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对美国卡林硫化物金矿床和俄罗斯五月金矿床详细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两个含金-硫化物金矿床都与低温金-银、锑-汞和汞矿床共生。矿石中的金主要是细分散金并在针状砷黄铁矿中形成亚微细包体。分析两个矿床的矿石成分,不难看出在含金量和造岩元素上也有一系列相似之处,从有机碳含量到含矿交代岩中钾、钠状态都如此。从外表看,它们都属于沉积或者热液-沉积成矿。在储量方面,细分散型矿石的含金矿床往往是大型或超大型矿床,而且地面风化作用和矿石变质作用又反复多次地提高了矿床的工业价值。  相似文献   

2.
钙碱性煌斑岩与中温热液金矿床(太古代到第三纪)之间的共生在世界范围内正日益被人们所认识。在中温热液金矿床中,煌斑岩不仅与矿化带共空间,而且与矿化同时间。我们提出的假说认为煌斑岩是从深地幔富Au源岩中搬运Au的载体,因为深地幔遭受广泛的地壳作用,生成长英质岩浆或将其金释放到中温变质热液系统。这种模式不仅可缓解现有中温热液矿床的岩浆模式和变质模式之间的矛盾,而且还可解决金矿床和长英质(斑岩-花岗岩类)侵入体之间的不确定关系,因为煌斑岩可能相当二者的母体。金矿床和煌斑岩的共生,意味着在碰撞后的造山带、岛弧、斜俯冲或地堑环境中,特深处的岩浆作用反复伴有金矿化作用。这对于矿化的太古代绿岩带的晚期演化具有特别重要意义,对于金矿床的成因也具有普遍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近15~20年来,吉尔吉斯斯坦地质服务部门建立并扩大了金采矿工业的矿物原料基地。查明了一些中、大型的热液及热液-交代金矿床,呈石英脉、脉带和石英网脉,为金-石英、金-硫化物和金-硅酸盐矿石建造。同时还发现了新的金矿床。该矿床位于中天山,在湖南50km处。  相似文献   

4.
提供了巴布亚新几内亚巨大的Porgera金矿床从与岩浆有关的深成中温热液活动向大气降水的浅成低温热液活动转换的流体包裹体和稳定同位素证据.金-银两个主要矿化期反映了这种转换:第一期为产于绢英化蚀变带中的浸染状含金黄铁矿;第二期为与断层有关的石英-钒云母-胶结状的热液角砾岩和局部含有大量自然金及金-银碲化物的矿脉.矿床在空间和时间上与晚中新世(6Ma)浅成侵入杂岩共生,杂岩在早上新世大陆-岛弧碰撞前就侵位于陆壳中.第一期成矿部分与岩浆成因流体有关(~200->500℃;w_(NaCl),7%~12%和31%~58%;δ~(18)O=8.1‰~9.4‰,δD=-50‰~-32‰),似乎是一种与大陆-岛弧碰撞环境中的富挥发分、镁铁质、碱性岩浆和侵入活动有关的矿化作用,它是一种富金、贫铜的新型斑岩矿床类型.第二期脉状矿化切过早期浸染状矿体,矿化在2~3km深处,由于低温、低盐度和同位素交换的地下水条件形成(~18℃;w_(NaCl),3%~10%;δ~(18)O=3.1‰~6.4‰,δD=-62‰~-34‰),类似于其它的金-银-碲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的流体.晚期脉中的金可能从深处的第一期矿化中活化析出.稳定同位素和结构证据说明金的沉淀为构造诱导流体相分异所致.  相似文献   

