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陆相高含水油藏提高水驱采收率实践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3  
李阳 《石油学报》2009,30(3):396-399
总结了以胜利油田为典型代表的我国东部高含水油田提高水驱采收率的技术实施经验,通过室内物理模拟水驱油实验和数学模拟计算,揭示了剩余油富集区的形成机理和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低级序断层、夹层和储层优势通道是高含水油田剩余油富集的主要地质控制因素。利用低级序断层描述与预测、夹层描述与预测、河流相储层构型以及油藏综合地球物理等剩余油分布研究技术,在高含水砂岩油藏预测出了由低级序断层和夹层控制的剩余油富集区,辅以精细开发调整、复杂结构井等针对性的提高水驱采收率技术,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分析并指出了老油田提高水驱采收率研究所面临的挑战和技术攻关方向。  相似文献   

2.
陆相水驱油藏剩余油富集区研究   总被引:53,自引:11,他引:42  
陆相复杂非均质油藏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持征是总体分散、局部集中.主要受油藏分割性控制.仍存在较多的剩余油富集区。揭示了剩余油富集区形成机理.建立了断层分割控油、夹层分割控油和优势渗流通道控油等3种主要控油模式。阐明了其对剩余油富集区形成和分布的控制作用.并形成了低级序断层预测、夹层定量预测、优势渗流通道预测等油藏分割性预测技术。在胜利油区应用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针对已进入高含水期的BMH油田北区角15块油藏非均质性强、井网不完善和断层复杂的情况,进行了精细的油藏地质研究,建立了精细的储层三维模型。将间接的、定性的、静态的地质研究与油藏数值模拟直接的、定量的、动态的研究方法紧密结合进行剩余油分布研究。研究区剩余油分布主要受储层的层内非均质性、断层及井网不完善的综合控制,形成剩余油的主要原因是井网的不完善、断层的遮挡性以及层内非均质性引起的水驱见效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4.
研究认为进入特高含水期的真武油田依然存在剩余油富集区,提出了分类研究、分类治理、改善水驱调整思路。对特高含水单元在精细描述微构造、隔夹层、低序级断层的基础上采取多种手段精细挖潜;对中高含水单元在剩余油分类评价的基础上实施井网完善与重组;对中低含水单元,结合储层改造,实施注采配套完善。通过综合治理,油田水驱开发效果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5.
双河油田438块目前已进入高含水开发期,为改善438块开发效果,通过地层精细划分对比,砂体展布特征、储层非均质性研究,断层、微构造精细描述,并结合动态资料,总结了438块剩余油分布主要受储层非均质、断层、微构造、韵律、夹层、井网不完善等因素控制,并找出了正韵律厚油层上部、断层屋檐下、局部微构造高点等剩余油相对富集区,并提出挖潜的技术对策,达到改善开发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针对真武油田开发后期面临的剩余油富集区高度分散、老井套损严重、原注采井网破坏严重、产量递减快的现状,开展了油藏精细描述,重点认识了内部低级序小断层和隔夹层的分布、数值模拟结合饱和度监测认识剩余油分布。研究表明,实施特殊结构井、局部加密调整、注采井网重组、改变液流方向、调整注采结构、滚动扩边等综合治理措施,是改善真武油田开发效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认识剩余油,挖掘剩余油"己成为高含水期老油田开发、调整、提高采收率的核心内容[2]。油田开发实践表明,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特征是总体分散、局部集中,地下储集层中还存在较多剩余油富集区,提高采收率的潜力仍然较大。影响剩余油分布的因素通常划分为两类:地质因素和开发因素。地质因素主要包括:油藏非均质性、构造、断层等。开发因素主要包括:注采系统的完善程度、注采关系、生产动态等等。地质因素属于内因,开发因素属于外因[6-7]。它们的综合作用就导致了目前剩余油分布的多样化、复杂化。本文针对文明寨油田构造极复杂、非均质严重的油藏特征,深入研究剩余油富集区形成机理和分布规律,形成剩余油富集区描述与预测技术,从而形成了高含水期极复杂断块非均质油藏剩余油富集区研究的理论体系与配套挖潜技术。其做法对同类油田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精细油藏描述是油田开发最重要的基础工作,贯穿油田开发的始终。开发中后期的精细油藏描述研究内容与开发初期相比,发生了明显变化,体现出重点性、深入性和精细性的特征。将开发中后期精细油藏描述重点研究内容总结为8方面,分别是:小断层和微构造精细研究、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等理论指导下的地层精细划分与对比、沉积微相研究基础上的储层构型表征、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定量评价、储层流体非均质性研究、油藏开发过程中的储层变化规律分析、多点地质统计学等地质建模方法探索和多信息综合剩余油描述技术。开发中后期精细油藏描述应该针对油田生产实践中出现的关键瓶颈问题,开展针对性的重点攻关,为老油田剩余油挖潜和提高石油采收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胜利油田高含水期油藏水驱精细调整技术方向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以胜利油田为代表的高含水期油藏精细描述和水驱调整技术向精细化方向发展,为适应高含水期油藏精细挖潜的需要,近几年储层构型研究、低级序断层描述和层内剩余油分布预测技术得到不断发展,层系细分重组,采取井网加密调整和完善注采系统等措施改善了油田水驱开发效果。分析了制约整装构造、复杂断块和低渗透油藏大幅度提高水驱采收率的问题,提出了不同类型油藏水驱精细调整的技术方向。在陆相油藏高含水后期开发阶段,需要进一步加大层系细分重组,采取井网立体加密调整、水平井单层开发、改善水质、调整注水产液结构等措施,在井网优化调整的基础上,综合应用各种工艺技术对储层进行控制和改造,实施精细注水和有效注水开发,提高注采系统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以均匀控制驱替剖面。   相似文献   

