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以5-氟尿嘧啶(5-FU)为模型药物,明胶为载体材料,制备5-氟尿嘧啶/明胶纳米载药微球,探究药物的缓释效果和抗肿瘤性能。方法:“单凝聚相法”制备明胶纳米载药微球;透射电镜(TEM)和粒径分析仪(DLS)分析纳米微球的形貌、粒径分布情况;计算其包封率和载药量,并对其体外缓释效果和抗肿瘤性能进行研究。结果:明胶纳米微球的表面形态良好,分散均一,平均粒径65.1?2.1 nm,明胶纳米微球的包封率为23.5?1.9 %,载药量为69.7?0.5 %;明胶微球具有良好的缓释性能,Higuchi方程对微球的体外药物释放情况拟合度较高。四甲基偶氮唑蓝实验结果表明,5-FU/明胶微球对胃癌细胞(SGC7901)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5-FU/明胶微球缓释性好,抗肿瘤活性显著,可作为抗癌药物的缓释制剂。  相似文献   

2.
贺宝元  张宝艳  李珊  薛海燕 《化工进展》2016,35(7):2151-2155
壳聚糖及明胶是生物相容性良好的高分子药物载体,制备载5-氟尿嘧啶壳聚糖/明胶微粒,并进行体外释药研究。以石蜡油为外相,壳聚糖/明胶为内相,用乳化交联法制备微粒,以吸附药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设计实验优化获得最佳制备条件,用红外光谱、SEM对最佳条件下制备的微粒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壳聚糖/明胶微粒的最佳制备条件如下:水油比1:7,壳聚糖/明胶浓度比1:3,乳化剂100.7mmol/L,乳化5min,乳化温度60℃,交联剂戊二醛用量5.5mmol/L,交联时间1h。在此条件下,载药微粒的载药量为34.93%,包封率为38.36%。红外光谱图表明壳聚糖/明胶微粒已负载5-氟尿嘧啶,SEM表明微粒成球状,表面较光滑。模拟胃肠释放表明,微粒具有一定的缓释性能。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载5-氟尿嘧啶壳聚糖/明胶微粒方法简单,重现性好,且其体外释放实验显示出明显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抗癌药物5-氟脲嘧啶(5-FU)对肿瘤细胞的靶向性及选择性,采用超声-透析法制备了具有pH敏感性的纳米药物载体5β-胆烷酸/O-羧甲基壳聚糖/磺胺地托辛(5β-CHA/OCMC/SDM)自组装水凝胶纳米粒,并用同样的方法将5-FU包载于纳米载体中进行体外释放研究。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于269nm波长下检测5-FU的载药量和包封率以及释放浓度。结果表明,对于5β-CHA/OCMC/SDM纳米粒,药载比(药物和载体的质量比)增加到0.6时,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高达51.3%和85.4%。体外释药结果表明,在pH=7.4(人体正常组织的pH值)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接枝5β-CHA的OCMC水凝胶纳米粒对5-FU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且随接枝量的增加缓释效果增强。pH6.8(肿瘤组织的pH值)时,接枝SDM的载药纳米粒迅速聚集并强烈释放,表现出良好的pH敏感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构建载药明胶微球缓释系统,并分析其体外缓释效果。方法以成球率、微球粒径均匀度、不黏连率为考察指标,正交设计优化明胶微球缓释系统的制备工艺,并以干扰素α2b(IFNα2b)为模型药物制备干扰素明胶缓释微球,通过载药试验确认其载药工艺后进行体外缓释效果观察。结果构建的载药明胶微球缓释系统成球率为(92.58±1.18)%,微球粒径均匀度为(82±0.2)%,不黏连率为(4.67±1.15)%;每克干扰素明胶缓释微球最佳载药剂量为每克微球4×10~6 IU,可在体外缓释64 h。结论载药明胶微球缓释系统制备工艺稳定,操作简便,产品体外缓释效果良好,可在缓释剂型领域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5.
梁丽芸  郭俊  谭必恩 《广东化工》2009,36(5):117-119
为了获得粒径为50~100μm的5-氟尿嘧啶/明胶微球(5-Fu/GMs),采用乳化一化学交联法,讨论了5-Fu用量、乳化剂浓度和水/油比等因素对微球平均粒径、载药量及包封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5-Fu/明胶质量比为0.5,乳化剂浓度为0.5%和水/油相体积比为1/10时,可获得最大的载药量30.1%和包封率90.2%。体外释药性能表明5-氟尿嘧啶明胶微球具有明显的药物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了增加紫杉醇溶解度和稳定性,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紫杉醇纳米胶束;采用粒径测定仪测定粒径和PDI;采用UV法测定药物的含量,计算载药量和包封率;采用膜透析法对载药聚合物胶束的体外释药进行考察。本研究制备的纳米胶束粒径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64.34±1.83)nm,包封率大于85%;紫杉醇纳米胶束体外释放显示了良好的缓释特性。本研究制备的紫杉醇纳米胶束制备工艺操作简单,制备得到载药胶束的粒径较小且分布均匀,包封率、载药量较高。  相似文献   

