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基于对传统单层盘式永磁体涡流联轴器的磁路分析,设计了一种整体双层盘式永磁体涡流联轴器。该联轴器将两个单层盘式永磁涡流联轴器的永磁体以N-S对应的方式安装到一块背铁的正反面上,减小了背铁磁阻在磁路中带来的损耗,提高了永磁体的磁能利用率,增大了转矩。通过等效磁路法建立该结构的数学模型,并与有限元法仿真模型相结合,综合分析了其转矩特性。搭建了该永磁涡流联轴器的样机,通过实验验证了上述分析的可靠性。结果表明:所建数学模型准确,并且该联轴器的转矩相对于传统永磁涡流联轴器转矩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2.
首先阐述了永磁涡流联轴器的工作原理和特点,并介绍了四种类型(调速型、延迟型、限矩型、经济型)。针对所研究的轴向式联轴器,利用有限元分析了永磁体参数(永磁体形状、块数、占空比、内外径、厚度)对转矩和轴向力的影响,得到与7.5k W、4极电机相匹配联轴器的最优参数,并为设计其他型号联轴器选取永磁体参数提供了依据。通过推导转速差对效率的影响,对于稳定工作时的转速差的选取也进行了讨论。研究方法和结论为轴向式永磁涡流联轴器的设计提供了较强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在对用于油田抽油机的大力矩低速盘式永磁电机的研究过程中,为削弱齿槽效应所引起的转矩波动,采用了一种以有限元电磁场计算为基础的磁极尺寸优化设计方法,确定了采用磁极分段移位法时的最佳位移量,并通过优化分段磁钢的径向尺寸,实现了削弱齿槽转矩的目的。研究结果表明,该设计为大力矩低速盘式永磁电机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上官景仕  范磊  王琇  范承志 《机电工程》2012,29(10):1195-1197
由齿槽转矩造成的推力波动是影响盘式永磁电机运行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为削弱齿槽转矩,采用基于能量法和傅里叶分解的解析分析方法推导出了齿槽转矩解析表达式,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分数槽绕组对齿槽转矩的削弱作用,结合定子槽口宽度对齿槽转矩的影响,提出了减少盘式永磁电机齿槽转矩的优化方案,并利用有限元法对此优化方案进行了仿真分析和验证.研究结果证明,采用分数槽绕组和槽口优化相结合的方法能有效地削弱盘式电机的齿槽转矩.  相似文献   