10.
油田勘探开发实践表明,在油田进入高含水开发期,影响剩余油分布的因素复杂多样,其中,储层中的隔夹层引起的渗流屏障和渗流差异是影响剩余油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对新立油田Ⅴ区块扶余油层307口井的测井及地质资料进行处理,详细研究工区内隔夹层的特征、识别方法,对层间、层内隔层及夹层的展布特征进行描述,通过研究隔夹层的分布规律,找出隔夹层对剩余油分布规律的影响.从而精细表征油藏地质特征,正确部署后期油田开发方案,提高油田采收率.  相似文献   

11.
H油田隔夹层测井识别方法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陆相储层隔夹层是流体在储层中流动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也是储层精细表征的重要内容。认识和表征储层隔夹层特征,对中、后期油田剩余油分布的研究以及制订油田开发调整方案有重要的意义。以H油田VIVIAN层砂岩油藏为例,探讨了储层隔夹层的识别方法。首先通过岩心和测井资料分析讨论了H油田VIVIAN层的隔夹层性质和测井曲线特征,VIVIAN层的隔夹层主要为岩性和物性隔夹层;然后对这2种隔夹层的识别分别提出SHI曲线法、孔隙度一渗透率交会图法、经验统计法和含油饱和度法,并建立了隔夹层的识别标准。实际应用表明,提出的隔夹层识别方法和标准可以有效地划分H油田VIVIAN层砂岩油藏的隔夹层,识别结果与岩心和开发资料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2.
受岩性作用影响复杂断块油藏剩余油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屈亚光  刘月田  丁祖鹏 《断块油气田》2011,18(5):634-636,640
受岩性作用影响的复杂断块油藏,由于断层、岩性等因素的共同影响,油藏开发中后期剩余油分布较复杂。油藏数值模拟方法是定量研究此类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的有效手段。以高尚堡深层油藏为例。依据油藏精细描述成果,建立了符合油藏地质特点的三维地质模型,指出了此类油藏地质模型建立过程中的关键点及难点。通过对高尚堡深层油藏的动态历史拟舍,明确了此类油藏的可调参数及参数的可调范围。找出了油藏剩余油分布的平面及纵向分布特点、剩余油类型和剩余油分布的影响因素。基于剩余油数值模拟结果,提出了较为合理的调整方案,为高效开发此类油藏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
精细油藏描述技术与发展方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精细油藏描述是以剩余油分布研究为核心,以认识剩余油分布特征、规律及其控制因素为目标所进行的油藏多学科综合研究。目前国内外精细油藏描述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井间储集层分布特征及精细储集层地质模型、开发过程中储集层性质和流体性质的动态变化特征、剩余油分布特征等。根据对国内外精细油藏描述技术现状的分析,指出精细油藏描述的关键科学问题包括储集层沉积学研究、储集层原型地质模型研究、定量地质学研究、层序地层学研究、储集层物性和流体性质动态变化规律研究以及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等。进一步深化和发展储集层沉积学研究、开展数字化油藏研究、发展多学科协同研究、大力推广与应用新技术新理论是精细油藏描述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参10  相似文献   

14.
坨七断块91储层非均质性与剩余油分布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胜坨油田坨七断块沙二段9~1层为例,通过对储层层内韵律性、层间差异性、层内层间隔夹层进行定量评价,揭示了9~1砂体储层层内、层间和平面非均质性特征,指出储层非均质性主要受到沉积相带、砂体展布和隔夹层分布的控制。研究了在储层非均质影响下剩余油的分布特征:在层内、层间非均质性影响下,剩余油主要分布在物性较差注采不完善的储层中;在平面非均质性控制下剩余油分布在平面上非主流线部位和渗透率较差的侧缘相带。  相似文献   

15.
注水开发油田进入高含水期后,开发矛盾日益突出,挖潜难度越来越大,认识高含水后期剩余油分布规律是油田开发调整和提高采收率的重要依据.在油藏地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应用油藏工程法及动态监测、油藏数值模拟等方法对剩余油分布进行分析.油藏工程法、动态监测等方法可以时剩余油分布进行定性描述.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可对该区块进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6.
以塔河油田主体区缝洞型油藏为研究对象,应用先进的蚂蚁追踪技术,实现了断裂内幕裂缝及低级序断层结构的精细刻画.通过裂缝发育程度与油气富集程度、水淹程度及注采关系的分析,认为裂缝发育相对较差的井区仍有较高的剩余储量丰度,并明确了剩余油分布的潜力区.该技术的应用取得了很好的地质效果,为油藏后期剩余油挖潜及开发调整提供了依据,也为类似油藏的裂缝预测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7.
周华建 《岩性油气藏》2019,31(4):112-120
大庆长垣萨尔图油田萨葡高油层属于陆相大型河流-三角洲沉积,层多层薄,砂泥互层频繁。利用常规叠后地震储层预测方法只能预测部分相对较厚的河道砂体,精度低,井震结合储层描述技术不利于在长垣油田萨葡高油层中全面推广应用。利用萨尔图高密度地震资料的优势,进行叠前地震OVT域的处理,保留了数据体中炮检距和方位角2个参数,以地震沉积学为手段,分析了不同方位地层切片反映储层砂体特征的振幅属性,结合研究区的地貌学特征预测薄互层河道砂体,井震结合储层描述,进一步提高了河道砂体的预测精度,与基于常规地震资料相比,精度提高15%以上。该方法为指导长垣油田井间剩余油描述和挖潜提供了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根据中原油田文中老三块这一典型复杂断块油藏的开发实例,以挖掘剩余油潜力为目的,提出不断细化构造研究、细分和重组开发层系、进行精细油藏描述等一系列做法,并总结了对提高复杂断块油藏采收率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