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泥沙数学模型作为预报河床冲淤的研究手段在进一步发展中受到有关物理参数的限制,分析了河口泥沙数学模型涉及的若干关键问题.从三维微分方程竖向积分角度分析认为恢复饱和系数理论上应大于1;指出泥沙非均匀系数、相对粒级以及泥沙固结对河口冲淤有一定影响,给出适用于河口非均匀黏性沙的任意k粒级的黏性力表达式、起动概率公式和临界起动切应力公式,探讨了临界淤积切应力表达式在处理细颗粒泥沙絮凝时的作用;认为根据最大或最小含沙量对应的水流泥沙要素来确定河口水流挟沙能力公式比以往按半潮平均来处理在理论上更为合理,提出适合潮汐河口的非恒定水流挟沙能力公式;指出数值计算和验证有待改进之处.  相似文献   

2.
河道水流泥沙问题的一种有限元解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相似文献   

3.
河道水流泥沙问题的一种有限元解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一种求解河道平面二维水流泥沙问题的有限元方法。此法的主要特点是,采用质量集中的简化手段和预报一校正一迭代的时间推进算法,较好地解决了计算储存量和计算速度问题。  相似文献   

4.
黄河泥沙数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介绍了适合于黄河中下游水库、河道的泥沙冲淤一维数学模型,该模型在断面概化,含沙量及冲淤量横向分布计算和非均匀沙计算等方面采取了新的处理办法。  相似文献   

5.
黄河泥沙数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适合于黄河中下游水库、河道的泥沙冲淤一维数学模型.该模型在断面概化、含沙量及冲淤量横向分布计算和非均匀沙计算等方面采取了新的处理办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分析影响泥沙输移比主要因素的基础上,分别对坡面上单位面积输沙率qs和坡面上单位面积产沙率Sy进行了量纲分析,得出了qs和Sy的数学表达式,从而获得了山区流域泥沙输移比的计算式。采用湖北省石桥铺径流实验站的实测降雨、径流和泥沙统计资料对泥沙输移比公式进行了验证,其相关系数为0.85,因此本文推出的计算泥沙输移比的公式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7.
漳卫新河河口泥沙淤积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河口历年的潮汐观测资料和泥沙的基本特性,对漳卫新河河口段的水文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河道泥沙淤积的规律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为漳卫新河河道治理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河口区悬浮泥沙浓度遥感反演的理论基础及反演模型的建立方法,通过对国内外近年研究的主要悬浮泥沙遥感反演模型进行简单分类、对比分析得出其优缺点,并针对现有悬浮泥沙遥感反演模型的不足,在提高精度和普适性方面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针对深圳港西部港区拟新开辟的出海航道———铜鼓航道的疏浚泥海上倾倒对周围水沙环境的影响问题,通过建立二维潮流泥沙数学模型,对在拟选的水抛倾倒区内分别在有风或无风情况每天倒泥8次或12次共4种情况下的水抛疏浚泥的输移扩散与影响进行了模拟计算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选定的抛泥区进行疏浚泥倾倒活动对周围环境的水深、航道、水环境的悬浮物浓度、水体滞留时间、沉积厚度、悬沙漂移距离等各项指标均影响不大,工程技术上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0.
类比推理是根据2个或2类对象某些属性相同,推出他们的其他属性也可能相同的间接推理,也称类比法,是科学研究中简捷有效的方法之一.由于河口三角洲的形成与水库泥沙淤积有相同的属性,即将大河人海口转移到了水库库尾,由此类比分析二者的利弊,并指出了三峡水库泥沙淤积的趋势及灾害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1.
瓯江河口水动力条件和泥沙运移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瓯江河口实测资料的分析,讨论了瓯江河口的水动力条件和泥沙运移特征。  相似文献   

