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城市环境设计》2013,(11):234-235
如果说人生就是一场旅行,那么建筑师陈凌的梦想就是每个人都能用双脚去丈量走过的城市。早年巴黎留学归来,他就开始思考建筑与城市的关系。在每一次细腻设计的背后,都流露出对城市的无限期待与人性的温暖光怀。“行走城市”描绘了的影像——让人们自由行走的城市。可以说,陈凌是真正与城市进行对话的建筑师,他努力去倾听,用心去实践,以实际行动去回应城市的需求、生活的需求,建设他心中的理想城市。  相似文献   

2.
生活的混响     
毛兵  仝雷 《建筑师》2006,(4):121-124
生活是噪杂与宁静的交织。我们总在呼唤”以人为本”,那么,人之本是什么呢?奔波一生,什么最值得回味?享受生活成为核心答案。生活是人类生命活动的概括,学习、工作、交往、审美、衣食住行等等共同融汇成生活之源。埃森曼说,五十岁的人才能成为建筑师,就是说建筑师只有经历丰富的生活体验,才能将建筑做好。建筑是生活的载体。虽然有的建筑是具有城市标志性意义的,但更多的是平和安详的生活写照。当我们摒弃超世脱俗的英雄主义幻想,静心体悟生活的时候,就会发现建筑之美闪现于得体的生活实践之中。很难相信,一个不会炒菜的建筑师能设计好厨房。  相似文献   

3.
易芹 《南方建筑》2004,(1):64-65
本提出平凡建筑师这个称呼,指出平凡建筑师在做平常设计中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建筑师对专业了解要泛,对各方面都要有了解和认识。更重要一点就是建筑师对建筑领域的某一个方面或点要做到精和专,以及建筑创作中建筑师应该学会“抄”与“超”。  相似文献   

4.
王蔚 《中外建筑》2014,(2):20-22
建筑师除了在自己的领域搞创作,能不能跨界到另外的领域进行创作呢?长久以来,建筑师之于社会的印象仅限于对建筑的专业想象,而今天,建筑师在本业外所涉足的多元多样的领域被视作“建筑之外”,这也体现了建筑师身份的多元性。无论是建筑师的生活修为、艺术设计,还是空间运营、媒体传播等,都与建筑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关联。  相似文献   

5.
新加坡《米玛》杂志“现代阿拉伯建筑”专栏,刊登了一系列论述当代阿拉伯建筑师在改造国家环境方面的贡献的文章。着重介绍法希(Hassan Fathy)和其他埃及建筑师的作品,这些建筑师目前工作在埃及和其他国家,如日本、加拿大,德国和沙特阿拉伯。有些文章谈到伊拉克,由于马基亚(Mohamed Saleh makiya)和工作在摩洛哥、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利比亚、叙利亚、约旦、黎巴嫩、苏丹等国阿拉伯建筑师的影响,伊拉克也重视发展自己国家的建筑。工作在世界各地的阿拉伯建筑师认识到,为了继承伊斯兰建筑的伟大传统,探索阿拉伯建筑的民族特性是非常重要的。本文是专栏的绪言。  相似文献   

6.
访谈以建筑师臧峰的专业学习开始,接着从“非常建筑”的实习和工作,“众建筑”的创立,建筑实践与思考以及对建筑教育的尝试等多个方面展开,探讨了这位青年建筑师由学习、思考到社会实验的历程。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对几个常用词组的不同理解,揭示了在经济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当代中国建筑及建筑师所面临的的问题,提出需要从文化的高度重新认识建筑和建筑师的角色,从“理论”、“城市”、“艺术”三方面的要求来提高自身的社会价值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8.
访谈以建筑师臧峰的专业学习开始,接着从“非常建筑”的实习和工作,“众建筑”的创立,建筑实践与思考以及 对建筑教育的尝试等多个方面展开,探讨了这位青年建筑师由学习、思考到社会实验的历程。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整理了大量南京民国开业建筑师的履历之后,注意到与当代不同的现象:有政府工作经历的开业建筑师人数众多,分布广泛,流动性高,有相应的建成作品.文章随后介绍了部分开业建筑师在政府期间的经历和设计作品.最后,文章从社会背景、建筑师制度和专业水准等方面确定了政府工作经历是开业建筑师职业成长的途径之一,而新兴的国民政府及其“中国固有式”建筑理想也可能对开业建筑师的思想和行为造成了影响.  相似文献   

10.
《百年建筑》2005,(12):46-51
生活空间的建造是为了满足人类居住的需要,空间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建筑师们在对建筑进行解读时.离不开的字眼。除去理性的一面,也有细腻的感触和生活的热情,和生活密切相关的建筑才是好建筑,作为建筑师应该多关心平常建筑怎样去改善人们的生活。当我们在旅行于欧洲城市时,也会为那些不知名的寻常住宅所感动,只因它们的每个细节处都体现了对生活的关爱。欧洲的城市非常注重人性化,重视人的活动空间,尊重环境。相反,在中国,却看到大量昂贵却与人们生活毫无关系的建筑在城市中建起,这不得不引起建筑师们的反省。  相似文献   

