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缪创业 《节能》2019,(6):94-95
河道水环境治理工程伴随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有了快速的发展。加强对河道水环境的治理可以促进生态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对于全面落实经济可持续发展观有重要意义。其中加强河道水环境治理离不开多方位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该技术是河道水环境治理工程中主要的组成部分,可以更好地控制河道水内外环境,对于提升河道水的自净化能力和人工净化能力有重要意义。同时,对河道水环境治理工程中的多方位生态修复技术进行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目的是提高该技术的应用效率,更好地改善河道水环境。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东莞市石马河流域凤岗段河道进行分析,根据流域水环境现状的实际情况确定水质目标,分析管网、景观和生态以及管理管控等综合治理的工程措施,指出治污关键是要在全面进行现状分析的前提下,有的放矢的地提出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3.
水资源环境与城市生态经济系统耦合模型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资源环境与城市生态经济的矛盾不断深化,研究其耦合机理对于优化两者的关系具有指导意义。利用系统分析方法建立由水资源、城市生态经济、水环境治理等方面组成的耦合度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对长江经济带11省(市)的水资源环境与城市生态经济的耦合度进行评价,计算水资源子系统、城市生态经济子系统、水环境治理子系统的综合评估值,得到11省(市)水资源环境与城市生态经济系统间的平衡关系,然后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计算11省(市)的耦合协调结果,并进一步分析处于高度协调、基本协同、过渡和失调衰退等类型的城市耦合状态。  相似文献   

4.
多方位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水环境治理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河道水环境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严重制约了城市水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基于近年来河道水体修复技术的工程实践经验,提出了"外源截留、内源控制、人工净化和自净强化"的多方位生态修复技术体系,并将其应用于深圳铁排渠示范河道水环境综合治理中。结果表明,该河道水质明显好转,由劣V类水质变为IV类水质,水体的COD、NH_3-N、TP等水质指标均大幅度降低,取得了理想的水体景观及水质效果。  相似文献   

5.
为响应《辽宁省河流水质限期达标实施方案》,坚决消灭劣Ⅴ类水体,对铁岭市两条黑臭河道进行治理,找出黑臭河道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现有问题,给出河道治理思路,讨论了河道生态治理几种常用方法的优缺点,并针对铁岭市两条河道本身特点,选出比较合适的生态治理方法。  相似文献   

6.
常州市藻港西支河为一条非封闭性黑臭河道,采用深层微孔层流曝气、微生物强化降解和生态浮岛为主的生物—生态复合修复技术进行治理,对连续5个月的理化指标进行监测。结果表明,与治理前相比,治理后总磷、总氮、氨氮的浓度均显著下降,水质由劣Ⅴ类提升至Ⅲ~Ⅳ类;COD浓度降幅达70%;河道底泥厚度削减50%,底泥中的总氮、氨氮的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部分检测点浓度降幅为50%。在改善水质的同时,以水生植物为主体的生态浮岛亦兼顾到城市河道的景观需求。  相似文献   

7.
为保障河道国考断面水质,需新建一市政污水深度处理应急工程,为河道提供生态补水,确保河道水质主要指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Ⅴ类标准。该工程设计规模20000m3/d,采用“BFBR立体生态技术+高效沉淀”组合工艺,出水水质主要指标要求达《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Ⅳ类标准,污水处理厂尾水回补河道,改善河道水环境容量,提升河道水质。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昆山市老城区水环境质量、改善河道生态景观效果,昆山市于2012年起对老城区内多条河道进行了综合整治。由于影响河道水质的因素众多,为了能够较为客观地评价治理前后的水质改善情况,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及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治理前后水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治理后Ⅲ至Ⅳ类水的隶属度有所提高,Ⅴ类水的隶属度有所降低,西仓基河、后街河的水质指标有较大幅度提高。经过综合整治,昆山市老城区河道水环境质量有所提高,与实际治理情况相符,可见所提方法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9.
以海城河为例,针对现代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河道由自然渠化生态的过程导致河槽糙率变化问题,分析其对河道行洪能力的影响,并利用一维河网模型MIKE11建立了海城河城区段水动力模型,分析生态河道规划前后不同糙率情况下海城河现状堤防的防洪能力,为海城河防洪规划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针对汾河中下游河道特点,基于水流连续方程及运动方程,建立了一维洪水演进模型,利用该水力学模型对汾河兰村—义棠段洪水进行了数值模拟,并结合生态指标,分析了该河段生态需水量。结果表明,流量过程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以河道不断流为生态流量指标,获得汾河河道不断流的生态需水量为5 m3/s,对汾河水库生态调度和河道治理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根据昆明中心城市范围内11个水文站、26个雨量站、6个蒸发站的实测资料,针对昆明中心城市各河流生态补水量问题,采用河道生态系统最小需水量、河道水质最小稀释净化水量、河道景观功能适宜水深需水量、河道适宜水面面积需水量四种方法,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综合分析确定了昆明中心城市各河道的生态需水量.  相似文献   

