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浓溶液中合成了可溶性交联大分子(ICM),研究了不同交联度,不同浓度下聚氨酯交联大分子,系列样品在溶液中的行为。发现这样的大分子在溶液中通过分子之间的物理作用易于相互粘接形成分子簇,且这种分子间作用的大小及其分布对交联度有很大的依赖。交联度不同的大分子,溶液行为有很大的差别。透射电镜显示交联大分子有着千差万别的特殊形状,这些形状还显示了交联大分子可能存在一个特殊的成长过程。  相似文献   

2.
以二乙胺、三聚氯氰、哌嗪为单体,通过收敛法合成了两种系列的端氯基和端胺基树突,以及3代的内核为哌嗪、端基分别含8个和16个乙基的三嗪树枝状大分子,对产物进行了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1H-NMR、13C-NMR)、质谱(MS)表征。该方法所需原料价廉易得,反应条件温和,无需繁杂的官能团保护与脱保护,无需色谱法分离,...  相似文献   

3.
树枝状大分子的合成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树枝状大分子的研究发展及其结构、性能方面的特点 ,并论述了近年来新的合成方法、分析表征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郭建明  蔡志岗 《功能材料》1999,30(4):428-430
合成了一种含丙烯酰基团的热交联型二阶非线性光学聚合物材料,以提高其电场极化产生的偶极取向的稳定性。二次谐波产生测量表明,热交联聚合物具有高的以向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以香草醛为原料,在乙醇介质中与1,3-二溴丙烷反应生成1,3-二(4-甲酰-2-甲氧基苯氧基)丙烷,然后在甲醇介质中进行硼氢化还原,最后在甲酸介质中聚合,合成笼形超分子主体化合物Cryptophane E.采用核磁共振谱(1H NMR、13C NMR)、质谱(MS)、紫外光谱(UV)荧光光谱、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等测试技术对Cryptophane E进行表征,重点考察反应温度、时间及原料配比等因素对合成产率的影响,获得最佳反应条件,并深入探讨了合成机理.  相似文献   

6.
苯乙烯和二乙烯苯共聚体系是典型的不可控制的交联聚合体系,加入天然橡胶后,通过阳离子聚合方法,生成三元共聚物线团,由于橡胶分子链上含有大量的双键,聚合体系中能进行分子内反应,使不可控的交联聚合体系成为可控的交联聚合体系,其链增长不能无限制进行,从而可以合成可溶解的交联的聚苯乙烯-二乙烯苯-天然橡胶聚合物。  相似文献   

7.
用丙二酸二乙酯钾作为环氧乙烷(EO)开环聚合的阴离子引发剂,成功地引发了EO的开环聚合,合成了一种新型α-丙二酸二乙酯基-ω-甲基丙烯酰基聚氧乙烯(PEO)大单体;在此基础上,又考察了此大单体与小分子丙烯酰胺(AM)共聚情况,得到了PAM-g-PEO的接枝共聚物,大单体及共聚物经纯化后,用IR、^1H-NMR、VPO、GPC、DSC等进行了表征,证实了产物有预期的接枝共聚物结构,初步探讨了影响聚合的条件。  相似文献   

8.
超支化水性聚氨酯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二乙醇胺(DEOA)及二羟甲基丙酸(DMPA)为原料,合成超支化聚氨酯核HBPU-0;以IPDI、聚四氢呋喃(PTMEG)及DMPA等原料合成线性聚氨酯,然后,将线性聚氨酯接枝到HBPU-0上,制备了一种具有超支化结构的水性聚氨酯,产物具有良好的水分散性和耐水性,其中HBPU-6的24h吸水率为6%,48h吸水率为11%,72h吸水率为18%。通过红外光谱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电子万用试验机和热失重分析仪对产物的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水性超支化聚氨酯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HBPU-6的拉伸强度为16.8MPa,热分解温度达到238℃。  相似文献   

9.
赵新法  李仲谨  王磊  肖昊江  刘节根  田颖 《功能材料》2007,38(8):1356-1358,1362
以可溶性淀粉为原料,K2S2O8-Na2SO3为引发剂,用反相悬浮法合成了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交联淀粉微球CSM.研究了交联剂质量分数、反应温度和引发剂浓度对微球产率、溶胀度、平均粒径的影响规律.用扫描电镜观测了样品形貌,用FT-I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用XRD、DSC以及TGA对其物理性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合成的交联淀粉微球形态圆整,表面光滑,粒度均匀,微球中存在酰氨基结构.与可溶性淀粉相比,淀粉微球结晶度降低,热稳定性增加.  相似文献   

10.
以甲苯-2,4-二异氰酸酯(TDI)、聚碳酸酯二醇(PCDL)、二羟甲基丙酸(DMPA)和二乙醇胺(DEOA)为原料合成了一种具有超支化结构的水性聚氨酯,产物具有良好的水溶性。通过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13C-NMR)对产物结构的表征,证实了产物具有超支化结构,其支化度为0.32。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LC-MC)对产物的分子量进行测定,其重均分子量为1.66×104。采用电子拉力机和热失重分析仪(TG)对产物的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水性超支化聚氨酯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并且涂膜具有较好的耐水性。  相似文献   

