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陈虹  宗志敏  韩勇  魏贤勇 《煤炭转化》2008,31(1):14-16,20
用四氢呋喃/二硫化碳混合溶剂对义马煤进行了彻底萃取.在超声波辐射条件下用次氯酸钠水溶液氧化所得的萃余煤,用GC/MS对从反应混合物分离所得的水溶液中的苯可溶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该苯可溶物中共鉴定出16种有机化合物,其中蒽的含量高达85%,其次是棕榈酸、蒽酮和蒽醌,含量各为3%左右,其他化合物的含量都小于1%.  相似文献   

2.
以CS2、乙醇和丙酮作为溶剂,对呼伦贝尔褐煤进行连续萃取,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萃取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CS2萃取物主要由长链脂肪烃和芳烃组成,而这些脂肪烃存在于3种溶剂萃取物中。在40℃条件下,用H2O2溶液采用恒温水浴和超声两种方式氧化萃余煤,超声条件下氧化剧烈,并用FTIR分析了原煤、萃余煤、氧化煤的化学结构的变化。氧化后的水溶物用乙酸乙酯萃取后,用GC/MS检测萃取物,恒温水浴氧化可以检测到30种化合物,而超声氧化只检测到14种,且都是以酯类为主。  相似文献   

3.
根据生产实践,总结蒽醌法生产双氧水中影响萃余液中双氧水含量的各种因素,指出萃余液中H2O2超标的危害,找到控制萃余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在不同的条件下对3种煤进行了超声萃取实验,将萃余煤制焦并进行CO2气化实验,以研究超声萃取条件对萃余煤焦的气化反应性影响。结果表明,除褐煤外,超声萃余煤的气化反应性远高于原煤和普通萃余煤。超声波的存在、超声时间、原煤的变质程度都对超声萃余煤反应性有影响。超声作用能大幅提高萃取率,在较大程度上增加萃余煤的孔隙率和比表面积,使其反应性增加;同时由于原煤中大量的小分子活性物质被萃取,也会导致萃余煤反应性降低。  相似文献   

5.
以丙酮作为溶剂,在微波辐射条件下对兖州煤和神府煤进行萃取,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萃取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萃取物主要由芳烃和脂肪烃组成.在兖州煤的萃取物中芳烃主要是茶系化合物,而在神府煤的萃取物中检测出的芳烃以菲系为主;在兖州煤的萃取物中检测出多种异构烷烃,而在神府煤中只检测出一种异构烷烃.  相似文献   

6.
神府煤二硫化碳萃取物的组成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二硫化碳萃取神府煤、用GC/MS分析萃取物,考察了萃取物的组成结构特征和部分组分的可能来源。结果表明:萃取物中的可检测成分为脂肪烃、烃基取代的芳烃和含杂原子的有机化合物,其中脂肪烃含量占绝对优势,且以7种C15-二环倍半萜烯同分异构体为主,检测出的链烃包括C18~C29正构烷烃和两种异构烷烃,烃基取代的芳烃中的芳环包括苯、萘和菲环,含杂原子有机化合物都含氧原子。  相似文献   

7.
通过向萃余煤中添加黏结剂,按正交试验在设定条件下加压成型,炭化制备得到平板状炭膜,初步探讨了七个因素对炭膜孔隙率的影响,根据极差分析结果确定出最佳工艺条件.借助比表面积孔径测定仪对孔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成型压力对炭膜的孔隙率影响最大,炭化终温保持时间的影响最小;最高孔隙率为23.29%;以中孔为主,孔径集中分布在2...  相似文献   

8.
尹甜  吴永杰  陈凡 《煤化工》2024,(1):76-79+96
煤直接液化油渣用洗油萃取后再经离心分离、常减压闪蒸等工艺处理,分离沥青质后可得到不同等级的沥青产品以及萃余物,将萃余物大规模利用,可以大大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分析了萃余物的族组成、性质,在此基础上讨论了萃余物应用于配煤气化、循环流化床锅炉掺烧、炭灰分离的可行性。分析认为:萃余物更适合通过配入原料煤应用于干粉煤气化。  相似文献   

