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聚变—裂变混合堆及其在我国核能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概要介绍聚变和聚变-裂变混合堆基本原理及其作用。聚变-裂变混合堆可以为压水堆或快堆提供充足的核燃料。它和压水堆或快堆组成的系统具有经济可行性。在解决我国核能发展中燃料短缺问题和促进纯聚变能源的发展方面可望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对聚变-裂变混合堆增殖乏燃料在压水堆组件中使用的可能性进行了初步研究。根据聚变 裂变混合堆增殖乏燃料的特点,给出了的聚变-裂变混合堆增殖乏燃料压水堆组件设计方案,分析组件的燃料温度系数、慢化剂温度系数等参数。结果表明:聚变 裂变混合堆乏燃料组件的特性与全铀组件的特性相似。在相同的易裂变同位素质量百分比情况下,本文给出的组件设计方案的功率不均匀系数更小。研究结果可为未来实现聚变 裂变混合堆和压水堆联合循环系统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核聚变研究50年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析了国内外核聚变研究成果现状和发展的趋势 ,对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能源需求作了预测 ,对中国的聚变能源战略和历史机遇 (经济、技术体系、地位 )作了讨论 ,介绍了聚变 裂变混合堆并提出了发展聚变 裂变混合堆的总体设想、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4.
D-~3He聚变堆MOONCITY的放射性及核废物处置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D-~3He聚变堆设计MOONCITY的放射性及核废物处置问题。计算了在停堆时刻的放射性,衰变功率,BHP以及核废物处置指标WDR,给出了有关的计算结果和停堆后的衰减曲线。结果表明,MOONCITY的放射性及有关危害比D-T纯聚变堆低1个量级,比裂变堆或聚变一裂变混合堆低60倍左右。  相似文献   

5.
聚变-裂变混合能源堆包括聚变中子源和以天然铀为燃料、水为冷却剂的次临界包层,主要目标是生产电力。利用输运燃耗耦合程序系统MCORGS计算了混合能源堆一维模型的燃耗,给出了中子有效增殖因数keff、能量放大倍数M、氚增殖比TBR等物理量随时间的变化。通过分析能谱和重要核素随燃耗时间的变化,说明混合能源堆与核燃料增殖、核废料嬗变混合堆的不同特点。本文给出的结果可作为混合堆中子输运、燃耗分析程序校验的参考数据,为混合堆概念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6.
报道了正在进行的一项聚变-裂变燃料工厂的概念设计计划,它的主要内容是进行参量系统的分析和进行一些关键性的实验与技术研究,并通过这些研究来探讨在中国建立聚变-裂变燃料工厂来支持PWR核电站的必要性和技术可行性,为下世纪初在中国建立一座实验性的聚变-裂变混合堆作可行性和方案性研究。已有的研究表明,在现有物理与技术基础之上,已有可能建成有意义的,以生产裂变燃料为主的聚变-裂变混合堆。  相似文献   

