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合成了一系列离子浓度不同的磺化聚苯乙烯钠盐和锌盐离聚体,用红外光谱考察了经不同冷却速率处理后的离聚体结构。所得结果表明,冷却速率越快,离子簇越难形成。冷却速率对钠盐和锌盐离聚体离子簇形成影响的差异可用它们偶极-偶极运动对温度的敏感性不同来解释。高离子浓度的离聚体在584cm-1出现的新吸收带被认为是与离子簇内受限聚苯乙烯链形成的某种构象规整性有关 相似文献
2.
将磺化聚苯乙烯钠盐和锌盐离聚体在其Tg以上(128℃)和Tg以下(100℃)作退火处理。用红外光谱和动态粘弹谱考察了退火过程中离子聚集态的变化。退火使离聚体中原有的离子聚集平衡态被破坏,最终有利于离聚体中离子簇的形成。退火温度高于Tg时,由于链段的运动使离子簇形成明显加快。同样的退火温度下,钠盐离聚体比锌盐更易形成离子簇,这是由于二者的离子聚集单元对温度的敏感性不同所致。 相似文献
3.
磺化聚苯乙烯锌盐离聚体对尼龙1010/聚苯乙烯共混体系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动态粘弹谱,广角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分析了磺化聚苯乙烯锌盐离聚体(ZnSPS)对尼龙1010/聚苯乙烯烯(PA1010/PS)共混物形态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ZnSPS的加入对共混物起了增容作用,其中低离子含量(3.25mol%)ZnSPS的加入有利于PS渗透尼龙要中,而对PS相无明显影响;高离子含量(10.67mol%,13,87mol%)ZnSPS的加入使PS与尼龙互相渗透的同时更有利于尼 相似文献
4.
热历史对磺化聚苯乙烯钠盐离聚体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动态粘弹谱(DMA)考察了经不同热处理后的磺化聚苯乙烯钠盐离聚体(NaSPS)的动态力学性能,发现热历史对离聚体玻璃化温度无明显影响,淬火能有效增加离子簇数量从而使粘弹谱的橡胶台平变宽。玻璃化温度以上退火有助于形成稳定的离子簇。玻璃化温度以下退火则由于形成不稳定的离子簇导致二次升温过程中发生结构重组,淬火能有效减小这种现象。首次发现NaSPS有一定随热历史而变的β松驰,认为该松驰是由非受限键层局 相似文献
5.
利用动态粘弹谱、广角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分析了磺化聚苯乙烯锌盐离聚体(ZnSPS)对尼龙1010/聚苯乙烯(PA1010/PS)共混物形态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ZnSPS的加入对共混物起了增容作用,其中低离子含量(3.25mol%)ZnSPS的加入有利于PS渗进尼龙相中,而对PS相无明显影响;高离子含量(10.67mol%,13.87mol%)ZnSPS的加入在使PS与尼龙互相渗透的同时更有利于尼龙渗进PS相中。ZnSPS对尼龙1010分子链沿晶胞(002),(100)面的生长有抑制作用,这种抑制作用随ZnSPS加入量和离子含量的增大而愈加明显。ZnSPS的加入明显改善了PA1010/PS共混物的微观形态,使共混物力学性能得到了提高,初步实现了PS增韧尼龙1010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温度对离聚体中离子聚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应用红外光谱考察了不同离子含量的丁基橡胶磺酸锌盐离聚体温度变化的行为,结果发现,不稳定的离子对聚集体对温度变化十分敏感,而稳定多重离子对在低温下有较好的稳定性,在较高温度下分解,当离聚体中形成离子簇后,离聚体结构的热稳定性增加。 相似文献
7.
通过DSC、DMA、TEM、SAXS和TG对SPS(磺化聚苯乙烯)及其离聚体的形态结构和热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磺酸基含量为9.83mol%的SPS中有磺酸离子的聚集。金属离子的引入使SPS离聚体的分子间作用力、微相分离程度增大。磺酸盐含量为4.70mol%以上的SPS离聚体中有离子聚集,离子簇直径为3~10nm。在磺酸盐含量为13mol%范围内,SPSNa离聚体基体的Tg1、离子微区的Tg2均随磺酸盐含量的增加而线性增大。PS磺化、中和成SPS离聚体后,热稳定性增加,其顺序为:SPSZn>SPSNa>SPS>PS。 相似文献
8.
杨伟刘军沈家瑞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1997,(S1):102-106
通过DSC、DMA、TEM、SAXS和TG对SPS(磺化聚苯乙烯)及其离聚体的形态结构和热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磺酸基含量为9.83mol%的SPS中有磺酸离子的聚集。金属离子的引入使SPS离聚体的分子间作用力、微相分离程度增大。磺酸盐含量为4.70mol%以上的SPS离聚体中有离子聚集,离子簇直径为3~10nm。在磺酸盐含量为13mol%范围内,SPSNa离聚体基体的Tg1、离子微区的Tg2均随磺酸盐含量的增加而线性增大。PS磺化、中和成SPS离聚体后,热稳定性增加,其顺序为:SPSZn>SPSNa>SPS>PS。 相似文献
9.
