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简要论述了杆组型综合和数综合的成果,使用运动链特征值组合作为数综合结果标记。在分析运动链特征值表达式基础上,分析论证了运动链中多元构件或复铰数、二元构件数、关键点数等的取值范围。在上述分析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二分法的的平面运动链数综合方法,以较高的计算效率获得了4~10构件的含复铰的所有数综合结果,并举例分析了数综合结果的有效性。上述成果为数字化的运动链型综合提供了必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2.
为综合得到含复铰的6杆Assur杆组构型综合,提出了一种含复铰杆组特征值的构型方法。分析此杆组特征值,得到了杆组中构件数、复铰数、环路数以及外接运动副之间的关系,在上述分析基础上运用C语言编程得到含复铰6杆Assur组的数综合。进一步的给出了含复铰杆组拓扑图的绘图原则和方法。结合含复铰杆组特征值和拓扑图绘制规则、方法,可快速、准确地进行含复铰6杆Assur杆组构型综合分析。列表给出了含复铰的6杆Assur杆组的型综合,丰富了含复铰杆组的构型综合。同时为实现计算机的自动绘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为综合得到含复铰的Assur杆组构型综合,提出了一种含复铰杆组特征值的构型方法。分析此杆组特征值,得到了杆组中构件数、复铰数、环路数以及外接运动副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的通过含复铰杆组特征值组合以环路数为依据得出了拓扑胚图的生成方法。在拓扑胚图的基础上总结出了二元构件的分配原则以及归纳了二元构件的约束条件,由此确定二元构件的分配,得到杆组拓扑图。避免了拓扑图的同构判别,丰富了含复铰杆组的构型综合,同时为实现计算机的自动绘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基于转化邻接矩阵的含复铰运动链描述与同构识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机构分析与综合中复合铰链难以处理和含复铰运动链同构识别困难的问题,分析复合铰链的内部结构,提出引入Pin构件将复合铰链转化为多个并联单铰链的新方法,从而将含复铰运动链转化为只含单铰的简单运动链。定义运动链转换邻接矩阵,用于描述含复铰运动链,通过分析发现该矩阵的内涵性质丰富,方便运动链的分析。提出运用转换邻接矩阵的阶数、对角线元素矢量、矩阵特征值和特征矢量等参数识别判断含复铰运动链同构关系的方法,这些特征参数是含复铰运动链的不变量。实例证明,利用转化邻接矩阵可简单、方便、直观地描述含复铰运动链,其特征值和特征矢量用于识别含复铰运动链的同构关系,具有准确、高效和简便的特点。定义的转化邻接矩阵及其运用方法为复合铰链的处理以及含复铰运动链的识别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在运动链型综合过程中,运动链的同构判定是重要且复杂的问题之一。提出了一种基于构件-构件邻接矩阵的改进Hamming数同构判定新方法。针对运动链中复合铰链难以分析和识别问题,提出了一种构件-构件邻接矩阵的含有复铰运动链描述方法。该矩阵包含运动链的拓扑结构信息,具有描述的唯一性。定义改进Hamming数原理,并采用提出的改进Hamming数新方法对运动链进行同构判定。案例证明了该新方法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将单铰运动链用于轮系创新综合必须满足的基本结构条件,利用运动链的无向双色拓扑图及拓扑胚图,在运动链构件数与自由度数一定的情况下,用胚图插点法获得了所有可能的基于该复铰运动链的满足轮系创新综合要求的运动链结构型。应用本文提出的方法不仅可以得到各种工程实际中常用的轮系结构型,而且也能够获得许多我们过去不曾见过的结构型,为轮系的创新综合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基于结构特征的含复铰和高副的平面运动链分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宋黎  成玲  杨坚 《中国机械工程》2006,17(2):127-130
提出了基于结构特征的含复铰和高副平面运动链的分类方法。定义了度谱、阶谱、复铰谱、多阶杆连接铰链谱和高副谱作为含复铰和高副平面运动链的结构特征。通过结构类型综合获得运动链的构件邻接矩阵后,就可以计算这些结构特征。据此得到了从八杆以下平面连杆运动链生成的全部独立的含复铰和高副平面运动链共174类396种。  相似文献   

8.
针对机构综合和优化的同构判定问题,分析含复合铰链的运动链的构成元素,提出一种区分运动链元素的加值矩阵的方法,从而有效描述运动链中的复铰和构件等信息。结果表明:加值矩阵对单铰和复铰的运动链有着相同的构建思路,相较于传统的顶点邻接矩阵和转化邻接矩阵有着信息多和简易构建等特点;利用计算机计算加值矩阵的特征值及特征向量就可以进行运动链的同构判定,这种方法具有准确简单的特点;加值矩阵为描述各种类型的运动链提供了一种快速高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含复铰平面闭式运动链的谱分类方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宋黎  杨坚 《机械设计》2002,19(10):30-32
根据含复铰平面闭式运动链的基本参数,定义了度谱,构件谱和复铰谱,同时考虑运动链中多副杆的连接关系,提出了一种新的运动链拓扑不变量-多副杆连接谱,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含复铰平面运动链的谱分类方法,并给出了相应的算法,研究表明,这种分类方法具有计算简单,直观,便于计算机处理等特点,将这种分类方法应用在型综合中,可以有效地减少同构判断的计算工作量。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含复铰有高副平面运动链结构类型综合的邻接矩阵方法。推广了传统的"低副高代"方法。根据平面连杆运动链的邻接矩阵,应用"低副高代"方法可以获得所有可能的含复铰有高副平面运动链结构类型。讨论了多阶杆和复铰在"低副高代"过程中的处理方法,对获得的有高副运动链的合理性进行识别,并提出了相应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算法。依据这个方法,获得了从218种无复铰和含复铰9杆2自由度平面连杆运动链转化的无复铰和含复铰有高副平面运动链共336类1620种。  相似文献   

