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坪北油田已进入高含水开发期,挖潜剩余油是目前及今后有效开发的重要方向。结合坪北油田实际,开展储层裂缝特征和注水开发见效见水特征研究,并利用矿场生产资料和动态监测资料对剩余油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分析认为平面剩余油分布受开发井网、储层物性和裂缝控制,剖面剩余油受射孔井段和纵向渗透性控制,建议在低渗透油藏部署井网排距时要充分考虑储层的渗透性,在注采井排建立有效驱替压力梯度,采取细分层的开发方式规避层间矛盾,提升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江汉油区钟市油田油藏精细描述的主要技术 ,它包括构造精细解释、储层沉积微相、储层预测、储层物性参数解释模型及储层三维地质模型等具体研究方法 ,并结合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研究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依据研究成果 ,部署12口调整井 ,取得了显著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3.
钟市油田潜四段含油层组多、油砂体多,储层非均质性严重。针对钟市油田潜四段储层非均质性引起的平面、层间和层内矛盾,以油砂体为单元,利用油藏数值模拟手段进行了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总结剩余油在纵向和平面上的分布特点,根据储层非均质性对油田开发的影响和剩余油分布规律,对钟市油田潜四段进行了层系细分开发调整。研究成果表明:多层叠瓦状非均质性较强的油藏适合采用层系细分调整技术进行开发,对同类型油藏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坪北油田是典型的"三低"油藏,目前已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老区综合调整是今后高效开发的重要方向。基于对油田地质特征再认识和油藏开发特征分析,认为油田剩余油富集在物性较差储层的大中孔中,平面剩余油富集在油排井间、油水排排间及裂缝两侧,在储层叠合区开展纵向层系细分、平面井网重组的综合调整可进一步提高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5.
王场油田北断块精细地质研究实践与认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场油田北断块经过多年的开发,已进入中高含水的开发中后期,但是有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潜力。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角度出发,开展了三个方面的精细地质研究:研究薄隔层展布规律、研究储层特征、精细描述剩余油分布。成果目前应用成效显著,最终达到了提高采收率的目的,对同类油藏持续稳产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洪湖油田位于江汉盆地沔阳凹陷中部,具有构造破碎、断块复杂、含油面积小等特点。受断块构造格局制约,注采井网完善程度低,储层非均质性严重,开发过程中平面调整难度大。通过储层精细对比及油藏精细描述,研究了剩余油分布规律,并提出了相应的剩余油挖潜策略。  相似文献   

7.
油藏数值模拟作为油田开发的重要技术手段,在油藏开发调整、剩余油分布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低储采比开发阶段油田剩余油在空间分布上具有高度零散的特点,利用先进的网格技术及精细油藏数值模拟技术是寻找这类剩余油分布的最科学、最实用的技术手段。根据低储采比开发阶段油藏特点,对塔中4油田进行了油藏数值模拟研究,通过初始化拟合和生产历史拟合,弄清了地下油、水运动和剩余油分布规律,提出了合理的调整方案,为高效开发该油田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8.
针对特高含水期老区油田水驱效果差,剩余油分布零散复杂,应用常规的措施及其调整方法提高采收率难度大的问题,以八面河油田面14区北块为例,从沉积微相研究入手,在储层精细研究的基础上,明确该区剩余油分布的主要地质因素及其分布规律,进而制定出适合面14区的改善水驱开发技术对策。通过相应的调整治理,采油速度、水驱控制程度、采收率明显提高,开发效果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9.
针对喇嘛甸油田层状砂岩油藏特高含水期开发阶段剩余油零散复杂的状况,通过对密井网储层进行精细解剖,确定喇嘛甸油田北东块萨三组各沉积单元砂体的沉积特征,揭示砂体平面非均质特点;将储层分布特征及生产动态情况紧密结合,分析特高含水期分流平原相砂体剩余油分布规律,指导三元复合驱试验区的措施挖潜方案编制,在精细调整中取得了良好的挖潜效果.  相似文献   

10.
渤海L油田从投入开发,经历了内部加密、变井网、转流线等多轮次调整,平面剩余油分布零散,纵向水淹规律异常复杂,剩余油挖潜难度大。综合应用岩心、测井、地震、生产动态等资料,对厚层油藏储层进行精细刻画,指导剩余油精细表征和挖潜。研究发现,该油田单砂体平面以对接式为主,纵向叠置以切叠式为主,南部垂向加积型朵叶体剩余油富集在断层附近、潜山围区、砂体沉积边部,可部署定向井挖潜,中部前积型朵叶体剩余油富集在厚砂体顶部及薄夹层下部,可部署水平井挖潜。  相似文献   

11.
滨南油田火成岩油藏为裂缝-溶蚀孔洞双孔隙介质非均质储层,主要依靠较强的底水驱动.低部位水淹严重,剩余油分布零散,影响了采收率的提高.通过开展地质模型研究、储层渗流规律、非均质性及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调整滨南火成岩油藏下一步开发方向,形成一套火成岩油藏后期挖潜的综合技术,提高该类油藏采收率.  相似文献   

