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高河煤矿W1309工作面回风流经沿空留巷和回风巷回风距离较长,通风阻力大,易造成工作面瓦斯超限,影响生产。通过对该工作面进行通风系统改造,将工作面的通风系统由双"U"型通风方式改为"三进一回"的偏"Y"型通风方式的改造,改造后,工作面的风排量明显下降,主要是切眼配风量的减少,有效降低了采空区内瓦斯的涌出,为工作面日均产量的提高提供了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2.
针对传统工作面U型通风方式存在的回风隅角瓦斯浓度偏高问题,分析了工作面U、Y型通风方式的工作原理,然后利用FLUENT软件模拟了流场分布及瓦斯浓度分布情况,结果表明"两进一回"的Y型通风方式可显著降低工作面回风隅角的瓦斯浓度,但在工作面通风方式选择过程中,还应从维护成本等角度考虑。  相似文献   

3.
采用现场实测、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相结合方法,分析了现有"U+I"型通风方式下工作面瓦斯积聚特征及原因,提出W+I型"两进两回"式通风方式。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表明:W+I型"两进两回"式通风风流速度较大、涡流速度较小,工作面有效风量较大,可以有效稀释积聚瓦斯,回风巷瓦斯浓度最大为0.4%,瓦斯超限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4.
张志敏 《煤炭与化工》2021,44(11):107-110,113
顶板高位定向钻孔配合上隅角埋管抽放是解决综采工作面采空区瓦斯聚积、回风流瓦斯浓度高的主要手段,顶板高位定向钻孔抽放采空区聚积瓦斯期间,工作面不同通风方式对钻孔的抽放量影响差异较大.通过对常村煤矿W3309综采工作面在2种不同通风方式下的顶板高位定向钻孔抽放量进行监测,结果表明,采用两进一回前置回风比三进一回后置回风顶板高位定向钻孔抽放量高10 m3/min以上,工作面回风流瓦斯浓度下降0.23%,两进一回前置回风较三进一回后置回风更有利于顶板高位定向钻孔抽放,综采工作面瓦斯治理效果明显.同时,通过分析三进一回后置回风通风方式对抽放效果的不利影响因素,并对高位抽放钻孔进行优化,有效解决三进一回后置回风通风方式下瓦斯抽放浓度低、工作面回风流瓦斯浓度偏高问题.  相似文献   

5.
孟杰  姜秀雷 《煤炭技术》2012,31(11):90-92
针对24202综采工作面原有的"U+L"型通风方式所存在的瓦斯问题,在胶带巷进行沿空留巷,形成简易的"Y"型通风方式,从而彻底解决了工作面上隅角瓦斯超限与回风流中瓦斯积聚以及采空区回风横贯和尾巷中高瓦斯积聚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J+E"型混合通风方式利用关键层免压区理论,采用沿空留巷技术以低成本、低投入,在采空区维护出1条专用回风巷道,使工作面回采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瓦斯经专用回风巷排至采区回风巷,以较小的风量排出大量瓦斯,克服了U型通风一进一回的缺点,有效解决了高瓦斯综放工作面上隅角瓦斯积聚,保证了高产高效工作面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7.
“J+E”型通风方式在王庄煤矿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文庆  王建斌 《煤》2008,17(1):51-51,58
"J+E"型混合通风方式利用关键层免压区理论,采用沿空留巷技术以低成本、低投入在采空区维护出一条专用回风巷道,使工作面回采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瓦斯经专用回风巷排至采区回风巷,以较小的风量排出大量瓦斯,克服了U型通风一进一回的缺点,有效解决了高瓦斯综放工作面上隅角瓦斯积聚,保证了高产高效工作面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8.
“Y”型通风瓦斯治理技术在祁东煤矿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朝举  王飞 《煤矿安全》2011,42(6):95-97
我国绝大多数矿井的采煤工作面采用"U"型通风,该通风方式特有的漏风流态会使采空区回风隅角大量积聚瓦斯,影响工作面生产安全。而采用"两进一回"Y"型通风系统,使通过工作面的风量相对减少,有助于防止工作面煤尘飞扬,改善工作面环境,减少采空区漏风和瓦斯涌出,从而具有防止工作面瓦斯积聚的作用。详细介绍了祁东煤矿"Y"型通风的工艺系统,提出了沿空留巷倾向穿层钻孔卸压瓦斯抽采方法,穿层钻孔抽放纯量在13 m3/min左右,割煤时回风流瓦斯浓度在0.40%左右,上隅角瓦斯浓度基本上在0.8%以下,有效地保证了矿井工作面的回采安全。  相似文献   

