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金属切削加工过程中及时准确地掌握刀具磨损状态是非常必要的,然而目前的刀具磨损监测技术普遍为分析实时采集的信号得到刀具目前时刻的磨损状态,若能根据刀具当前的磨损状态准确地提前预测后续加工过程的连续磨损量变化,将对优化整个切削过程与管理决策具有重大的意义。针对此问题提出了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RNN)与粒子滤波集成的刀具磨损预测模型,利用粒子滤波对GRNN的时序预测结果进行修正,实验证明粒子滤波有助于降低由于训练样本少与存在观测噪声所导致的预测偏差,经粒子滤波修正后的磨损量识别精度更高且较传统的卡尔曼滤波具有更好的修正效果,为刀具磨损监测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针对铣削刀具磨损状态识别问题,提出谐波小波包和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的状态识别方法。为克服传统小波包分解的频带交叠问题,采用谐波小波包提取不同磨损状态下铣削力信号的各频段信号能量,归一化处理后,输入LS-SVM多类分类器,实现铣削刀具磨损状态的识别。针对LS-SVM的惩罚因子和核参数对模型识别精度影响较大的问题,提出回溯搜索算法(BSA)进行自动参数寻优。实验结果表明,谐波小波包比小波包在刀具磨损状态特征提取时具有更好的识别效果。与粒子群算法进行比较,证明BSA优化LS-SVM具有更高的识别精度。  相似文献   

3.
《工具技术》2019,(12):3-9
为了有效地识别钻削刀具磨损状态,提出一种基于小波包分析和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的状态识别方法。通过在线监测钻削加工过程中的钻削轴向力和刀具状态,采用时域分析、频域分析以及小波包分析法对刀具磨损状态的信号进行特征向量提取,建立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的分类识别模型。通过试验验证了该方法可以提高刀具磨损状态的识别精度。  相似文献   

4.
在刀具磨损过程中,通常采集的正常磨损阶段的样本数据比初始磨损阶段和急剧磨损阶段的样本数据量多,这导致刀具磨损状态数据集不平衡,从而使深度学习网络模型对刀具磨损状态预测准确性降低。针对问题,文章提出一种基于cGAN的刀具磨损状态监测数据集增强方法。在cGAN中添加了类别条件信息,有利于生成器更好的捕捉刀具磨损样本的数据分布特点,从而生成和真实刀具磨损样本分布相似的样本。采集铣削加工过程中的振动信号,将振动信号转换成频谱数据输入到c GAN中,cGAN通过生成器和鉴别器之间的对抗训练,学习数据分布特点,生成刀具磨损状态样本数据。将增强的数据集输入到深度学习网络模型中进行分类,测试生成数据的可用性。实验结果显示,由增强的刀具磨损状态数据集训练深度学习网络模型,可以有效提高模型对刀具磨损状态监测的准确性,其预测精度达到98.1%。  相似文献   

5.
针对刀具磨损状态监测和磨损量预测研究中特征提取这一关键技术,提出采用声发射传感器和功率传感器采集机床刀具磨损相关的信号信息,采用两种信号采集的方法可以避免单一信号本身自有的缺陷。采用云模型算法能够科学地耦合两种信息,并提取信号中反映刀具磨损量的特征因素;使用稀疏贝叶斯方法建立模型进而预测刀具磨损量,实现了对刀具磨损的监控,提高了刀具磨损监控的效率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为了表征、获取与识别刀具的磨损状态,提出一种基于混沌时序分析方法与支持向量机的刀具磨损状态识别方法。该方法利用混沌时序分析方法重构了刀具声发射信号的相空间,并提取了嵌入维数与Lyapunov系数建立了特征空间。使用支持向量机作为分类器,实现了刀具磨损状态的识别。实验证明,在小样本学习情况下,基于混沌时序分析方法与支持向量机的刀具磨损状态识别方法具有良好的学习能力,获得了较高的识别准确率。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铣削加工时的刀具利用率、降低刀具成本,提出采用机器视觉技术在机监测铣刀磨损状态,及时更换刀具。建立刀具磨损监测系统,由电荷耦合器件(Charge coupled device,CCD)相机获取刀具磨损图像,通过图像预处理、阈值分割、基于Canny算子和亚像素的边缘检测方法建立刀具磨损边界,提取刀具磨损量。开展GH4169镍基高温合金铣削实验,将监测系统检测的磨损量与超景深显微镜的测量结果进行比对,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较高的检测精度,可实现铣削加工时刀具磨损状态的在机监测。  相似文献   

