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松辽流域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站采用3S技术在乌裕尔河和讷谟尔河流域开展大尺度范围内的侵蚀沟动态监测实践.详细介绍了大尺度条件下侵蚀沟的动态监测技术及研究过程,以及对所遇到的问题所采取的解决方案.采取以3S技术为基础的动态监测方法,不但具有监测结果准确和费用低的特点,而且本案例还对今后开展侵蚀沟监测及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经验和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2.
"3S"技术在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动态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3S”技术是集遥感、全球定位与地理信息系统于一体的高新技术手段,它可以快速、准确地获得地面各种信息.文章对“3S”技术在信息获取、信息加工、信息管理等几方面在水土保持动态监测中的应用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3.
北京市土壤侵蚀定量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土壤侵蚀定量评价是制定水土保持规划的重要依据。自2001以来,北京市每年发布水土保持监测公报,向社会公告水土流失状况;为了定量评价年度水土流失状况,北京市持续开展了土壤侵蚀定量评价方法的研究探索:(1)2001—2003年公报采用了基于遥感监测的小区推算法;(2)2004—2011年公报采用了基于降雨侵蚀力模型的小区推算法;(3)2012—2013年公报采用了基于北京市土壤流失方程的定量评价法。对上述3种算法进行比较性研究,总结了各算法的优缺点:小区推算法简单易行,缺点是误差较大;基于降雨侵蚀力模型的小区推算法,需要收集全市降雨站点的数据,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分析的准确度;基于北京土壤流失方程的定量评价法,科学合理,避免了小区监测的偶然性和随机误差,但是需要大量基础数据支撑和区域土壤流失方程。  相似文献   

4.
通过全国第二、第三次土壤侵蚀遥感调查,采用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图像处理系统(RS),地理信息系统(GIS)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土壤侵蚀遥感调查的实践,探索出综合应用“3S”技术在该领域的应用方法,对科学、准确、高效的获得调查成果,为政府及水行政府主管部门适时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基于CORS-RTK结合GIS的鄂东南崩岗侵蚀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崩岗侵蚀的侵蚀量巨大且危害严重。目前常用的崩岗监测方法(卡口站法和插签法)皆有一定局限性。以鄂东南程凤村崩岗为研究对象,采用CORS-RTK动态测量结合GIS空间分析的方法,对崩岗的形态、坡度、后退量等参数进行了定量测量,再通过对比不同时相的崩岗数据结果来监测崩岗侵蚀变化。研究结果表明,RTK具有精度高、速度快等优越性,可为崩岗侵蚀监测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雷少华  徐春  韩丹妮  金秋  耿韧 《江苏水利》2023,(1):28-31+35
基于遥感卫星降雨数据和降雨侵蚀力本地优化方法,结合土地利用、土壤、地形等数据,利用中国土壤流失方程,对南京市2001—2020年土壤侵蚀情况进行遥感监测。归因分析表明,土地利用、植被覆盖度、降雨等均对南京市水土流失面积年际变化产生影响,其中降雨是首要驱动因素。研究成果为其他缺资料地区开展基于卫星降雨数据的降雨侵蚀力本地优化提供借鉴,为水土流失长时序监测评价提供了数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珠江水政监察遥感信息系统框架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珠江流域水政监察需求出发,阐述了珠江水政监察遥感信息系统建设的原则、依据、内容,设计出该系统的总体框架结构。该系统利用3S技术,以珠江水政监察空间数据库建设为基础,以珠江水政遥感监测为重点,实现珠江河口监测、跨省河流监测、国际河流监测、水政执法管理和遥感影像服务等一系列功能,为珠江水政管理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中国水利》2004,(7):J008-J009
遥感监测系统是运用遥感手段,以不同分辨率的卫星影像和航空影像为信息源,通过图像处理、数据采集和信息提取过程,快速、定位、定量地获取水土保持数据,极大地提高水土保持基础数据获取的效率和精度,可以为制订水土流失防治方案、评价治理效果提供科学的技术手段。数字黄土高原的基础数据大多是通过水土保持遥感监测系统获取的。  相似文献   

