箍筋应力发挥水平等。分析了剪压比、轴压比、箍筋的体积配箍率等参数对Z形截面柱框架节点破坏形态、滞回性能和受剪承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Z形截面柱节点的破坏形态受设计参数的影响,有弯曲破坏和弯剪破坏两类;与普通强度箍筋高强混凝土Z形截面柱框架节点相比,高强箍筋高强混凝土Z形截面柱框架节点在显著提高节点最大剪压比控制值的同时具有优越的抗震性能。给出了高强箍筋应力的取值,采用JGJ 149—2017《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公式计算高强箍筋高强混凝土Z形截面柱框架节点的受剪承载力是可行的,将其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两者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5.
通过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2个Z形柱框架顶层中节点的试验研究,分析了节点核心区的破坏特征、承载能力和延性、滞回特性等性能指标。最后,将按照异形柱设计规范[1]中节点抗剪承载力公式的计算值与实验值进行比较,验证了利用现有L形柱设计公式计算Z形截面柱顶层节点抗剪承载力计算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钢筋混凝土Z形截面柱框架节点的抗震性能,进行了8榀缩尺比为1∶2的Z形柱中间层节点的低周反复加载试验,得到了节点试件的破坏模式、滞回曲线和骨架曲线,以及受剪承载力和延性系数等用以评价节点抗震性能的主要参数。将试验得到的承载力与规程公式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Z形截面柱节点的承载力可按两个L形截面柱节点的承载力公式计算,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分析了轴压比、节点的配箍特征值、剪压比和Z形柱肢高肢厚比等试验参数对节点的抗震性能的影响,分析表明剪压比是Z形截面柱节点延性的最主要影响因素,剪压比小的节点试件具有良好的位移延性和滞回特性,而肢高肢厚比对节点的延性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7.
高强混凝土L形截面柱抗剪承载力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赵彤  周芝兰  谢剑 《工业建筑》2002,32(4):29-32
为研究高强混凝土L形截面柱的抗剪性能 ,对 9根试件 (其中 7根正向加载 ,2根变角度加载 )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分析了轴压比、剪跨比、加载角度、配箍率等因素对试件抗剪性能的影响 ,提出了考虑剪跨比、配箍率和轴压比等影响和便于工程设计使用的高强混凝土L形截面柱抗剪承载力设计建议公式  相似文献   

8.
李殿平  谢永杰 《安徽建筑》2011,18(1):121-122,155
总结了国内外对钢筋混凝土框架抗剪承载力的研究现状,介绍了轴压比、剪跨比、箍筋、混凝土的强度、纵筋等因素对短柱抗剪性能的作用机理及对短柱抗剪承载力的影响,给出短柱抗剪承载力的计算方法,可供结构设计者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型钢混凝土(SRC)十形柱空间节点在斜向荷载作用下的受剪机理、抗裂承载力及抗剪承载力,开发一套加载装置,采用柱端斜向加载方式对5个型钢混凝土十形柱空间节点进行低周反复荷载试验。观察节点核心区剪切面破坏形态,分析节点区两个主轴方向的箍筋、水平腹杆、钢腹板的应变分布规律及空间节点受剪机理和抗剪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节点受剪面破坏为典型的剪切斜压黏结破坏;两主轴方向的箍筋、水平腹杆及钢腹板应变分布规律基本相同;空间节点受剪机理与型钢混凝土异形柱框架平面节点有着共性,但斜向荷载作用下,空间节点抗剪能力变弱,受力更为复杂。斜向加载角度对抗裂承载力影响不明显,而对抗剪承载力的影响应予以考虑,抗剪承载力与斜向荷载角度相关曲线近似于菱形。最后,基于各种配钢形式的SRC十形柱空间节点单向受剪下(沿工程轴)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的研究,提出在斜向荷载作用下节点抗裂承载力及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0.
钢筋混凝土异形柱框架顶层边节点受剪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进行了5个足尺异形柱框架顶层边节点受剪性能的试验研究。对核心区开裂、0.2mm裂缝,屈服、极限、破坏阶段的裂缝开展,梁纵筋及节点箍筋屈服乃至节点破坏的特征等进行观察,量测了节点核心、翼缘正面、节点与梁端连接处和箍筋的应变数据,记录了梁端荷载位移曲线。在实测数据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各试件的耗能、刚度、延性等抗震性能以及肢长对节点受剪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用外加电流对钢筋混凝土柱内纵向钢筋进行了快速锈蚀试验。针对局部箍筋锈断而影响锈蚀钢筋混凝土柱的承载力这一因素,并考虑纵筋锈蚀率和混凝土截面锈损两个因素对柱承载力的影响,设计制作了20根钢筋混凝土试验柱,用以研究轴心受压、小偏心受压和大偏心受压锈蚀钢筋混凝土柱承载力的降低规律。  相似文献   

12.
用外包钢筋混凝土法加固RC柱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模型试验研究,重点讨论了初始应力水平指标对加固柱性能的影响;提出了考虑应力水平指标和外包混凝土对核心混凝土约束作用的承载力计算方法,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3.
高轴压比高强混凝土短柱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张国军  吕西林 《工业建筑》2005,35(3):20-22,26
通过 3根高轴压比高强混凝土短柱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分析和讨论了高强混凝土框架短柱的裂缝开展过程及分布、钢筋的应变变化规律、箍筋形式及配箍率对高强混凝土框架短柱变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带不同类型边框柱的剪力墙力学性能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飞宇  陶忠 《工业建筑》2007,37(12):31-34,118
通过对钢管混凝土边框柱-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板的组合剪力墙(简称钢管混凝土剪力墙)以及带型钢混凝土边框柱和带钢筋混凝土边框柱的剪力墙的滞回性能试验,揭示钢管混凝土剪力墙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在此基础上,对试验剪力墙的荷载-变形关系进行有限元模拟,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5.
高轴压比框架柱恢复力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通过对 7个常规钢筋混凝土框架柱试件 (剪跨比为 3 0 )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 ,重点研究了高轴压比下框架柱的抗震性能、合理的轴压比限值以及轴压比的变化对框架柱滞回特性的影响。在对试验结果分析和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建立了能够考虑柱轴压比参数对滞回特性影响的框架柱剪力 -侧移恢复力模型。  相似文献   

16.
带翼缘钢筋混凝土空心剪力墙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带翼缘钢筋混凝土空心剪力墙1/2比例模型在低周反复水平荷载下的试验,探讨了这种剪力墙的破坏机理、变形特征、延性及截面钢筋的应变情况,并提出了该类剪力墙承载力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焊接箍筋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受剪性能,对6根焊接箍筋钢筋混凝土框架短柱和3根普通箍筋钢筋混凝土框架短柱对比试件展开低周反复加载试验,以及5根焊接箍筋和4根普通箍筋钢筋混凝土梁斜截面受剪性能试验,分析混凝土强度、箍筋配箍率、轴压比和剪跨比对焊接箍筋钢筋混凝土框架柱和梁受剪承载力的影响,并对比焊接箍筋与普通绑扎箍筋钢筋混凝土框架短柱和梁的受剪承载力的区别。结果表明:焊接箍筋与普通绑扎箍筋钢筋混凝土框架短柱和梁的破坏形态基本相同,并且焊接箍筋钢筋混凝土框架短柱和梁的极限抗剪承载力高于普通箍筋钢筋混凝土框架短柱和梁。另外,用现行的GB 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的框架短柱和梁的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计算的结果偏低,因此进一步结合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并拟合出焊接箍筋钢筋混凝土构件抗剪承载力计算式,计算值与试验结果较吻合,可用于工程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