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主要介绍利用可编程序控制器PLC作为织机电子送经控制系统,织机在送经过程中对经纱张力进行检测及控制功能,从而提高织物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伺服驱动技术在织机电子送经与卷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采用伺服驱动技术的电子送经、电子卷取控制系统的设计过程,此系统能满足在高速织造条件下对经纱张力的动态检测,进行检测信号与设置信号比较和计算,并对送经卷取运动实现控制与调整,有效地提高了织物质量.  相似文献   

3.
无梭织机常见电子送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舒建文 《棉纺织技术》2003,31(10):31-35
介绍了组成无梭织机电子送经系统的经纱张力感应系统、控制系统、织轴驱动系统,并对经纱张力感应系统中的接近开关检测方式和张力传感器检测方式、控制系统中的交流电机开关方式和交流伺服电机控制方式、织轴驱动系统中直流伺服驱动方式和交流伺服驱动方式进行了对比和分析,阐述了电子送经系统的发展趋势及方向。  相似文献   

4.
基于模糊-PI并联控制的经纱张力控制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腾云  张森林 《纺织学报》2010,31(9):122-127
为保证织造过程中经纱张力的稳定,采用三相交流伺服电动机驱动送经和卷取机构的经纱张力控制系统,在分析经纱张力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模糊-PI控制器并联控制的系统模型,分析了该模型的工作原理。在主轴回转周期内多次检测经纱张力,考虑织物花型和织轴半径对经纱张力的影响,引进了补偿系数,修正张力误差,采用模糊控制器和PI控制器并联对送经电动机转速进行调整,以保持经纱张力的稳定。所设计的织机经纱张力控制系统在GA731剑杆织机上调试运行结果表明,经纱张力波动范围在2%之内,系统具有良好的动静态控制特性,符合实际生产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PAT型喷气织机电子送经机构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徐浩贻 《棉纺织技术》2001,29(6):375-377
传统的送经机构都是机械式的。 80年代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 ,出现了电子式积极送经机构 ,它的机构简单、作用灵敏 ,适应高速 ,是织造技术进步的一个方向 ,电子式积极送经机构是由经纱张力信号采集系统、信号处理和控制系统、织轴驱动装置三部分组成 ,本文拟对PAT型喷气织机电子送经机构进行分析。1 送经机构的工作分析PAT型喷气织机的送经机构是由接近开关感测经纱张力 ,微机控制 0 .4kW送经电机通过齿轮减速箱和送经变换齿轮带动织轴构成非连续式送经系统。活动后梁、张力弹簧、液压缓冲器使经纱张力得以调节、均衡 ,如图 1所示…  相似文献   

6.
织机经纱张力控制系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织造过程中要求经纱张力恒定的工艺要求,采用主、从单片机控制织机电子送经与电子卷取运动的方法,确保两种运动准确同步以及经纱线速度恒定,可以有效地降低经纱张力波动的幅度,实现经纱张力恒定,达到对经纱张力的积极有效控制,满足织造工艺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原国亮 《纺织机械》2006,29(2):34-38
在电子送经控制中,采用张力传感器检测经纱总张力,但由于开口、松经、送经的影响,经纱张力受到周期性的外界扰动影响,经典的PID调节器不能胜任。模糊控制理论已经很成熟,但在应用中往往受到软硬件平台的制约。德国KEB公司的COMBIVERT F5系列伺服驱动器通过可编程面板方式开放了内部编程接口平台,使得我们可以很方便地用C语言编程完成对张力信号的离散采样与控制,保证送经精度并使经纱保持恒定的张力,并已成功应用在喷气织机上。  相似文献   

8.
介绍一种基于LPC2294为核心的电子送经卷取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以及芯片外围电路的设计,软件方面采用模块化设计。为增强系统适应能力及现场需求,此系统采用了多种通信技术。使送经卷取运动能够协调控制,实现了经纱张力的动态控制。  相似文献   

9.
基于单神经元自适应算法的经纱张力控制器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纱张力稳定性是影响织物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为得到经轴转速与经纱张力之间的数学关系,实现控制器对经纱张力的准确控制,建立了织机运行过程中的经纱动力学模型。设计了以单神经元自适应算法为控制算法、以单片机MCF5213为处理器的电子送经/卷取控制器。将单神经元自适应控制算法与常规PID算法的控制效果做仿真比较,结果表明,单神经元自适应控制对外界扰动具有更好的抑制性能。以RFJA10喷气织机作为现场调试平台进行台架试验。实验数据表明,该控制器控制效果良好,提高了张力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祝章琛 《棉纺织技术》1989,17(10):29-33
本文介绍了ZA型喷气织机电子送经的原理,比较了电子送经系统和机械送经系统的性能与作用,分析了电子送经的动态张力控制和再启动控制系统,并从动态张力曲线验证了电子送经系统的张力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1.
杨书岫 《丝绸》2007,(5):46-49
研究了织机工作原理、影响张力波动因素和经丝张力的工作特性,讨论了经丝张力的控制方法,并建立了辨识张力电子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和程序设计方法。利用PID控制和微机仿真技术,结合生产实践,参考有关文献,绘制设计有关控制线路和机构,成功地控制了柞丝织品的工艺技术精度,使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得到提高,缩短了我国织造设备与国外新型织机的技术差距。  相似文献   

