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开发具有一定导电性的组织再生材料,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了丝素纳米纤维膜,通过原位氧化聚合获得了聚吡咯/丝素导电性纳米纤维膜,探究了纺丝参数对纳米纤维膜表面形貌的影响,利用四探针测试仪测试了纳米纤维膜的导电性,借助红外光谱仪对纳米纤维膜化学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质量浓度为0.16 g/mL,推注速度为0.2 mL/h,电压为20 kV,滚筒转速为1 000 r/min的条件下,制备的丝素纳米纤维膜表面规整,珠状物少,纤维平均直径为(520.70±140.81) nm;在吡咯单体浓度为0.3 mol/L,掺杂剂浓度为0.3 mol/L,吡咯单体与FeCl3的量比为1∶2,聚合时间为6 h条件下,制备的聚吡咯/丝素导电性纳米纤维膜保留了丝素纳米纤维膜原有的纳米纤维结构,电导率达到(0.44±0.07) S/cm。 相似文献
2.
3.
4.
采用聚吡咯沉积法制得的导电合成纤维,其导电层和纤维基体之间的牢靠程度较差,以及聚吡咯层本身的均匀性较差。本实验在聚吡咯沉积于聚酯纤维之前用碱溶液对纤维进行了处理,制备了聚吡咯/聚酯(PPy/PET)导电纤维。通过扫描电镜(SEM)和磨损试验观测了聚吡咯导电层得均匀度和牢靠度,结果表明:碱处理过程可以提高导电层的均匀度和与基体间的粘结力,导电性能也得到提高。通过DSC、TG、DMA等热分析实验,分析了碱处理和聚吡咯沉积对聚酯纤维的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碱处理造成聚酯纤维的结晶度下降,玻璃化转变温度上升;聚吡咯的沉积可以提高聚酯纤维的耐热性能。同时,本实验还优化了聚酯纤维的碱处理条件。 相似文献
5.
制备条件对聚吡咯/纸浆纤维导电纸导电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原位吸附聚合法使吡咯在纸浆纤维中吸附聚合制备了导电纸,研究了制备条件如投料比和投料顺序、反应条件及干燥方式等对导电纸导电性的影响。导电纸的最佳制备条件为:吡咯用量50%,FeCl3与吡咯摩尔比为2:1,对甲苯磺酸与吡咯摩尔比为2:1,投料顺序为纸浆→FeCl3→对甲苯磺酸→吡咯,反应温度0~5℃(冰浴),充氮气保护,搅拌速度500r/min,反应时间2h,浆浓1%,高温干燥。导电纸的表面电阻率随放置时间的延长而呈近似线性增大。 相似文献
6.
为得到导电性能优良的涤纶织物,在紫外线辐照下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聚吡咯/银导电涤纶织物。探讨了AgNO3浓度、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浓度、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浓度和反应时间对聚吡咯/银(PPy/Ag)导电涤纶织物导电性能的影响,并探究其最佳制备工艺。结果表明:当低温真空等离子体处理功率为220 W,处理时间为4 min,AgNO3浓度为0.4 mol/L,SDBS浓度为0.02 mol/L,PVP浓度为0.8 mol/L,反应时间为8 h时,所制得的导电涤纶织物表面方阻最小,为61.54 Ω/□,且表面具有1层连续的聚吡咯导电薄膜;导电涤纶织物表面存在纳米银颗粒,其具有良好的抗菌性,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带宽度均大于1 mm。 相似文献
7.
气相聚合法制备聚吡咯导电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气相聚合法制备了导电纸,探讨了聚合反应中氧化剂浓度、处理时间、干燥时间、反应时间等因素对聚吡咯导电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将原纸在浓度为1.5mol/L的氧化剂溶液中处理1min、50℃下烘干1min后置于真空度为0.06MPa的封闭器皿中与毗咯单体进行聚合反应10min,然后在室内自然晾干,所得导电纸的导电性能良好,表面电阻率可低至20Ω/cm2.同时发现此方法不宜采用对甲苯磺酸进行掺杂.通过强度测定表明,该方法制得导电纸的定量和抗张强度均有增加,纤维零距抗张强度降低. 相似文献
8.
