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炉缸径向不同位置的风口焦炭的实际压差、焦炭粒度、孔隙度和渣铁体积等参数计算炉缸径向煤气流速度的变化情况,从而比较炉缸煤气流分布情况。分析炉喉十字测温边缘值/中心值、炉缸径向中心煤气流速度、高炉布料制度之间的关系,得出了炉喉十字测温边缘值/中心值与炉缸径向中心煤气流速度、布矿角度、矿角焦角差之间的经验回归公式。  相似文献   

2.
对武钢7号高炉提高炉缸活跃程度实践进行了总结。阐述了炉缸工作正常和异常时的表现,认为影响炉缸活跃程度的主要因素是渣比大幅度升高、焦炭质量变差、炉温持续走低。通过采取加强原燃料质量管理、稳定煤气流分布、保持充沛的炉温和合适的炉渣碱度、提高鼓风动能、优化出铁组织等措施,确保了炉缸活跃程度,高炉稳定顺行,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吨铁能耗随之降低17.5 kg/t。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鞍钢3号高炉(3200 m^3)炉缸活跃程度,对造成炉缸工作状态差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通过采取加强原燃料质量管理、控制煤比在合理范围、保持充沛的物理热和合适的炉渣碱度、提高鼓风动能、优化钒钛矿使用模式、加强炉前出铁组织等措施,提升了炉缸活跃程度,高炉稳定顺行,各项指标均有明显进步。  相似文献   

4.
刘国民  赵军  郝桂之 《炼铁》2006,25(4):34-36
对唐钢3号高炉炉底炉缸侵蚀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今后生产中应采取的措施。认为唐钢3号高炉炉底炉缸侵蚀的主要原因是炉缸结构不合理和鼓风动能偏低,今后高炉生产中应加强冷却、提高鼓风动能、加钛矿护炉和控制冶炼强度。  相似文献   

5.
6.
针对高炉煤气利用率偏低且波动较大的生产现实,开展了煤气初始分布、煤气二次分布、煤气三次分布的系统性研究,重新建立了各类工艺参数的控制标准,并且采用加废钢调节煤气流技术。项目实施后,入炉生矿比例提高到25%以上,月滑料频次减少70%以上,煤气利用率提高到47%以上,实现了高炉煤气分布长期稳定合理,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到达国内同类型高炉中的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7.
左俊  尤石  赵世丹 《炼铁》2023,(2):1-4
马钢2号高炉自2018年以来炉缸工作状态持续下降,2019年8月炉芯温度一度下降至300℃以下。炉缸工作状态差的原因主要是铁水钛含量高、装料制度不合理和鼓风动能偏低。通过采取优化铁水成分改善流动性、调整装料制度优化两道气流、积极用风提高鼓风动能等技术措施,高炉两道气流趋于稳定,炉缸工作状态逐步好转。2020年5月炉芯温度明显回升,持续保持在400℃以上。随着炉缸的活跃,炉况明显改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不断提升,10月高炉利用系数达到2.54t/(m3·d)、燃料比522kg/t、焦炭负荷4.40。  相似文献   

8.
文林 《四川冶金》2002,24(6):2-4
小高炉煤气流分布有其不同于大容积高炉的特点,主要取决于鼓风动能和风速,另外,渣铁液分布、炉缸液面高度、焦炭质量、软熔带形态、进料质量等对煤气分布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包耀宗 《冶金译丛》1997,(2):18-20,8
本文介绍了一种炉缸焦炭孔隙度的计算方法,其结果充说明了焦炭在高炉中的行为,这是传统测方法所不能达到。该方法为如何提高炉缸中焦炭的孔隙度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高炉鼓风动能与炉缸活性的关系,认为合理的鼓风动能不仅是保持炉缸活性良好的前提条件,更是高炉操作者调节炉况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研究合理鼓风动能的理论依据和计算方法,发现高炉合理鼓风动能不仅需要随着高炉容积的增大而增大,而且需要有合理的风量和风口面积。通过比较不同容积高炉所对应的风量,提出了风量比和风量系数的概念;介绍了本钢新1号高炉通过调节风口面积探索合理鼓风动能的过程。对高炉在不同鼓风动能条件下所产生的各种直观现象和仪表变化进行了说明,针对这些现象就可以判断出鼓风动能是否在合理范围内,并进行相应的调节。因此,合理的鼓风动能需要适应高炉生产的各方面条件的变化,这就需要对合理鼓风动能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以形成应变的合理的送风制度,确保高炉生产长期稳定顺行。  相似文献   