11.
光·材料·空间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安藤忠雄的建筑作品善用清水混凝土。文中简述了他对混凝土材料的认识,一方面,是对清水混凝土制作方式的探究,如何使其质感与色彩融于日本传统建筑及人们的观念;另一方面,就是对日本传统建筑光空间的体验和对西洋古典建筑及现代建筑光空间的感悟,引发作者深入探索更具个性的光空间。  相似文献   

12.
"嘉庚建筑"承载的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红 《中外建筑》2006,(3):57-58
嘉庚建筑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和个性特征,具有人文的价值取向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从建筑形式上来说,嘉庚风格建筑既具闽南红砖民居特征,又有西洋风格,它把闽南红砖民居与欧式建筑融合起来,将闽南传统的翘檐屋顶和欧式建筑的造型柔和在一起,成为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表现出独特的魅力。嘉庚建筑的人文精神也反映了陈嘉庚先生的本质特征和基本精神,包括多元文化兼容的创新实践、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空间构成与“诚毅”、爱国的思想品格和道德规范。嘉庚建筑是爱国、为民的嘉庚精神的一个载体,也是一个特殊时代文化的见证。  相似文献   

13.
大学气象,嘉庚风貌——集美大学银江新校区扩建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智民 《华中建筑》2008,26(7):81-87
该文首先分析了陈嘉庚历史建筑整体布局、形态组织、空间与细部特色,探讨其法无定则、因时因地就势的设计精髓。然后以集美大学银江校区扩建设计为例,分层次论述了如何在新建筑中延续陈嘉庚建筑风格,同时强调整体观念。  相似文献   

14.
南京是中国著名的文化名城,被称作是“民国建筑的大本营”。本文以“晨光1865·养虎巷段规划与建筑设计”为依托,从全局规划设计开始。到单体建筑设计,尝试通过建筑的样式、材质、符号等方面来体现历史的、传统的精神,进而浅谈下在南京这样一个历史城市的特殊历史地区,建筑设计如何能传承文化的记忆。  相似文献   

15.
作为同龄人并兼具学者和建筑师的双重身份,常青与赵辰有着相似的成长背景和经历,文章记录了他们的对谈内容,话题主要包括时代烙印、建筑教育、建筑思想等方面,试图呈现出双重身份的建筑师个体以及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的时代印记。  相似文献   

16.
杭州野风·海天城住宅区中的雨水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小区雨水收集储存,经处理后用于小区景观水的补给、绿地灌溉和道路冲洗等,可有效减少小区用水量,并降低小区环境运行维护成本。文章介绍了在杭州“野风·海天城”住宅小区(二期)建设过程中,通过合理的雨水收集管网系统的设计来提高雨水收集效益,实现居住区水资源的节约。  相似文献   

17.
贺斌  瞿志 《室内设计》2018,(1):96-100
乡土景观是地域性文化研究的重 要学科,拥有多学科的研究语境。当前对乡 土景观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生态学科和建筑学 科,而聚焦于宏观区域面貌的风景园林视角 下的乡土景观研究通常不是关注的重点。本 文从风景园林的视角出发,将乡土景观的研 究划分为自然景观、农业景观和聚落景观。 在研究过程中以农业景观为主线,以成都平 原地区乡土景观的演变过程为对象,详细阐 述风景园林学科视角下的成都平原乡土形成 过程,并归纳成都平原乡土景观的核心特征, 旨在促进广大学者在更宏观的视野中解读乡 土景观,展开更多的乡土景观基础性研究。  相似文献   

18.
半山  赵辰 《新建筑》2011,(4):15-17
建造知识与建造体验在国内建筑教育中长期被忽视与误解,贻害甚多。多年以来,南京大学的建造教学不仅对此业界现状保持了批判意识,且摸索出了一系列实验性教程。文章以访谈形式探讨了建造教学的意义、建筑与艺术的区别、建筑学的学术价值及其在当代中国的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现代山地建筑接地诠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借鉴传统山地建筑接地手法研究的成果,总结分析了结合现代城市和建筑特点的现代山地建筑接地设计策略。在我国许多“平原城市”已经开始向山区扩充的发展背景下,本文的研究对我国现代山地地域性建筑的创作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李向阳 《山西建筑》2007,33(33):78-79
从异型柱框架结构的自身受力特点出发,结合实践经验,从结构平面布置、设计方法、构造设计等方面探讨了异型柱在住宅结构设计中应注意的相关问题,指出异型柱框架结构可以较好地满足建筑功能要求,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