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机械科学与技术》2017,(4):586-591
采用双锋角钻头对碳纤维复合材料进行钻削试验,基于反向传播算法的人工神经网络建立钻削轴向力与主轴转速、进给速度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模型,对比分析三种不同第二主切削刃与第一主切削刃之比的双锋角钻头在试验加工参数下钻削轴向力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与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模型对比,在相同试验数据为基础的预测计算下,BP神经网络预测值相对误差明显减小,网络预测值误差均在3%之内,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最大误差值达到了12.46%,BP神经网络能建立更精准轴向力预测模型。从降低钻削轴向力的角度分析,应采用第二主切削刃与第一主切削刃之比为1的双锋角钻头进行钻削加工。 相似文献
2.
切削力的计算一般可用正交法及简易法。两者都是应用正交回归原理的试验和计算,所不同的是后者在试验数据的处理上采用角正围法,其试验范围点的分布是空间角正交图形,使试验次数减少,计算简化。作者借助于正交法中部分试验数据,应用简易法建立钻削轴向力和扭矩公式。 相似文献
3.
钛合金TC4的钻削力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钛合金TCA属于较难加工材料,其小孔钻削尤为困难。为得到钻头直径、钻削参数(进给量、切削速度)和刀具材料对钻削力的影响规律,采用标准高速钢钻头对TCA与45钢进行了钻削对比试验,并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模型分别建立了扭矩和轴向力的经验公式。结果表明,TC4的钻削力比45钢大,钻削参数对钻削力的影响规律与45钢基本相同,即钻头直径对扭矩和轴向力影响最大,进给量次之,切削速度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4.
5.
6.
7.
对以钻削力为监测对象的微孔钻削实时监测系统进行了研究。建立了一个BP神经网络模型,利用该模型对钻削过程进行监测。有效地避免了微钻头的折断,提高了微钻头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8.
9.
10.
搭建了BTA钻削试验研究平台和钻削力测试系统,针对三种典型结构BTA钻头切削不同直径圆柱状工件进行试验研究,分析了BTA钻头刀齿的位置分布以及几何尺寸对钻削过程的影响,研究了三种典型结构BTA钻头单位刀齿钻削力沿半径的分布规律.结果 表明,三种典型结构BTA钻头单位刀齿钻削力均呈沿半径增大方向递增的非均匀分布趋势,刀齿... 相似文献
11.
12.
13.
内排屑深孔钻的钻削轴向力及扭矩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深孔加工中,由于钻削作用的影响,工件材料产生变形,钻头与切屑、工件之间的摩擦产生钻削力和扭矩,导致产生切削热和钻头磨损,影响钻头耐用度和加工质量。本文讨论BTA深孔钻的钻削力及扭矩测定等问题。1BTA深孔钻钻削测力仪的设计设计测力仪弹性元件如图1所示。其A端与机床进给机构连接器相连接,B端与钻杆连接,中部C为弹性体。在C的外圆表面粘贴电阻应变片。由于钻削力的作用,弹性体产生变形,使电阻应变片的电阻值发生变化,经电桥转化为电压变化信号输出,并由电阻应变仪放大,由示波器记录、显示测量结果。图1 … 相似文献
14.
15.
涂层钻头钻削碳纤维复合材料的轴向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刀具材料对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加工有较大的影响。通过合理选择钻头的基体材料和涂层材料,基于正交试验综合分析不同涂层材料、主轴转速及进给速度对钻削轴向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涂层材料对轴向力的影响最大,涂层钻头的钻削轴向力比无涂层YG6X钻头小很多,类金刚石涂层(DLC)钻头最小。TiAlN和TiCN涂层钻头都有不同程度的磨损,DLC钻头的耐磨性和加工质量都远远高于其他涂层。 相似文献
16.
17.
18.
奥氏体不锈钢1Cr18Ni9Ti属较难加工材料,特别是较小孔钻削。为了得到钻头直径与钻削参数对钻削力和钻削温度的影响规律,故用高速钢标准钻头对1Cr18Ni9Ti与45钢进行了钻削对比试验,并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建立了钻削力和钻削温度的经验公式。结果表明:1Cr18Ni9Ti的扭矩和轴向力比45钢大,钻削参数对钻削力影响规律与45钢相同,即钻头直径对钻削力的影响最大,进给量次之,钻削速度最小;1Cr18Ni9Ti的钻削温度比45钢约高1.4倍,钻削速度对钻削温度影响最大,进给量次之,钻头直径最小。 相似文献
19.
使用电镀金刚石套钻进行钻削时,运用正交试验法对钻削效率有较大影响的各参数进行优化,然后用BP神经网络分析方法对正交试验的结果进行分析处理、预测并得到较正交试验法所得最优参数组合时更高的钻削效率,证实了用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电镀金刚石套钻钻削效率的方法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