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宋少民  计桂玢 《建筑技术》2011,42(9):847-849
通过试验研究不同掺量粉煤灰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及其性能的变化规律,主要包括粉煤灰替代量变化对混凝土初终凝时间、早期开裂和强度的影响,证实随着粉煤灰掺量增加,粉煤灰混凝土初终凝时间延长,早期抗裂性提高。粉煤灰掺量增加对混凝土早期强度降低较多,但后期强度提高幅度相对较大。基于饱和面干骨料配制的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在56dH时可基本达到设计强度。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加掺合料喷射混凝土配合比的一般设计方法及步骤,从理论上分析了硫酸盐腐蚀环境中通过加掺合料的方式对喷射混凝土配合比进行优化的可行性,并通过试验研究了双掺粉煤灰和硅灰对喷射混凝土凝结时间和早期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以10%的粉煤灰+5%的硅灰双掺等量取代水泥,其凝结时间、强度增长等性能均能满足施工及设计承载力要求。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粉煤灰与矿渣双掺配合比和掺量对再生混凝土不同龄期耐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粉煤灰与矿渣双掺配合比对再生混凝土早期耐磨性能影响较小,优选提高再生混凝土后期耐磨性能的粉煤灰与矿渣双掺配合比为4:1;再生混凝土早期耐磨性能随粉煤灰与矿渣掺量增加而降低,优选提高再生混凝土后期耐磨性能的粉煤灰与矿渣掺量为20%.掺入粉煤灰与矿渣会降低再生混凝土早期耐磨性能;粉煤灰颗粒的高耐磨性和在后期粉煤灰与矿渣复合活性效应的发挥是提高再生混凝土后期耐磨性能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粉煤灰掺量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普通原材料,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粉煤灰掺量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并给出了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优选配合比。试验结果表明:粉煤灰掺量对混凝土强度有较大影响,但不是影响混凝土强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喷射混凝土是新奥法施工的重要技术之一,在喷射混凝土中掺入适量的粉煤灰不仅可以起到减少裂缝、补偿收缩等作用,而且可以提高喷射混凝土的和易性、降低工程施工造价。通过一定数量的试验研究了喷射混凝土中的粉煤灰掺量对混凝土力学性能(包括抗拉、抗压、抗折强度)的影响。试验表明:喷射混凝土的各项强度指标随着粉煤灰掺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当粉煤灰掺量超过28%时,喷射混凝土强度损失较为严重;对于普通喷射混凝土施工中,建议粉煤灰取代水泥的最佳掺量应该在9%左右。  相似文献   

6.
结合C50T形梁混凝土工程,对C50混凝土早期强度低、工作性差等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通过改变粉煤灰掺量、水胶比、砂率、聚羧酸系减水剂掺量等方法进行混凝土配合比优化,最终调配出满足工程需要的C50混凝土.试验表明:水胶比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较大,粉煤灰掺量较大时混凝土早期强度发展缓慢.  相似文献   

7.
该文以磷渣粉部分或全部替代粉煤灰制备的机制砂混凝土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磷渣粉掺量对混凝土工作性能、抗压强度、早期收缩性能和早期抗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磷渣粉等量替代粉煤灰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提高混凝土后期强度,但会降低混凝土早期强度,增加混凝土收缩开裂风险。在本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混凝土配合比经济性和混凝土性能下,磷渣粉掺量宜控制在20%以内。  相似文献   

8.
试验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喷射混凝土微观结构进行分析,并采用RCM氯离子渗透法研究了粉煤灰对喷射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影响,并对其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粉煤灰掺量增大,喷射混凝土微观结构变得致密,强度和抗渗性显著提高。粉煤灰的最佳掺量为20%左右,超过此掺量喷射混凝土抗压强度降低,喷射混凝土强度和渗透性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粉煤灰和硅粉对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社良  于洋  张博  赵昆  樊禹江 《混凝土》2011,(12):53-55
通过试验研究了粉煤灰掺量和硅粉掺量对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初步探讨了其影响机理.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粉煤灰掺量的增加,再生混凝土抗压、抗拉强度逐渐降低,但对抗折强度影响不大,粉煤灰再生混凝土早期强度增长速率较普通再生混凝土低.硅粉的复合掺入,使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抗折强度显著增长,并提高了其早期强度增长速率,但抗拉...  相似文献   

10.
大掺量"矿渣微粉+粉煤灰"中低强高性能混凝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生产具有中低强度等级的高性能混凝土,采用了在普通硅酸盐水泥混凝土基础上大掺量复合掺加“矿渣微粉+粉煤灰+高效减水剂”的技术路线,简称“三掺”高性能混凝土。本文通过较系统的配合比设计与试验,最终得出“三掺”高性能混凝土的系列配合比。性能研究结果表明,“三掺”高性能混凝土的工作性、水化热和耐久性都优于普通粉煤灰混凝土;其早期强度稍低,后期力学性能与普通粉煤灰混凝土一致。  相似文献   

