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潘林青 《质量探索》2011,(11):35-36
10月31日,青岛顾客在一家超市"有机蔬菜"专柜选购蔬菜,两颗"有机五彩椒"的价格是普通产品的两倍。有机蜂蜜每公斤358元、有机猪肉每公斤1 60元、有机杂粮每盒(268克)268元……近年来,一些食品包装上纷纷标注"有机"二字,并标榜"高质高价"。这些有机食品货真价实吗?笔者近期深入山东、广西等地,追踪一些有机食品产业链发现,随意标注"有机"、花钱购买认证、张贴假冒认证等现象屡见不鲜。一些售价不菲的有机食品,只是披着"有机"外衣的大路货,亟待整治。  相似文献   

2.
面对有机食品领域的种种乱象,不少消费者只能"用脚投票",选择放弃购买。政府有关部门显然已经注意到了混乱的市场给有机食品行业带来的致命影响。从今年7月起,相关新规(包括最新版有机产品国家标准、最新版有机产品认证实施规则等)开始全面实施。这是否会给有机食品行业带来一个崭新的气象呢?在当前市场环境和诚信水平下,新规的实施是否能提升有机食品生产者和消费者的信心?  相似文献   

3.
“有机产品的认证只能由国家认监委指定的认证机构负责,发放由认监委统一制定的有机产品证书,证书上有产品唯一的编码。消费者在‘中国一食品农产品认证信息系统’,输入有机码,可查询每一张有机认证证书的相关信息,查不到的就是假有机产品。”  相似文献   

4.
5.
吴铭 《质量探索》2014,(5):53-53
给经过认证的有机产品贴上有机标志,是许多国家对有机产品进行管理的一种方式。在中国,想从生产其他产品到有机产品需要有三年的转换期。美国也规定,土地上的有机农作物在队证前,必须停止使用禁用物质3年。如果在德国,由常规农业转为有机农业生产,必须经历2至3年的过渡期。而任日本,即使是新开垦地、撂荒地,也需至少经12个月的转换期才有可能获得有机农业认证书。  相似文献   

6.
正有机食品的产生和发展1 939年出现有机耕作概念近年来,随着食品安全问题受到越来越多国人的重视,有机食品在中国的生产和消费规模也日趋扩大。公众普遍认为,有机食品对消费者健康和环境保护善莫大焉,但也有人认为,有机农业的产量不如现代农业,如果盲目推广,将加剧全球的粮食危机。要想弄明白有机农业的发展方向和准确定位,有必要先追溯一下有机农业的发展历史。有机食品的有机,并不是化学意义上的有机——分子式中含有碳元素,而是指食物的生产和加工方式。在人类农业史的绝大部分时期里,农业都可以被视为有机的。一直到20世纪,农业才引入了大量的化学合成品。有机农业运动,是对农业工业化的一种反弹。早在化肥和农药刚刚开始运用的1939年,英国的诺斯们纳勋爵就在《放眼土地》一书中,创造了有机耕作(organic farmi ng)的概念。他把农场称作一个有机的整体。与之相反,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人们安全、健康意识的增强,有机食品正成为健康饮食的代名词。不少热衷有机食品的消费者认为,有机食品更健康,营养价值比普通食品高。但也有不少消费者对有机食品望而却步,除了价格因素外,"假冒的太多,难以辨别"成为一部分人拒绝有机食品的理由。何为"有机食品"有机食品到底是什么?其实许多消费者并不真正了解。多数人的观点认为,有机食品比普通食品营养价值更高。有机食品的"有机",并不是化学意义上的"有机"——分子式中含有碳元素,而是指一种产品生产、加工方式,有机食品是指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国际有机农业生产要求和相应的标准生产加工的,并通过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机  相似文献   

8.
吴江 《质量探索》2011,(11):36-36
同样是猪肉,普通的不过十几二十多元一斤,而一旦标上了有机身份,身价则立马翻了个三四倍。放在食品安全领域问题多发的当下,有机食品获得市场的青睐,也就并不意外了。不过,假如真的认为瞄准了有机标识,多花了钱,便能吃得安心,吃到健康,恐怕是过于乐观了。既然是不是有机并不能从长相上被识破,而普通食品只需披上一件有机外衣,便可立马奇贷可居起来。  相似文献   

9.
《广东包装》2008,(2):36-37
直立式圆棒(拐杖)形包装与杯子使用以薄膜为基础材料制成的直立式圆棒(StlCK,“拐杖”形)包装是苹果汁和布丁之类可供人们一面步行,一面饮用(或食用)的食品类制品经常选用的包装形式(0n-the-go,简称0-T-G)。最近,Motts公司生产上市的苹果汁“FruitBlasters”就采用了圆滑瘦小的“拐杖”形包装。  相似文献   