5.
筒式永磁涡流联轴器运行时由于感应涡流的存在引起内部温度升高,影响永磁涡流联轴器性能,文中考虑到温度对永磁体剩磁、矫顽力,对导体及钢架的电导率影响,对联轴器进行热力学、电磁学耦合性能分析,使用ANSYS Max-well 对联轴器进行电磁场有限元仿真,使用Workbench进行温度场仿真,进一步将温度场数据导入电磁场仿真...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永磁涡流联轴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针对所研究的大功率永磁涡流联轴器,建立了其等效磁路,并利用磁阻法对联轴器转矩进行了计算,得到了结构参数(铜盘厚度、导磁盘厚度、气隙长度、永磁体厚度、永磁体数量、相对转速)与转矩的关系。运用Ansoft Maxwell软件得到了联轴器的磁场及涡电流的分布情况,分析了结构参数对转矩和轴向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软启动永磁涡流联轴器的设计与参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延民  李申  邰志恒 《中国机械工程》2015,26(14):1894-1899
系统地介绍了永磁涡流联轴器的工作原理与特点。根据等效模型,应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算出永磁联轴器的转矩。通过大量的ANSYS Maxwell 3D仿真,对永磁联轴器关键参数(磁铁尺寸、磁铁数量、铜盘厚度、气隙等)与转矩特性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为设计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应用上述分析结果,设计了一种新型结构并具有延迟启动功能的功率为7.5kW、转速为1500r/min的联轴器,样机的实验结果达到了设计要求。计算与仿真方法为该类联轴器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机械传动》2016,(4):133-138
盘式涡流永磁调速器是一种新型调速装置,安装在电机和负载之间,通过调节导体转子与磁钢转子之间间隙大小,改变磁通密度,进而调节转矩进行调速。对其电磁场进行分析并建立转矩表达式,通过分析得到结构尺寸、关键零件材料属性、转差3个方面影响传动特性的因素。并运用Ansoft软件中的Maxwell 3D部分建立仿真模型,单独改变每一因素进行三维静态、瞬态仿真,得到气隙磁感应强度分布图及各因素对传动转矩和磁能利用情况的影响曲线,分析变化原因得出结论,为该类永磁调速器结构尺寸优化、材料选择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套筒式涡流调速器在不同啮合面积和不同设计参数影响下的电磁场变化规律和调速特性,以自行研制的套筒式永磁涡流调速器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结构和原理,推导出电磁转矩数学表达式,再采用有限元法对调速器三维瞬态场进行仿真分析,获得不同啮合面积下的铜转子和轭铁筒厚度以及转速差对输出转矩的影响规律,揭示其在不同啮合面积下的调速特性,最后搭建实验平台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相同啮合面积下,输出转矩随铜转子厚度和转差的增大而增大,增大到峰值后减小,啮合面积为100%时,选择2 mm厚度的轭铁筒可提升45%输出转矩,调速时输出转速及转矩随啮合面积减小呈非线性减小,其结论可以为套筒式涡流调速器的进一步优化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基于目前常用的两种永磁联轴器:鼠笼式联轴器和盘式联轴器,提出了混合式永磁联轴器,这种新型联轴器具有轴向、径向力处于相对平衡的特点,能够解决传统鼠笼式磁力联轴器的径向不稳定和盘式磁力联轴器的轴向不稳定性,降低材料的刚度和强度要求以及安装成本。基于磁荷库伦定律,建立数学模型,对其传动转矩进行数值求解,并通过仿真实验方法对该转矩计算公式进行验证,探索该联轴器的传动特性。利用MATLAB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对公式进行改进,使转矩计算公式包含永磁体所有的结构参数,得到能够应用于工程设计的转矩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1.
永磁涡流耦合传动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永磁涡流耦合传动技术采用非接触传动方式,能实现较软的传动特性,应用在一些特殊场合有非常好的效果。永磁涡流耦合器采用永磁涡流耦合传动技术,具有节能、过载保护、允许较大的对中误差、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等优点。为实现永磁涡流耦合传动特性研究,针对油田应用设计永磁涡流耦合器。对耦合驱动原理进行理论分析,建立永磁涡流耦合的数学模型;利用Ansoft仿真软件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对耦合器的传动特性进行仿真研究,得到传递转矩与间隙、转速差之间的对应关系,随着间隙的减小,转速差的增大,耦合器传递转矩增加;建立耦合器传动试验平台,对样机进行试验研究,验证有限元仿真可以作为耦合器传动特性的研究方法,同时从试验结果曲线上确定耦合器合理的工作区间,在此工作区间内,耦合器具有高效率和较高的启动转矩,能够缓冲负载波动,传动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2.
田杰  徐严磊 《机械传动》2020,44(1):137-142
径向永磁联轴器具有传递效率高、绿色环保及易于装配的传动特点,但由于其主、从动转子的不连接性,导致在制造安装过程中易产生安装误差,影响结构的稳定性进而会出现径向轴心大幅度振动的问题。由于内部磁场力表达式较为复杂,利用分析力学求解运动方程难以实现,为此,利用耗散系统的拉格朗日方程从能量的角度建立其动力学方程,根据实际参数利用Matlab对其进行求解,得到系统随误差值变化的分叉图和不同误差值下的位移响应图,得到系统稳定传动的安装精度;同时,也验证了所建立动力学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叠片联轴器在永磁直驱机车转向架上运用的安全可靠性,分析在轨道激励作用下叠片联轴器的振动特性,对永磁直驱机车进行了小环线试验,实时监测叠片联轴器及安装位置的加速度变化情况.使用最小二乘迭代法对高速状态下叠片联轴器进行了模态参数识别,获取了联轴器各阶模态参数.根据振级落差定义对高速状态下联轴器的横向、垂向和纵向振动...  相似文献   

14.
永磁同步电机转矩波动分析及其抑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车用电驱动系统的高频噪声问题,研究了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的转矩波动问题。其主要来源为位置检测产生的影响、电流检测产生的影响、逆变器中产生的误差、磁链谐波以及齿槽效应等电机本体的影响四方面。之后建立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MATLAB/Simulink仿真模型,针对角度误差对比分析了转矩波动三维谱图,并与转矩波动分析相验证。最后,给出了两个角度误差引起的转矩波动的抑制方法并通过仿真验证。  相似文献   

15.
现有的2D阀用电-机械转换器从磁路原理和结构而言均较为复杂,本文设计了一种单相励磁的轴向不对称磁路,并根据该磁路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单相永磁力矩马达。首先通过磁路解析法推导了马达的力矩转角特性方程,随后建立有限元模型分析了该马达的磁场分布和力矩转角特性。基于数值模拟结果加工了样机,建立了测试台架对其作了力矩转角特性的测试。测试结果与模拟结果较为符合,表明该马达的电磁力矩较大,其力矩-转角特性曲线呈上升的线性关系,力矩幅值随励磁电流而增加,适合作为2D三通阀及其他类似元件的电-机械转换器。  相似文献   

16.
一种新颖的永磁超强吸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济仁 《机械制造》2002,40(8):46-46
笔者单位原生产强力型永磁吸盘,主要适用于铣削加工,在汽车、纺织机械等行业中用于加工异形或不规则零件,受到用户的欢迎。为了进一步满足对工件装夹要求精度高、缩短安装调整时间和提高效益等需求,运用特有的磁路原理自行开发了永磁超强吸盘,填补了机床附件行业超强磁力装夹工具的一项空白。该产品已获得了专利(ZL01253484.6)。永磁超强吸盘外形见图1,它主要利用磁体本身同极相斥的特性,压缩和聚集磁力,从而得到较强的吸力。吸盘结构设计成N极和S极相邻排列的方阵,磁通从N极至S极形成回路,相邻磁束互相垂直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