9.
监测信息是岩土工程结构性态最真实的外在表现。以岩土工程中常见的锚杆应力计、多点位移计为例,探讨基于数值模拟的岩土工程安全监测信息数值重构方法。通过对大型通用数值软件(ABAQUS)的*.inp模型文件与*.rpt结果文件进行二次开发,结合测点的实际坐标,经过坐标转换、测点所在单元编号识别、计算结果插值等流程,快速、精确地实现安全监测信息数值重构,并基于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C#.NET开发了MCRE界面程序。  相似文献   

10.
水土保持监测是保护水土资源、维护良好生态、防治水土流失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本文基于当前3S 技术(GIS:地理信息系统;RS:遥感技术;GPS:全球定位系统)在水土流失监测工作中的研究与应用现状,以萍乡市安源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工作为例,阐述了3S 技术在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中的应用思路和发展前景。3S 技术具备高效的数据获取能力和分析能力,其弥补了传统监测手段的不足,可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提供有效的理论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红壤区崩岗侵蚀的土壤特性与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南方崩岗的发育与重力侵蚀密不可分的特点,利用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的方法,对南方第四纪红土、花岗岩、红砂岩发育形成的典型红壤的岩土力学性质、物理性质和颗粒组成进行了分析研究,探讨了崩岗侵蚀的土壤特性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崩岗侵蚀与土壤的岩土力学性质有着密切的联系。第四纪红土、红砂岩、花岗岩土壤的抗剪强度依次降低、压缩性依次增大的规律与其崩岗侵蚀规模依次增大的现象相一致。(2)崩岗侵蚀与土壤的物理性质密切相关。花岗岩、红砂岩地区土壤稳定入渗率大有利于崩岗的发育,红砂岩地区崩岗集中在沟头分布的特征与其低液塑限性质有关。(3)土壤颗粒组成是影响崩岗发育的根本性物质因素。  相似文献   

12.
湘潭电厂灰坝至今已运行10余年,地质勘测查明排水系统和棱体均已失效,而且当年采用山坡土风化料筑坝,均匀性和质量较差,因此渗漏现象严重。针对渗漏最严重的1号坝,采用二维有限元,进行了计算分析。通过对渗流场及其渗透变形、边坡稳定等的综合分析,对1号坝进行了安全评价,提出了可供设计参考的加固处理建议。  相似文献   

13.
坡脚冲刷作用下近坝库岸边坡滑坡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有亭  李卓  周涛 《水利水电技术》2016,47(12):121-125
为研究坡脚冲刷作用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基于某水电站近坝库岸边坡滑坡区实测降雨资料,通过自行研制模型试验装置,进行了坡脚冲刷作用下室内边坡滑坡模型试验,分析了坡脚冲刷作用下的边坡滑坡特性。研究表明:坡脚冲刷作用是引起边坡滑坡的主要因素,即:由于强降雨引起河水对边坡侧向产生冲蚀会掏空坡脚的岩土体,且坡脚已冲刷的边坡在降雨作用下不利于边坡稳定,使得边坡失稳下滑会引起边坡滑坡。此时,坡脚处滑坡会不断向边坡上部发展,坡脚冲刷作用下的滑坡以滑动滑坡为主,滑坡类型为浅层牵引式滑坡。  相似文献   

14.
河流水流因素、河岸几何条件、河岸岩土体性质及边坡坡顶裂缝的产生是河岸边坡失稳的重要影响因素。通过建立河岸边坡在临坡水位升降、坡趾淘刷、车辆荷载、偶然作用等多因素影响下失稳的概化理论模型,采用极限平衡法,计算了折线边坡在多因素条件下的边坡抗滑稳定系数。重点分析了临坡河流水位、坡趾淘刷及裂隙水位对于边坡抗滑稳定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边坡抗滑稳定系数随着临河水位的升高先减小后增大,在这过程中存在一个最不利的水位;同时,随着裂隙水位的增高,边坡抗滑稳定系数逐渐变小;边坡坡趾淘刷对于河岸边坡抗滑稳定性非常不利,随着淘刷高度及切入深度的增大,边坡抗滑稳定系数逐渐变小。  相似文献   