10.
《中国包装》2005,25(5):101-101
近年来,从有机大米、有机水果、有机猪肉、有机蔬菜到有机茶,人们身边的有机食品越来越多,但是究竟什么产品才真正够格被称为“有机”?有机食品与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又有什么区别?对于打“擦边球”而在包装上任意标注“天然”、“纯天然”的食品又该如何看待?  相似文献   

11.
李荔华 《质量探索》2010,(Z1):44-44
<正>有机蔬菜在认证、销售各环节上,都存在着机构混乱、细节不明的现象。记者暗访了广州两家号称能进行有机蔬菜认证的公司,发现只要给钱就能进行认证。这样一来,市场上的有机蔬菜难免会良莠不齐。贴上标签身价倍增目前国内市场上的蔬菜,按质量标准体系分为普通蔬菜、无公害蔬菜、绿色蔬菜、有机蔬菜四类,质量安全要求逐级递增。不过专家表示,普通蔬菜不一  相似文献   

12.
美国、欧盟等相继出台了计算机产品的待机,关机和工作状态能耗要求,对国际贸易影响重大,本文就欧美等国家对计算机产品的主要能效要求和相关指标予以分析。  相似文献   

13.
《质量探索》2012,(4):37
(1)原料必须来自于已建立的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或采用有机方式采集的野生天然产品;(2)产品在整个生产过程中严格遵循有机食品的加工、包装、  相似文献   

14.
随着《有机产品认证实施规则》7月1日的实施,我国的"有机产品"有了唯一编码,消费者在购买有机产品时要认准认证标志、编号等,同时还可凭编号在网上查询产品的真伪。据了解,目前,国内各有机产品认证机构已累计发放有机产品标志1.4亿枚。根据规定,自今年7月1日起,所有的有机食品上市,最小的独  相似文献   

15.
正为了进一步规范有机产品市场,杜绝一切市场乱象,让有机产品真正服务于人们的健康生活,201 3年1 1月1 6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国家质检总局第155号令,简称新《办法》),业内专家表示,新《办法》的发布标志着我国统一的有机产品认证制度完成了升级换代,将对规范有机产品认证活动,提高有机产品质量,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发挥积极作用。新《办法》将在2014年4月1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16.
三水 《中国包装》2012,32(1):68-69
2012年将要举办的CHIPF北京国际包装博览会,主题是提高包装品质,超越带来成功,重点突出包装设计、包装新材料的应用、简约包装的理念、包装的可重复利用性、包装安全五大方面,并鼓励采用新原料、新技术拓宽应用领域以及包装与环保谐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可食性包装:演绎食品包装的新潮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小 《中国包装》2006,26(1):96-97
可食性包装是现代食品包装,尤其是健康食品包装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虽然我国包装行业已经认识到这种包装重要的环保与经济价值.以及其巨大的市场潜力.但由于技术与设备有限.这种包装产品还非常少见,对于这种新型材料的工艺与装备的研究也较小.  相似文献   

18.
正为了让有机产品市场更加健康规范,国家环境保护部近日发布了经修订后的《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考核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有机产品统一认证制度正式出台其中对于有机产品,国家将推行统一的有机认证制度,实行统一的认证目录、统一的标准和认证实施规则、统一的认证标志。而国家认监委负责全国有机产品认证的管理监督。在对有机产品认证时,认证机构要由认证检查员对有机产品生产、加工场所进行现场检查,委托检验检测机构进行检验检测。整个检验检测、监测过程都要有完整记录,归档留存5年。办法提到,有机配料含量(指重量或液体体积,不包括水和盐)等于或高于95%的加工产品,在获得认证后,方可在产品或包装及标签上标注"有机"字样,加有机产品认证标志。同时,认证机构"不得对有机配料含量低于95%的加工产品进行有机认证"。对于进口的洋有机产品,国家认监委要组织专家评估,实施入境验证,不相符的,不得作为有机产品入境。消费者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从有机大米,有机水果,有机猪肉,有机蔬菜到有机茶,人们身边的有机食品越来越多了,但是究竟什么产品才真正够格被称为“有机”?有机食品与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又有什么区别?对于打“擦边球”而在包装上任意标注“天然”、“纯天然”的食品又该如何看待呢?有机食品及其认证标识有机食品是国际上通行的环保生态食品,其安全系数是所有农产品中最高的,它的生产过程兼具回归自然与引领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双重特点,但是,“有机”并  相似文献   

20.
日前,在上海印刷周期间由上海包装技术协会举办了包装印刷业务洽谈会,打破了以往包装企业在本行业的圈子内交流的惯常形式,将上游的工具、食品、模具等行业的代表与包装企业代表聚集在一起,深入交流,探讨合作。崭新的模式令包装与上游产品制造方互通有无,交流了情况,包装企业也从中找到了未来发展的方向。包装印刷产业是"穿衣戴帽"的行业,与众多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