12.
宽级配河床平面二维泥沙数学模型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平面二维泥沙数学模型的几个关键问题:挟沙力系数、恢复饱和系数、床沙级配调整、冲淤厚度和床沙“归一化”等问题及其相互影响作初步探讨。这种讨论仅'限于山区天然河流宽级配床情况。以上问题在两种底沙不同的河流上应用,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3.
为了深入研究河道治理和引渠设计等工程中的冲淤控制问题,根据泥沙冲淤的自组织特征,即河流所具有的冲刷与淤积间的反馈自调节机制,建立了河流网上泥沙输移的动力学模型.利用该模型通过调节输沙比例对黄河下游河道的减淤控制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表明,在清水期,干流河段的状态近似于稳态,此时可以通过调整某一支流的流量来减少下游的淤积;在由清水向浑水的过渡期,河流的冲淤状态处于瞬态,此时可以通过向位于开始淤积河段处的支流注入清水的办法,使下游河段由淤积转变为冲刷.该方法类似于近几年黄河上实施的调水调沙试验,即"大水冲刷,"但差别在于该方案是引清水,而调水调沙试验是加浑水.研究结果表明,针对不同时期的2种控制手段都能实现对下游河段的减淤增排,能够对相应的工程问题提供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河流上修建水库后,由于水位抬高,流速减小,来自上游的泥沙在库区大量落淤,直接威胁着水库的使用寿命和大坝安全.采用一维恒定非均匀不平衡输沙数学模型,计算了红水河上岩滩水库1994-1999年的冲淤过程,得到了河床纵剖面淤积形态、干流累积淤积量等结果,并与实测资料进行比较.对比分析表明,在模型参数按常规经验取值条件下,计算的库区淤积量远小于实测值.然后分析干密度、水流挟沙力参数、恢复饱和系数等参数调整对模型计算结果的影响,结合库区实际来沙及淤积情况调整了这些关键参数的取值,使得库区泥沙淤积计算结果与实测值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15.
为全面掌握珠江河口泥沙运动的基本规律,优化河口重大工程方案布置,在宏观分析珠江河口伶仃洋、磨刀门和黄茅海泥沙运动主要特征的基础上,研究了该3个区域泥沙模拟试验面临的关键技术问题;重点研究珠江河口整体物理模型泥沙试验中的分区模拟、模型沙选择、关键设备研发等核心技术,结合多年来科研生产和模型运用的实际经验,总结出珠江河口整体物理模型泥沙试验方法。最后,以近年来珠江河口的重大涉水工程——港珠澳大桥工程为例予以了进一步说明。  相似文献   

16.
MODIS监测河口水体悬浮泥沙质量浓度的短期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近海高能海区水体悬浮泥沙质量浓度(SSC)表现出的时空变异特征,以典型强潮型河口-杭州湾为例,在3个不同采样区分别连续观测获取水体表层悬浮泥沙质量浓度数据,结合MODIS卫星遥感资料,利用人工神经网络(ANN)方法建屯了表层悬浮泥沙质量浓度遥感反演模型.实地监测数据表明,杭州湾表层水体悬浮泥沙质量浓度较高,且具有明显的时空差异;总体上大潮悬浮泥沙质量浓度普遍较高,北岸深槽区悬浮泥沙质量浓度较低;各个监测站位悬浮泥沙质量浓度随潮情变化表现出比较一致的波动性,而且短周期内的振动幅度较大.与同归分析方法相比,BP神经网络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遥感反演结果表明,MODIS地表反射率产品可以直接用于表层水体悬浮泥沙质量浓度遥感反演,其250 m的空间分辨率能够充分获取河t:l区域的泥沙信息,而且每天两次的监测频率有助于识别表层水体悬浮泥沙质量浓度的短周期变异特征.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雨滴的物理特性,以及受植物影响的雨滴特性和雨滴的侵蚀机理。结合了前人实验研究,分别导出了植物覆盖面上的雨滴特性计算公式、不受植物影响的雨滴溅蚀公式、径流侵蚀和细沟流侵蚀计算公式。用Yalin推移质公式和Eim-stein悬移质挟沙能力公式作为控制,求出了坡面径流的输沙量和泥沙输移比。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黄河口的水沙输移规律,采用基于无结构三角网格下的有限体积法建立了平面二维水沙数学模型.模型中分别采用不同方法处理粘性和非粘性沙的输移源项,并引入经验证的粘性沙输移源项改进公式.采用已有的概化水槽冲淤试验资料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然后应用于1982年6月至1983年5月期间黄河口水沙输移的数值模拟,计算得到的潮位过程及冲淤量与实测资料符合较好,结果表明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考虑粘性沙运动的黄河口非均匀沙不平衡输移.最后比较了不同泥沙输移源项处理方式对模拟结果的影响,计算表明在黄河口水沙输移数值模拟中需要采用非均匀沙模型并同时考虑粘性和非粘性泥沙的输移.  相似文献   

19.
针对我国近海高能海区水体悬浮泥沙质量浓度(SSC)表现出的时空变异特征,以典型强潮型河口--杭州湾为例,在3个不同采样区分别连续观测获取水体表层悬浮泥沙质量浓度数据,结合MODIS卫星遥感资料,利用人工神经网络(ANN)方法建立了表层悬浮泥沙质量浓度遥感反演模型.实地监测数据表明,杭州湾表层水体悬浮泥沙质量浓度较高,且具有明显的时空差异;总体上大潮悬浮泥沙质量浓度普遍较高,北岸深槽区悬浮泥沙质量浓度较低;各个监测站位悬浮泥沙质量浓度随潮情变化表现出比较一致的波动性,而且短周期内的振动幅度较大.与回归分析方法相比,BP神经网络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遥感反演结果表明,MODIS地表反射率产品可以直接用于表层水体悬浮泥沙质量浓度遥感反演,其250 m的空间分辨率能够充分获取河口区域的泥沙信息,而且每天两次的监测频率有助于识别表层水体悬浮泥沙质量浓度的短周期变异特征.  相似文献   

20.
1、工程简介美岱水库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土默特右旗境内美岱沟上,控制流域面积886.6km2。大坝为面板堆石坝,最大坝高93.2m,坝长113m。原设计是一座防洪、灌溉等综合利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