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Loo  CE 宾晓燕 《烧结球团》1992,17(2):53-58
烧结过程除受到烧结料层各带的累积影响控制外,还会受焦炭燃烧过程的影响。焦炭粒度影响烧结利用系数和烧结矿质量。本研究试图提出一份比较全面的关于焦炭粒度对烧结过程的影响的资料。全部试验均在半工业烧结试验设备中进行。  相似文献   

2.
《工程科学学报》2019,(11):1397-1404
通过单矿物浮选试验、光学显微镜分析、E-DLVO理论计算、团聚动力学分析等研究了油酸钠浮选体系下赤铁矿浮选过程中的自载体作用.单矿物浮选试验表明,粗粒赤铁矿(-106+45μm)的可浮性较好,当油酸钠用量超过15 mg·L~(-1)时,回收率可达到90%以上,而细粒赤铁矿(-18μm)的浮选回收率、浮选速率则较低;当粗-细赤铁矿中粗粒和细粒的质量近似相等时,粗粒的"自载体"效果最强,浮选回收率增加的也最明显,但粗粒过量则会导致粗粒对细粒赤铁矿浮选的强化作用减弱.光学显微镜分析和E-DLVO理论计算表明,粗-细赤铁矿颗粒间的相互作用能高于细粒赤铁矿间的相互作用能,与细粒赤铁矿相比,粗-细赤铁矿间更容易发生团聚,这也是粗粒能够强化细粒赤铁矿浮选(自载体作用)的主要原因.但过量的粗粒赤铁矿会增强其浮选过程中的"磨削、剪切"作用,导致粗粒的"自载体"效果减弱,浮选回收率降低.  相似文献   

3.
通过单矿物浮选试验、光学显微镜分析、E-DLVO理论计算、团聚动力学分析等研究了油酸钠浮选体系下赤铁矿浮选过程中的自载体作用。单矿物浮选试验表明,粗粒赤铁矿(?106 + 45 μm)的可浮性较好,当油酸钠用量超过15 mg·L?1时,回收率可达到90%以上,而细粒赤铁矿(?18 μm)的浮选回收率、浮选速率则较低;当粗?细赤铁矿中粗粒和细粒的质量近似相等时,粗粒的“自载体”效果最强,浮选回收率增加的也最明显,但粗粒过量则会导致粗粒对细粒赤铁矿浮选的强化作用减弱。光学显微镜分析和E-DLVO理论计算表明,粗?细赤铁矿颗粒间的相互作用能高于细粒赤铁矿间的相互作用能,与细粒赤铁矿相比,粗?细赤铁矿间更容易发生团聚,这也是粗粒能够强化细粒赤铁矿浮选(自载体作用)的主要原因。但过量的粗粒赤铁矿会增强其浮选过程中的“磨削、剪切”作用,导致粗粒的“自载体”效果减弱,浮选回收率降低。   相似文献   

4.
5.
研究了以FQ为捕收剂,采用正浮选流程浮选赤铁矿。考察了磨矿细度、药剂种类和用量对浮选指标的影响。闭路试验采用1粗4精2扫、中矿顺序返回流程,最终获得铁品位59.43%铁精矿,铁回收率72.74%。  相似文献   

6.
7.
使用电解生成的氢气、氧气气泡对各不同粒度范围的细粒石英进行浮选试验,研究了电极表面几何形状、电流密度和气泡直径及流量对浮选回收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采用重力沉降法对草分枝杆菌絮凝赤铁矿、石英的能力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草分枝杆菌对赤铁矿的絮凝能力明显强于它对石英的絮凝能力,造成它们絮凝能力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形成聚团结构的大小及其紧密程度的不同.  相似文献   

9.
对湖北恩施的典型高磷赤铁矿样品进行了非熔态分离提取实验研究.矿样基础特性研究表明,该矿为典型鲕状高磷赤铁矿,矿中铁元素与磷元素之间并未处于化学结合状态.据此采用高速气流磨技术,将其磨至平均粒度为2μm的超细粒度,观察发现铁元素与磷元素在各个超细矿粉颗粒中的含量分布不均匀,Fe、P化合物有所解离.进而采用流态化技术进行气力分离,设计制造了流态化装置,对超细矿粉的流态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超细铁矿粉的流态化特征与常规细粉不同.基于富铁物料与富磷物料的密度差异,设计制造了气力分离装置,对超细高磷赤铁矿粉进行气力分离实验,初步实现了铁元素和磷元素的分离.  相似文献   

10.
郭兵 《包钢科技》1995,(1):99-101
本实验研究了应用包头稀土研究院研制的新型赤铁矿捕收剂G115对白云鄂博细粒赤铁矿的捕收作用。实验证明:G115有极好的选择性,经过一粗一扫即可获得铁精矿品位为56.25%,回收率为85.54%的指标,而且其捕收作用不受矿泥干扰,是一种有效的赤效铁矿捕收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