7.
以聚乙二醇-聚乳酸-聚乙醇酸嵌段共聚物(PEG-PLGA)为囊材,添加脱镁叶绿酸作为光敏剂,采用复乳法制备了光响应的眼镜蛇神经毒素纳米囊。以纳米囊的包封率、载药量和粒径为指标,采用单因素法对纳米囊的制备条件进行优化;以差示量热扫描分析其热流变性能,并以累积释药量研究其光控释行为。优化的PEGPLGA、眼镜蛇神经毒素及光敏剂脱镁叶绿酸质量配比为40∶12.5∶1,获得的纳米囊包封率为72.3%±3.6%,载药量为15.1%±1.3%,平均粒径为(862±23)nm,电位为(-46.5±3.8)m V,呈紧密球形,光敏剂分布在囊壳;在650 nm半导体激光照射30 min,体外释放明显加快。该纳米囊在不光照时具有增强药物稳定和缓释作用,而红光可促进药物释放,因而可实现光控靶向。  相似文献   

8.
以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为囊材,添加脱镁叶绿酸,采用复乳法制备红光响应溶菌酶纳米囊。以包封率、载药量和纳米囊粒径为指标优化配方,对其结构、热流变性和光控释测定。获得优化的PLGA、溶菌酶及脱镁叶绿酸用量配比为55:10:1,纳米囊包封率为81.3%±4.5%,载药量为13.1%±1.6%,平均粒径为(667±35)nm,电位(-39.6±4.6)m V。纳米囊呈紧密球形,光敏剂分布在囊壳,650 nm光照30 min药物释放明显加快。此新型纳米囊在不光照时具有增强药物稳定和缓释作用,而红光可促进释药,因而可实现光控靶向。  相似文献   

9.
李伟  刘信安 《精细化工》2006,23(6):561-564,597
5-氟尿嘧啶广泛用于治疗肝癌、乳腺癌等各种肿瘤,但却严重损伤骨髓、心脏等重要器官。为降低其毒副作用,以可生物降解的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为载体,采用乳液聚合技术,制备了5-氟尿嘧啶聚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球。扫描电镜显示纳米球呈规则球形,平均粒径(181±17)nm,有利于通过网状内皮系统的摄取和肿瘤的高渗透和截留效应,实现肝及肝部肿瘤组织的被动靶向。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得纳米球载药量为41%。体外实验显示,纳米球体外释放呈两相特征,缓释相约9 h,表明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球能作为5-氟尿嘧啶的缓释载体,这将推动5-氟尿嘧啶新剂型的合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制备姜黄素载药纳米粒。方法:开环聚合法制备PCL-PEG-PCL三嵌段聚合物,微通道界面沉淀法制备姜黄素载药纳米粒,透射电镜观察纳米粒子形貌特征,动态光散射(DLS)测定粒径及其分布,HPLC测定纳米粒子的包封率和载药量,同时考察其体外释药性能。结论:姜黄素纳米粒平均粒径200 nm左右,粒径分布较窄,平均包封率(92.76±0.58)%,载药量(10.76±1.17)%,TEM观察纳米粒呈规则球形,10 d体外累积释药量76%。  相似文献   

