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1 毫秒
1.
微污染水源水化学生物预处理技术研究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操龙玉  刘宏远 《广东化工》2010,37(4):142-145
针对我国水源水质日益恶化的现状,根据近年来国内在微污染源水的预处理方面取得的成果,通过比较、分析化学与生物预处理技术,综合分析评价了化学与生物技术的优缺点、以及在工程应用中的实践效果。对微污染源水预处理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指出今后的水处理技术将化学、生物等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各自的技术特点及优势进行综合治理,从而达到最低成本下的最佳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2.
湖水源水微污染处理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湖水源受到污染,自来水出现异味。投加高锰酸钾、折点加氯未能消除。经臭氧氧化、颗粒活性炭吸附处理,可有效去除异味,同时降低COD、UV254吸光值。经臭氧氧化、活性炭吸附处理,每吨水的制水成本增加0.24元。  相似文献   

3.
王华成  吕锡武 《净水技术》2005,24(1):30-32,39
饮用水水源污染日益严重,直接威胁到人类的健康和传统制水工艺,水源污染更加剧了水资源的危机。文中阐述了微污染水源水饮用水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臭氧活性炭/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技术、生物预处理技术,膜法深度处理技术、强化混凝处理技术等,展望了各种技术的应用趋势。  相似文献   

4.
刘海  李道荣 《河北化工》2010,33(2):71-73
采用螺旋状带斜切聚丙烯悬浮填料生物接触氧化池对微污染水源水进行预处理,它能够有效去除可生物降解有机物和NH4^+-N等。结果表明,在气水比为1:1,水力停留时间为1h时,对有机物的去除率平均为24.5%,最大为47.5%;对NH4^+-N的去除率平均达到了90.23%,且有相当多的时候出水浓度低于0.02mg/L的检出限。  相似文献   

5.
罗龙海  曾山珊 《广州化工》2012,(3):28-30,45
饮用水水源的污染日益严重,对人类的健康和传统净水工艺都构成了较大的威胁,更加剧了水资源的危机,文中阐述了近年来我国处理微污染水源水的主要技术及新型处理技术,并给出了各种处理方法的特点及适用情况。  相似文献   

6.
陈越  宋梅 《辽宁化工》2008,37(2):124-127
以微量有机物,氨氮污染为主要特征的微污染水源水给常规水处理工艺提出了挑战.常规水处理工艺对此类水源水的处理效果很差,难以达到国家的饮用水标准.通过对多种水处理技术包括强化常规处理技术,化学及生物预处理,高级氧化、吸附和膜处理技术等在微污染水源水处理中的原理、作用及优缺点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芦苇和香蒲人工湿地系统净化微污染河水效果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试验研究了芦苇和香蒲两种植物,在人工湿地系统处理微污染河水中所起的作用,考察了芦苇和香蒲人工湿地系统对CODMn、总磷、总氮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香蒲人工湿地系统对CODMn、总磷、总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7.97%、73.46%、58.53%,而芦苇人工湿地系统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28.57%、66.73%、48.32%,香蒲人工湿地系统表现出较好的除污效果,说明采用香蒲的人工湿地系统要优于采用芦苇的人工湿地系统。  相似文献   

8.
《应用化工》2017,(2):350-355
综述了氮化合物去除的机理和转化规律,指出提高氮素去除率的新途径。在研究了温度、p H值、溶解性有机碳、溶解氧等因素的基础上,以及水力停留时间、氮负荷、回流、进水方式等的配置模式的概述,来探究环境因素和运行条件对潜流人工湿地除氮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滆湖水源受到污染,自来水出现异味。投加高锰酸钾、折点加氯未能消除。经臭氧氧化、颗粒活性炭吸附处理,可有效去除异味,同时降低COD、UV254吸光值。经臭氧氧化、活性炭吸附处理,每吨水的制水成本增加0.24元。  相似文献   