9.
为探求煤氧化基腐殖酸(COHA)的结构信息和其高附加值利用的方法,考察了COHA在温和条件下与次氯酸钠(NaOCl)水溶液的反应。所得反应液经酸化后用乙醚萃取,萃取物经重氮甲烷酯化后用GC/MS分析。结果表明:COHA与NaOCl水溶液的反应性高于原煤,残渣剩余率仅为4.3%。产物中主要包括脂肪酸、苯多酸、氮硫化合物,其中苯多酸类物质相对含量高达72.98%。因此NaOCl水溶液可有效降解COHA为重要的有机化学品,可进一步提高煤氧化工艺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10.
为探求煤氧化基腐殖酸(COHA)的结构信息和其高附加值利用的方法,考察了COHA在温和条件下与次氯酸钠(NaOCl)水溶液的反应。所得反应液经酸化后用乙醚萃取,萃取物经重氮甲烷酯化后用GC/MS分析。结果表明:COHA与NaOCl水溶液的反应性高于原煤,残渣剩余率仅为4.3%。产物中主要包括脂肪酸、苯多酸、氮硫化合物,其中苯多酸类物质相对含量高达72.98%。因此NaOCl水溶液可有效降解COHA为重要的有机化学品,可进一步提高煤氧化工艺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11.
纪红兵  钱宇  罗思睿  何笃贵 《化工学报》2004,55(12):2027-2031
将La、Ce和Bi改性的钒磷氧化物(VPO)催化剂用于温和条件下液相催化氧化环己烷.发现Bi-VPO催化剂具有较好的液相催化氧化性能;Bi-VPO催化氧化环己烷的优化工艺条件是在10 ml乙腈中加入2 mmol的环己烷、0.01 g (V: 0.068 mmol)的Bi-VPO催化剂,在60 ℃下分次滴加3 ml (26 mmol) H2O2,反应12 h,环己烷的转化率为72%,环己酮和环己醇的收率分别为38%和34%.表明改性后的催化剂可大大提高VPO催化剂液相氧化环己烷的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12.
用GC/MS和FTIR技术结合气相色谱外标定量分析方法,对神府煤甲醇萃取物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讨论了神府煤甲醇萃取物的化学组成及其结构特征.结果显示,神府煤甲醇萃取物的GC/MS可测组分主要由多环芳烃和含氧化合物组成,其中芳烃以2~3环的烷基取代稠环芳烃为主,含氧化合物中以酮类和酯类化合物居多;结果还检测到种类较多的含氮化合物和少量的含硫、磷、氯的化合物.GC/MS不可测组分的IR分析显示,其中主要官能团有各类羟基、羰基、芳环和亚甲基、甲基等,表明其中可能存在分子量较大的稠环芳香族或其酚、酸、酮、酯类及烷基衍生物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13.
神府煤石油醚萃取物组成及萃取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自行研制的萃取系统对神府煤进行了石油醚溶剂萃取,并结合GC/MS技术对萃取物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讨论了萃取物的化学组成及其萃取过程.结果显示,神府煤石油醚萃取物的GC/MS可测组分主要由脂肪烃、芳烃及含氧杂原子化合物组成,其中含氧化合物相对含量达到72%;各次循环萃取量经历了从低到高、再从高到低的过程;各分子化合物在溶剂中的溶解析出规律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4.
神府东胜煤CS2萃取物组成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采用溶剂萃取、色-质联用和色-红联用结合色谱保留值的定性方法,分析研究了神府东胜煤CS2萃取物的化学成分和结构,鉴定出120多种化合物,并对所鉴定出的单个化合物进行了定量分析,讨论了神府东胜煤CS2萃取物化学成分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萃取物主要由脂肪烃、芳烃和极性化合物三类成分组成.芳烃含量在萃取物中占绝对优势,且主要为1-4环的烷基取代芳烃.脂肪烃除主要成分正构烷烃外,还有少量的类异戊二烯烃和萜烷,极性化合物所占的比例很小,以含氧化合物为主.  相似文献   

15.
平朔煤CS2萃取物GC/MS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溶剂萃取和色 -质联用结合色谱保留值的定性方法 ,分析研究了平朔煤 CS2 萃取物的化学组成 ,鉴定出 1 80多种化合物 ,并对鉴定出的单个化合物进行了定量分析 ;讨论了平朔煤CS2 萃取物化学成分的结构特征 .结果表明 :萃取物主要由脂肪烃、芳烃和极性化合物三类成分组成 ;芳烃含量在萃取物中占绝对优势 ,且主要为 2 - 4环的烷基取代芳烃 ;脂肪烃除主要成分正构烷烃外 ,还有少量的类异戊二烯烃和萜烷 ;极性化合物所占的比例很小 ,并首次在煤中发现邻二氯苯 .  相似文献   

16.
以乙醇为溶剂在索式萃取器中对北宿煤进行了萃取,并利用傅立叶转换红外光谱仪(FTIR)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萃取物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萃取物中共检测到89种物质,主要分为脂肪烃、芳烃、含氧化合物和其他种类物质四类组分.其中,芳烃的种类和含量均最多,共65种,相对含量高达73.88%.萃取机理可能主要基于乙醇与煤有机质大分子网络结构形成O—H…O,O—H…N和O—H…π等形式的氢键.  相似文献   

17.
东胜煤有机溶剂分级萃取物的GC/MS分析研究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12  
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了东胜煤有机溶剂萃取物的化学组成,对其化学成分及化合物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萃取物主要由烷烃,芳烃和衍生物三种成分组成,其中烷烃主要是正构烷烃;芳烃是萃取物最主要的成分,以萘系,蒽系,菲系,芴系和芘系的0-3烷基取代物为主,和几种高丰度的5-6环稠环芳烃;衍生物主要是多环芳香族含硫化合物,还有一种煤中首次发现的4-氨基-9-芴酮,含氧化合物仅检测到几种。  相似文献   

18.
采用色质联用技术分析了流化床煤温和气化过程产生焦油的组成及其相对含量。结果表明:煤温和气化焦油主要含有BTX,PCX,萘以及C12-C20脂肪烃类等化合物,其中80%以上属于芳香族化合物。从而增加了焦油中的轻油组分,改善了焦油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