12.
In this study, semi-positive let-off system in a conventional weaving loom was controlled using conventional, PID (Proportional Integral Derivative) and fuzzy logic based control systems. To do this, servomotor was installed into the let-off unit of the loom using PID controller, additionally fuzzy logic based let-off control was realised. Experimentally obtained warp tension values for each control methods were compared.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maximal tension values for the conventional, PID and fuzzy logic controlled systems were found to be 53, 45 and 35 cN, respectively. As a result, it is determined that the least warp tension interval and mean warp tension value are in let-off system controlled by fuzzy logic.  相似文献   

13.
钱永明  闫红霞  闫江  陈革 《纺织学报》2014,35(12):115-0
分析了织机开口综框的运动规律以及传统织机开口机构的特点,根据织造三维机织物对立体织机开口机构的特殊要求,研制了一种新型的电子开口系统,可使多层经纱形成多个清晰的梭口,该开口系统采用PLC控制、伺服电机驱动的方法来控制立体织机的综框运动,简化了开口机构,提高了立体织机开口系统的灵活性和可靠性.论文介绍了立体织机开口系统的总体设计、驱动系统的硬件配置以及控制软件的基本原理.所研制的电子开口系统已成功应用于立体织机的开发.  相似文献   

14.
基于RBF神经网络整定的经纱张力PID控制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官正  张森林 《纺织学报》2008,29(12):96-99
针对目前国内大多织机经纱张力控制系统采用传统PID控制,对数学模型依赖度高,难于达到较好控制效果的缺陷,提出了一种基于Kalman滤波器的RBF径向神经网络整定的PID控制算法。这种控制算法采用3输入、单输出的RBF径向神经网络对系统性能学习以寻找出最佳的PID组合,Kalman滤波器有效地滤掉了织机中的各种噪声,实现经纱张力值的恒定。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基于神经网络整定的经纱张力控制系统的控制效果和动态性能都明显优于传统PID控制。  相似文献   

15.
《纺织学会志》2013,104(4):313-324
Abstract

In this study, gene expression programming (GEP), one of the Evolution Programming methods, is used for the control of the let-off system in a weaving loom. For this control, the function of warp tension occurring in a complete rotation of the main shaft of weaving loom is determined by the method of GEP. The control of let-off system is implemented using this function. Particularly, during the shed opening and beat-up processes to make warp tension constant, warp beam is rotated clockwise and counterclockwise. The values of warp tension obtained by GEP are compared with the values of conventional controlled methods. As a conclusion, the obtained warp tension values are 11.2% less than values of classical approach. At the same time it is also provided that break rate of warp tension is decreased by 20%. It has shown that GEP is an effective tool for the decreasing of warp break rate.  相似文献   

16.
Electronic warp delivering control system based on 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 (PLC) has been applied into the textile machine and sizing machines and other machines, using PLC as the control core and the man-machine interface (HMI) for interactive platform. The system can control the warp tension, continuously along with the unwinding diameter becoming smaller and smaller and the winding diameter becoming larger and larger, and use a proportional integral derivative controller (PID) to adjust technology in order to ensure the web tension within the desired range and keep the warp tension constant. The thesis describes the action process of control systems, introduces the system hardware structure composition, the system control principle and system software design.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一种基于伺服驱动器Modbus通信协议的经编机的电子送经控制系统,并提出关于CRC校验码计算和基于串行通信的伺服电机运行控制的梯形图程序设计。最后以具有6个经轴的经编机电子送经系统为例,计算分析PLC控制单元对6个伺服完成一次数据刷新需要的时间。该电子送经控制系统配线简单、通信速度快、可靠性高,能够满足实际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一种新型传感器(磁致伸缩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利用该传感器检测经纱张力,计算机控制送经伺服电机,可实现织机经纱恒张力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基于AVR90S44 33单片机的平绒织机电子送经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及软件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20.
经编机梳栉电子横移控制系统由于无法满足高速的要求而成为高速经编机全电子化的一个瓶颈。针对采用位置控制模式的高速经编机电子横移系统定位时间长、动态响应不足等缺陷,研究了一种基于双PID速度控制模式经编机电子横移控制系统。控制系统中,先基于工艺预先规划出横移速度曲线,再结合运动控制卡和伺服驱动设计出双PID控制算法,保证整个横移运动的位移可控和低刚性冲击。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测试,证实该控制系统能够满足高速经编机高速度、高精度、高响应和高频率启停的横移工艺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