8.
为监测生产加工过程中的刀具磨损状态,提出一种基于深度门控循环单元神经网络的轻量化状态监测模型。首先,预处理阶段对加速度传感器采集的时序信号进行小波阈值去噪,并将每次刀具进给产生的冗长信号划分为多个训练样本,以滤除噪声、改善算法的鲁棒性;然后,利用卷积神经网络(CNN)从时序信号输入中自适应地提取特征,构建深度双向门控循环单元(BiGRU)神经网络学习特征向量间的时序信息,并将Attention机制的思想引入其中,自适应地感知对磨损状态分类结果有关联的网络权重,并对其进行合理分配,避免因人工提取特征带来的复杂性和局限性。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对传感器采集的原始数据实时准确地预测刀具磨损状态,在识别精度和泛化能力上均达到了较好的效果,为实际工业场景下的刀具磨损状态监测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基于狄利克雷混合模型的刀具磨损量在线估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了一种基于狄利克雷混合模型的刀具磨损状态监测和磨损量估计的新方法。该方法将刀具磨损过程描述为磨损量的累积过程,通过对磨损增量的连续估计获得刀具当前的磨损量估计。首先对原始力信号进行特征提取,接着在不确定磨损增量状态数量的前提下采用狄利克雷混合模型对特征自动分类,然后利用吉布斯采样方法确定模型参数,最终得到描述力信号特征与磨损增量映射关系的刀具磨损状态混合模型。根据该混合模型以及当前的力信号信息即可完成刀具磨损量的在线估计。真实应用案例证明了该方法能自适应学习磨损状态并有效估计刀具的连续磨损值。  相似文献   

10.
声发射技术是刀具磨损状态监测的有效检测方法。针对目前对刀具声发射信号难以实现识别分辨率和计算速率兼容的问题,提出关于刀具磨损状态识别建模的新方法。首先对信号进行小波包特征抽取,并通过核主分量分析对其进行优化。接着在两种神经网络识别结果的基础上,提出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决策融合算法,从而避免了经典决策融合算法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实验数据证明,该模型能有效提高刀具磨损状态的识别分辨率,且不影响运算的在线性。  相似文献   

11.
针对结构形式复杂以及安全性能要求高的大跨空间结构的健康监测,充分利用压电材料抗压性能好、传感速度侠的优点,设计了一种将拉力转化为压力且不承受弯矩的新型压电传感器;根据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建立了相应的有限元模型,推导了传感器工作的模态方程;基于最大输出原理给出相应的目标函数,运用遗传算法高效地解决了传感器布置位置优化问题;针对结构承受荷载的不确定性以及响应信号的随机性,运用小波分析对振动信号进行采集处理,避免了观测溢出.对一大跨结构进行智能监控数值仿真,结果表明,通过优化布置的新型传感器安全、可靠、高效地实现了大跨空间结构的智能监测,对响应信号进行小波分析处理,在消噪的同时保证了信号处理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基于进化算法和模拟退火算法的混合调度算法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将进化算法与模拟退火算法相结合,提出四种有效的混合调度算法,即遗传退火算法、改进遗传算法、改进进化规划和并行模拟退火算法。两种算法搜索机制的互补增强了全局探索能力,基于关键路径的邻域函数运用提高了算法的效率。仿真结果表明:混合算法在求解质量和求解效率方面均有优势,优于国外同类研究成果;基于模拟退火的变异算子的搜索能力优于交叉算子;改进进化规划优于其他混合算法。  相似文献   