7.
在聚变-裂变混合能源堆球模型基础上,使用蒙特卡罗方法中子学程序对中子源、铀水体积比、产氚区等相关参数进行了中子学的敏感性计算。分析了各参数对混合能源堆能量放大倍数M和氚增殖比TBR的影响,并总结其基本规律,为开展进一步的混合能源堆概念设计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8.
将非能动安全系统应用于聚变-裂变混合能源堆,使用RELAP5对混合能源堆包层、一回路系统、部分二回路系统和非能动安全系统进行建模,对主冷却剂泵卡转子事故和冷管段小破口失水事故进行瞬态计算和分析研究。计算结果显示,该非能动安全系统能够满足选取的3种反应堆事故的安全要求,验证非能动安全系统应用于聚变-裂变混合能源堆的可行性。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热交换器的面积增大后,能有效地导出包层衰变热;增大堆芯补水箱的容积对增大反应堆安全裕度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聚变-裂变混合能源堆方案设计和燃料组件功率分布的特点,利用自主开发的蒙卡-燃耗耦合程序,开展了详细的燃料管理方案设计研究,分别设计了整体后处理的燃料管理方案、双循环燃料管理方案以及分批燃料管理方案,针对这些类型的燃料管理方案,进行了燃耗分析计算,研究了各种燃料管理方案下各区燃耗及主要裂变核素成分随燃耗的变化。根据各燃料管理方案的主要特点和计算分析结果,对比总结了它们的优点和缺点。本文为今后的聚变-裂变混合能源堆提供了燃料管理上的建议,也为进一步的经济性分析优化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给出了用蒙特卡罗和环坐标法研究工程试验混合堆γ屏蔽的结果。结果表明:γ屏蔽对于聚变-裂变混合堆的设计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发现在各种γ射线源中,非弹性散射γ射线源是重要的。混合堆的这个特点与裂变堆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1.
吴宜灿  黄群英 《核动力工程》1994,15(1):34-39,67
对聚变-裂变混合堆的安全性进行了初步分析和探讨。主要利用改进后的混合堆放射性程序FDKR对混合堆产生的核废物及放射性进行计算,并将结果与压水堆、高温气冷堆和液态金属冷却快中子增殖堆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混合堆与裂变动力堆相比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聚变-裂变混合堆(FFHR)作为聚变驱动次临界系统(FDS),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能,能够实现产能、氚增殖、嬗变核废料等功能。采用COUPLE程序研究了水冷混合堆包层的铀水比和中子倍增剂对中子源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包层能谱越硬,外中子源效率越高;适当加入中子倍增剂Be可使外中子源效率增加。研究结果对进一步改进聚变-裂变混合堆的概念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聚变-裂变混合堆水冷包层中子物理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研究直接应用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规模的聚变堆作为中子驱动源,采用天然铀为初装核燃料,并采用现有压水堆核电厂成熟的轻水慢化和冷却技术,设计聚变-裂变混合堆裂变及产氚包层的技术可行性。应用MCNP与Origen2相耦合的程序进行计算分析,研究不同核燃料对包层有效增殖系数、氚增殖比、能量放大系数和外中子源效率等中子物理性能的影响。计算分析结果显示,现有核电厂广泛使用的UO2核燃料以及下一代裂变堆推荐采用的UC、UN和U90Zr10等高性能陶瓷及合金核燃料作为水冷包层的核燃料,都能满足以产能发电为设计目标的新型聚变 裂变混合堆能量放大倍数的设计要求,但只有UC和U90Zr10燃料同时满足聚变燃料氚的生产与消耗自持的要求。研究结果对进一步研发满足未来核能可持续发展的新型聚变-裂变混合堆技术具有潜在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混合堆系统的事件树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概率风险评价(PRA)在聚变-裂变混合堆中的应用,用事件树对混合堆系统进行了分析,根据合肥聚变-裂变实验混合概念设计的特点,对几个典型的初因事件导致的事件序列进行了概率分析计算。结论表明,该设计是安全合理的。本文工作对于深入认识混合堆系统的安全设计提出了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聚变裂变混合堆在增殖核燃料、嬗变长寿命核废料及固有安全性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同时,它比纯聚变堆在工程及技术方面要求低,因此较聚变堆更易实现。本工作基于目前国际聚变实验堆(ITER)所能达到的技术水平,提出一种直接利用乏燃料进行发电的聚变裂变混合堆包层概念,利用在不同位置放置不同乏燃料体积分数的方法对燃料增殖区实现了功率展平。计算结果表明:功率展平后的包层功率不均匀系数更小,且包层中燃料区的能量输出要比不展平情况下的能量输出高约21.7%。燃料富集度到运行末期最大可达5.23%。从中子学角度初步论证了该包层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文章描述了聚变堆和聚变-裂变混合堆的氚工艺问题。根据聚变堆和聚变-裂变混合堆的特点讨论了对包层氚增殖材料的要求,列举了几种可作氚增殖的合理材料特性。给出了几种从包层提取氚和从废聚变燃料中回收氚的方法。最后对混合堆的氚安全及防护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聚变-裂变混合堆安全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聚变-裂变混合堆的安全性进行了初步分析和探讨.主要利用改进后的混合堆放射性程序FDKR对混合堆产生的核废物及放射性进行计算,并将结果与压水堆、高温气冷堆和液态金属冷却快中子增殖堆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混合堆与裂变动力堆相比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一、引言 DKR是美国威斯康星大学T·Y·Sung等研制的应用于纯聚变堆放射性计算的程序,配套的数据库不含裂变产物和锕系元素的数据,因此,它不能计及裂变问题。 FDKR程序是以DKR为基础为聚变一裂变混合堆的放射性计算而研制的。在混合  相似文献   

19.
次临界能源堆物理性能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次临界能源堆(SER)是由托卡马克聚变源驱动的聚变裂变混合堆。SER以天然铀为燃料、水为冷却剂,主要目标是生产电能。本工作建立了次临界能源堆环形圆柱模型,利用蒙特卡罗输运和燃耗计算程序,比较了燃料区不同构型对keff、M、TBR和燃料增殖比等参数的影响,针对均匀模型进行中子源效率与聚变源强、功率分布与能谱、初步燃耗、寿期末停堆衰变热和卸载燃料放射性等物理性能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能满足能量倍增大于6、氚自持、较长时间不换料等设计目标。研究结果为下一步开展SER安全分析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魏仁杰 《核动力工程》1998,19(4):289-292
球床包层混合堆与板状元件包层混合堆相比较,前者在核燃料生产和安全方面可能具有更多的优越性。本应用THERMIX程序和辅助程序对我国开发的托卡马克堆芯氮气冷却球床包层聚变-裂变合堆的包层进行了热工计算。计算中考虑了不同的燃料球材料及稳态,卸压和断流事故工况。计算结果表明,只要选用合适的燃料球材料和设置适当的控制保护系统,具有快速卸料罐的托卡马克堆芯氦气包层聚变-裂变混合堆的概念设计在安全上的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