12.
以扬州市8条城区黑臭河道为例,分析了扬州城市河道综合整治方案及工程实施状,通过河道排水口清查、临近排水管网截污改造、清淤疏浚、活水工程、生态修复、定期监测维护等手段,目前河道水质有明显改善。总结了相关经验供相似城市河道整治参考。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城市河道黑臭问题严重,治理方式以物理、化学方法为主,但是物理和化学治理技术存在高反弹性和长效性短的问题。生物-生态修复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可持续发展技术,可以让水体恢复自平衡状态实现水质净化,其处理效果和长效性较好。生物-生态技术辅之以曝气或酶制剂等强化,可以更好地快速实现水质净化,但是也存在着耗电量较高的问题。在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如何实现光伏发电与生物-生态技术的最优结合成为河道治理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4.
以湖北省16个市州为例,从非期望产出角度出发,运用DEA-SBM模型对2014~2018年16市州水环境治理效率进行测算,结合GIS空间分析法,探究城市水环境治理效率时空变化特征,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城市水环境治理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湖北省城市水环境治理效率呈上升趋势,但不同城市之间水环境治理效率时序变化存在差异;湖北省城市水环境治理效率呈中部地区低,东部、西部地区高的空间分布态势;基础设施水平、环境规制对城市水环境治理效率呈显著正向影响,城镇化水平对水环境治理效率呈显著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5.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资源,水环境的保护成为人类共同的责任与义务。科学的河道治理是实现水环境保护的关键性途径,我国现阶段在统筹河道治理与水环境保护二者关系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统筹之路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6.
《节能》2018,(11)
水生植物是水环境景观中的重要元素,不仅具有美化环境的效果,而且有净化水体的功能,是生态水环境的"净化器"。立足水环境污染现状,合理运用水生植物进行水环境的水体净化、生态修复、雨水调蓄、景观营造等,实现水环境综合治理和景观空间优化,建造具有弹性的水环境,增进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和"海绵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17.
《节能》2019,(9):140-141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自然资源的储备不断减少,其中水资源的储备更是遭受了严重的冲击。当前,我国的人均水资源覆盖率处于持续性降低的阶段,资源存在开发过度和不合理使用、破坏严重的问题,其中河道污染问题较为突出。河道综合治理属于一项非常复杂并且艰巨的工作,其治理面涉及广,治理周期较长,所以如何提高河道治理工作效益,成为环境保护以及经济发展的基础性话题之一。对此,为了更好地推动河道治理水平持续发展,简要分析生态修复理念在永和河流域河道治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城乡的快速发展,某河道两岸及流域内土地被作为小区、商业、公共用地等进行了大规模开发,对应配套管网并没跟上,致使岸边城市居民日常生活排放的污水、养殖废水和工业废水直排入河,同时农田径流污染、河道自净能力失调等导致河道流域内水环境污染严重.本文针对河道水质及水环境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为河道治理提供技术支撑和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19.
为定量评估控源截污、生态补水、微地形营造等治理方案对高密度建成区雨源型河流水环境容量的提升效果,以重庆市城区盘溪河渝北段为例,利用MIKE21软件构建了一维水动力—水质模型,并以水环境容量为评价指标模拟研究了各治理方案。结果表明,单一治理方案对盘溪河氮磷环境容量的提升效果分别为生态补水>控源截污>微地形营造,而控源截污对COD环境容量的提升效果最大;通过3种整治措施的组合治理后,盘溪河的水环境容量可得到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20.
针对鲁北平原区天然河道污染、河道冲淤损坏严重的现状,结合流域河道生态综合整治工程,选用MIKE21软件,建立基于非正交网格的平原区天然河流弯道二维水动力数值模型,模拟天然河流弯道纵横向的流速及水面线特征分布,绘制弯道流速矢量场,得出天然河流弯道的河床及河岸边坡冲刷、落淤分布符合实际情况;结合土壤生物工程技术,提出四种生态治理方案并进行数值模拟,引入鲤鱼流速适宜指数法对治理方案的生态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方案4中水流流速趋于均匀分布,对弯道生态治理效果最为显著,生态丁坝在弯道生态治理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