11.
彭琪  葛莹莹  陈琳  经梦丽 《硅酸盐通报》2020,39(6):1980-1984
采用壳聚糖(CS)对钠基蒙脱石(MMT)进行改性制备有机蒙脱石(CS-MMT),对改性后的蒙脱石进行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衍射(XRD)等分析表征.以5-氟尿嘧啶(5-FU)为药物模型制备出壳聚糖改性蒙脱石载药复合物(5-FU/CS-MMT),并以钠基蒙脱石载药复合物(5-FU/MMT)作为对照,探究载药复合物在模拟人工胃液、人工小肠液和人工结肠液中的药物释放情况.结果 表明,当CS的用量是MMT的1.0倍阳离子交换容量时,形成的有机蒙脱石的层间距增大,且对5-FU的载药量达到393 mg/g,而同等情况下,MMT的载药量为239 mg/g.体外释放试验的结果表明,5-FU/CS-MMT中5-FU的体外释放能力主要受释放介质pH值的影响,当pH值为7.4时,5-FU的累积释放率最大,在pH值为1.5时的结果最小.  相似文献   

12.
薛万波  王春华  谭欢  林炜 《精细化工》2019,36(1):31-36,43
以氨基化改性的B型明胶为原料,通过二次去溶剂法可制得具有良好单分散性(PDI≈0.068)的氨基化明胶纳米颗粒(Aminated gelatin nanoparticles,AGNPs),其粒径约为240 nm,表面带正电荷(ζ≈35 mV),并考察了制备过程中溶液pH对AGNPs粒径以及分散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H≈4.0时,制备的AGNPs粒径较小(≈240nm),分散较为均匀。SEM、AFM及TEM测试结果表明:AGNPs为一种粒径窄分布的球形纳米颗粒;相比明胶纳米颗粒(Gelatinnanoparticles,GNPs),AGNPs刚性结构特点增强,且质地较为均匀。颗粒表面润湿性测试结果显示,AGNPs的三相接触角(θow=67?±5?)比GNPs(θow=31?±6?)显著增大,表明AGNPs的表面疏水性有所增强。以AGNPs为稳定剂制备的水包油(O/W)型Pickering乳液4℃下储存9个月未出现分层,表现出较高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制备槲皮素纳米脂质体(Quercetin nano-liposomes,Que-LPs),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考察。方法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Que-LPs,Box-Behnken效应面法筛选最优处方。并对Que-LPs形态、Zeta电位、粒径及粒度分布、包封率、载药量进行研究。透析法测定制剂体外释药行为。结果制备的Que-LPs多呈类球形、大小比较均匀、表面圆整,粒径均在109.4 nm左右,粒度分布呈单峰,Zeta电位(-40.6±0.11)m V,其包封率为(87.93±1.03)%,载药量为(6.40±0.08)%,体外释放48 h时药物累积释放56.93%,且呈缓释现象,符合双相动力学方程。结论乳化溶剂挥发法适用于制备Que-LPs,纳米粒在溶液中分散均匀且稳定性良好。制备工艺安全可靠、稳定可行。体外释放呈现前期快速释药,后期缓慢释药的特征,与原料药相比有明显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以木薯淀粉为原料,用微波-超声波辅助沉降法制备淀粉纳米颗粒,通过扫描电镜、粒度仪等对淀粉纳米颗粒进行了表征。以姜黄素为载药模型,考察了药物初始质量浓度、无水乙醇质量分数、载药温度、载药时间对载药量的影响,并探究了木薯淀粉纳米颗粒对姜黄素的缓释作用。结果表明,药物初始质量浓度为40μg/m L、无水乙醇质量分数为30%、载药温度为30℃、载药时间25 min时,木薯淀粉纳米颗粒对姜黄素的吸附量最大,可达81.14 mg/g。姜黄素原料药5 h释放率为95%,而木薯淀粉纳米颗粒透析5 h后,药物释放率仅为15%。由此可知,微波-超声波辅助沉降法制备的木薯淀粉纳米颗粒具有较好的载药性能,并对药物具有较好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15.
利用层层组装法合成了羧甲基-β-环糊精修饰的Fe_3O_4纳米粒,以疏水型药物左旋咪唑(LMS)为模型药物,制备了载药纳米粒并对其细胞毒性和体外释药特性进行考察。利用IR、XRD、TEM、Zeta电位与激光粒度仪等对材料进行结构形貌表征,利用UV法测定载药纳米粒的载药量和包封率并进行体外释放药物左旋咪唑性能研究,采用MTT法评价材料的细胞毒性。结果表明,羧甲基-β-环糊精成功地接枝到四氧化三铁纳米粒上,粒径大小为22. 4 nm左右,呈球状或椭圆状,磁性良好。当载体与药摩尔比为1∶1时,对左旋咪唑的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14. 32±0. 24)%和(42. 38±0. 35)%,复合材料对MCF-7细胞无毒,载药纳米粒在缓冲溶液中具有较好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16.
张艳  魏征  王华林 《安徽化工》2008,34(1):24-25
采用自制的聚乳酸-聚乙二醇-聚乳酸/SiO2 PELA/SiO2)材料作为药物载体,通过溶剂挥发法制备了地塞米松磷酸钠(DSP)微球,并对微球的粒径、载药量以及体外缓释性能进行了研究.微球电镜图片显示其粒径大小分布在8μm左右,符合缓释制剂要求.体外缓释研究结果显示,PELMSiO2微球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17.
含5-氟尿嘧啶的聚乙二醇酯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氯乙酸与不同分子量的聚乙二醇进行酯化反应得到氯乙酸聚乙二醇酯,由于酯中的α-氯具有良好的反应活性,将它再与抗癌药物5-氟尿嘧啶结合制备了不同分子量的高分子前药,并对得到的产物进行表征。产物的体外降解实验表明,该产物具有长效缓释的功效,其中(PEG 2000)-5-FU的载药量为18.6%,随着聚乙二醇分子量的增加,产物水溶性提高,当聚乙二醇相对分子质量为2000时水解速率最大。  相似文献   