5.
沿朱诺金矿带分布的中温热液含金石英脉于早第三纪在200—325℃温度和超过1—1.5kbar的压力下,由富含H_2O—CO_2 (±N_2,H_2S,CH_4)、低盐度流体析出形成。所具有+8‰到+12‰的δ~(18)O值以及-20‰到-30‰的δD值同位素的含重金属成矿热液表明为深部矿源。这些资料同阿拉斯加南部大陆边缘俯冲处物质由变质而挥发生成的成矿热液模式一致。变质流体向上渗透到因机械作用增强渗透率的构造带,这些带与海岸山脉巨型区域断裂构造有关,并在较高处的消减壳层的脆性地层中形成含金脉。金的沉积伴有数种作用机理,包括沸腾、热液-围岩交代及热液的压力和温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   

6.
太古代及其以后的岩生金矿床中,碳酸盐化是一种显著和重要的蚀变作用,它与金有直接的成因联系,利用碳酸盐化及其蚀变组合,还可作为找矿和评价的标志.因此,对岩生矿床中的碳酸盐及其碳质的来源问题,就成了普遍重视的研究课题.本刊发表的《太古代碳的储集层及与金矿床成矿流体来源之间的关系》和《太古代的碳和金》有关太古代绿岩带金矿床中碳的来源及与金矿关系的两篇译文.旨在为从事金矿的研究者提供有关研究新资料,也希望通过它们能引起同行们的关注,并开展一些讨论.从这两篇简短而精辟的译文内容来看,文章作者通过各自的研究,提出了一些相似但侧重面不同的学术观点,即碳酸盐中的碳不是主要来源于单一的海水(碳酸盐沉积物、有机碳和海水热液碳酸盐),而与地幔的脱气作用有关.但澳大利亚的学者比较强调碳主要是来自地幔,并受区域断裂带的控制,海水来源则不是主要的,局部的岩浆来源也不是必要条件.而加拿大的学者则比较重视侵入到地壳中的岩浆熔体的脱气作用,并依据板块俯冲消减带的特征来解释碳的循环作用.作者还特别重视生物有机质在形成碳酸盐中的作用.由此看来,对这一重要而复杂的问题虽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对形成机制均一些具体问题,认识上还表现得不够一致,也许看来对立的观点是互为补充的,这有待今后进一步的研究和论证.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大湾微细浸染型金矿床石英矿物中流体包裹体的研究发现,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布于160℃~380℃之间,主要集中于260℃~280℃,成矿流体的盐度w(Na Cl)分布于5.80~12.85wt%;成矿流体密度分布于0.84~0.92g/cm3;成矿压力分布于140~270MPa之间,平均222MPa;由压力与深度的关系估算出成矿深度为0.6~1.0km,平均0.8km。通过流体包裹体的气、液相成分分析得出成矿流体来源可能主要为大气降水,并且有变质热液的参与。  相似文献   

8.
菱刈金矿是浅低温热液石英-冰长石脉型,它包括菱刈金矿床和山田金矿床两个矿化区。矿床围岩主要由前新第三系四万十群和第四系火山岩系所组成。这些围岩在矿脉附近或多或少都遭受过热液蚀变。在本文中,根据矿物的共生组合及热液粘土矿物的形成与活动地热系统的温度关系,建立了四个蚀变带。这些蚀变带从矿区的中心到边缘为:Ⅳ:石英-绿泥石带;Ⅲ:石英-绿泥石(或绢云母)/粘土互层带:Ⅱ:石英-蒙脱石带:Ⅰ:方英石-蒙脱石带。  相似文献   

9.
许多矿床选择性地发育于黑色页岩层中,这是由于:(1)这些成矿元素在黑色页岩中具有高度的初始富集性;(2)有机碳及其伴生矿物对进入到黑色页岩的内生溶液中的许多成矿元素具有较好的沉淀能力;(3)黑色页岩的有利物理力学性质——较高的可塑性形成了致密片岩构造。有用组分具有商业经济价值的富集可呈不同的形式出现于碳质岩层中:(1)在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过程中;(2)在碳质岩石的变质作用过程中;(3)在深成热液作用的影响下;(4)变质和深成热液的共同作用;(5)各种不同因素联合作用的结果。矿床可进一步划分为;(1)沉积形成的(沉积成因);(2)变质成因;(3)深成热液成因;(4)变质-深成成因;(5)多种复合成因。沉积成因矿床又可细分为正常沉积、热液沉积、火山和  相似文献   