离聚体对PBT/PC共混体系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讨论了离聚体Surlyn9020对PBT/PC共混体系的结构及其缺口冲击性能和结晶行为的影响。共混体系中加入适量离聚体,可使其缺冲击强度有较大提高,PBT、PC间的界面相容性得到改善。DSC、WAXD测试表明,离聚体的加入使共混体系的最大结晶速率有所增大,动力学结晶能力基本不变,体系保持了快速结晶的特性,且共混体系的结晶度略有提高。但是,当离聚体的含量较高(≥15phr)时,共混体系的动力学性能和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红外光谱法研究了两种共聚酰胺酸MPB和OPB以及对照体系MP,在175-350℃温度范围和空气下,以薄膜状态经热酰亚胺化反应转化为共聚酰亚胺过程的吸收谱带变化,确认250-260℃和60min为用作应变材料的最佳酰亚胺化条件,当温度高于250℃时发生氧化和二次化学转化,文中用聚酰胺酸热酰亚胺化反应机理的观点,讨论了共聚酰亚胺的结构、性能及与应变特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动态力学粘弹性频率谱对离聚体乳胶IPN阻尼机制的研究EI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合成了离聚体乳胶IPN(Io-LIPN)新型阻尼材料,用动态力学粘弹性频率谱对离聚体乳胶IPN阻尼机制的研究,计算了表观活化能,进一步揭示了阻尼机制。 相似文献
12.
红外光谱法对环氧沥青固化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Nicolet 170 SX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对环氧沥青在固化温度(120℃)前及在恒定固化温度下固化5min,15min,35min,75min,240min的基团变化作了跟踪研究,比较了羧基C=O和环氧基特征吸收峰的前后变化,提出了羧酸类化合物与环氧化合物反应的固化机理. 相似文献
13.
表面改性氢氧化铝超细粉体填料的红外光谱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甘油对氢氧化铝超细粉体填料进行表面改性,用红外光谱对改性样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改性后的填料表面被改性剂有机化,提高了其在有机物中的填充性能,研究了反应温度对氢氧化铝超细粉体填料活化指数的影响,并浅析了改性机理。 相似文献
14.
15.
系统研究了环保型增塑剂环氧大豆油(ESO)对聚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SEBS)进行改性后的结构与性能.红外光谱结果表明,9 phr环氧大豆油添加到SEBS中,会在1750 cm-1处出现新的特征吸收峰,但不会改变SEBS的链结构;小角X射线散射结果表明,环氧大豆油与SEBS相互作用会影响聚集态结构,体现在SEBS... 相似文献
16.
用N-甲基二乙醇胺扩链制备的热塑性聚氨酯(TPU)和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PSAA)进行机械共混,由于共混物中两种带相反电荷的基团(叔胺基和羧基)能形成离子键,提高共混物的相容性。通过DMA、SEM、溶胀比、交联度及粘度和组分之间的关系等方法证明了,离子链的引入可以明显改善共混物的相容性,并且PSAA的含量在60%附近,体系可达高相容结构。 相似文献
17.
无机含氧酸盐含多个σ成键轨道和π键结构,具有明显的红外-拉曼光谱特征。该文对常见的硫酸盐、硝酸盐、碳酸盐及磷酸盐进行红外和拉曼光谱测试。结果表明:同一状态下,受金属阳离子的影响,同一酸根的拉曼特征谱带均随原子序数的增大向低波数位移;酸根中非金属元素与氧原子之间的电子云分布的不均等性在红外光谱中有明显体现。以一价金属阳离子的硝酸盐为例,对其4种简正振动模式进行红外和拉曼谱带归属,研究了一价金属阳离子对酸根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测定了SBR-g-S的接枝率,用TEM检测了粉末SBR-g-S(PR)的相结构。用DSC测定了PS/PR共混体的Tg,研究了PS/PR共混体的相容性。结果发现,在接枝率为32.6%的粉末非交联SBR-g-S(PR1)的相结构中SBR为连续相,在连续相中均匀分布着直径约0.01μ的PS微区;PS为细胞状分散相,粒径1~5μm,分散相含有SBR包藏物。在接枝率为8.5%的粉末交联SBR-g-S(PR2 相似文献
19.
PS/粉末SBR—g—s共混体研究:Ⅰ.相结构,冲击断裂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粉末SBR-g-s与PS树脂共混,测定了共混体的C无缺口冲击强度与PR用量的关系曲线。用TEM和SEM分别分析了共混体的相结构和冲击断面形貌。研究了共混体的相结构、冲击断裂机理和冲击强度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在关系曲线被转变点划分的每一区域内,冲击断裂机理只发生量变而无质变,帮冲击强度与PR用量成正比,而随着区域的变换冲击断裂机理发生了质变,导致了冲击强度的变化不连续从而出现转变点。当粉末非交联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集热器的瞬时效率方程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影响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热性能的关键参数,通过对得出的关键参数进行分析可以得到提高产品性能与增加产品性价比的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