18.
以三甲基木质素季铵盐-海藻酸钠(QL-SA)为载体,用物理混合法制备了阿维菌素缓释聚合物(AVM-QL-SA),利用FT-I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探讨了交联剂用量、药物加入量、体系pH值等因素对载药量和包封率的影响,并对其缓释性能和抗紫外光降解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阿维菌素(AVM)均匀的混合在QL-SA载体中,主要以物理混合为主;最佳制备条件为:戊二醛为5%(以单体质量分数计)、药物加入量为1%(以单体质量分数计)、体系pH值为8.5,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达到1.36%和73.36%;阿维菌素缓释聚合物粒径符合正态分布,平均粒径为83.90 μm;阿维菌素缓释聚合物具有很好的缓释性能,在乙醇/水(体积比1:1)中释放30 h,累计释放率为88.97%;经8 h紫外光照射,阿维菌素原药中AVM残留量为6.24%,阿维菌素缓释聚合物中AVM残留量为37.75%,具有良好的抗紫外分解性能。  相似文献   

19.
以B型明胶为原料,戊二醛为交联剂,通过改进的两步去溶剂法制备了较小粒径(约100 nm)的明胶纳米颗粒(Gelatin nanoparticles,GNPs),考察了分散体系浓度、去溶剂化试剂、交联剂用量对GNPs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降低明胶在二次分散体系中的浓度,制得的GNPs的尺寸更小且分布均匀。残留的去溶剂化试剂丙酮需去除,因为它会使GNPs分散性变差。在明胶质量浓度为8 g/L的分散液中,当戊二醛加入量为4.5%(以明胶的质量为基准,下同)时,即可制得稳定的GNPs,其粒径为50~150 nm,PDI约为0.14,Zeta电位绝对值大于30 m V。AFM和TEM测试结果表明:GNPs呈光滑球形,为边缘部分比核心更为疏松的非均质结构。  相似文献   

20.
向远清  陈大俊 《化学世界》2011,52(9):534-537
以凹凸棒土/Poly(HEMA-PEGMA-MAA)纳米复合水凝胶体系为药物载体,初步研究了其对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的体外释放性能.结果表明,纳米复合水凝胶体系对5-FU 的释放性能受体系中的凹凸棒土含量和环境pH值影响.在温度为37℃,pH=1的缓冲溶液中,5-FU的释放速度和累计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