10.
贵金属的沉淀在时间、空间上与流体的不混溶性或沸腾有关,而沸腾常被认为是浅成低温热液金矿沉淀的一种主要机制。现已建立了一种数学模型,它把沸腾看作是温度、渗透率、质量流量的函数,预测热液系统中沸腾发生的位置与规模,并评价流体不混溶性在浅成热液金矿成矿过程中的作用。选择了一些与Wairahei地热田相似的参考条件,即:渗透率用来代表浅成热液贵金属系统的条件,等于10~(-15)m~2,质量流量=3×10~(-5)kg/m~2s,初始流体温度等于300℃。在其它参数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改变上述参数中任一个,以检验所建立模型的敏感性。由低渗透率到中等渗透率变化(10~(-16)~10~(-14)m~2),沸腾发生的深度也呈有规律的增加。之后,随着渗透率的进一步增大,沸腾深度增加减缓。系  相似文献   

11.
金是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矿石的重要副产品。在加拿大所有储量大于10~6盎司(大于31吨)的各类金矿床中,百分之十的金矿床主要为原生块状硫化物含金矿床,其具代表性的金平均品位为1~3ppm,有些甚至更低。现有储量与过去开采量总和为30×10~6盎司(930吨)。现代海底海山和扩张中心的热液活动可形成现代块状硫化物,其矿物集合体和含金量与古代块状硫化物类似。位于东太平洋隆起(11°N 21°N)和Juan de Puca隆起的矿床为贫金型,有代表性的  相似文献   

12.
Getchell 矿床是赋存于沉积岩中的低品位大型金矿床。金以次显微颗粒的形式赋存于富砷黄铁矿中,主成矿阶段矿物组合为金+富砷黄铁矿+石英+雌黄+萤石,雌黄和萤石在这期矿化中沉淀相对较晓,晚成矿阶段包括有雄黄+方解石+黄铁矿+金等矿物。从主成矿阶段石英中的原生和次生含水包裹体获得的压力校正温度为180~220℃,萤石捕获的原生含水包裹体在155~200℃,次生含水包裹体在115~155℃,萤石也捕获  相似文献   

13.
1995年,在“院士”号科学考察船的第35次航行中,用“M”号潜水器完成了与蛇纹石化超基性岩有关的现代热液田的地质-地球化学研究。该热液区位于北纬15°20′转换断层以南35海里,大西洋中脊裂谷的边缘台阶上。热液形成物有含金属沉积物、铁-锰矿物和铜、铁、锌的硫化矿石。业已查明,硫化物矿石是从成矿过程中盐度变化很大的热水溶液中沉积出来的。含金属沉积物的特点在于其富含 Fe、Mn、S、P、C_(有机)、Ba、Cu、Zn、Pb、Co、V以及 SiO_2。指出了这个地区的热液活动始于大约2.5~3万年前。硫化物矿石以具同心环带状构造为特征。它们由黄铜矿、闪锌矿、黄铁矿、白铁矿、斑铜矿、等轴方黄铜矿组成。硫化物硫同位素组成为+0.7‰~+13.8‰。所述热液形成物比其它洋中脊硫化物机构富含 Co 和重硫同位素。与早先知道的现代系统不同,流体的温度比较高,并以压力和盐度较高为特征。其成分中有超基性岩所特有的组份。流体在地表面以下的分离作用是流体演化与成矿沉积的重要机理。这种作用导致流体中硫同位素组成及流体的盐度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4.
从太古代至新生代金矿床均可形成.金矿床的形成与多种地质构造作用有关,形成于不同深度的各种岩石中,由此决定了金矿化建造的多样性.然而,金矿化总是与岩浆作用有关.虽然矿化与具体岩体的成因联系并不总是明显的,但对于矿化是深部岩浆分异产物的观点,还没人提出怀疑.此外,金的更特殊的迁移、富集性质是与其化学惰性有关的,正因为如此,金的载体化合物只不过2~3种.虽然如此,金  相似文献   

