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紫砂艺术的设计创新中,赋予艺术灵感的就是我们生活中发生的点点滴滴,又或是看到的任何事物,都可以成为我们紫砂创意的灵感,艺术灵感本来就是源于生活,且又高于生活的。自然与生活这两者一直以来都是相辅相成的,是互相促进的关系,紫砂艺术对于这两者就做出了相当恰当的诠释。生活与自然给紫砂艺术的创作提供了无尽的灵感与创意,紫砂匠人用自己精湛的紫砂技艺将这些灵感自然灵动地变幻成紫砂技艺,把紫砂作品与生活、自然结合到一起。  相似文献   

2.
周玉奇 《佛山陶瓷》2013,23(5):71-72
宜兴紫砂工艺陶,是我国具有独特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的传统工艺品,传统壶艺博大丰厚的底蕴往往能激活我们的创作灵感,追寻前辈艺人的踪迹,研究壶艺大师的作品,成为我们学习和发展紫砂的重要路子。  相似文献   

3.
宋静 《江苏陶瓷》2010,43(2):46-46,49
以动感的形态和新颖的创作理念设计紫砂壶或茶具,这是当今紫砂艺人积极探索拓展紫砂艺术、繁荣紫砂文化、开创新的紫砂艺术风格的有效途径。其表现形式既要生动。又要有个性,且要具有强烈的现代陶艺感.这需要我们在大自然中获得灵感并且将其提炼出来,设计出一件有思想理念、有形式、有艺术气息的作品。  相似文献   

4.
紫砂陶艺独秀一枝,其制作工艺是紫砂从业者经过长期摸索、总结前人的经验得出的。紫砂工艺不仅需要完成各种复杂的造型,其制作过程也是设计灵感与艺术美的展现。制壶艺人通过打泥条、起身筒、搓嘴把等工序制成紫砂壶,表达了作者的思想和设计灵感,并体现作品的艺术美。  相似文献   

5.
紫砂艺人不断地临摹学习,也从其他自然题材之中找到创作的灵感。于是,紫砂仿生器一脉相承,形成了变化万千、包罗万象的紫砂品类,以其逼真的造型和细腻的手法,传递出我们对于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紫砂作品"竹段壶"正是在大自然中撷取到竹的形象,然后运用抽象的艺术手法,运用宜兴特有的紫砂泥料精心制作而成,一截小小的竹段,一起喝茶的人生,在我们欣赏此壶造型审美的同时,让人体会到其中无穷无尽的文化魅力,久久难以忘怀。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人们对于饮茶的越来越重视和审美水平的不断提高,紫砂壶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既用来冲泡茶叶,又可以把玩观赏的雅器,在水气氤氲之中,徐徐香茶袭来,让我们在享受生活之中又能够体味到紫砂艺术的魅力无穷。紫砂作品"心之漾"就是通过紫砂艺术的无穷魅力,来展示紫砂匠人心中的所思、所想,或者今天在平平淡淡之中度过,安心地拍打泥片、招待客人,岁月静好,作品也没有多大的进展,或者是创作的灵感迸发,心中的思绪万千,如同这一把作品中所演绎的一般,心中的波澜层层散开,久久回荡,恰如我们在使用此壶的过程之中感受到的紫砂艺术无穷魅力一般,在中国传统文化和匠人之心中汲取着对于生命的感悟和生活的向往。  相似文献   

7.
青铜器作为我们历史上国家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同时还有一些烹器、酒器等等形态也非常的独特,上面的纹饰更是精美,成为了紫砂造型不断临摹和借鉴的重要器皿,也衍生出来一些非常具有历史韵味,同时又能够折射出紫砂特点的艺术作品,带给我们更多的视觉审美和艺术享受.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作品"卣礼壶",作者很好地延续了古代青铜器的精髓之所在,又通过紫砂的材质使其具有了冲泡茶叶的功能,而且在今天茶文化逐渐推广开来,人们非常重视饮茶健康的大环境之下,这样的作品无疑为紫砂艺术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启迪了许多的紫砂艺人从青铜器之中汲取更多的灵感和创意,赋予其更多的历史韵味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8.
宜兴紫砂壶制作历史悠久,从单纯的实用茶器逐步发展成兼具实用与欣赏功能的紫砂艺术品,是历代紫砂艺人不断传承与创新、心血与智慧辛勤付出的结果。紫砂壶与人们的饮茶习俗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茶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赋予了紫砂独特的文化性,紫砂也成了一种情感的载体。紫砂艺人从自然中获取灵感,并把对生活的诉求及美好愿望自觉地融入紫砂作品中。在中国传统情感中,吉祥寓意始终是喜闻乐见的题材,常被用于紫砂创作素材。紫砂"灵芝神龟壶"就是这样的一件紫砂作品,采用紫砂花货的艺术手法,塑造了独特的艺术形象,表达了人们追求幸福美好、平安吉祥的愿望。  相似文献   

9.
古人将紫砂泥比作珠玉,足见其珍贵非常,用紫砂泥制作的茗壶茶器更是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珠玉气质。紫砂壶"玉琮"就是一件从传统玉文化中汲取灵感,进而展开设计构思的作品。  相似文献   