9.
针对传统U型通风系统存在的回风巷上隅角瓦斯浓度偏高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两种通风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然后分别利用FLUENT软件模拟了两种通风结构下的流场分布及瓦斯浓度分布情况,结果表明U+L型系统可显著降低回风巷上隅角的瓦斯浓度,其"一进两回"式通风结构更利于工作面的通风,但在井下通风系统选择过程中,还应从维护成本等角度考虑,选用适宜的瓦斯排除方式。  相似文献   

10.
厚煤层矿井采煤工作面通常采用U型通风方式,W型通风方式极少采用,济宁二号煤矿在3304综放工作面采用了该种通风方式。结果表明W型通风方式可以降低工作面、运输巷道、回风隅角的温度,降低工作面风速,减少瓦斯积聚,缩小采空区“三带”范围,降低回风隅角和回风流中的CO浓度。指出了实施W型通风的技术难点和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1.
洼里煤矿是一个已投产近40年的矿井,矿井通风系统存在着负压高、防火难度大;巷道变形严重、有效风量低;风机功耗大等弊端,经过综合治理措施后,如优化通风设施,使通风状况明显改善,既满足了正常生产,又提高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于双岁 《煤炭技术》2004,23(2):75-76
使用旁路冷却器来调节空气压缩机输出气体温度 ,是一个被实践证明了的简单易行的方法 ,对机器制造企业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侯晓磊 《同煤科技》2012,(3):10-12,54
从活塞式和螺杆式空气压缩机的原理、结构、性能等方面对两者进行论述,着重比较了两种空气压缩机的优缺点,得出螺杆式空气压缩机更易操作,易维护,工作性能安全可靠,效率高、噪音低,开机率高,节能效果明显,基本实现无故障、免维护运行,为矿井节能、高效、安全生产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具有广泛的市场推广前景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对矿井火风压的认识及近似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在矿井发生火灾时 ,对火风压产生的原因、危害程度以及对火风压的近似性计算 ,使之得到可预测性的结果 ,从而使人们有步骤地进行火灾的事故处理  相似文献   

15.
对长距离掘进工作面通风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立煤矿40006掘进队供风距离达到1200余m,保障掘进工作面有充足的供风量成为安全生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李炜  戴继岚 《有色金属》1997,49(4):6-13
通过理论分析,建立了气体溶解方程,导出了适用于大洋采矿气力提升的气体溶解公式,它反映了气体溶解度与压力,相对含气率,气泡直径,固体颗粒比重和浓度诸因素的关系,分析表明,在洋面以下2000m深处,空气溶解度为大气压,同温度条件下的溶解度的15~80倍;由于空气溶解,将导致气力提升效率降低15%~25%左右。  相似文献   

17.
杨柳煤矿基建矿井主要通风机投入运行后,在装备风井井筒和拆除风井井架期间,充分考虑了各方面因素,创造性地提出通过构筑地面临时风道措施,利用主井回风,副井进风,在不影响井下正常掘进生产的同时,确保了风井装备期间的通风安全,大大缩短了矿井建设工期,为寻求解决基建矿井在风井装备和井架拆除期间的通风安全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房磊  李治纬  马宁  王庆超 《煤炭技术》2021,40(1):111-112
为了有效监控煤矿井下风门是否漏风、保证煤矿风量的充足,采用压差法测风技术和软件控制技术,开发了风门漏风监测系统。系统通过在线监测风门两侧的压差实时动态掌握在用风门良好状态,对漏风风门及时报警。  相似文献   

19.
针对高温矿井采掘工作面空冷器常见安装位置和冷风输送方式,分析了冷风流自空冷器出口后沿途发生的变化及其对应的冷风流状态参数变化过程;分析了各空冷器安装位置、送风方式下引起冷风流状态变化的原因;提出了各空冷器安装位置、送风方式下确保工作面设计状态的空冷器出口冷风参数确定路径及装机冷量的构成;定性得出将空冷器距工作面一定距离安装、采用隔湿风筒输送冷风的方式较优.得出的结论对指导高温矿井降温系统设计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采空区风流移动规律的数值模拟与可视化显示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采用有限元计算机数值模拟,结合图形显示技术,深入研究了采煤工作面采空区的风流移动规律及计算问题,求解了二维定常流场方程,并以图形方式绘出风压分布等值线和流线,迅速直观地反映出采空区流场风压的分布和风流流动状况。重点讨论了工作面向采空区漏风的入、出变化情况,得到工作面漏向采空区的风量qL与工作面风量Q的关系qL=aQ^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