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针对定量泵构建的全液压转向系统工作时传动效率低、压力和流量损失严重等问题,将负载敏感式变量泵技术应用到全液压转向系统中。对转向系统中转向器、优先阀及负载敏感式变量泵的结构进行了详细阐述;利用AMESim仿真软件对转向系统进行了建模;基于AMESim仿真模型对负载敏感式全液压转向系统进行了仿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转向器转速在30 r/min和40 r/min时,压力和流量输出相对稳定;优先阀对转向器可起到流量调节作用;负载敏感式变量泵倾斜角在20°内能够控制输出流量的大小;负载敏感式全液压转向系统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压力和流量损失,从而提高传动效率。  相似文献   

2.
确定了方向盘记忆功能全液压转向器整体方案,根据方向盘和转向轮位置关系,确定了电磁阀对转向液压系统进行内泄漏补偿的策略,分析了方向盘和转向轮角传递比确定的影响因素,开发控制程序在新产品上使用,测试结果表明达到了记忆精度≤15°设计目标,有效解决了方向盘的滑移,实现了方向盘记忆功能.  相似文献   

3.
装有负荷传感流量放大型全液压转向器(同轴流量放大转向器)的液压转向系统(见附图),具有液压元件少、结构简单、工作可靠、制造成本低、液压元件总质量轻等优点。这种转向器在大吨位装载机上得到广泛应用,与工作液压系统实现双泵合流,可减小工作液压系统工作泵的排量,降低功率损失。  相似文献   

4.
确定了方向盘记忆功能全液压转向器整体方案,设计选型了补油阀、方向盘传感器和控制器、转向轮传感器,开发的样机通过装车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达到了记忆精度≤15°设计目标,实现了方向盘与转向轮精确对应关系.满足了全液压转向产品高端化需求.  相似文献   

5.
一种用于全液压转向器检测的加载回路武华1全液压转向器的应用及工作原理全液压转向器广泛应用于自走式联合收获机和某些工程机械的全液压转向系统,全液压转向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1方向盘2全液压转向器3油管4转向缸5液压泵6油箱图...  相似文献   

6.
针对现有的全液压转向器存在无缓冲和流量放大不够等缺点.双向缓冲负荷传感高流量放大全液压转向系统,在原有的同轴流量放大负荷传感转向器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改进,实现了双向缓冲和高流量放大的功能,从而使转向系统的性能有了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动态负荷传感全液压转向器的工作原理,设计了系统的油泵工作流量、转向器工作最高转速、转向器压力损失等参数,提高了负荷传感液压转向系统的效率和响应速度,使转向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8.
工程机械的转向方式通常采用全液压转向技术。以装载机为例 ,目前均为液压伺服转向技术和液压负载优先伺服转向技术。前者由液压泵、液压单路稳流阀、液压伺服转向器、安全阀块及液压缸组成 ,如图 1所示。液压单路稳流阀的主要作用是保证车辆在发动机的转速变化时 ,转向器所需要的油量始终恒定 ,使转向操纵作业不受发动机转速变化的影响。但是系统流经液压单路稳流阀超过 5 0 %的液压油没有作功就返回至油箱 ,能量消耗较大。后者采用液压负载优先伺服转向技术将液压负载转感系统集成至全液压转向器上 ,可减少转向系统的功率消耗达 30 %左右 …  相似文献   

9.
流量放大液压转向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概述在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建筑筑路机械,起重运输机械、工程机械等行走机械的转向系统中,广泛应用着摆线转阀式全液压转向器沟成的液压转向系统。这种转向系统结构紧凑,方向盘操纵力矩小,转向有力感,转向缸的移动距离和速度完全跟随方向盘的转角和转速。大型、重型行走机械的转向系统,国内外大致有下列几种方式: 1、助力式转向系统这种系统零部件多,结构不紧凑,布置困难,操纵力大,装拆维修困难,行走时容易出现蛇行现象。  相似文献   

10.
工程机械的液压转向系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程机械的转向系统对于整机性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用户对转向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以前的机械、半机械转向系统已逐渐被全液压转向系统所代替,特别是随着液压技术的不断进步、转向元件的不断完善,全液压转向系统的结构和性能也有很大的改进和发展。1.使用全液压转向器全液压转向器由于体积小、结构紧凑和安装方便等优点,在工程机械的转向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全液压转向器的结构型式很多,按负荷型式分,可分为负荷无反应型和负荷有反应型。负荷无反应型转向器在计量装置中位时,转向缸的两油口与计量…  相似文献   

