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华中农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华中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科肇端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造园组,其时云集了知名学者陈俊愉、余树勋、陈植(养材)、鲁涤非等老一辈园林学家.为了更好地在全球化背景下培养我国新时期风景园林建设需要的风景园林工作者,在调研分析和总结办学历史的基础上,在传承办学历史积淀的同时又创造性地发展风景园林专业教育,将专业定位于主要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层次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研究与管理人才;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坚持艺术与科学交融、人文与理工渗透,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学生具有较宽广的知识面和较强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能力,能够在根植于人类文化传统和自然系统认知基础上形成概念、协调关系、规划设计、创造风景园林作品和建设与管理的能力;构建了博专有度、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程体系和梯度设计的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2.
新时代工程硕士培养需要适应国家创新发展的人才需求,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核心能力是工程实践能力,构建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体系是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的重要举措。本文针对当前普通院校工程硕士研究生实践教育现状,通过文献综述、问卷调查和案例分析找出工程能力培养薄弱问题的主要原因,基于工程能力构成和工程硕士人才培养的基本规律,笔者认为应从强化工程教育全过程工程教育思想;开设工程导学课程培养工程系统思维;加强产学研联合工程实践基地建设;设置本硕联动实践课程体系等方面改善工程实践教育质量,从而提出面向行业发展和工程岗位能力需求的工程硕士研究生创新意识和工程能力培养途径,为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7,(1)
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是师范生职前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教师职后能力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新建本科院校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中存在着教育实习时间过短且过于集中,少数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薄弱,职业认同感不强,缺乏教育实践的自觉性等问题。梧州学院数学专业为此在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和加强教育实践能力培养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较好地提升了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4.
高职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培养是当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通过分析和研究创新创业背景下的高职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四个方面提出了针对性建议,对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技能型人才,缓解就业压力,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高职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培养是当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通过分析和研究创新创业背景下的高职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四个方面提出了针对性建议,对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技能型人才,缓解就业压力,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8,(3)
华中农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多年来推行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以培养有责任感和文化自觉的专业人才目标。美术基础教学在专业艺术与科学交融、人文与理工渗透、理论与实践融通等目标的指引下,进行了多元的教育教学探究,构建出以"审美+能力+应用"(Aesthetic+Ability+Apply)为导向的美术基础课程链建设体系,并在课程模式上进行了改革和创新实践,力求使园林美术系列课程链产生拓展效应和综合育人的价值,以适应风景园林学科发展和未来综合型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工程教育认证作为我国教学评估中的重要环节,在保证工程教育培养质量,加快与国际工程教育接轨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结合我国加入《华盛顿协议》后面临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针对应用型本科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了探讨与实践。构建了以行业企业为依托,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培养目标达成、毕业要求达成、课程目标达成为主线,以工程文化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为两翼的"1132"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人才培养的创新发展,对培养符合国际工程教育认证标准要求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大数据时代风景园林专业教学实践探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前风景园林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大数据时代对风景园林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基于个性化能力培养和创新思维的角度,探讨大数据时代风景园林学科教学实践的应变路径。阐述了风景园林学科与大数据之间的融合程度,提出在创新课程设置、师资队伍配备、教学方法等方面在大数据时代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20,(1)
学前教育作为我国大量高职院校的重要专业,关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工作极为重要。本文从实践人才培养目标、内容、评价考核以及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关系四个方面,提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路径,以期为我国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发展提供有利参考。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8,(3)
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是测绘地理信息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研究通过文献梳理,总结归纳了测绘地理信息行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现状及趋势;结合南京工业大学测绘工程与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实践教学现状,打造专业研习社——3S学社作为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平台,引入精英导师制度将专业教师与学生紧密联系起来,通过专业技术培训、科研创新活动以及大学生创新实践竞赛等内容充实专业学社建设,形成基于专业学社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1.
本文回顾了英国景观设计学的发展历史,展望其在21世纪的发展.景观设计学在英国是伴随着职业和教育产生和发展的,最早可以追溯到1821年,20世纪30年代正式开始景观设计学的教育和职业.历史经验表明,景观设计学在相关领域扮演着领导角色,是由于其发展动力源自体现国家和社会需求的公共建设、自然保护、文化保护和全球化,并因此而充满生机活力.  相似文献   