11.
浅谈粉煤灰在混凝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毅  谭鉴烈 《山西建筑》2009,35(9):178-178
通过对掺有粉煤灰的混凝土的优点进行分析,阐述了粉煤灰在普通混凝土、早强混凝土及抗渗混凝土中的应用及效果,指出粉煤灰在混凝土中使用,既可废物利用,又能提高工程质量,还可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依据大量的试验成果,阐明UHGM高强无收缩灌浆料是一种具有早强、高强、高流态、微膨胀和耐久性好等多种优点的新型复合材料.它是将流态混凝土、早强高强混凝土、膨胀混凝土和外加剂等多种混凝土技术综合运用.  相似文献   

13.
硫铝酸盐水泥早强微膨胀钢管混凝土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正交实验设计,分析和研究了硫铝酸盐水泥混凝土的早强和微膨胀特性,进行了钢管混凝土短柱的承载力测试,并与C50,C60强度等级的普通钢管混凝土短柱试件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控制硫铝酸盐水泥中Al2O3与SO3质量比为1.2时,可制备出符合泵送施工工艺要求的早强、微膨胀钢管高强混凝土,用其制作的钢管混凝土短柱试件也比相同强度等级的普通钢管混凝土短柱的承载能力高.  相似文献   

14.
针对青岛国际会展中心二期工程大体积预应力混凝土要求低热、抗裂、早强和耐久的特点,在确定了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原则后,对配合比进行了性能试验,对混凝土的早期强度、碳化、氯离子扩散、收缩及抗裂性能等指标进行了试验测试,并在工程中实际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谷炼平 《建筑技术》2005,36(1):17-19
青藏铁路风火山地段海拔均为4800m以上,属高原冰雪型气候区,在混凝土结构中采用低(负)温早强高性能混凝土的质量控制。混凝土的耐久性指标检测周期长,难以用指标控制,因此只有将低(负)温早强高性能混凝土施工过程类比隐蔽工程控制模式进行控制,才能确保混凝土的耐久性质量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6.
谈隧道湿喷混凝土施工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硕 《山西建筑》2009,35(8):176-178
以吴沟隧道湿式喷射混凝土施工为例,根据现场试验和施工,阐述了湿式喷射工艺,并提出了施工质量控制要点,指出从防水支护角度考虑,喷射厚度25cm-35cm较好,分层喷射6cm-8cm一层效果会更好,同时强调了混凝土配比计量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夯实混凝土工程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夯实混凝土的工程特性,首先通过室内击实试验获得了夯实混凝土材料的最佳配合比参数,然后采用最佳配合比参数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研究了夯实混凝土的工程特性。试验研究表明:通过击实成型的夯实混凝土密实性能很好,并具有快硬、早强的特点。在标准养护、水中及饱和土中养护时,强度均能得到较充分的发展,因此夯实混凝土可用于地上、地下等各种环境之中。  相似文献   

18.
以利废为目的,进行循环流化床锅炉灰渣对混凝土强度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单掺循环流化床锅炉炉渣对混凝土强度不利,且间接冷却炉渣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小于直接冷却炉渣;双掺循环流化床锅炉灰渣可使混凝土强度得以改善,且随循环流化床锅炉灰渣掺量的增加,混凝土的强度总体仍呈下降趋势,掺量在25%以内变化的灰渣对混凝土抗折强度的影响明显小于对抗压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漠河多年冻土区砼灌注桩承载力形成时间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带内热源伴有相变瞬态温度场的控制方程,在空间域内用采用混合单元的有限元网格划分,在时间域内用有限差分格式划分的混合解法编制有限元计算程序。针对黑龙江省漠河多年冻土区场地,根据实验得到的不同水泥水化热释放热量,进行钻孔灌注桩周土体温度场数值计算,分析影响砼灌注桩冻结强度形成的因素和变化规律及原因。研究表明砼浇注温度、不同外加剂组合水化热放热量对桩壁土体温度有显著的影响。在漠河多年冻土区,建议混凝土外加剂选用粉煤灰+硅粉+早强剂+减水剂组成,灌注桩混凝土向冻土钻孔中浇注温度应控制在5℃,这样可以大大缩短混凝土灌注桩承载力形成时间。  相似文献   

20.
结合目前混凝土材料向绿色高性能化发展的方向 ,以超细粉煤灰作为加气混凝土配料以替代原状粉煤灰 ,配制出符合承重要求的加气混凝土。并借助XRD和SEM分析 ,着重研究了超细灰对高强混凝土制造工艺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探讨了超细灰在加气混凝土内部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 :优化超细灰细度和选择适当的掺量不但可以有效利用工业废渣 ,而且还可以显著提高加气混凝土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