11.
提出一种适用于含任意复合铰个数的机构运动链拓扑图表示新方法,该方法在对含复合铰运动链转化为拓扑图时,在拓扑图顶点上标以顶点号和顶点对应的构件运动副数,与复合铰相连接的所有构件被看作是相互邻接的构件,该拓扑图完整表示了含复合铰机构运动链的信息,且不增加拓扑图顶点数规模。在拓扑图表示基础上,将邻接矩阵动态修改法应用到含复合铰运动链的同构判别,判别实例表明邻接矩阵动态修改法能有效对含复合铰机构运动链进行同构判别。  相似文献   

12.
运动链的同构判定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对于机构的型综合意义重大.提出了一种含复铰运动链同构判定的新方法.首先,提出了一种改进邻接矩阵描述含复铰运动链的方法,该方法具有运动链结构描述的唯一性.接着用特征码表示运动链的基本特征,作为同构的必要条件.然后,提出了最短距离矩阵的概念及其求解算法,并得到该矩阵的和列阵.通过判定特征码、最短距离矩阵的和列阵及特征值、特征向量是否相等来判定运动链是否同构.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根据平面闭式运动链中复铰数目与总边数变化的对应关系,研究了复铰因子及其变化范围,然后按链节开放副间的边数综合法综合出了含复铰的8杆平面运动链的类型。方法比较简单直观。文中对两自由度7杆运动链的复铰型式也进行了探讨,从而验证了该方法的通用性。  相似文献   

14.
在对单铰运动链中杆件组成进行分析和计算的基础上,利用环路图法,阐述了胚图、环路图和单铰运动链的获取过程。再进一步以局部收缩为原则,将单铰演化为复铰,并最终在复铰基础上得到了周转轮系机构简图。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识别含复铰平面运动链拓扑对称性的邻接矩阵方法。根据能够反映复铰和多副杆特点的构件邻接矩阵和铰链点关联矩阵,按照构件或铰链点的划分,利用圆排列转动和圆排列对应匹配的方法进行构件或铰链点拓扑对称性的识别,并提出了基本算法。研究表明:该方法能应用于无复铰平面运动链,并且具有简便、直观、可靠和便于用计算机进行处理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全铰链平面连杆机构运动综合的结构类型优选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全铰链平面连杆机构运动综合的结构类型优选的基本方法.建立全铰链平面连杆机构运动方程计算机自动生成的规格化方法.根据含复铰平面运动链的构件邻接矩阵,获得其广度优先生成树,进而确定基本回路,由此利用计算机自动生成机构的位置、角速度和角加速度方程,从而在计算机构学的意义上将运动链的拓扑结构关系与机构运动分析联系了起来.在此基础上提出计算机自动生成邻接构件之间的三角形约束条件的规格化方法,并给出结构类型优选的基本思想和基本算法.  相似文献   

17.
平面机构统一拓扑描述模型的建立及同构判别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平面单铰运动链、平面复铰运动链、齿轮(凸轮)运动链常规的拓扑表达模型.然后,以单铰运动链的拓扑图为基础,提出平面复铰运动链、齿轮(凸轮)运动链的新拓扑图模型,并分析新拓扑模型的特点,给出含复铰的运动链和齿轮(凸轮)运动链的拓扑模型与平面单铰运动链的联系.新拓扑模型的优点在于与平面单铰运动链的模型相统一,方便了基于计算机的机构运动链自动综合和同构判别,从而为实现运动链拓扑图的唯一数字化,机械概念设计的自动化、智能化和网络化创造了条件.给出这几类运动链的统一的同构判别方法.  相似文献   

18.
含复铰平面运动链型综合中消极子链的识别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黎  黄勇  杨坚 《机械设计》2004,21(2):46-48
提出了在运动链中识别消极子链的生成树—基本回路法。通过能够反映复铰和多副杆等结构特点的构件邻接矩阵,得到运动链的广度优先生成树。由生成树的弦将运动链分解成为数目确定的基本回路。利用基本回路或基本回路的并所形成子链的活动度识别消极子链。研究表明,该方法适用于无复铰和含复铰平面运动链,并且具有运动链分解形式选择唯一、简单、可靠及便于用计算机处理等特点。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平面闭式运动链型综合组合法中开链规划的改进方法。为获得给定自由度和构件数的全部独立的运动链结构类型,按照构件数递增的顺序,将开链与相应的闭链进行组合。在开链规划中,如果必要仅需对单杆开链增设铰链,然后依次选定二杆开链、三杆开链等,直到自由度加一的两副杆串联开链,开链规划即可停止。指出了上述方法在型综合应用中的正确性,并从理论上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对平面机构运动链的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了闭式运动链的构件数、运动副数及闭链数三者的关系,同时研究了运动链结构的变化规律,提出了自由度K的闭式运动链的基本链型和两杆三副构件的两种不同结构,并指出在基本链型的基础上,运用两种不同结构的两杆三副构件,可以构造出复杂结构的闭式运动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