15.
3S技术支持下的汝溪河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促进水土保持与水土资源利用提供基础数据和决策依据,在3S技术支持下开展水土流失与生态环境动态监测。选取三峡库区汝溪河小流域作为研究区域,根据区域土地利用类型、植被覆盖度信息,并综合所收集的当地水保资料和地形坡度数据等,进行空间叠加分析,确定土壤侵蚀类型、强度分级与分布情况。参照《土壤侵蚀分级标准》,对2014年、2015年2个时期的汝溪河进行水土流失动态分析,并采用转移矩阵法对2个时期土地利用转化方向与转化面积进行合理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14-2015年2 a之间,汝溪河小流域的土地利用方式有结构性调整,水土流失分布情况大体趋于稳定,微度水土流失面积略增加,轻度、强度水土流失面积基本持平,中度水土流失略降低,极强、剧烈水土流失情况有所缓解。  相似文献   

16.
岩土预应力锚固技术的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总结了岩土预应力锚固技术的发展历程,对岩土锚固机理、长期耐久性以及安全检测技术等预应力锚固关键技术问题目前的研究情况进行了论述;介绍了一种新型的预应力锚固体系——全程防锈分散压缩型预应力锚索体系,阐明其特点和优势,指出研制和开发新型锚索体系是提高岩土锚固工程安全性的根本途径;提出了预应力锚固技术研究发展的核心问题,阐明了岩土锚固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海河流域河道外生态需水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水土流失是海河流域较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经对比研究发现,植被覆盖度的变化会通过影响洪充量,土壤侵蚀量等因子,进而改变水土流失的状况。从提高植被覆盖度尤其是低覆盖度草地植被的角度出发,定量研究了为改善流域水土流失状况河道外生态需水的具体数额,得出海河流域现状年河道外生态耗水(降水)385亿m^3。另外,为改善河道外生态环境状况将低覆盖度草地提高地提高至中等覆盖度水平,则需要增加生态需水12.5亿m^3。  相似文献   

18.
甘肃舟曲江顶崖滑坡成因及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穆鹏 《中国水利》2011,(4):50-52
通过区域地质调查、滑坡微地貌和变形破坏特征测量等手段,对甘肃舟曲江顶崖滑坡的特征和成因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表明,该滑坡具有显著的分级分块滑动特性,降雨、滑坡区高陡的地形、河流冲刷及不良的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是形成该滑坡的主要因素。对此采用多种极限平衡计算方法,并结合滑坡所处的地质环境评价该滑坡在天然、暴雨、地震以及暴雨和地震耦合作用下的稳定性,为该滑坡的下一步治理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9.
区域旱灾风险评估是连接旱灾风险科学认识与防范实践的核心环节,一直是旱灾风险防御理论和实践研究领域的前沿热点和难点,是支撑区域水利高质量发展亟需解决的关键科技问题。针对实际旱灾风险评估中存在的概念不清晰、方法适用条件有约束、风险定量计算与物理解析相分离等问题,从评价对象符合风险评价目标关系程度的角度,研究指出了旱灾风险综合评价和旱灾风险定量评估是目前旱灾风险评估研究的主要途径,辨析了其中旱灾风险系统、旱灾风险综合评价、旱灾风险定量评估等若干概念问题,探讨了单指标评价函数构建、指标权重确定、综合指标评价函数构建等若干方法问题,以进一步推动旱灾风险评估理论和实践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20.
Sediment flow through hydro turbine causes erosion of hydraulic components resulting in drop of turbine efficiency, particularly in hydropower plants of the Himalayan region. The measurement of erosion and monitoring of sediment flow in turbine are major concerns in erosion study. Attempts have been made to study erosion mainly in Pelton and Francis turbines. In this study, a simple and effective method has been presented to measure erosion in a Kaplan turbine of a run-of-river scheme Chilla hydropower plant in foothills of Himalaya. Recent techniques were used to measure sediment parameters like concentration, size, shape and mineral content. A standard erosion model is applied to estimate the erosion in Kaplan turbine blade, runner chamber and draft tube cone. A calibration factor has been proposed to apply the erosion model for site specific conditions. It has been found that the outer trailing edges of the turbine blade and upper runner chamber are most erosion prone zones. Sediment analysis revealed that effective operation can reduce erosion in turbine components. The estimated erosion values from model are found to be consistent with measured values. Finally, suggestions for design improvements and effective operation of erosion affected hydropower plants are give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