10.
朱子旺 《陶瓷》2024,(1):28-29
在中国传统的文化之中,以和为贵是一种基本的价值体现和处事方式,也是从古至今颠扑不破的真理,具体在紫砂壶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中则有着更多的诠释和演绎的版本,值得我们好好地去研究和学习一番。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艺术作品《和为贵壶》,我们能够感受到作者对于传统技艺的实践和专研,特别是在江南水乡深厚的文化底蕴支撑之下,荷花题材的作品不胜枚举,为紫砂造型艺术的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与此同时,紫砂良好的可塑性非常有利于广大的紫砂匠人们充分地表现出自己对于紫砂艺术的理解和创作的演绎,正是在这些多元素重合之下,才能够激发出更好的艺术作品。与此同时,和为贵作为我们传统的题材设计和主题思想,通过紫砂器的传递能够陪伴在我们身边,也是非常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深受启迪。  相似文献   

11.
一直以来,传统文化都对紫砂艺术有着深远的影响,而自然景物更是紫砂艺术灵感的来源.梅花作为花中"四君子"之一,常常被文人墨客所咏颂,更是成为紫砂艺人的创作题材.紫砂与梅花的结合,从一定程度上讲也是人文与艺术的珠联璧合,给予了作品更深层次的赏析境界.作品《兽耳瓶》的造型从传统而来,继承了经典兽耳瓶的外型,然而在装饰上,作者...  相似文献   

12.
不论是哪一种造型,其灵感都是大自然的万物和生活实践中的感悟所抽象而来的,紫砂艺人们扎根泥土、贴近生活,用自己的所思所想幻化手中的紫砂泥,赋予了紫砂艺术全新的审美和生命力。紫砂作品“生生不息壶”就是我有感于大自然顽强的生命力而创作出的一款紫砂壶,从整体上来看此壶,工艺精湛,颜色搭配和谐,装饰不多却恰到好处,玲珑精巧、温婉可爱,呈现出返璞归真、生机勃发的审美情趣,让人观之如沐春风、感慨万千,完成对于生命的终极思考,那就是山山而川、生生不息,那种自然的具有顽强生命力之感,就是紫砂艺术带给我们的审美价值之所在。  相似文献   

13.
紫砂艺术尤其是花货艺术的形成和发展与自然形态息息相关,更与从事紫砂的艺人深入生活、观察自然和聪明才智的发掘深度密切相连。我们在拥抱大自然的同时,大自然也在回馈给我们许许多多的灵感,使紫砂艺术的创作题材更加广泛。  相似文献   

14.
大自然赋予了陶艺工作者不少创作的灵感,以葫芦、葡萄、竹子等自然之物为题材的紫砂作品不计其数,既丰富了紫砂壶器的造型,又展示了创作者对大自然的感悟。紫砂"玉兰壶"巧妙地以玉兰为创作题材,展示玉兰风姿的同时,又将馨香传递出去,是一款自然景物与紫砂结合的成功之作。  相似文献   

15.
2005年底,宜兴紫砂陶传统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也对宜兴的紫砂艺人提出了新的考验,在造型的设计和装饰上面,需要更多的具有创意的作品来满足我们新时代人们的艺术审美和文化需求.这件紫砂艺术作品《地支巳蛇壶》就是从十二生肖的造型之中找到了创作的灵感,流畅的线条勾勒...  相似文献   

16.
紫砂艺术中仿生器是被紫砂艺人们不断学习与创作的一类器型,紫砂匠人们在制作这一类紫砂仿生花器时创作灵感一般都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所谓的高于自然就是会加入艺术创作与自身对这些事物的情感抒发,托物言志,把具象与意象相结合,创作出来的具有韵律感的紫砂作品。花器中的报春壶就是靠着想象与造型设计以及情感投入所创作出来的紫砂作品。从古至今老百姓们都有报春这一习俗,报春是要在立春前让人扮演沿途报春的人把春天和句芒神迎接回来,所以报春的寓意不凡,从古至今深受文人雅士的喜爱。  相似文献   

17.
从紫砂花货的艺术造型可知,壶器造型的灵感来源于生活,而紫砂艺术却是一种高于生活的艺术,能带给人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制壶艺人在创作时,需要从作品的形式、气势、姿态、韵律、精神等方面追求艺术的神韵。作者在壶器的创作过程中,需要注意作品艺术内涵的变化、气势上的生动、局部的协调,使用效果以及艺术美。  相似文献   

18.
一把成功的紫砂作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通过对中华文明的不断融合,对人类文化和精神的不断渗透,逐渐从实用饮茶器皿脱胎为如今雅俗共赏的艺术品,在保持实用价值的基础上,给人以巨大的观赏价值。本文以紫砂花器作品"春之韵"为例,浅谈其创意灵感,及其所体现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9.
朱迪 《江苏陶瓷》2021,54(6):70-71
紫砂的造型艺术包罗万象,从线条流畅的圆器到横平竖直的方器,从惟妙惟肖的花器到韵律感极强的筋纹器,丰富着我们的精神世界和文化生活.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作品"六方玉璧壶",在器型的设计方面匠心独运,把传统六方元素和玉璧的形态结合起来,辅助以丰富的陶刻装饰,把紫砂艺术的丰富造型、文化内涵和历史韵味融合起来,让我们在喝茶品茗的过程之中能够从其中汲取到丰富的营养和灵感,在提高自己艺术审美的同时,感受到中国文化历史的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20.
周洪强 《江苏陶瓷》2011,(4):43-43,45
紫砂新品的设计,不仅需要扎实的基本功、敏锐的洞察力、丰富的想象力,还需要灵感和对时代主旋律的深刻解读,这样设计出的作品才会积极向上,才会给人以美的享受。以我设计的"相濡以沫"壶(见图1)为例,就很好地运用紫砂语言诠释了上述的感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