12.
让纳若尔油田的A南和Б南油藏受开发方式、凝析气顶、储层物性及井网等影响,剩余油分布复杂。通过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研究剩余油分布及受不同因素控制的剩余油平面和垂向分布模式,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挖潜对策,同时为减少A南难动用型剩余油(主要为凝析油)的损失,建议合理开发气顶。  相似文献   

13.
坪北油田特点是超低渗含油面积大,油层有效厚度小,单位面积的储量较小。针对研究区强非均质性特征,从储层岩石物理相的角度开展储层分类,再运用多点地质统计学原理建立精细三维地质模型,提高超低渗岩性油藏有效储层的识别精度,最后优选出油层比较发育、储量丰度较高的有利区块投入开发。  相似文献   

14.
让纳若尔油田的A南和B南油藏受开发方式、凝析气顶、储层物性及井网等影响,剩余油分布复杂。通过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研究剩余油分布及受不同因素控制的剩余油平面和垂向分布模式,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挖潜对策,同时为减少A南难动用型剩余油(主要为凝析油)的损失,建议合理开发气顶。  相似文献   

15.
文昌W油田珠海组二段Ⅵ油组为厚层强边底水驱油藏,目前已处于中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复杂。该油组为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储层厚度大,纵向上为多期砂体叠置,隔夹层发育。为了厘清剩余油分布模式,对隔夹层开展研究。研究表明:研究区隔夹层主要为沉积作用形成的泥质隔夹层和物性隔夹层,层间厚度较大且分布稳定的泥质隔夹层对剩余油控制起主导作用,因此精细刻画了层间泥质隔夹层,明确了层间泥质隔夹层空间展布特征,总结了隔夹层的控油模式以及剩余油富集区,可为后续油田挖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针对聚合物驱后剩余油分布更加零散,准确描述剩余油分布难度大,以孤岛油田注聚先导区为研究原型,建立精细地质模型,通过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对聚合物驱剩余油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提出了基于成因分类和形态分类的剩余油分布模式,定量描述了每种类型剩余油饱和度及其相对储量,指出厚油层顶部和压力平衡滞留区是剩余油的主要富集区,储层变异系数、地层原油黏度、夹层分布位置、注聚用量是聚合物驱受效剩余油的主要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模拟了变形井网和水平井与直井组合井网两种开采方式,提出了聚合物驱后进一步改善后续水驱开发效果的技术思路.矿场应用表明,研究结果对聚合物驱剩余油描述与挖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针对X油田储层单层厚度大、隔夹层分布不稳定等特征,以及"双高"开发阶段剩余油精细描述及挖潜难度大的问题,基于储层构型研究成果,分析砂体间沉积界面对地下流体渗流产生的影响,研究不同砂体构型模式下的剩余油富集规律。同时,通过室内实验、渗流理论法以及数值模拟技术等对剩余油进行了精细表征,指导了油田调整井的实施,推荐以水平井挖潜厚油层顶部剩余油,共部署7口井,预计提高油田最终采收率0.7%。  相似文献   

18.
目前,新浅45断块油田进入高周期吞吐阶段,受断层、储层物性、汽窜、边水、采出状况等静、动态因素的影响,出现了压力低、单井日产水平低、油气比低,关停井较多、低效无效生产井多、开发效益差等诸多问题,为改善油藏开发效果,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在全面分析该区块生产开发动态的基础上,综合地震、地质分析,采用精细地质建模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找出剩余油的分布特征,并依据单井的平均剩余油饱和度、采出程度等不同参数建立了5种剩余油类型的评价标准,从而总结出适用于单井剩余油分布规律的研究方法,为油田后续精细调整和挖潜提供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9.
坪北油田是典型的低孔、特低渗、低压、裂缝性油藏,历经18年的开发,油区内部层间矛盾突出、储层动用不均衡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油田的发展。基于坪北油田地质特征和开采特征的分析,对层系叠加区实施井网细分重组可行性研究。该区储层发育叠合较好,产能较高的区域具备井网细分重组的潜力,能够达到经济极限产能,减少注水井的部署,并能最大限度提高储量动用程度及采收率。对同类型低渗透油藏在提高油田采收率方面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针对辽河油田曙四区杜家台油藏开发现状及地质研究的难点,根据沉积学原理和测井相定量分析方法开展了微相研究,利用沉积微相研究成果约束储层参数的空间分布,建立起精细储层地质模型,解决了建模过程中沉积相研究成果与储层参数分布无法有效结合的缺陷,成功地实现了辽河油田曙四区杜家台油藏精细描述,实践证明该方法切实可行.相控随机建模不仅可以提供较准确的储层属性模型,而且为剩余油研究和油气开发调整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