11.
李杰 《广西机械》2012,(11):158-160
介绍了轿车机械液压转向工作原理,从转向泵工作原理,分析转向沉重的根本原因。并描述转向系统零部件在生产过程中及总装装配过程中需注意的要点。总结异物是造成转向沉重的主要因素。对异物的控制是解决转向沉重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转向轮独立驱动的车辆转向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析了传统转向梯形机构存在的原理误差,给出了转向轮独立驱动的车辆转向系的设计思想和系统架构,使其对于车辆的运行经济性和行驶安全性将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电动助力转向的转向感觉客观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电动助力转向(Electric power steering,EPS)系统进行整车转向感觉主观评价试验,分别对转向轻便性、回正性、中间位置转向和移线性能转向感觉客观评价指标进行分析。由于单个指标与驾驶员整体转向感觉评价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对应关系。通过主成分分析的方法,获得互不相关的客观综合评价指标,将主观转向感觉量化为客观评价指标值,并且对客观评价指标与驾驶员主观评价进行相关性检验,检验EPS转向感觉客观评价指标的合理性和可靠性。转向感觉客观评价指标的确定便于对EPS转向感觉进行系统全面的评定,提高设计的可预见性。  相似文献   

14.
汽车电控助力转向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冉 《机电工程技术》2010,39(8):18-22,126
介绍了汽车电控助力转向系统的基本情况和主要的特点,分析论述了该系统目前的国内外研究状况,并且讨论了该系统的数学模型和错误诊断方式。  相似文献   

15.
针对目前多轴轮式机器人转向控制不灵活这一问题,基于阿克曼转向控制定理,分别提出了基于D(机器人转向中心与第1轴的距离在机器人纵向轴线上的投影距离)和基于前后轮转角的转向控制方案。在此基础上,为便于控制,将第一轴或者第五轴左侧车轮转角和转向模式切换开关作为输入变量。并制作了五轴轮式机器人样机,分别利用STC12C5A60S2单片机和Lab VIEW开发了下位机和上位机控制系统,搭建了基于蓝牙的无线测控系统。进行了侧方位停车、并列停车、原地回转的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利用所提出的转向模式控制五轴轮式机器人,可以在狭小的空间里,实现非常灵活的行驶轨迹控制,满足机器人机身姿势的灵活控制。  相似文献   

16.
介绍冷轧带钢纠偏装置的工作原理和常用的几种纠偏装置结构。  相似文献   

17.
四轮转向汽车的转向特性及控制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汪东明 《现代机械》2003,9(6):73-75,91
本文分析比较了四轮转向汽车的转向特点 ,概述了电控四轮转向汽车的结构原理 ,介绍了四轮转向系统的控制策略 ,指出了四轮转向系统控制技术所面临的困难 ,并展望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魏冬  赵书美 《汽车零部件》2010,(12):64-65,68
对传统的两轮转向汽车进行改装,使其后轮也具有转向功能。文中建立了三自由度的改装四轮转向汽车的动力学模型,选择了线性的轮胎模型对轮胎力进行了分析。根据汽车抗侧翻和抗侧滑的临界条件,得出转弯半径的限制范围。结合阿克曼定理分析了低速、高速两种不同工况下的控制策略,设计了两后轮各自的控制转角,使改装好的汽车实现四轮转向,为后续控制系统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控制模型。  相似文献   

19.
根据车辆四轮转向和两轮转向的不同特点,比较了两轮转向和四轮转向应用于整体车辆时车轮转向角度关系和车辆转弯半径。分析总结了两种转向系统的优缺点,指出它们分别适合于哪种整体车辆的转向。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动力转向器阀芯刃口结构与特性曲线的几何关系,提出采用直线与圆弧组合成阀芯复合刃口,取代传统的单段圆弧结构,以改善传统产品高速行驶时不灵敏区过大、常用工作区手感差的问题。试验结果表明:复合刃口转阀特性曲线较传统结构更符合理想曲线,操控特性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