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温度诱导的液-液结构转变为切入点,研究了Sn-10%Bi合金经不同过热处理后凝固行为和凝固组织的变化.首先利用自制的定向凝固装置进行了液-液结构转变对Sn-10%Bi合金的定向凝固影响的研究.然后测定经不同过热处理的合金熔体相应的凝固曲线,并观察凝固组织.结果表明,相对于在结构转变前保温处理的熔体,经历了结构转变的合金熔体,凝固时所需过冷度增大,并且凝固组织显著细化;揭示了温度诱导液-液结构转变对合金凝固行为及组织有着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Pb-Sb30%液-液结构转变的不可逆性及其对凝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兵  祖方遒  刘兰俊  李先芬  益汛  陈轶平 《铸造》2007,56(7):750-753
在前期研究发现一些二元合金在液相线上数百度温度范围内发生温度诱导液-液结构转变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Pb-Sb30%合金液-液结构转变的可逆性,结果表明,该合金熔体发生的结构转变是不可逆的;并探讨了液-液结构转变对其凝固行为及组织的影响,发现结构变化后的熔体凝固过冷度增大,初生相和共晶相组织明显细化,且维氏硬度值提高约30%。  相似文献   

3.
《铸造技术》2019,(7):654-656
Sn-10%Sb合金在856~960℃可以发生温度诱导的液-液结构转变。研究了温度诱导液-液结构转变对Sn-10%Sb合金凝固行为及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金熔体经历结构转变后,凝固时所需过冷度增大,并且凝固组织显著细化。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液-液结构转变的可逆性及熔体状态对凝固的影响,利用直流四电极法测量SnSb15合金熔体在三轮连续升降温过程中的电阻率-温度曲线。分析SnSb15合金熔体的不可逆和可逆转变的物理内涵,进而讨论不可逆转变对凝固影响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SnSb15合金熔体发生了温度诱导的液-液结构转变,其首轮升温过程的转变呈不可逆性,而后续降温及升温过程的转变呈可逆特征;且首轮升温过程的不可逆液-液结构转变显著影响合金的凝固行为和组织,如初生相和包晶相的形核过冷度分别增大9.7和5℃,凝固时间分别缩短2.5和4 s,并且凝固组织明显细化。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国内外在熔体结构研究方面的现状与进展,介绍了通过控制合金熔体的预结晶状态来改善合金组织和性能的相关技术及成果。可以得出:温度和压力可使金属熔体发生液/液结构转变,金属熔体结构随温度的变化存在滞后性,利用熔体结构随温度变化的滞后性可控制合金的凝固过程、明显细化合金的凝固组织、大大提高合金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直流四电极法探索了Al-18%Si合金在升温过程中熔体的电阻率-温度(-ρT)关系,根据在800~950℃及950~1050℃区间-ρT的异常行为分析认为,后者对应液-液结构转变,其间原先的Si原子团簇被打破,原子重新排列形成新的细小团簇,液体结构更加均匀,而前者则为预转变。依据上述信息采取不同温度分别进行熔体过热处理来探索其凝固组织的差别,结果发现,相对于常规熔炼温度,在高于熔体结构转变温度(1150℃)进行熔体过热处理,初晶硅明显细化,而在预转变状态进行熔体过热处理并不能明显改变凝固行为和组织。  相似文献   

7.
结合强制冷却方法研究了 Sn-30Sb合金在温度诱导液相结构转变前后熔体的凝固行为及其组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液相结构转变后保温处理的熔体,相对于在液相结构转变前保温时,其凝固时所需过冷度增大,SnSb化合物明显细化,分布弥散化.分析认为,由于在升温至876~1 135 ℃范围时熔体液相结构发生转变,导致熔体中类固型原子团簇被大量打破,熔体结构趋于均匀和无序,抑制了初生相的形核、生长,进而有利于包晶转变的进行,使得凝固组织变化明显.  相似文献   

8.
Sn-70Bi合金熔体结构转变的可逆性及其凝固行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直流四电极法研究了Sn-70Bi合金在液相线以上数百度温度范围内发生的熔体结构转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熔体结构转变的可逆性及其对凝固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Sn-70Bi合金所发生的熔体结构转变部分可逆,分析认为主要与Sn的熔体结构有关,且熔体结构转变对其凝固行为及组织有较大的影响.发现结构变化后的熔体凝固过冷度显著增大,初生相和共晶相组织明显细化.  相似文献   