11.
将4′-甲酰基苯并冠醚与CTS(或CCTS)反应,使冠醚接枝到CTS(或CCTS)上,合成Schiff碱型壳聚糖冠醚Ⅰ-Ⅳ,用NaBH4还原,得相应仲胺型壳聚糖冠醚Ⅴ-Ⅷ;经元素分析,FT-IR,X射线粉末衍射和固体^13C-NMR表征了其结构。元素分析表明,Ⅰ-Ⅷ中氮含量低于CTS或CCTS中氮含量;在FT-IR谱图中,Ⅰ-Ⅷ出现C=N,N-H及Ar的特征吸收峰;在固体^13C-NMR图谱中,Ⅰ-Ⅷ化学位移在128或129处都有苯环特征峰,Ⅴ-Ⅷ与Ⅰ-Ⅳ的最大区别在于Ⅰ-Ⅳ的C-N特征峰转变为Ⅴ-Ⅷ的N-H特征峰,X射线衍射说明,Ⅰ-Ⅷ结晶度降低,变形性增强。  相似文献   

12.
采用溶液剥离-吸附法制备了乙烯基聚合物/改性蒙脱土(VP/C-MM T)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X射线衍射检测结果表明,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改性蒙脱土的层间距由1.2916 nm增加到1.9620 nm,与乙烯基聚合物(VP)复合后,蒙脱土的d(001)峰消失;透射电镜对纳米复合材料成膜物的检测结果表明,蒙脱土在VP基体中以片层形式分散,说明VP/C-MM T为剥离型纳米复合材料。示差扫描量热检测结果表明,蒙脱土的存在可以较好地提高聚合物的热稳定性。通过建立CTAB与蒙脱土插层的理论模型,解释了VP与C-MM T未发生相分离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利用激光光散射检测手段,研究了具有交联结构的大分子即微凝胶在稀溶液中的行为,发现微凝胶在溶液中的行为与线型大分子有很大区别。文中所合成的微凝胶在溶液中极容易形成分子簇,并且分子簇的形成与解离处于不平衡状态。微凝胶粒子的粒径及其分布与微凝胶的交联度、溶液浓度以及溶解时间相关。  相似文献   

14.
核壳型交联丙烯酸酯共聚物的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种子乳液共聚方法合成了以BA、2-EHA为核层共聚单体。St、MMA为壳层共聚单体,1,4-丁二醇二丙烯酸酯为核壳层交联荆的共聚物(ACR)。借助动态光散射粒径分析仪、DSC、TEM分别考察了乳胶粒的粒径及其分布、共聚物玻璃化转变温度以及乳胶粒的微观形态结构。实验结果表明,共聚物具有明显的三个玻璃化转变温度(Tg),分别对应ACR的核层、接枝过渡层、壳层的Tg,且ACR乳胶粒呈现规整的核壳结构。当壳层苯乙烯含量大于70%时,所合成的乳胶粒结构表现明显的异常核壳形态(夹心形)。  相似文献   

15.
多元金属硫族化合物的合成和结构表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新的发展起来的反应性熔盐法及其在多元金属硫族化合物中温固相合成中的应用,并讨论了这类化合物的结构特征,低维性和热力学介稳性。  相似文献   

16.
用FT-IR红外光谱法研究了以咪唑和低分子聚酰胺作固化剂的交联环氧树脂在疲劳过程中分子的变化及其疲劳的力化学过程,发现在疲劳过程中,弱键和交联点较易发生断裂,疲劳过程中存在氧化断裂、生成含氧自由基、疲劳断鲜明的力化学反应级烽为3级。  相似文献   

17.
从理论上推导了 LDPE-BP-TAIC 体系的光交联反应动力学方程,并与从抽提,溶胀,热延伸等实验所得的结果相比较而得到检验。通过分析,着重阐明了交联剂在光敏化交联过程中的促进机理;它既是能量捕捉剂,又是活性基团的载体和交联网络的纽带。高分子链以通过交联剂分子而相互连接成为交联的主要形式,从而使交联的速度和深度都得到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渗透型丙烯酸树脂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渗透型丙烯酸树脂的合成过程与结构表征,探讨了合成反应中影响产率的因素。对所合成丙烯酸树脂的粘度、玻璃化温度(Tg)等物理性能与Eudragit RS进行了对比研究,证明该合成路线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固相法制备纳米级聚对苯二胺和聚邻苯二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首次使用固相法制备出聚对苯二胺和聚邻苯二胺纳米粒子。利用红外光谱(FT—IR),电子扫描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等测试方法,对聚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固相法合成的聚对苯二胺和聚邻苯二胺粒子直径为30nm~40nm,大小均匀,聚合物分子链排列有序,晶化率较好。且采用循环伏安法对聚邻苯二胺电活性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聚邻苯二胺有较好的电化学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