9.
为提高导电高聚物聚吡咯在涤纶长丝表面的黏附牢度,采用亚真空等离子体处理技术对涤纶表面进行改性处理,再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聚吡咯/涤纶复合导电纱线,考察等离子体处理前后聚吡咯/涤纶复合导电纱线导电性能和耐久性变化。结果表明:利用亚真空等离子体处理产生的高能活性粒子在涤纶表面轰击产生微小凹坑,可有效增加涤纶表面粗糙度,但对涤纶力学性能无显著影响;该处理方式改善了聚吡咯薄膜的连续性、均匀度以及其与涤纶纱线基材的黏附牢度;复合导电纱线的导电性和耐久性均得到明显提高,等离子体处理前后复合导电纱线电导率分别为0.67 和1.16 S/cm。 相似文献
10.
11.
为开发一种对人体有益且天然无害的抗菌整理剂,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备丝素蛋白/壳聚糖抗菌微球,分析了不同比例下丝素蛋白和壳聚糖制备微球的微观形貌、粒径、二级结构、晶体结构、热稳定性和抗菌性能。结果表明:丝素蛋白质量分数为6%,壳聚糖溶液的质量分数为3%,壳聚糖溶液与丝素蛋白溶液的体积配比为1∶2,所制备的微球形态规整圆滑,粒径均匀分布在0.4~1.4 μm之间;其抗菌效果优异,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分别为(82±4.2)%和(80±2.6)%;在该比例条件下制备的微球的二级结构由silk I型转变为silk II型,热分解起始温度大于250 ℃,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Kino R Ikoma T Yunoki S Nagai N Tanaka J Asakura T Munekata M 《Journal of Bioscience and Bioengineering》2007,103(6):514-520
We prepared multilayered films consisting of silk fibroin (SF) and hydroxyapatite (HAp) by alternating lamination using untreated SF and HAp-deposited SF films. Untreated SF films were prepared from a regenerated SF solution by air drying. HAp-deposited SF films were prepared by soaking methanol-treated SF films containing >5 wt% CaCl2 in a simulated body fluid with the ion concentration 1.5-fold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standard one. The multilayered HAp/SF films had HAp layers with approximate thicknesses of 3-5 microm and SF layers with thicknesses of 40-70 microm. The bonding strength between the SF and HAp layers was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temperature and compression time under the lamination method. The optimal conditions for achieving the maximum T-peel strength and beta-sheet contents were determined to be 130 degrees C for 4 min. The Young's modulus of the multilayered films (133.4 MPa)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films consisting of SF alone (92.5 MPa) under swollen conditions. The biocompatibility of the HAp-deposited SF films was analyzed by culturing of osteoblasts (MC3T3-E1) on a film.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HAp-deposited SF films and SF films show similar degrees of cell adhesion and alkaline phosphatase activities.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离子液体共溶法对所制备丝素蛋白复合膜的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用离子液体1?烯丙基?3?甲基咪唑氯盐([Amim]Cl)分别溶解脱胶蚕丝和聚乙烯醇粉末,然后将2 个溶解体系按不同质量比共混后倒入成膜器,经甲醇浸泡去除[Amim]Cl 后自然风干成膜。借助紫外分光光度计、X 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光学接触角仪、紫外灯耐气候试验箱对复合膜的性能进行测试与表征。结果表明:[Amim]Cl 共溶法成膜可提高丝素蛋白与聚乙烯醇组分的相容性,成膜过程中丝素蛋白组分向膜的表面迁移,并主要以Silk II构象存在;随着复合体系中丝素蛋白配比的增加,复合膜表面粗糙度增加,膜的亲水性能提升,同时还加速了复合膜的光老化进程。 相似文献
14.
