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分析人教版教材二氧化碳制备与性质实验的基础上,将教材中的实验进行了优化设计,以趣味实验制备二氧化碳,并对二氧化碳性质实验的装置进行一体化改进,最后通过该装置进行系列实验.该改进实验设计具有原料简单易得、实验微型绿色、操作简单连贯等优点,达到了高度整合,提升效率和发展思维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微型实验具有实验试剂用量少、费用低、实验过程简单化的特点.而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在常规实验中无论是教师的演示实验或是学生的自主实验仍存在诸多不妥之处.本实验将用微型实验对二氧化碳的制备与性质实现一体化的改进设计.  相似文献   

3.
元素性质实验是无机化学实验的重要部分。在教学中,应用微型实验理念从实验装置与实验方法上进行教学改革,并鼓励学生将理论学习与实验相整合,在实验过程中适当进行对比实验,提高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4.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大蒜油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立了一套超临界流体萃取实验装置,系统研究了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大蒜油的实验工艺,考察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流体流量以及原料厚度对大蒜油收率的影响,确定了各因素对萃取率指标影响的主次程度依次为:压力、流体流量、原料厚度、温度;确定了实验范围内的最佳萃取工艺条件为:压力25MPa、温度40℃、CO2流量0.3~0.4m3·h-1、大蒜厚度1~0.5mm。  相似文献   

5.
二氧化碳在温度高于临界温度Tc=31.26℃,压力高于临界压力Pc=7.4 MPa的状态下,性质会发生变化,变化为一种介于气体与液体之间的流体,其密度近于液体,粘度近于气体,扩散系数为液体的100倍,因而具有惊人的溶解与渗透能力。将其与增稠剂混合,使其在高温高压下仍能保持高黏度,耐剪切性、流变性、悬砂性等性能良好的压裂体系,渗透至岩石天然裂缝中,利于复杂网格裂缝的形成,并且由于其超低的界面张力可以做到无残渣易反排,降低对储层的伤害。  相似文献   

6.
高低渗油藏二氧化碳驱油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论文用岩心驱替装置对四种类型岩心进行水驱油实验和二氧化碳驱油实验。结果表明:渗透率相对低的岩心注CO2比水驱能提高采收率20%左右且注入压力比水驱油低很多。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二氧化碳制可降解塑料的原理及工艺过程,着重对国内两套有代表性的工业化装置进行技术经济性分析,并提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8.
9.
ISO法与GB法的对比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水泥国家标准及物检方法向ISO国际标准过渡,对我国水泥行业是一次深刻变革,水泥企业必须打破传统的工艺技术控制模式与生产组织方式,针对企业特点寻求最佳过渡路径.文章从熟料组成设计、颗粒级配、外加剂添加和代用混合材使用四个方面分别按目前的国家标准与即将实施的ISO标准组织对比试验,找出了ISO物检方法对水泥质量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0.
陈静琼  倪哓添 《广东化工》2014,(3):30-30,34
文章采用一套由湛江师范学院研制开发的中学化学微型实验仪器箱*(ML-1),介绍了氢气制备与性质实验一体化微型实验装置、实验方法及实验优点。  相似文献   

11.
二氧化碳应用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阐述了CO2生产的特点,国内外CO2应用状况,并提出了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2.
二氧化碳的利用前景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田超 《大氮肥》2002,25(3):153-156
综述国内外CO2市场生产和利用现状,阐述CO2作为一种潜在的碳资源在各个领域中的广泛利用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作为分析化学中一种新兴技术,迅速显示了其特有的效果和广泛的运用前景。文章介绍了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的原理和特性,重点阐述其在油气开采和石油炼制研究领域的进展状况,并指出了该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吴志敏  张丽  赖经妹 《广东化工》2010,37(4):80-81,85
介绍了超临界CO2的溶解度、密度、表面张力、扩散能力等特性;并着重阐述了超临界CO2在材料清洗、染色、涂料、粒子制备等材料加工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王学彬 《化工时刊》2007,21(1):35-36
用可以同时吸氧气与二氧化碳的双吸剂和挥发性抑菌剂富马酸单甲酯(MMF)复合成新型食品保鲜剂,能抑制30多种常见的霉菌等生物的生长,以可抗氧化变质和二氧化碳的影响。可用于粮食、蔬菜水果、干果、药物等的保质储存,改善了单纯双吸剂的保鲜性能,延长了食品的保鲜期。  相似文献   

16.
超临界CO2微乳体系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述了超临界CO2微乳体系的基本原理,重点对表面活性剂在超临界CO2中形成微乳的机制进行了总结。同时介绍了超临界CO2微乳体系在金属离子萃取、生物活性分子的提取、化学反应、合成纳米材料及染色等方面的应用,并展望了该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汪多仁 《化学工业》2011,29(11):19-23
介绍二氧化碳共聚树脂聚合工艺。重点讨论了催化系统。  相似文献   

18.
将乙基纤维素树脂与指示剂(MCP)、塑化剂磷酸三丁酯(TBP)、催化剂(TBAH)以及二氧化钛共混制备成呼吸末二氧化碳变色薄膜,探讨了制备工艺中乙基纤维素相对分子质量、乙基纤维素添加量、TBP添加量、干燥温度、涂膜厚度对薄膜变色敏感度和变色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本工艺制备的变色薄膜具有在0~5 %二氧化碳含量下,随着二氧化碳含量的不同,产生可恢复的颜色改变的能力;物料组成上选择乙基纤维素作为载体树脂,相对分子质量约为80000的乙基纤维素最为适宜;随着乙基纤维素添加量的减少、TBP添加量的减少、干燥温度的升高以及涂膜厚度的降低,薄膜的敏感度逐渐升高;随着TBP添加量的减少、涂膜厚度的增加,薄膜的响应时间和恢复时间均增加,且薄膜厚度从50 μm变化到300 μm时,恢复时间增加了3倍。  相似文献   

19.
概述了CO2在有机合成、聚合反应、光催化以及电化学反应中的应用。详细介绍了CO2催化加氢反应可合成的各种有机化合物,重点介绍了CO2催化加氢反应的反应机理和催化剂应用,并分析了CO2在精细化工生产中应用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20.
The Organometallic Chemistry of Carbon Dioxid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ibson DH 《Chemical reviews》1996,96(6):2063-209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