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介绍了高分子双水相和表面活性剂双水相的构成,性质及其在生物大分子分离富集中的应用。高分子双水相由一定浓度的两种高分子水溶液,或一种高分子与别一种无机盐的溶液混合形成。该技术已成功地应用于多种生物大分子的分离富集。  相似文献   

2.
OTAB胶束的扩散系数及第一和第二CMC的电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前期工作基础上,根据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八烷基三甲基溴化铵(OTAB)水溶液体系中胶束在玻碳电极(GCE)上的电化学行为,在一定条件下电极过程为扩散步骤控制,在无外加探针分子的条件下用循环伏安法(CV)研究了OTAB水溶液体系胶束在玻碳电极(GCE)上的电化学行为,并用电位阶跃计时库仑法(CC)测定了OTAB胶束的扩散系数。依据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水溶液体系胶束粒子的扩散系数与胶束粒子形状及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而测得OTAB水溶液体系胶束的第一CMC与第二CMC。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简捷、快速、准确,特别是为研究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第二CMC提供了一种新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3.
表面活性剂对自修复环氧树脂微胶囊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双酚A型环氧树脂(E-51)和正丁基缩水甘油醚(BGE)混合物为囊芯,三聚氰胺-尿素-甲醛共缩聚树脂(MUF)为囊壁,采用原位聚合法,合成一种用于自修复材料的微胶囊,研究了阴离子、非离子和高分子等5种表面活性剂对MUF环氧树脂微胶囊的影响.采用光学显微镜(OM)表征微胶囊粒径大小及分布、表面形貌等性质,用圆环法测定表面活性剂溶液的表面张力和不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浓度水溶液/环氧树脂的界面张力,探讨了表面活性剂种类和浓度对MUF环氧树脂微胶囊粒径和形成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SDBS有助于MUF环氧树脂微胶囊的形成,SDBS水溶液/环氧树脂的界面张力随着SDBS浓度的增加而减小,在SDBS质量分数为0.5%后趋于稳定;在该条件下形成的MUF环氧树脂微胶囊形态良好,分散均匀,无粘连现象.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索设备和工艺简单、无污染、生产过程费用低的分离水溶液中微量茶碱方法,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表面活性物质,利用以加强排液的一种球形构件的泡沫分离塔对富集水溶液中微量的茶碱进行了研究.重点考察了溶液的pH、鼓泡气体流量、表面活性剂浓度及泡沫塔装液量对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合适的操作条件为CTAB浓度0.2 g/L、初始pH 8.0、气体流量300 mL/min和装液量350 mL时,茶碱的富集比为49.3,回收率为56.9%.  相似文献   

5.
系统研究了疏水缔合聚丙烯酸共聚物(HMPA)水溶液及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仲辛基酚聚氧乙烯醚,TX-10)存在条件下的流变特性和缔合行为。结果表明,HMPA水溶液存在一个聚合物网络结构完全形成的临界区域浓度C^**,高于该浓度,溶液体系流变性将从粘性主导向弹性主导转变。TX-10对HMPA水溶液体系的模量和粘度影响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分子与聚合物侧链的疏水基团相互作用,在低浓度下促进分子内缔合向分子间缔合转变,构建了较强的网络结构,增加体系粘度;在高浓度下导致疏水基团的解缔合,破坏聚合物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6.
滴体积法测定表面活性剂溶液临界胶束浓度的新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滴体积法测定表面活性剂水溶液的表面张力,从而确定其临界胶束浓度的方法,数据处理较繁琐,而且缺乏准确性。本文通过研究落滴体积与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关系,提出了一种简便、准确测定表面活性剂溶液临界胶束浓度的新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了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7.
双水相体系由于性质温和、操作方便、分离效率高,以及不会导致被分离物质的破坏和失活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大分子物质的分离和纯化.目前主要应用的双水相体系有高聚物-高聚物体系、高聚物-电解质体系和近年来刚发展起来的胶束双水相体系.针对此3种不同类型的分离体系,分析了蛋白质在其中分配系数的热力学模型,希望对进一步研究有所帮助和启发.  相似文献   

8.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概述了近年来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研究的主要进展及现状,包括天然改性及化学合成类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天然改性高分子表面活性剂主要介绍了纤维素类。纤维素类的改性是将带长链烷基的疏水性物质接枝到纤维素链段上,使其具有两亲特性来提高表面活性。目前超声波法是制备纤维素类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一种新途径。对于化学合成类,由于单体种类选择和组成变化范围广,且合成手段多,因此品种较多。化学合成类的主要合成方法有两亲单体均聚、亲油/亲水单体共聚及在水溶性较好的大分子物质上引入两亲单体。目前,高分子表面活性剂领域的研究仍进展缓慢,在合成同时具有超高分子量和高表面活性的问题上还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对一种新型高分子表面活性剂PS-1(丙烯酰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酯的三元共聚物)的增粘性能、稳泡性及洗油能力进行了实验室研究。高分子表面活性剂不仅有很强的增粘能力,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液体的表面张力。实验结果表明,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在稳定泡沫和提高驱油效率方面都比低分子表面活性剂优越,这预示着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在三次采油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新型缔合聚合物与表面活性剂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通过对新型疏水缔合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二元体系的流变性及其聚表体系与模拟油之间的界面张力的研究 ,发现新型疏水缔合聚合物NAPs与表面活性剂SDBS之间存在明显的相互作用 ,并在一定条件下出现协同效应 ,聚表体系的体相粘度在某一表面活性剂浓度下出现最大值。聚表相互作用使它与模拟油之间出现最低界面张力的表面活性剂浓度增加 ,且界面张力要高于单独表面活性剂溶液与模拟油之间的界面张力  相似文献   