9.
《铸造》2015,(6)
探索了Bi2Te2.55Se0.45热电材料熔体的电阻率温度行为,并在此基础上,采用热分析法、金相分析、X射线衍射、SEM和EDS等表征手段研究了不同熔体状态对Bi2Te2.55Se0.45合金凝固行为和组织的影响。结果所示,Bi2Te2.55Se0.45合金熔体升温过程中在840~940℃的范围内存在温度诱导不可逆液-液结构转变。凝固结果表明,熔体结构转变后合金熔体的凝固行为和组织与转变前熔体的凝固情况有明显差别,如形核和生长过冷度分别增加了17.6℃和2.2℃,形核率明显提高,凝固时间缩短了8 s,凝固组织明显细化,且分布更为均匀;此外,熔体状态的改变使合金XRD特征峰向高角度偏移,沿(00l)晶面的择优取向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10.
Sn-6Bi合金熔体结构转变对凝固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Sn-6Bi合金熔体电阻率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发现在不同的温度区间合金发生了两种不同类型的液液结构转变,即高温阶段(890~1095℃)不可逆转变和低温阶段(645℃)的可逆液液结构转变。分析认为可逆的液液结构转变是由四面体结构的Sn-Sn共价键团簇的打破和重聚引起的,而不可逆液液结构转变是由(Bi)n原子集团、亚稳态的Sn原子团簇引起的。根据这一结果进行凝固试验,发现当熔体经历过温度诱导结构转变后会使凝固过冷度增大,凝固时间延长,凝固过程中释放的凝固潜热略微减少,凝固组织明显细化。  相似文献   

11.
李光  张阳  李喜孟  冯伟骏 《铸造技术》2006,27(4):374-377
研究了功率超声在铅锡合金凝固过程的作用,分析了超声功率、施振温度、熔体的冷却方式等参数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在功率超声作用下,声空化效应和声流效应使含铅5%的铅锡合金的凝固组织明显细化,随着超声功率的增加,合金组织的细化程度提高,但功率提高到一定程度时,细化作用减弱;施振温度、熔体的冷却方式等参数对超声在铅锡合金凝固过程的作用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高温度梯度下Al-In偏晶合金定向凝固组织的演化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高温度梯度的方法,研究了在定向凝固条件下温度梯度与凝固速率的比值G/R对Al-17.5%In(质量分数)合金凝固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偏晶合金的定向凝固与共晶合金定向凝固的生长规律类似.在高温度梯度下,仅在很低的生长速度时才能形成二相有序排列的共生.在偏晶合金定向凝固进入稳态生长以后,在各自的相凝固前沿富集了另一相的溶质,由于两相的层间距不大,长大过程中的横向扩散占主导地位.随着生长速度的增大或温度梯度的降低,Al-17.5%In合金定向凝固组织从纤维结构到周期性或规则排列的串状结构再到弥散分布结构转变.这种转变与固一’液界面形状的转变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在高达1 200℃的范围内,通过直流四电极法研究了Sn-Sb15无铅焊料合金在液相线以上一定温度范围内发生熔体结构转变的可能性及规律,并以此为切入点研究了熔体结构转变前后焊料的凝固组织和润湿性能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Sn-Sb15合金熔体发生了温度诱导的液态结构转变;这种转变细化了凝固组织、改善了Sn-Sb合金钎料的润湿性能。  相似文献   

14.
连铸空心管坯内置行波磁场对凝固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低熔点Sn-3.5%Pb合金进行了空心管坯内置行波磁场的静态模拟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管坯内置行波磁场可以引起金属熔体内部纵截面上的大环流,减小了熔体凝固前沿的温度梯度,降低了金属熔体的冷却速率,抑制了熔体的枝晶生长,从而促进了晶粒的球化,改善了管坯的凝固组织。  相似文献   

15.
The effect of a liquid structural change on the solidification of the alloy CuSn30 is discussed. The temperature dependence of the electrical resistivity (ρ-T) of a CuSn30 (wt.%) melt was measured, and an abnormal change was found on the ρ-T curve within a range of 855°C to 1040°C, which suggests that the melt may have undergone a temperature-induced liquid-liquid structural transition (TI-LLST). The existence of the TI-LLST was verified by means of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Furthermore, the melt that experienced the TI-LLST needed higher undercooling to nucleate, and the eventual grain size was evidently refined. Analysis of the atomic bonding mechanism of the CuSn30 melt at temperatures above melting point suggest that the structural transition can be attributed to the destruction of the inherited chemical short-range orders or clusters, and that this destruction alone results in the homogeneity of the melt. In turn, the homogeneity of the melt inhibits the nucleation and growth of the primary phase, promotes a peritectic reaction, and eventually refines the solidification microstructures.  相似文献   

16.
电磁组合场对镁合金凝固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电磁组合场对AZ61镁合金凝固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静磁场作用下,镁合金的凝固组织为等轴晶,晶界上的结晶相成网状分布;在静磁场与工频交流电组合场作用下,其凝固组织与只施加静磁场时类似,基本为等轴晶,但由于交流电的施加晶粒明显得到细化,晶界上结晶相的网状结构也变得细小;而在镁合金凝固过程中同时施加静磁场和直流电流组合场时,由于组合场产生的熔体内部的定向力作用的结果,凝固组织主要为蔷薇状晶粒,组织得到明显的净化,其晶界上结晶相的网状结构彻底消失,以不连续的薄条状和点状形态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