15.
斯里兰卡的金矿与石墨矿床密切共生且有成因联系.石墨矿脉的石英-石墨边缘显示出金属富集,富CO_2流体的运动、石墨的形成和金的富集三者密切相关.尽管石墨的形成中富CO_2流体可以很好地"载碳",但对CO_2的最初来源仍然有争论.当热液与石墨接触活化碳,因此,为金的富集提供了场所.石墨矿脉和金矿床之间的成因联系对高级变质地体内矿床成因的研究和金的勘查具有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6.
澳大利亚西部太古代浅层脉型金矿床产于葡萄石-绿纤石岩相至低级绿片岩相岩石中,具有以下特征:(1)矿床主要赋存在火山作用和构造活动期后形成的脆性剪切带中;(2)矿脉赋存于角砾岩中;(3)含银硫盐、辉锑矿和早期的玉髓等低温矿石和脉石矿物;(4)矿体内金属具有垂向分带性。成矿流体温度介于150℃-325℃之间,推测的就位深度<5km。石英、绢云母、绿泥石等蚀变矿物的同位素分析结果与另一些具有相同构造活动周期的太古界脉金矿中的热液流体测试数据相比表明:本矿床含金热液流体中δD_(流体)值较高(与海水平均比值SMOW相比1σ;n=19,为-6‰±9‰);而δ~(18)O_(流体)值较低(与SMOW相比1σ;n=167,为4.4‰±2.3‰)。地表水的浅层渗入作用以及这些地表水与平流迁移的变质-岩浆水的相互作用,均能合理地解释矿床中流体包裹体及稳定同位素的组成特点及玉髓的存在。  相似文献   

17.
通过实验研究了在700—1200K和p(H_2O)=100—500MPa条件下金在HC1和KC1溶液(4.0-0.001mol)中的溶解度。对Au-HC1和Au-KC1系统进行了热力学分析,作出了在两种由Ni-NiO缓冲剂和Fe_3O_4-Fe_2O_3缓冲剂确定的f(O_2)值条件下,金在HC1和KC1平衡溶液中的浓度与温度的关系图解。表明Au在这些溶液中的溶解度(n·10~(-3)-n·10~(-6)mol/kg)足以形成高品位金矿床.研究了在不同成因类型的矿床内,酸碱度、总压力、氯化物浓度、氯化电位对金迁移和富集的作用.确定了金在氯化物溶液中的赋存形式.  相似文献   

18.
纳赤台金矿区地处东昆仑东段中部。区内构造具有多期活动和切割深度大等特点,成矿地质条件优越。通过系统采样和光薄片鉴定,确定矿石矿物特征,通过XRD及电子探针测试,确定了矿床中载金矿物主要为黄铁矿、毒砂和含砷黄铁矿。金的赋存状态主要有晶格金和裂隙金两种。金的赋存状态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焦点,特别是微细粒金的赋存状态及精确含量的研究,是关系到金的选冶工艺及回收利用的重要参考,对后期金矿勘探、金的成因分析及金成矿期次划分也具有重要指示意义。通过磨制光、薄片的镜下观察及电子探针分析技术,对青海省纳赤台纳赤台矿区的含砷黄铁矿Au、As等元素含量及其分布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分析金的赋存状态与金的成矿作用,为进一步研究该类型金矿床提供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从卡林型金矿床被人们所认识、开发利用直到至今已成为世界四大金矿床类型之一,其矿床理论研究取得了丰富的进展。文章作者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卡林型金矿床的定义、分布、形成条件、成矿成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回顾与论述。  相似文献   

20.
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笔者对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的分类、特征和形成机理进行总结,以期更好地服务于金矿床研究和金矿找矿行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