10.
膜生物反应器(MBR)是一种高效的水处理技术,随着人们对水质要求的提高以及膜技术的成熟,MBR近年来受到广泛的关注.介绍了MBR的发展及类型,并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对其处理微污染水源水的效果、影响因素及膜污染情况进行了分析总结,以期为MBR在微污染水处理中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发展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工农业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水环境日益遭受着前所未有的污染,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给传统净水工艺提出新的挑战.介绍了微污染水源水预处理和深度处理及净化新技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用这些新技术改造常规的给水处理工艺,以充分利用已有设备,并进一步从功能、费用等方面对这些技术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2.
通过正交试验对粉末活性炭-膜生物反应器(PAC-MBR)组合工艺处理微污染水源水的运行工况进行了优化。分层次构建了运行工况优化多目标模型,确定了各评价指标权重的分配,利用隶属度统一量化在各工况下实测的评价指标数值,经综合指标公式得出较优工况。通过极差分析确定了膜池内的曝气强度是首要影响因素,选定最优工况:膜池内曝气强度40 L/h,膜池刮泥间隔1 h,出水抽吸泵抽、停时间9、3 min,膜池采用间歇曝气。  相似文献   

13.
中国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研究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中国饮用水源水污染日益严重,传统净水工艺面临新问题.通过对中国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的分析,探讨了预处理技术、强化混凝处理技术、膜法深度处理技术、氧化偶合絮凝处理新技术的作用效果与机理,阐述了微污染水源水处理的重要性,展望了我国饮用水源水处理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朱云  肖锦  周勤 《工业水处理》2008,28(1):67-71
根据混凝反应的基本原理,针对低浊度微污染原水的特性,设计了一种新型旋流一体式强化混凝净水器.该净水器在动力学原理上可以大幅提高颗粒的碰撞频率Ng,在水力结构上可以有效地消除无序旋涡以及使G值平滑逐渐减小,在整体结构上通过将絮凝和沉淀区域一体化,充分利用沉淀部分的时间来进行后期强化絮凝,从而达到了强化絮凝效果、缩短流程反应时间、提高出水水质的目的.进一步利用所设计的小试设备处理了微污染珠江原水,取得了砂滤出水的浊度为0.080-0111 NTU的良好结果,验证了旋流一体式强化混凝净水器具有高速、高效的优点.  相似文献   

15.
针对微污染水氨氮浓度高、有机物难降解等问题,进行了麦饭石及其改性处理微污染水的动态实验研究,探讨了不同改性方法处理的麦饭石对微污染水浊度、氨氮和COD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经Na2SO4改性的麦饭石对微污染水的处理效果较好,浊度、氨氮和COD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6.57%、67.25%、74.79%,出水浊度、氨氮和p H均可达到饮用水标准,出水COD可达到集中式生活饮用水的Ⅱ类标准。  相似文献   

16.
BAF-微絮凝工艺处理微污染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污染严重的地表水,采用BAF-微絮凝工艺处理,研究了气水比、运行周期、加药比、加药量等运行条件对污染物去除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BAF气水体积比为3、运行周期为15 d,微絮凝PAC与PAM加药质量比为8、投加量分别为80和10 mg/L时,该工艺对CODCr、氨氮、浊度和悬浮颗粒物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8%、94%、99%、99%;处理后水质符合印染及造纸行业的水质要求,且成本仅为0.35元/t;该处理工艺具有较好的市场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聚硅硫酸铝与活性炭联用处理微污染原水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烧杯试验结果表明,聚硅硫酸铝(PASS)与粉末活性炭(PAC)联用对微污染水源水具有明显的强化处理效果,对浊度、CODMn、UV254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但PAC的投加顺序对处理效果有一定影响,混凝剂与PAC同时投加可取得很好的强化处理效果.通过紫外、色谱-质谱(GC/MS)的分析,探讨了强化处理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8.
富营养化水体流经北运河下游天然湿地后,水质由重度富营养向中度富营养状态转变。水质检测结合荧光原位杂交(FISH)菌种识别技术结果表明,天然湿地对氮的去除除了生物吸收外,硝化-反硝化也是重要途径。对磷主要由生物吸收及底泥吸附截留去除。对叶绿素a的去除归因于挺水植物遮蔽阳光,并与藻类竞争营养物质而限制了藻类生长。最后建议夏、秋季采取曝气等人工强化措施,以提高天然湿地的水质稳定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