11.
SymbolList C———Coefficient,1inthepackedbedand0inother place; C1,C2,Cμ,σκ,σε———Empiricalconstant; d———Diameterofcokeparticle; H———Heightofpackedbed,m; P———Pressure,Pa; ui,uj———Velocityalongdirectioni,jrespectively,m·s-1; vA———Vel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3种典型炉缸结构的特点及在我国高炉的应用效果;对合理死铁层深度进行了分析,并介绍了近年世界上新建的部分高炉的死铁层深度及死铁层深度与炉缸直径之比。介绍了目前已获得应用的炉缸状态监测技术,以及实践证明较好的炉缸缝隙压浆和护炉新技术。指出强化冶炼情况下,炉缸死铁层深度应至少为炉缸直径的20%;炉缸出现缝隙时,用重油压浆比用碳糊效果好;如能开发出含钛化物的炭砖,既能起到较好护炉作用,又不会像添加含钛矿那样会造成焦比升高。  相似文献   

13.
The heart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operation of the ironmaking blast furnace (BF). A simplified simulation model of the hearth based on the general principles of liquid drainage has been extended to make the model more practical and comprehensive. The tap rates of the liquids are determined by production and taphole conditions, including taphole diameter and length, and the tap‐end conditions are iteratively calculated to yield a quasi‐stationary tap cycle. The model, which considers both a sitting and a (partially) floating dead man, is illustrated with the use of a set of examples, where the effect of variables on the drainage behavior is studied. The model is finally validated by applying it to short‐term data from an industrial BF.  相似文献   

14.
中心加焦可以减小中心区域的矿焦比,增加中心气流强度,形成倒V形软熔带,提高料柱的透气性;由于中心气流中CO含量高,焦炭的溶损少,颗粒进入炉缸时保持较大的粒度,提高死焦堆的透气透液性。中心加焦对高炉操作有很多积极作用,但中心加焦也会减小中心气流的利用率,提高燃料比。当中心加焦过量时,高炉内的气流分布出现异常,因此需要研究合理的中心加焦量以及中心加焦方式。利用Ergun公式,对不同中心加焦量条件下,高炉内的煤气分布、压差变化等参数进行计算,并根据煤气分布情况简单计算了中心加焦对高炉内煤气利用率的影响。根据计算分析结果,对高炉中心加焦量及中心加焦方式进行讨论。研究结果可以为实际高炉中心加焦操作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FSSS系统在全烧高炉煤气锅炉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钢热电厂在全烧高炉煤气锅炉上应用FSSS(锅炉炉膛安全监督系统)时套用了煤粉煤气锅炉的有关规定和要求,结合全烧高炉煤气锅炉的特点进行了适当的改动,取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16.
高炉煤气在加热炉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采用炼铁副产品高炉煤气为加热炉燃料的应用情况 ,总结了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17.
18.
高炉炉缸铁水流场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水环流是造成炉缸"蒜头状"侵蚀的主要原因,而导致铁水环流行程主要是由于炉缸内的死料柱引起的。为此,以流体力学有关理论为基础,建立了炉缸炉底三维流体数学模型,应用FLUENT软件,研究了高炉炉缸中不同死料柱位置、状态及出铁口尺寸对炉缸内铁水流动的影响。结果表明:死料柱有较小的浮起时造成炉底铁水流量较大对炉底产生较强的侵蚀。当中心死料柱尺寸大时自由铁水区的铁水流速较快,反之较慢。当出铁口直径增大时,铁水的质量流量增大,炉缸底部的铁水环流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19.
根据高炉炉缸在实际生产中的情况,将炉缸内衬划分为有限单元,采用能量平衡原理建立炉缸内衬温度分布模型,并应用于高炉炉缸内衬设计,进而对炉缸的工艺设计做必要的调整优化,以此获得合理的炉缸内衬温度分布。在此基础上,通过实际生产中的内衬温度推测炉缸内衬侵蚀程度,对炉缸内衬的寿命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了温度场分布设计技术优化的碳砖-陶瓷杯炉缸内衬的高炉,陶瓷杯侵蚀速率很缓慢,推测蒜头状部位的陶瓷杯使用时间可达10 a以上。  相似文献   

20.
王博 《工业炉》2015,37(3):69-71
环形加热炉原以天然气为燃料,为节省燃料费用成本,同时充分利用煤气厂生产的富裕焦炉煤气,故将环形炉1~3区燃料由天然气改为焦炉煤气。建立焦炉煤气阀站及分区管路,更换烧嘴及烧嘴砖,更换调节阀、流量孔板等现场电气设备,建立全新燃烧控制程序及HMI画面。对改造后环形炉运行带来的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