11.
研究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氯代十六烷基吡啶(CPC)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混合表面活性剂水溶液的双水相系统.测定并绘制双水相相图,考察了配比、温度、总浓度和外加盐氯化钠对双水相区域的影响,分析双水相的体积、密度、SDS与CPC浓度的变化规律,并观察双水相的微观结构.  相似文献   

12.
三元复合驱采出液中离子矿化度较高,悬浮颗粒半径较大,原油乳化严重,形成了O/W型乳状液,体系黏度较大,成分较复杂,使三元采出液这种复杂的污水体系,在进行油水分离时,很难靠常规沉降处理方法达到较好的分离效果。通过室内沉降实验,研究三元复合驱采出液体系在不同沉降时间、沉降温度条件下的沉降效果,明确三元和聚合物驱体系混掺后沉降效果及技术界限。实验结果表明,三元采出液中混掺聚驱采出液有助于降低三元采出液中油水的分离难度,从混掺污水的水质特性分析,将三元采出液与聚驱采出液混掺,不但可以降低污水处理难度,而且更加有利于现有油田三元采出水处理工艺的稳定运行,且三元采出液与聚驱采出液的最佳混掺比1∶3,最佳混掺沉降时间界限为8 h。  相似文献   

13.
建立了由亲水性离子液体Bmim Cl和K2HPO4形成的双水相体系萃取分离罗丹明B溶液的新方法。分析了盐的浓度、染料溶液的浓度、p H值、温度等因素对萃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离子液体为500μL,盐的加入量为6.0 g,溶液在酸性或中性条件下,Bmim Cl-K2HPO4双水相体系对70μg/ml罗丹明B溶液的萃取率能达到95%以上。除此之外,在相同条件下,该双水相体系对孔雀石绿溶液、亚甲基蓝溶液以及甲基橙溶液均有较好的萃取率和萃取容量。  相似文献   

14.
柴油微乳液的配制与应用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以油酸、亚油酸为主表面活性剂,使用各种醇作助剂,制备了柴油微乳液,并对其增溶水量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氨水、醇及无机盐均对增溶水量有着非常显著的影响。氨水对油酸有一最佳中和值,在此值增溶水量最大。碳链长度适中的醇增溶水量较大,正丁醇是各种助剂中效果最好的。加入适量无机盐能大幅度提高增溶水量。复配表面活性剂优于单一表面活性剂,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在一定的范围内能够发挥协同作用,达到最佳效果。从理论上分析了氨和醇在微乳液形成中的作用机理,无机盐对微乳液增溶水的促进作用机理,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机理。通过实验配制出了微乳柴油浓缩液,并且探讨了进行工业应用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5.
环保型金属清洗剂的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主要研究了阴离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复配及该体系在水基金属清洗剂中的应用;比较了马来酸酐-丙烯酸的共聚物的钠盐与三聚磷酸钠、4A沸石的助洗性能。拟定了金属清洗剂的配方,并对其洗涤效果和防锈性能进行了检测,结果证明该清洗剂具有较强的去污能力、良好的防锈性能、不含磷化物及对环境友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无铬达克罗是通过无铬钝化技术在金属材料表面形成的耐腐蚀性能佳、环境污染小、对人体健康几乎没有危害的金属表面防护膜层.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形成这种膜层的物质的研究进展,展望了无铬钝化技术的发展趋势;在总结与分析的基础上指出:随着环境保护要求的提高,有机聚合物(硅烷或树脂)和稀土盐(铈盐)组成的复合成膜体系有着较好的开发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双水相萃取是一种新型的用于提取、分离、纯化的技术,目前的研究证明双水相萃取已经应用于生物分子分离、污水处理、贵金属分离、生物合成、检测等方面,而且由于其本身的易于扩大,成本低、快速、高效等优势,应用前景会更加广阔。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大庆油田二厂南四-8(弱碱)和四厂三元-6(强碱)三元复合驱采出水水质特性进行测定,结合采出水粒径分布和形貌特征,利用临界胶束浓度(CMC)理论探索采出水的稳定性,并分析了驱油剂、温度、pH和无机盐对采出水CMC的影响。采出水CMC远小于原水浓度,表明三元水体系中形成双分子层;采出水CMC受体系pH影响相对较大,即驱油剂中的碱可与原油中的活性物发生皂化反应生成有机酸盐,具有一定的亲水亲油活性;聚合物在增大采出水粘度同时具有表面活性剂的性质,在碱的作用下部分水解,形成聚电解质,促进双电子层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为改善普通聚合物耐温抗盐性差、易高温水解等缺点,通过室内实验制备调剖颗粒聚合物;量取一定质量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以及其他助剂,其中n(AM)/n(AA)/n(AMPS)=9∶4∶1,其他助剂适量,通过氧化还原引发聚合体系反应制得调剖颗粒凝胶。现场应用表明,该调剖颗粒凝胶有较强的耐温抗盐性能,测得45 ℃下、矿化度为3700mg/L的地层水配置2000mg/L该产物黏度为700mPa·s。利用该颗粒调剖聚合物与常规聚合物交替注入进行调剖分析得出:较相同浓度常规聚合物,该颗粒凝胶可起到良好的封堵作用,并能充分发挥常规聚合物的驱油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