将药物阿司匹林、聚乳酸(PLA)和丝素蛋白(SF)同时溶解在三氟乙酸、二氯甲烷(体积比7:3)的二元溶剂中,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载药PLA/SF复合纳米纤维。借助扫描电镜观察纳米纤维形貌,利用红外光谱分析其成分,并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其释放在磷酸盐缓冲液中药物的吸光度,并计算其释药速率。结果表明:复合纤维的平均直径随着药粉质量分数的增高而减小且PLA和SF能很好的复合;SF质量分数为3%时复合纤维释药速率最大;释药速率随着药粉浓度的增大而加快。 相似文献
15.
导电聚合物与纤维素纤维的复合可实现功能互补,相应复合材料具有较大利用潜力。本文概述了近年来导电聚合物 纤维素纤维复合材料研究的一些新进展。导电聚合物 纤维素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有:原位液相化学聚合法、气相化学聚合法、喷墨打印法、聚电解质吸附法、层层自组装法、吸附胶团聚合法、电化学聚合法等。不同方法各具特色,亦有交叉性与重叠性。其中,原位液相化学聚合法因制备过程简单、成本较低和环境友好而备受关注,已有的研究进展为复合材料在功能纸和水体净化材料等方面的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在对新进展进行概述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导电聚合物 纤维素纤维复合材料具有发展潜力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为改善涂层织物的防水透湿性能,采用丝素共混改性水性聚氨酯,制备了丝素/聚氨酯复合涂层剂,用于涤纶织物的涂层整理.利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对丝素/聚氨酯共混膜的结构、性能进行表征,研究了丝素粒径及其质量分数对涂层防水透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丝素与聚氨酯之间存在着氢键作用,丝素的加入提高了聚氨酯体系的热稳定性.当粒径为5 μm的丝素粉体质量分数为20%时,涂层织物的透湿量达到3000 g/m2.d-1以上,静水压值保持在3000 Pa以上.与单一聚氨酯涂层整理的织物相比,丝素改性聚氨酯涂层整理织物的透湿性得到显著改善,且具有良好的耐洗性和断裂强力. 相似文献
17.
为制备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较好的丝素/ 丙烯酰胺/丙烯酸类吸水复合材料,在传统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吸水复合材料中引入丝素蛋白,借助于紫外光活化作用,通过光引发剂结合丝素蛋白中酪氨酸上酚羟基、丝氨酸中醇羟基的H元素,使丝素上产生活性自由基,与丙烯酰胺和丙烯酸单体进行接枝共聚。以冻干法制备了丝素/丙烯酰胺/丙烯酸复合材料。通过测定丝素材料的相对分子质量变化、结构特征、热性能和表面形态结构,分析不同条件下制得的丝素复合膜材料的结构与性质差异,评价复合材料吸水保水性和重复吸水性能。结果表明:在紫外光辐照下,丝素可与丙烯酰胺、丙烯酸接枝共聚,使丝素蛋白分子质量增加;其结构中乙烯基特征峰消
失,热稳定性提高,具有优良吸水保水性和重复吸水性。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制一种力学性能和内部结构都符合人工骨要求的复合材料,本实验以丝素蛋白和自制碳酸钙为原料,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复合支架材料,并对其进行了理化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各样品的横截面呈蜂窝状结构,孔径介于20-300μm之间,孔之间有微孔相连通;孔隙率介于43%-76%之间。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样品的弹性模量介于23-1802 MPa,压缩强度介于8-41MPa。FTIR谱显示,样品中出现了峰的偏移、削弱和消失,可知二者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复合。DSC测试表明,碳酸钙的加入促进了丝素蛋白由无规卷曲向β-折叠构象的转变,结晶度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9.
报道了一种简单制备姜黄素丝素蛋白缓释微球的方法,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荧光显微镜、动态光散射、X射线衍射等手段研究了丝素蛋白载药微球的形成、形态大小、药物包覆及缓释性能。结果表明:制备的姜黄素丝素蛋白微球呈圆球形,粒径在210~320 nm,分散指数为0.17左右;随着丝素蛋白质量分数增加,载药微球粒径增大;而姜黄素初始质量浓度的增大,可使微球粒径略有减小;载药微球的包封率及载药质量分数分别可达40.27%及1.22%;体外药物释放实验显示,姜黄素的释放速率可以通过控制释放介质中乙醇的体积分数进行调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