13.
基于生物遗传算法的车间布局优化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有效地减少产品在车间中的传输时间,根据车间中的生产工件的工艺流程对设备进行优化布局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应用遗传算法突出的寻优能力,根据中小批量生产方式的特点,提出了车间内设备布局的优化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4.
对无功优化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对现有的无功优化算法进行了分类。重点介绍了智能优化算法在电力系统无功优化中的应用及其优缺点,在此基础上,概括了几种常用混合优化算法。最后指出了无功优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这里通过分析模拟退火算法和遗传算法的特性,将两种算法去粕取精,引出GASA混合算法。建立以生产车间布置为研究对象的数学模型,应用GASA混合算法对模型进行优化,并采用VB语言编写车间布置优化程序。通过实例分析表明,利用GASA混合算法对离散生产系统车间进行优化布置,可以最大程度降低企业搬运成本。  相似文献   

16.
In textile industries, production facilities are established as multi-stage production flow shop facilities, where a production stage may be made up of parallel machines. This known as a flexible or hybrid flow shop environment. This paper considers the problem of scheduling n independent jobs in such an environment. In addition, we also consider the general case in which parallel machines at each stage may be unrelated. Each job is processed in ordered operations on a machine at each stage. Its release date and due date are given. The preemption of jobs is not permitted. We consider both sequence- and machine-dependent setup times. The problem is to determine a schedule that minimizes a convex combination of makespan and the number of tardy jobs. A 0–1 mixed integer program of the problem is formulated. Since this problem is NP-hard in the strong sense, we develop heuristic algorithms to solve it approximately. Firstly, several basic dispatching rules and well-known constructive heuristics for flow shop makespan scheduling problems are generalized to the problem under consideration. We sketch how, from a job sequence, a complete schedule for the flexible flow shop problem with unrelated parallel machines can be constructed. To improve the solutions, polynomial heuristic improvement methods based on shift moves of jobs are applied. Then, genetic algorithms are suggested. We discuss the components of these algorithms and test their parameter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heuristics is compared relative to each other on a set of test problems with up to 50 jobs and 20 stages.  相似文献   

17.
对用于二维带排样问题的Heuristic Recursive算法进行了调整,给出同一层中两个相邻浪费区域在满足一刀切约束下是否可合并的判定定理。构造了二维带排样问题的多递归层算法,并将它与一维装箱问题的最优匹配递减算法相结合,提出适应二维一刀切非旋转装箱问题的两阶段算法。在500组标准测试案例的基础上,与多种算法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在绝大多数测试案例上能够获得更好的排样布局。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传统SSDA算法的步骤,从提高系统处理的实时性出发,针对本系统采集的实时图像的特点和传统SSDA算法的不足,提出了4点改进的方法,并给出了流程园和部分处理的程序。  相似文献   

19.
A systematic study is presented of the properties of autofocus criteria. Special importance is attributed to their behaviour with respect to noise, working range and image sharpness, whose reproducibility has been investigated. It can be demonstrated that autofocus algorithms have either a large working range and do not focus in an unambiguous way or vice versa. From considerations of the properties of autofocus algorithms two novel algorithms have been developed which are insensitive to noise. One of these algorithms is characterized by a particularly large working range, whereas the other is capable of achieving maximum sharpness in a reproducible manner.  相似文献   

20.
基于Matlab的气动加热模拟试验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俊飞  林辉  雷攀 《机电一体化》2012,19(2):25-27,40
针对高速飞行器的热障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Matlab的气动加热模拟试验系统方案。系统采用PLC作为控制器,运用Matlab辨识控制系统模型,遗传算法给出PID参数,上位机用WinCC实现实时监测与数据报表生成,WinCC和Matlab之间则通过OPC进行通信。实验结果表明,系统能很好地模拟气动加热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