12.
本译文以建筑学专业形成的历史和对专业化文化的特点的论述为切入点,探讨了加强建筑教育与专业实践间的关系的 多种可能性。并希望能够以此丰富我国关于建筑教育发展的讨论。  相似文献   

13.
巴黎拉维菜特建筑学院是法国最大的建筑学校之一,贝尔纳·拉叙斯(Bernard Lassus)是该校景观教学创始人之一。1998年,巴黎拉维幕特建筑学院成立了景观设计方向的教学组,目的是培养景观设计师。在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等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尤其是“景观感知,感性认知”(La reconnaissance paysagere,L'approche sensible)的教学方法,代表了法国景观设计及教育的潮流。  相似文献   

14.
从概念到设计--LA设计课程整体架构之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文珊 《中国园林》2004,20(10):50-53
LA设计课程是大学本科LA专业教育中最为核心、最重要之环节,课程内容将设计理论引导至专业实践部分,以便对学生讲授连贯有序、关联性强的课程群,使学习者能循序渐进地学习.依据当前LA专业的发展趋势,探讨本科LA教育从基本设计训练到专业设计课程结构的完整性,强调不同阶段的训练重点与课程设置不同,提出以设计为主轴的完整LA设计课程构架,以期使学习者能将主体创作理念落实于客观的专业能力.  相似文献   

15.
丹麦风景园林学科发展已具有50年的历史。介绍了丹麦风景园林教育的基本情况,并以哥本哈根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为例,重点介绍了该学院的学习环境和教学模式,以及风景园林研究生专业方向和课程设置。  相似文献   

16.
《景观设计:专业学科与教育》导读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景观设计:专业学科与教育>一书,收入了由包括国际著名景观设计教育家佐佐木教授、卡尔·斯坦尼兹教授等在内的论文20多篇,内容涵盖了关于景观、景观设计与景观设计师的理解,景观设计学科的发展,景观设计学教育,以及中国景观设计专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系统地介绍了国际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景观设计职业和专业教育的发展和体制,目的是希望给发展中的我国景观设计职业与教育体系提供全方位的、系统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园林与城市化面向21世纪的风景园林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风景园林是一门具有5000多年历史的专业,随着社会的变革,它不断从庭园设计过渡到公园设计,至今转变成涉及园林城市化进程的风景园林专业.本文回顾了亚欧大陆园林历史并将其与欧洲和中国的城市设计相联系,探讨了中国如何建立一个多样化和创新的、适于园林和城市化发展的风景园林教育体系,提出了对中国风景园林课程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文章针对近年来我国建筑学专业设计基础教育发展的状况,以教育心理学作为研究的方法和基础,试图通过对天津大 学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成果的总结与分析,探讨现代建筑基础教育的特点与本质, 并进一步针对调查所得 的问题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符合现代教育心理的建筑设计基础教学的基本途径和方法,从而为我国现代建筑教育提供适 当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建筑行业的高职教育层次要求将高等教育理念与职业技术教育理念进行有机整合,同时要立足于建筑及相关行业。建筑类高职学院的战略具体可细化为管理体制改革、课程与教学改革、学科专业建设、教师人力资源开发、学生人力资源开发、科研发展、信息化建设、质量保证,基地建设等几个模块。  相似文献   

20.
同济学派的现代建筑意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中国当代建筑和建筑教育在特殊的地缘政治环境中发展成长,同济大学建筑系在中国现代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称为“同济学派”。这个学派一贯注重跨学科的发展,坚持现代建筑的理性精神和现代教育思想,创导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的学术精神。最早建立中国的城市规划专业,在理工类大学中最早建立风景园林、室内设计和工业设计专业,这些专业与建筑历史与理论、历史建筑保护工程、建筑技术等专业一起,使今天的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成为国内该学科领域中专业最为齐全的学院。同济学派荟萃了众多富于大学精神,集建筑师、建筑教育家和学者身份于一身的大师。他们提倡跨学科和多学科发展,为培养建筑师、规划师、设计师和学者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成为中国实验性建筑的先驱,倡导“建筑空间组合设计原理”教学体系,为中国现代建筑理论提出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